董瑋
摘 要: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帶來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面對新形勢, 高校必須與時俱進,積極推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創(chuàng)新、機制創(chuàng)新、方法創(chuàng)新、載體創(chuàng)新,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創(chuàng)新;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4437(2018)02-0009-03
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的發(fā)展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一些新情況、新問題和新挑戰(zhàn)。面對新形勢,高校必須與時俱進,探索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切實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效性,充分發(fā)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對大學生的教育作用,引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一、突出形勢教育,實現(xiàn)內容創(chuàng)新
實現(xiàn)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內容創(chuàng)新, 必須堅持與時俱進, 弘揚時代主旋律,特別要緊密聯(lián)系當前變化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結合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現(xiàn)狀及學生思想和生活實際, 著力解決學生關心的焦點、熱點問題, 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在前面, 使其具有超前性和預見性。目前,一些大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興趣不濃,認為思政課老師上課練嘴皮子,空洞無物,純屬理論說教,浪費時間,毫無意義,不如多學點理論知識和專業(yè)技能,以增強未來就業(yè)競爭力。究其原因是一些思政課教師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課脫離了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實際,致使學生難以接受。思想政治理論課必須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實和大學生的思想實際,并選取具有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解釋社會現(xiàn)象和生活本質,引導大學生正確看待社會上的一切,才能使大學生真正從中獲得人生啟迪。
首先,必須緊密結合國際形勢發(fā)展變化的新實際。從國際上看,資本主義國家盡管矛盾重重,但總體發(fā)展態(tài)勢相對穩(wěn)定。西方主導國際事務的時代已經并將繼續(xù)發(fā)生變化,新興發(fā)展中國家在國際舞臺上必然會發(fā)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這樣錯綜復雜、新舊時代交替的國際大背景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引導大學生既要看到我國外部環(huán)境的重大變化,也要看到世界人民要和平、求發(fā)展、促合作、謀共贏的強烈愿望;既要看到我國經濟總量已躍居世界前列,也要看到我國綜合國力與發(fā)達國家相比還有一定差距;既要抓住戰(zhàn)略機遇期,也要做好應對各種挑戰(zhàn)的充分準備。用這些具有說服力的新內容回答大學生思想上的種種困惑,消除不正確認識,方可增強建設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的信心和責任感。
其次,緊密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新實際。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社會發(fā)生巨變,給人們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人們的各種強烈奮進意識大大增強。高校思政課教師針對這個現(xiàn)實,在教學中一是要堅持突出主旋律教育, 幫助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奮斗目標。用中國近代史教育學生, 加強理想信念教育,自覺抵制資本主義腐朽文化的侵蝕,弘揚社會主義情感,增強歷史責任感和使命感,二是加強思想理論教育, 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用思想理論教育引導學生把對祖國的熱愛轉化為發(fā)憤讀書、立志成才、奉獻社會、服務人民的實際行動;三是抓好形勢政策教育, 幫助大學生正確分析社會熱點問題。從當前社會巨大變革的實際出發(fā), 把學生關注點引導到國家改革發(fā)展“五位一體”建設上來,使個人遠大理想的實現(xiàn)與今天的學習成才結合起來;四是實施素質教育, 在優(yōu)化大學生成才條件與環(huán)境上下功夫。通過組織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以及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素質教育活動,引導大學生堅定“四個自信”,不斷充實、完善、升華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準。
二、堅持立德樹人,實施機制創(chuàng)新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務就是立德樹人,把這一人才培養(yǎng)主題納入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xiàn)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這是新形勢下黨中央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出的戰(zhàn)略性新要求。長期以來,一些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著教書與育人脫節(ji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難以“實化”“硬化”“量化”問題。徹底解決這些問題,必須在機制上創(chuàng)新。
首先,完善工作機制,建立多層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在教育隊伍層面,構建全員育人機制,形成包括輔導員、任課教師、學生干部、學生家長、社會人士等多方力量在內的教育網絡,協(xié)同配合、相互支持,以產生最大的工作合力;在學生層面,構建學生需求表達與回應機制,保障學生能夠有表達需求的渠道、場合、機會、方式、手段,及時反饋學生的需求;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層面,構建信任機制、對話機制,消除師生隔閡,增強相互理解信任,切實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認同度;在教育方式應用機制形成層面,培養(yǎng)大學生社會責任感,引導他們在社會服務中獲取成長進步資源,自覺增強為人民服務的意識。
