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再論草書《醉翁亭記》不是蘇軾的手筆(之二)

2018-05-14 10:18費(fèi)學(xué)信
書畫世界 2018年8期
關(guān)鍵詞:醉翁亭記

內(nèi)容提要:蘇軾書法作品向以書寫的不激不厲,書體的秀媚端莊、扁平溫潤的風(fēng)格特征聞名于世。然而,千百年來,有一卷書體特征與蘇字的書體特征極不相稱的所謂“東坡草書《醉翁亭記》”,一直以蘇軾的名義流傳于世,至今還有一定的市場。本著對歷史和社會負(fù)責(zé)的精神,為了厘清真?zhèn)?,本文從蘇軾的有關(guān)法帖中選取了《醉翁亭記》中出現(xiàn)過的若干例字,從書體特征的角度,與《醉翁亭記》中的同一例字進(jìn)行翔實的分析比較。通過論證,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出,所謂“東坡草書《醉翁亭記》”,“贗本也”,“不必置疑”。

關(guān)鍵詞:東坡草書;《醉翁亭記》;書體特征;贗本

蘇軾的書法在我國書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向以書寫的不激不厲,書體的秀媚端莊、扁平溫潤的獨(dú)特風(fēng)格聞名于世。然而,干百年來,有一卷書體特征與蘇字的書體特征極不相稱的所謂“東坡草書《醉翁亭記》”(以下簡稱“草《醉》”),一直以蘇軾的名義流傳于世,至今還有—定的市場。本著對歷史和社會負(fù)責(zé)的精神,本文選取了真假作品的若干例字(篇幅所限,不能多列),專門從書體的風(fēng)格特征的角度對真假蘇字加以考辨(關(guān)于章法等問題,作者已在另文中論及),力爭說清為什么,以進(jìn)一步厘清真?zhèn)?,還歷史以本來面目。所選的蘇字都是草《醉》中出現(xiàn)過的字,并嚴(yán)格按照同比的原則選取,即盡量選擇蘇軾法帖中的草字。在找不到草字時,不論真假例字,要么都選行草,要么都選行書,或者是盡量接近的書體,以充分體現(xiàn)“公正”的精神。茲分析比較如下:

蘇字之“得”(圖1),草書,圓形,兩筆寫成。寫法是:側(cè)鋒落筆一豎,然后是橫折折彎鉤點。其中一豎與右邊斷開,橫折時稍做折筆就迅即向右下一路彎去,使右邊形成圓轉(zhuǎn)的半圓形。整個字十分圓潤。

草《醉》之“得”(圖2),草書。結(jié)字順序與蘇字相同。

主要不同點:一是字體形態(tài)不同。蘇字呈圓形,草《醉》呈長形。二是折與彎處不同。蘇字稍折即彎,折筆與彎筆交接處相連;草《醉》折筆稍長,折筆與彎筆交接處脫離。三是折轉(zhuǎn)形態(tài)不同。蘇字折轉(zhuǎn)后力度加大,收筆略作頓筆,以一點收筆,筆畫豐腴圓轉(zhuǎn);草《醉》用力均勻,線條均勻,只是盤旋而已。四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草《醉》中鋒。

蘇字之“若”(圖3)的寫法是:點、撇,緊接一頓(作草頭之橫)而折彎,彎末上翻右行而折折,最后回鋒出筆。整個字連綿不斷,一筆寫完。若以斷開為—筆,整個字兩筆完成。

草《醉》之“若”(圖4)的寫法是:點、撇,緊接而橫折彎,上翻而橫折折撇。其中,上翻后寫橫時另起一筆,以筆斷意連之法處理了這些筆畫的交接關(guān)系。若以斷開為一筆計,整個字四筆寫成。

主要不同點:一是“草”字頭的寫法不同。蘇字兩點下的一橫稍有橫筆動作,準(zhǔn)確地說是一頓,而草《醉》的這橫則是明顯的一橫;蘇字草頭的第二點(撇)與一橫相連,而草《醉》第二點(撇)與橫畫則斷開。二是筆畫的連接不同。蘇字從第二筆開始連綿不斷,一筆寫完整個字,而草《醉》的第二筆與第三筆、第三筆與第四筆之間則為斷開另起筆,中間兩處斷開。三是質(zhì)感不同。蘇字的開始一點起筆圓滿,整個字線條柔韌,而草《醉》的開始一點起筆處則為方筆,整個字線條生硬。

蘇字之“起”(圖5)的寫法:向右上一橫,橫末向左上一帶而向左下一豎,另起筆而橫折提,提末與下筆之橫相連而橫折鉤,緊接再向左下而豎彎,彎末回筆出鋒而完成。整個字四筆完成。落筆呈方,行筆果斷,線條富有彈眭。結(jié)字逢折必折,體態(tài)向右上而稍扁。

