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雪梅, 王立明
(1.酒泉職業(yè)技術學院,甘肅 酒泉 735009;2.酒泉市教育局,甘肅 酒泉 735000)
高職《應用寫作》是高職院校培養(yǎng)學生寫作技能的重要課程,受各方面因素的限制和影響,多年來績效不佳:課堂上老師講文種的概念、結構、寫作要求、注意事項等,學生似懂而非懂,只能粗淺地抓住概念,一旦課后進入寫作訓練環(huán)節(jié)時又茫然無措,無從下手。這種情況課堂內外頻頻出現,困擾著師生。不少研究者為此進行了積極的努力和嘗試,項目教學法、問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引導探究法都被引入《應用寫作》課堂,但總體效果難言理想。
近年來,翻轉課堂成為教育理論和實踐界的新寵。在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的支持下,“翻轉課堂”模式利用現代化教育教學輔助手段,對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的知識傳授路徑進行有效改變,重構學習過程,改變教學資源、內容、形式的呈現方式,調整并重新定義師生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完成了知識的傳遞和能力的內化,提升了課堂效率,受到了好評。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和能動性,真正實現教師“授之以漁”的指導作用,這勢必為實操性很強的《應用寫作》教學提供了新的思路。陳卿指出:在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使用翻轉課堂模式最大的變化就是理論知識的傳授在課余借助信息技術完成,課堂變成學生練習討論的場所,它體現了對實踐操作的重視,能更好地促進學生掌握應用文寫作技能[1]。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運用到《應用寫作》課程教學中,實現學習過程的翻轉,牢牢抓住課前—課上—課后三個關鍵節(jié)點,發(fā)揮教師、學生的在教學過程中的不同作用,聚合優(yōu)勢、形成合力,必要而有效。
從心理學上講,學習的動機必須由學習者自發(fā)產生,有多強烈的動機和興趣就會引發(fā)多強大的學習動力,也就因此可以產生多顯著的學習效果。“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望梅止渴”效應就是如此。如何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始終是教師要面對和解決的問題。課前自主學習是翻轉課堂的第一個階段,即學生提前對下一節(jié)課所學內容的基礎知識,如某一應用文種的概念、作用、特點、分類、結構和寫作要點等基礎知識進行學習,并記錄學習中的疑惑,以便于在課堂反饋。在這一階段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學習所必須的各類資料,如網絡微視頻、PPT、電子資料、紙質材料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時間學習,完成傳統教學課堂中教師教授的內容。為避免學生的盲目學習,教師應通過任務引導的方式,合理設計學習任務。如學習“申請書”文種時,教師可在課前設置如下問題:申請書有哪些特點?申請書有哪些種類,不同種類的申請書遞交的場合、地方有什么不同?申請書通常由哪些結構組成?申請書的語言特點是什么?撰寫申請書時需要注意哪些問題,等等。通過引導,幫助學生明確學習任務,聚焦學習目的,增強學習針對性。這些設置的問題應涵蓋教師授課的基本內容和主要過程、任務,以便于教師第二階段的課堂掌控。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慕課、QQ、微信群等方式和學生就自主學習過程中的思考、問題、困惑進行互動交流,學生之間也可以以小組等方式交流,學生將各自搜索到的資料、信息、資源上傳網絡,分享學習,改變原有理論知識的枯燥乏味,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便于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課前學習情況,調整課堂學習的授課內容和策略方法。
第一階段學習完成后,學生進入課堂。此時,課堂成為老師和學生以及學生和學生之間的互動場所,師生角色和任務不變但形式發(fā)生變化,學生積極、活躍起來,成為課堂的主導;教師退居幕后,成為“導演”,主要是觀察、分析和引導,發(fā)現問題、解疑答惑,并適時引導學生將課前自主學習知識運用到練筆實踐中,推動并實現課堂學習進程、課堂學習內容的翻轉,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張金磊等人將翻轉課堂的特點總結為:在最大化地開展課前預習的基礎上,不斷延長課堂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關鍵就在于如何通過課堂活動設計完成知識內化的最大化。[2]這時課程活動設計應以教師充分了解掌握學生自主學習情況為基礎,以練筆為主,案例分析為輔,從練筆、分析的實操中檢驗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消化、吸收,有效促成學生的知識內化。傳統教學大多將這一環(huán)節(jié)置于課后完成,學生因主、客觀多方面的限制而無法實現深化探索、升華學習效果,往往敷衍了事、降低標準和要求,簡單簡化完成,效果一般不好。這也是《應用寫作》課程實效較差的重要原因。實際上,《應用寫作》是一門實操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反復實踐(練筆),才能教有所成,學有所得。就如達芬奇畫雞蛋一樣,沒有反反復復不厭其煩的大量練筆,是無法達成最后的見效乃至高效目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將課堂的重心由傳統的“講解”移至“操練”,對教與學雙方都是一個新的挑戰(zhàn)。事實證明,這一極富針對性的策略對實踐類課程的影響是積極而且有效的。