其次,建立有效激勵機制。目前,多數高校都建立了比較規(guī)范、切實可行的獎勵制度,對教學科研工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但是由于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面廣、內容復雜,使得高校還沒有形成統(tǒng)一的激勵機制,缺乏規(guī)范的獎勵政策。為了大力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度,提高其有效性,就要通過完善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獎勵制度,激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和新方法。
再者,建立科學評價機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的德育素質考核由“軟”變“硬”。科學制定評估體系、評估標準和評估辦法,客觀公正地考核和評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工作業(yè)績;對于學生素質的考核標準,實行定性考核與定量評價相結合,使評價結果更客觀、實際、準確。
三、更新思想觀念,注重方法創(chuàng)新
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依據時代要求和學生實際進行創(chuàng)新。在教育方法上,轉變教育觀念,淡化“訓導”意識,樹立平等主體觀念,變“靈魂工程師”為“人生導師”。在工作方法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與學生思想實際和解決學生實際問題相結合。抓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點和難點,針對少數“落后學生”,用學生中的典型人物和先進事跡感化和教育他們,以強大影響力和感召力鞭策他們。必須克服脫離實際的空洞說教,思政教育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班級、深入宿舍、深入學生,掌握學生思想活動新情況和新特點, 給學生既講道理,又辦實事;既聽學生呼聲,又關心學生疾苦,真正做到“生活上關心,政治上引導,幫助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有的放矢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強其針對性和實效性。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充分依托多媒體等現(xiàn)代教學手段,利用網絡快捷、生動、互動、開放等特點,建立“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陣地”。針對大學生關注的社會熱點、難點問題,通過網上在線討論,幫助其澄清思想上的錯誤認識,增強大學生抵制腐朽思想文化侵蝕的能力。利用現(xiàn)代電子信息技術建設融思想性、知識性、趣味性、服務性于一體的主題網站, 對大學生更直觀更生動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利用校園網站、大學生在線、電子郵箱等交流工具實現(xiàn)網上互動、師生對話等,使大學生在交流中不知不覺地接受教育,形成網上網下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組成部分,其主要任務是培養(yǎng)大學生良好的個性心理品質,使其心理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和身體素質全面協(xié)調發(fā)展。對出現(xiàn)一些心理障礙的同學,通過心理咨詢和心理健康教育, 入耳、入目、入腦,潛移默化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融入到對學生的關心和愛護上。
四、拓寬教育渠道,推動載體創(chuàng)新
推動載體創(chuàng)新是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針對青年大學生社會閱歷淺、缺乏實際生活鍛煉的現(xiàn)實情況, 積極拓寬教育渠道, 借助多種思想政治教育載體,通過載體創(chuàng)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在實際工作中,一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人才培養(yǎng)全過程。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論課這個主渠道,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深入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fā)展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學生頭腦,對大學生進行理想信念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使其科學文化素質和政治素質融為一體。還要注重把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同學生的思想、工作、生活結合起來,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分析社會熱點問題,提高其政治判斷力;二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校園文化活動之中。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用校園文化教育潛移默化影響學生的思想,如舉辦學術講座、思想論壇、辯論賽、演講賽、主題實踐活動以及自編自演文藝創(chuàng)作節(jié)目等活動, 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人文素質、愛國思想等;三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文明創(chuàng)建活動之中。引導大學生開展“文明班級”“文明寢室”“文明教室”等創(chuàng)建活動, 提高大學生文明素養(yǎng)和思想道德素質;四是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社會實踐活動之中。把社會實踐納入人才培養(yǎng)方案,利用節(jié)假日、重要慶祝日、重大活動、重大事件和“三下鄉(xiāng)”等,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廣泛開展具有鮮明特色的主題社會實踐活動,在實踐中引導大學生了解國情,正確認識我國改革開放所取得的巨大變化和輝煌成就,以汲取精神營養(yǎng)和正能量。另外,高校在寒暑假期間可選派高年級學生到一些鄉(xiāng)鎮(zhèn)掛職學習、鍛煉,使之身臨其境,在實踐中增長才干、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田建國,周光迅.大學教育綜合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3.
[2]靳諾.德育法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M].北京:光明日報社,2000.
[3]馬奇柯,朱劍平.關于優(yōu)化現(xiàn)代思想政治教育機制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7(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