草《醉》之“起”(圖6)的寫法:向右下—個短橫,橫末筆不離紙而豎折(橫)豎,豎末回鋒右上而橫彎鉤,再另起筆豎彎而結(jié)束。由于行筆較快,第—個豎畫與橫畫交接處沒有出頭,兩個豎畫均向左下,上短下長。中鋒用筆,線條細(xì)瘦,結(jié)字逢折必轉(zhuǎn),左邊末筆至右邊結(jié)束出現(xiàn)飛白,露鋒收筆。整個字三筆完成,體形呈方。

主要不同點:一是起筆不同。蘇字方筆入紙,一橫較長,橫的寬度蓋住下面,筆勢向右上;而草《醉》是筆尖入紙,橫畫很短,筆勢向右下。二是第—個豎筆不同。蘇字之豎出頭,草《醉》則不出頭。三是第二橫不同。蘇字的第二橫另起筆,草《醉》的第二橫是由上筆帶入;蘇字筆勢向右上,草《醉》筆勢向右下。四是右邊的“己”字不同。蘇字是“橫折鉤,豎彎”,逢折必折;草《醉》是“橫彎鉤,豎彎”,逢折必轉(zhuǎn)。五是質(zhì)感不同。蘇字線條勁健而厚實,草《醉》則線條浮滑而細(xì)瘦。六是體形不同。蘇字較扁,草《醉》較方。

蘇字之“從”(圖7)的寫法:左邊側(cè)鋒落筆一豎,豎末向右上一帶而兩點,兩點均側(cè)向左下,其中右邊一點較長(實際成了一撇)。然后一筆寫完橫折橫折反捺而收筆。整個字基本呈方形,左邊尤重。方筆入紙,折角外方內(nèi)尖,行筆干凈,結(jié)體嚴(yán)謹(jǐn)。三點水的一豎重而厚實,穩(wěn)穩(wěn)地抓住了右邊,使字形穩(wěn)重而活潑。

草《醉》之“從”(圖8)的寫法:左邊細(xì)細(xì)的一豎,豎末向右上引帶而兩點,然后向右上一橫,再從一橫中間入筆而豎折豎彎鉤而寫完。其中兩點左臥右立,左重右輕,左邊一點幾乎臥倒,右邊一點很短。整個字左輕右重,上緊下松,上重下輕。中鋒用筆,線條瘦細(xì),結(jié)體松散。

主要不同點:一是三點水的一豎不同。蘇字是方頭落筆,一豎寬厚且較直;草《醉》圓頭落筆,一豎細(xì)瘦,且上下均有弧度。二是右邊兩點的不同。蘇字是向左下斜勢的兩點,兩點所占的上下長度超過了整個字長度的三分之一;而草《醉》的兩點則是左橫右豎,所占上下位置很少。三是兩點之下的筆數(shù)不同。蘇字的兩點以下一筆寫完,反捺收筆;草《醉》的兩點以下則是兩筆寫完,以豎彎鉤收筆。四是左右輕重不同。蘇字左重右輕,結(jié)體嚴(yán)謹(jǐn);草《醉》則是左輕右重,結(jié)體疏松。五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草《醉》中鋒。

蘇字之“霜”(圖9)的寫法:橫,點,點末回鋒右上而橫鉤,撇折回鋒引帶而橫,橫末向左上引帶而豎鉤,再向右上而提折、點。其中上面“雨”字的一橫側(cè)鋒落筆,點和鉤均較重,點呈三角狀,鉤的頓筆明顯,橫鉤之橫直且較細(xì),側(cè)向右上?!坝辍弊种虚g的筆畫和下部的“相”字逢折必折。結(jié)體長方,上部較寬。側(cè)鋒用筆特征明顯,點畫入筆露尖,筆路清晰簡凈,筆畫鋒利自然,用筆到位,各種筆畫特點應(yīng)具盡具。

草《醉》之“霜”(圖10)的寫法:點(橫),橫彎鉤,鉤末筆勢向左上而豎折,折末向左下引帶而橫,再另起筆而豎鉤(其實是豎末向左一折,只見折筆不見鉤),再向右上一提而下轉(zhuǎn),最后一點。中鋒用筆,逢折必轉(zhuǎn),體呈長方,左緊右疏。

主要不同點:一是“雨”字之橫不同。蘇字是向右上側(cè)勢的一橫,草《醉》是向右下側(cè)勢的一點。二是“雨”字一橫下的外框不同。蘇字是點、橫折,草《醉》則是橫彎鉤。三是“雨”字中間的部分不同。蘇字是撇折而引帶,草《醉》是豎折而引帶。四是下半部分“相”字的右半部不同。蘇字是提(橫)折、點,草《醉》是提(橫)轉(zhuǎn)、點。五是上下部分所占的位置不同。蘇字上部寬于下部,草<醉》上下部分基本同寬。六是體形不同。蘇字近于方形,草《醉》則為長形。七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用筆,逢折必折;草<醉》中鋒用筆,逢折必轉(zhuǎn)。

蘇字之“行”(圖11)的寫法:向左下一豎,豎末回鋒右上,筆不離紙地向左下撇折撇,其中上撇短下撇長。側(cè)鋒用筆,一筆寫成,左短右長,收筆寬厚自然,體形較長。

草《醉》之“行”(圖12)的寫法:兩筆寫成。第一筆,左邊一個豎點,上尖下寬;第二筆,側(cè)鋒落筆向下一豎,豎末向左下撇出收筆。其中第二豎落筆寬,越往下越細(xì),收筆像條鼠尾。兩豎之間沒有引帶,左低右高,左短又長。中鋒用筆,行筆生硬,體形瘦長。

主要不同點:一是結(jié)構(gòu)不同。蘇字左邊是一豎,右邊是連筆的上下兩撇,草《醉》左邊是長點,右邊是一豎;蘇字左高右低,草《醉》則左低右高;蘇字左右之間以引帶相連,草《醉》左右之間則沒有聯(lián)系。二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草《醉》中鋒;蘇字收筆寬厚,草《醉》收筆則像條鼠尾。三是體形不同。蘇字長而不瘦,草《醉》則瘦長。

蘇字之“意”(圖13)為行草。上面“立”字為行書,中間“日”和下面“心”為草書。“立”字頭上之點寫成短橫,中間的兩點相互呼應(yīng),下面一橫明顯長于上面一橫?!叭铡弊忠矊懗啥虣M,下面“心”字的兩點均斜向右下,近于橫畫。整個字稍長,上重下輕,重心在中間的橫畫。若以斷筆為據(jù),整個字三筆完成。筆畫到位,連綿不斷,側(cè)鋒為主。

草《醉》之“意”(圖14)也是行草,與蘇字“意”寫法相同。若以斷筆為據(jù),整個字六筆寫成,其中上面“立”字三筆,中間“日”字一筆,下面“心”字兩筆?!傲ⅰ弊诸^上之點呈三角,兩橫均露鋒落筆,其中第一橫落筆稍帶一弧度,橫與中間兩點相連,第二橫與中間兩點斷開?!叭铡焙汀靶摹庇扇c組成,三點間相互呼應(yīng),一氣呵成。三點的斜度均較大,約45°。整個字長形,重心在下,中鋒用筆。

主要不同點:一是“立”字頭的第一點寫法不同。蘇字之點為側(cè)橫,草《醉》之點為斜三角。二是“日”字的寫法不同。蘇字呈短橫,草《醉》呈斜點。三是“心”字寫法不同。蘇字兩點稍斜,基本呈橫斜;草《醉》兩點斜度很大,最少45°。四是體形不同。蘇字略長,重心在中;草《醉》很長,重心在下。五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用筆,草《醉》中鋒用筆。六是筆數(shù)不同。蘇字三筆,草《醉》六筆。

由于草《醉》中的“窮”字是行書,按照同比之原則,茲以《黃州寒食帖》中行書之“窮”做比較。

蘇字之“窮”(圖15)的寫法:“穴”字頭,蘇軾把它作為寶蓋頭處理(在此,姑且用寶蓋頭稱之)。寶蓋頭上之點,上大下小,平寶蓋之點用筆外拓,兩個點都寫得圓潤飽滿。橫鉤之橫較平,稍向右上側(cè),兩頭寬中間細(xì)。橫末一頓鉤出,鈍角明顯,鉤若鷹嘴,飽滿而鋒利(寶蓋頭的這種形狀是蘇字的特征之一)。寶蓋下的撇點寫成一橫,既代表“穴”字下的撇點,也代表“身”字起筆的一撇?!吧怼弊值钠渌P畫各在其位,不越雷池。“弓”字的筆畫也同樣是筆筆到位,折角明顯。“身”與“弓”長度大致相同,整個字略呈長方。側(cè)鋒用筆,筆畫飽滿,干凈利落,到位而不越位。

草《醉》之“窮”(圖16)。穴字頭上的一點筆尖落筆,頓筆后向左一帶出鋒。平寶蓋之點(穴字頭的第二點)寫得較長,筆勢內(nèi)擨,出筆向左,仿佛是個短豎。橫鉤之橫上拓明顯,形成一個上弧。橫末直接下按,沒有頓角,亦未鉤出(也可能是石碑風(fēng)化之故)。寶蓋下的撇點寫成點、撇,其撇既是“穴”字的一點,也是“身”字一撇的借筆?!吧怼弊种虚g的一橫向左跨出了“身”字的一豎。右邊的“弓”字明顯短于左邊的“身”字。中鋒用筆。整個字較長,線條單薄瘦弱。

主要不同點:一是寶蓋頭上點的不同。蘇字之點圓潤飽滿,草《醉》之點則落筆、收筆均出鋒,顯得單薄。二是寶蓋頭的第二點不同。蘇字之點行筆外拓,圓潤飽滿;草《醉》之點則行筆內(nèi)擨,收筆向左,像個短豎。三是橫鉤的不同。蘇字的橫鉤,橫畫較平,稍向右上,中間內(nèi)擨,橫末一頓鉤出,頓角明顯,鉤若鷹嘴,飽滿而鋒利;而草《醉》的橫鉤,橫畫中間上拓,形成一個上弧,橫末直接下按,沒有頓角,沒有鉤出(也可能沒拓出來)。四是寶蓋下撇點的不同。蘇字的撇點以一橫代之,草《醉》的撇點則寫成了一點一撇。五是下半部的“身”字不同。蘇字“身”字除了起筆之撇借筆上筆之橫外,其他每個筆畫各在其位,不越雷池一步;而草《醉》“身”字的中間之橫則向左跨出了“身”字的豎畫之界。六是下半部左右兩部分的位置不同。蘇字的“身”與“弓”長度大致相同,而草《醉》的“身”字明顯長于“弓”字。七是質(zhì)感不同。蘇字筆畫飽滿,干凈利落,用筆中側(cè)兼?zhèn)?;而草《醉》則線條柔弱,“身”字有幾筆拉拉扯扯不夠干凈,用筆中鋒為主。

蘇字之“游”(圖17),行書。寫法是:點,豎,豎末向右上引帶而橫,橫末向左上引帶而豎,豎末向左上引帶而撇提(回鋒),再撇折(橫),折(橫)末回鋒而橫折,斜彎鉤,橫。這些筆畫相互呼應(yīng),一氣呵成,每一筆應(yīng)到盡到,應(yīng)有的特點清晰可見。整個字呈方形,三部分銜接自然,連綿不斷。用筆側(cè)鋒為主,行筆轉(zhuǎn)折分明,筆斷意連,筆筆到位,交代清晰。三部分長度大致相同,右邊稍長,重心在右下。

草《醉》之“游”(圖18),行草。寫法是:豎,橫,豎,提,撇,橫折斜彎鉤橫。其中三點水的一豎中間外鼓,提手之橫稍向右下側(cè),豎提之間以引帶相連,右邊的撇、橫兩筆寫成一撇,然后一筆寫完“子”字?!白印弊质翘峁P繞轉(zhuǎn),沒有折角。整體為方形,右邊部分下部短于左中兩部分,重心在中。中鋒用筆,線條較勻。

主要不同點:一是三點水的不同。蘇字兩筆,草<醉》一筆。二是提手之橫的側(cè)勢不同。蘇字筆勢向右上,草《醉》筆勢向右下。三是提手之提寫法不同。蘇字用“才”字旁一撇的行書寫法,撇后回鋒,而草《醉》則直接寫成一提。四是第三部分的撇橫不同。蘇字寫成撇折(橫),草《醉》寫成一撇。五是最后的“子”字寫法不同。蘇字明續(xù)暗斷,折轉(zhuǎn)分明,草《醉》則是一筆繞成,以轉(zhuǎn)為主。六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為主,落筆折筆棱角分明,草《醉》則全是中鋒用筆。

蘇字之“夕”(圖19),行書。寫法是:撇,橫撇,點。其中第一筆的短撇寫成向左下斜側(cè)的短豎,收筆處不露鋒尖,而后回鋒寫下橫撇。橫撇和一點均見鋒尖,各得行書其所,甚至具楷書的特點。結(jié)體緊湊,字體稍長,側(cè)鋒用筆,筆畫厚重。

草《醉》之“夕”(圖20),行草。寫法是:撇折(或者說是豎折),橫撇,四個動作完成。在這兒要說的是,這個字的特點是撇不成撇,點不成點。撇寫成了豎,點寫成了橫。其中點直接與第一撇相連,寫成撇折(或者說是豎折),后面的一撇也不是撇狀,而是寫成向左下的—個長豎。體形修長,棱角分明。撇不見撇,筆畫扁平,像個斷木節(jié),首尾一樣粗。

主要不同點:一是寫法不同。蘇字是正常行書的寫法,而草《醉》的寫法則有點另類。二是筆畫形態(tài)不同。蘇字的第二筆和第三筆完全是行書甚至是楷書的形態(tài),撇和點飽滿而有鋒尖;而草<醉》的撇寫成了干巴巴的斜豎,收筆成了干枯的頓角,點寫成了橫。三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用筆,草《醉》中鋒為主。四是體形不同。蘇字稍長,草《醉》修長。

蘇字之“攜”(圖21)。此字的寫法,如同該字正常的結(jié)體,即提手旁一個“佳”字,下面一個“乃”字。整個字呈長方形。筆畫間有機(jī)相連,主次有度,相互呼應(yīng),一氣呵成。側(cè)鋒用筆,落筆和收筆處均呈鋒尖,筆畫靈動,折轉(zhuǎn)分明。

草《醉》之“攜”(圖22)。寫法是:提手,順勢右上而撇折豎,再回鋒右上而連筆寫下點(橫)橫,橫末引帶與“乃”字一撇成一筆,撇末向左上出鋒,而后橫折斜(折)撇寫完。整個字六筆完成,體形很長。其中上半部的“隹”字向提手的右上錯位,左寬右窄,左低右高。用筆中側(cè)兼?zhèn)?,線條柔韌自然。

主要不同點:一是提手的不同。蘇字的一鉤與一提相連,而草《醉》的一提距一鉤很遠(yuǎn)。二是“隹”字的不同。蘇字“隹”字的四橫清晰可見,而草《醉》“隹”字的四橫則減成了兩橫(一點一橫);蘇字單人的一撇稍有撇意,草《醉》單人的一撇則寫成短撇。三是結(jié)體不同。蘇字上半部的左右兩部分基本平齊,而草《醉》上半部的兩部分則左低右高。四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用筆,落筆、收筆均呈尖狀,筆畫靈動,折轉(zhuǎn)分明;而草《醉》則以中鋒為主,最后收筆呈散鋒狀。五是體形不同。蘇字長方,草《醉》則修長。

蘇字之“月”(圖23)。作為獨(dú)立的—個字時,蘇字之“月”基本是長形。寫法是,撇的收筆處稍帶弧度上挑,筆畫豐腴飽滿(撇的這種寫法是蘇字筆畫的主要特征之一)。橫折鉤之筆,折(豎)筆中間稍有內(nèi)撅之意,鉤時筆稍停頓而向左鉤出,干脆飽滿(橫折鉤的這種寫法也是蘇字筆畫的特征之一)。鉤完順勢寫下兩點,筆畫干凈而連綿。

草《醉》之“月”(圖24)。寫法順序與正常相同。其中橫折之橫落筆點向左超出了撇的起筆處,折筆一豎的起筆與橫畫斷開另起筆。豎鉤之豎中間內(nèi)撅,兩頭翹起,鉤筆之鉤是順著豎末筆勢回鋒左上直接挑去。字呈長形,中鋒用筆。

主要不同點:一是撇畫的不同。蘇字“月”字,撇的末尾稍重而有弧度;草《醉》這一撇則上下一樣粗,顯得生硬。二是橫折之橫的起筆不同。蘇字之橫是寫完撇畫,筆勢向左上一挑,引向上面的橫畫而一橫,撇與橫之間,筆斷意連,筆勢圓轉(zhuǎn);草《醉》的橫折之橫,明顯是另起筆,且落筆點超出了撇的起筆處。三是橫折之折的寫法不同。蘇字之折,折處略作停頓即順勢而下;草《醉》之折則是寫完橫筆后,另起一筆,折與橫斷開。四是鉤筆不同。蘇字寫鉤時有個向左上的動作,折與鉤處形成明顯的棱角(這是側(cè)鋒用筆的自然形態(tài));草《醉》寫鉤則是順著折筆末尾的頓筆直接挑起,折與鉤處形成尖角(這是中鋒用筆的自然形態(tài))。五是用筆不同。蘇字用側(cè)鋒,草《醉》用中鋒。

蘇字之“林”(圖25)字的寫法:側(cè)入一橫,逆入落筆后一豎,豎末回鋒左上而一撇,撇末回鋒右上而一點。點末向右上出鋒,再側(cè)入一橫,逆入一豎,一撇,一反捺。入筆有側(cè)有逆,筆畫自然飽滿,結(jié)體左窄右寬,整體稍扁。

草《醉》“林”(圖26)字的結(jié)字順序與蘇字相同。具體寫法是:方筆側(cè)鋒而一橫,橫末回鋒左上略頓而一豎,豎末略鉤而一撇。撇末向左上微微出鋒,順勢向右上而一橫,橫末回鋒左上而豎鉤,而后順勢一撇一反捺完成該字。整個字筆勢很濃,字方勢圓。中鋒、方筆為主,筆畫清瘦。其中右邊“木”字之橫極細(xì),似筆鋒掠過紙上,極輕薄。結(jié)體左右較勻。

主要不同點:一是第一筆之橫不同。蘇字的一橫很短,草《醉》的一橫較長。二是左邊“木”字的撇、點(捺)不同。蘇字是一撇一點(捺),草《醉》則有撇無點。三是左邊“木”字之豎的寫法不同。蘇字落筆逆入圓頭,豎末雖鉤而不顯鉤,草《醉》則在一豎的落筆處繞了一個圈,豎末之鉤明顯。四是右邊“木”字之橫不同。蘇字之橫短而沉著,草《醉》之橫則很長,且極細(xì)極浮。五是左右兩部分的寬度不同。蘇字是左窄右寬,草《醉》則左右較勻。六是形態(tài)不同。蘇字整體稍扁,筆畫飽滿厚重;草《醉》則整體方形,筆畫瘦硬。

因草《醉>中的“軾”字是行書,此處也以蘇字的行書之“軾”為對照。

蘇字之“軾”(圖27),大體為方形,左小右大。左邊“車”字的一豎,上下出頭都短。右邊“式”字的斜鉤之鉤很長,且直接向上鉤去,而不是向右上。斜鉤的內(nèi)側(cè)向右上,外側(cè)向左上,鉤畫顯得飽滿而鋒利(這是蘇字筆畫的特征之一)。最后一點離一橫較近,收筆無回鋒。用筆側(cè)鋒為主。

草《醉》之“軾”(圖28)。草《醉》中有三個“軾”字。其共同點是:大體為方形,左右大體均勻。左邊“車”字的一豎,上短下長。右邊的“式”字,由于斜鉤一筆較長,而使右邊稍長于左邊。斜鉤之鉤呈散鋒狀,沒有鉤出。一點距一橫較遠(yuǎn),收筆有回鋒。

主要不同點:一是左右所占的位置不同。蘇字的右邊明顯大于左邊,草《醉》的左右則大體均勻。二是左邊“車”字的一豎不同。蘇字的一豎上下出頭都短,而草《醉》的一豎則上短下長。三是右邊“式”字的斜鉤不同。蘇字的斜鉤之鉤直接向上鉤去,且鉤的內(nèi)側(cè)向右上,外側(cè)向左上,使筆畫雍容動健,飽滿鋒利(這是蘇字筆畫的特征之一);而草《醉》的這一鉤則呈散鋒狀,沒有鉤出。四是點的不同。蘇字的一點距一橫較近,收筆沒有回鋒;而草《醉》的一點距一橫則較遠(yuǎn),收筆有回鋒。五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為主,草《醉》中鋒為主。

蘇字之“也”(圖29)?!缎職q展慶帖》中有兩個“也”字,寫法基本相同,都是行書。二者共同特征有二:一是橫折(或橫鉤)后折筆(或鉤筆)與上面之橫所形成的內(nèi)角的角度都很小,折(鉤)與橫都是幾乎平行;二是豎彎鉤都是豎筆稍向右下后迅速向右上甩出,使該筆畫都形成—個中間寬肥兩頭尖的月牙形線條。

草《醉》之“也”(圖30),行草。草《醉》中有21個“也”字,寫法多樣,但其共同點有三:一是橫折鉤之橫折處所形成的夾角的角度都較大;二是橫折處都形成半個或—個圓;三是中鋒用筆。

主要不同點:一是橫折鉤之橫折處所形成的夾角不同。蘇字的夾角很小,橫與折幾乎平行(這是扁體字的自然形態(tài));而草《醉》的夾角卻很大,橫折處有時形成—個圓,有時形成半個圓(這是長體字的自然形態(tài))。二是豎彎鉤的線條不同。蘇字兩頭尖中間肥寬,形似月牙(這是側(cè)鋒用筆的自然形態(tài));而草《醉》的這個筆畫大多首尾一樣粗,或有的落筆粗,有的收筆粗(這是中鋒用筆的自然形態(tài))。三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草《醉》中鋒。

草《醉》文中有九個“守”字,均為行書。此“行”者,其實近于楷書。

蘇字之“守”(圖31)是行楷,寫法是:點,點,橫鉤,橫,豎鉤,點。其中寶蓋頭上的一點以短橫代之。第二點以鋒尖入紙,側(cè)鋒向左下一頓而回鋒寫完,像個向右側(cè)的三角,上頭尖,下面寬而圓。點末回鋒向右而寫出細(xì)細(xì)的一橫,一橫稍向右上,兩頭上抬,中間下壓。橫末重重一頓而向左一鉤,厚重而鋒利。下半部的“寸”字橫末回鋒左上,逆鋒落筆而豎鉤,豎鉤之豎中間外鼓。最后一點上平下圓。整個字體形稍扁,筆畫厚重。特別是平寶蓋,重點重鉤,一橫細(xì)而中間下壓,是蘇字的代表部首之一。

草《醉》之“守”(圖32)的寫字順序同蘇字。其中寶蓋頭上的一點向右下斜側(cè),第二點寫成個兩頭外翹中間內(nèi)壓的一個短豎。橫鉤之橫兩頭下壓中間上鼓,橫末順勢下壓而鉤出一鉤,沒有頓角。鉤末順勢左下引鋒入筆而一橫,橫末上帶,逆鋒落筆而豎鉤、點。其中豎鉤之豎兩頭外翹、中間內(nèi)壓,最后一點由鉤末連筆繞個圈而完成。整個字結(jié)體稍長,中鋒用筆,線條細(xì)瘦。

主要不同點:一是寶蓋上的第一個點不同。蘇字是個橫點,草《醉》是個向右下側(cè)的斜點。二是寶蓋頭的第二個點不同。蘇字這個點似個向右斜傾的三角,草《醉》這個點則寫成一個短豎。三是橫鉤之橫不同。蘇字是兩頭上抬中間下壓,草《醉>則是兩頭下壓中間上鼓。四是橫鉤之鉤不同。蘇字是橫末一頓而鉤出,頓角明顯;草《醉》則是橫末下按而鉤出,沒有頓角。五是豎鉤之豎不同。蘇字中間向外鼓,草《醉》中間向內(nèi)壓。六是最后之點不同。蘇字是獨(dú)立的一點,草《醉》則是由上筆帶入繞成—個圈。七是體形不同。蘇字稍扁,筆畫寬厚而勁利;草《醉》稍長,筆畫瘦細(xì)。

關(guān)于“亭”字,蘇字和草《醉》都是行書(或可說是楷書)。但寫法不同,特點迥異。

蘇字之“亭”(圖33)的寫法:側(cè)鋒頓筆稍撇而一點,順勢而一橫。然后是兩豎兩橫。接著側(cè)鋒入筆向左下一頓而一點,再回鋒向右而橫,橫末頓筆向左下一鉤,然后下面—個“丁”字。其中第一筆之點方筆入紙,左撇極短。一橫的落筆收筆均為方筆。平寶蓋的入筆之點和收筆之鉤重而短,中間之橫向右上斜側(cè)且又細(xì)又平(這是蘇字的特征之一)?!岸 弊值囊粰M兩頭方筆,豎鉤的起筆與上面之橫相交,婉轉(zhuǎn)飽滿而鋒利。整個字呈長方,行筆果斷,干凈利落,側(cè)鋒特點十足。

草《醉》之“亭”(圖34)的寫法:逆鋒落筆一個圓點,點末引向下筆而一橫。中間—個“口”字,再往下—個平寶蓋、一個“丁”字。開始一點圓而飽滿,一橫方入圓收,“口”字的兩橫與左邊的一豎脫離。平寶蓋的一點側(cè)向左下,上窄下寬,較長。橫鉤之橫不見落筆,似筆鋒掠過紙上,中間之橫向上鼓起,橫末順勢下按而向左一鉤。“丁”字的豎鉤之豎與橫畫不交,豎末向左下略撇以示一鉤。整個字除了開頭一點引向橫畫、平寶蓋之鉤引向橫畫外,其他筆畫各自獨(dú)立,相互間沒有呼應(yīng)關(guān)系。字呈長方,中鋒為主,筆畫粗糙,筆力柔弱,結(jié)體疏松,給人—種粗俗之感。

主要不同點:一是點的不同。蘇字是露鋒方點(向左下側(cè)撇),草《醉》是逆鋒圓點。二是中間部分不同。蘇字是兩豎兩橫,草《醉》則是個“口”字。三是平寶蓋特點不同。蘇字的平寶蓋一點和一鉤短而重,一鉤的頓筆特征明顯,中間之橫細(xì)而平,且側(cè)向右上(這是蘇字的特征之一);而草《醉》的平寶蓋一點較長,上窄下寬,中間之橫向上鼓,一鉤在橫末順勢下按,沒有頓筆特征。四是“丁”字不同。蘇字的“丁”字兩筆相交,而草《醉》的“丁”字兩筆脫離。五是整體特征不同。蘇字側(cè)鋒用筆,下筆果斷,筆畫飽滿有力,用筆到位,結(jié)體嚴(yán)謹(jǐn)而干凈,字呈長方,穩(wěn)重而勁健,平和而生動;而草《醉》則中鋒為主,筆畫粗糙,筆力柔弱,結(jié)體疏松,給人—種粗俗之感。

蘇字之“聞”(圖35)。蘇字之“聞”為行書。“門”字是繁體行書的寫法,即點,點,豎,橫折鉤。其中第一點與一豎的左側(cè)平齊,兩點之間及點與豎之間相互呼應(yīng)。橫折鉤以側(cè)點落筆,折角明顯,鉤得銳利?!岸弊譃椴輰懀礄M折(撇),撇(斜豎),其中橫畫長,壓住了下面的兩筆。一個字六筆完成,側(cè)鋒用筆,落筆露尖,轉(zhuǎn)折和頓角明顯,鉤筆銳利。

草《醉》之“聞”(圖36)也是行書,寫法與蘇字基本相同。但“門”字的第一點明顯超出了一豎的左側(cè),橫折鉤的起筆不見住筆,沒有點,一鉤沒鉤出。“耳”字的寫法是橫折橫折(或叫橫撇橫撇),其中第一折與橫筆斷開,橫畫很短,明顯短于第二橫(折)的寬度,且后面幾筆相連。

主要不同點:一是第一點的位置不同。蘇字這個點與一豎的左側(cè)平齊,草《醉》的這個點則明顯超出了一豎的左側(cè)。二是橫折鉤的寫法不同。蘇字的起筆有明顯的頓筆動作,頓處形成點狀,而草《醉》則是直接橫去,沒有頓筆;蘇字橫折鉤之折頓角明顯,草《醉》則沒有頓角;蘇字橫折鉤的鉤筆鋒利飽滿,而草《醉》則沒有鉤出。三是“耳”字的寫法不同。蘇字是橫折(撇)、撇(斜豎),草《醉》則是橫折橫折(或叫橫撇橫撇),草《醉》比蘇字多一橫。蘇字“耳”字的一橫長,壓住了下面的兩筆,重心在上,而草《醉》的這橫則較短,“耳”字重心在右下。四是用筆不同。蘇字側(cè)鋒為主,草《醉》中鋒為主。五是總體感覺不同。蘇字外緊內(nèi)疏,草<醉》則分布比較均勻。

以上按照同比的原則,對十八組例字書體的風(fēng)格特征進(jìn)行了分析比較。通過這些例字以及蘇軾的大量法帖與草《醉》中同一個字的分析比較,我們可以十分明顯地看出蘇字與草《醉》書體的不同特征。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用筆不同。蘇字基本都是側(cè)鋒用筆,少數(shù)側(cè)中兼?zhèn)?;草《醉》則是中鋒用筆,極少數(shù)的字雜有側(cè)鋒。二是體形不同。蘇字以扁為主,有時為方,很少體長(《黃州寒食帖》屬特例);草《醉》則以長為主,偶爾或方或扁。三是結(jié)構(gòu)不同。蘇字結(jié)體“清水出芙蓉”,順其自然,略向右上側(cè),不作欹傾,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不作上下錯位;草《醉》則時有左傾右倒,左右結(jié)構(gòu)的字時有上下錯位。四是質(zhì)感不同。蘇字用筆純熟,線條寬厚沉著,富有彈性;草《醉》則線條細(xì)瘦,有時飄浮,有時生硬。五是嚴(yán)謹(jǐn)度不同。蘇字筆畫到位,筆畫間相互搭配交代清晰,結(jié)構(gòu)嚴(yán)謹(jǐn);草《醉》有的字線條纏繞,筆畫交代不清,有的字結(jié)構(gòu)疏松。六是轉(zhuǎn)折處不同。蘇字轉(zhuǎn)折處必折,折處成角;草《醉》轉(zhuǎn)折處必轉(zhuǎn),折處成圓。①

由此可見,所謂“東坡草書《醉翁亭記》”,絕不是蘇軾的手筆?!摆I本也”,“不必置疑”。②

注釋

①費(fèi)學(xué)信:《再論草書(醉翁亭記)不是蘇軾的手筆》,《書法》雜志2018年第5期。

②清《續(xù)修四庫全書》第七百四十六、七百四十七頁。

猜你喜歡
醉翁亭記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的比較閱讀
《醉翁亭記》教學(xué)設(shè)計
翻譯美學(xué)視角下審美效果的再現(xiàn)
淺析《醉翁亭記》中的太守形象
醉翁之意乃在酒
《醉翁亭記》中“樂”與“悲”的共生探究
淺談文學(xué)翻譯中的誤譯
《岳陽樓記》與《醉翁亭記》之異同淺析
對《醉翁亭記》作者深層心境的解讀
《醉翁亭記》課后片段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