需要說明的是,知識與能力的獲得是學習者在一定情境下通過人際協作活動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因此,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應盡量利用情境、協作、會話等要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完成對當前所學知識的內化。[3]教師對案例、練筆素材的選擇和積累應是審慎和動態(tài)的,要力戒陳舊、空洞、僵化,避免使用與學生生活、學習經驗毫無關聯的素材來為學生傳“天書”、講“神話”,而是要接地氣、有溫度、可操作。比如“通知”文種的練筆,可緊緊圍繞學校重要文化活動順勢展開,讓學生有感觸,有話說,有表達的欲望和寫作的意愿。在運動會召開期間,可以讓學生擬寫舉辦運動會的通知;在中秋節(jié)臨近時,可讓其擬寫中秋放假通知;可以讓學生擬寫學生社團納新通知、系部團學工作會議通知、主題實踐活動月通知、就業(yè)招聘會通知、學生宿舍停電停水通知等等。依此思路,可以不斷拓展范圍,提升難度。因為這些主題與學校、學生的學習生活息息相關,學生不陌生,不畏懼,容易接受,自然而然地會選擇角度自動代入。如此下來,教學的實效性、管理的科學性、課堂組織的趣味性都可借此達成。用事實證明應用寫作的實用價值,讓學生切身認識應用寫作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其寫作能力和水平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正是翻轉課堂教學思想和模式所期待的理想結果。
練筆的另外一項重要任務是點評,教師評學生和學生互評相結合。這是練筆結束后,幫助學生趁熱打鐵糾正問題的最好時機。傳統的教學中對點評重視不夠,要么在課前三言兩語完成,要么缺少這一環(huán)節(jié)。而實際上,對于《應用寫作》這樣的課程來說,總評恰恰非常重要,甚至是必不可少的。只有通過有效講評、積極及時的反饋,學生才能認識到自己寫作中存在的問題。無論是格式方面、內容方面的還是結構方面,甚至需要注意的事項等等,都會因“評”的質量高低而影響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當然,點評也是最能彰顯教師水平的環(huán)節(jié),這就需要教師要有過硬的專業(yè)功底和不斷提升不斷積累的意識。惟其如此,翻轉才可行,翻轉才生效,教師也才能實現對學生練筆成效的準確評估,把準脈,開好藥。
在課堂教學的最后部分,用時不需要太多,主要是簡短總結學習重難點和教學得失,同時安排下節(jié)教學內容的自主學習,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這一環(huán)節(jié)具有多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教師幫助和引導學生梳理本節(jié)課的知識要點,將零散的、感性的知識向理性認識歸納提升;另一方面,對下節(jié)學習內容的課前預習提出具體要求,從而為下次“翻轉”打好基礎。需要強調的是,學習任務布置時,任務量要盡量偏大、難度要偏高。求其上,才能取其中,通過長期的一個訓練過程,學生的知識轉化水平、能力提升、學習能力都會取得進步。比如,在“通知”練筆中,教師對學生易出現的問題如:標題擬定不規(guī)范、結構不完整、格式不正確,簡單通知復雜化或復雜通知簡單化、落款格式不對、用語不規(guī)范等問題進行總結,在點評的基礎上引起學生的重視和再學習,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和技能的習得,從學習方法改進、知識積累和能力提升等方面向高一階段邁進。
通過“翻轉”方法的引入,學生在學習上獲得了更大的自主權,探索和實踐活動也有了更廣闊的時間和空間。事實證明,它確實是互聯網時代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教育模式。當然,在對《應用寫作》課程進行“翻轉”的過程中,仍然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如學生課前自主學習,也就是傳統教學中的預習環(huán)節(jié),這是課堂能否有效“翻轉”的前提和基礎,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翻轉”能否實現和實效性的大小。如果學生在課前不能自覺按時完成課前學習內容,即如前例所提的不能很好的對“申請書”文種的特點、分類、結構及寫作規(guī)范有了解,就會直接影響第二階段學生案例分析、課堂練筆等,這也容易使“翻轉”流于形式,成為空談。因此,如何讓學生進行自覺、有效、大量的自學和課前準備,不僅是《應用寫作》一門課要解決的問題,更是所有課程在實施“翻轉課堂”時要面對的課題,需要課程管理、教學安排以及學生管理等多方協同配合,不斷探索和實踐。另外,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的課前學習多通過網絡完成,這就要求學生既要有電腦、手機等終端設備,還要有充足的上網條件和網絡資源支持,這也需要學校不斷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讓無線網絡覆蓋學生的學習、生活場所,為其自主自由學習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陳卿.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應用文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天津中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 2015(2).
[2]張金磊,王穎,張寶輝.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遠程教育雜志, 2012(4).
[3]李海龍,鄧敏杰,梁存良.基于任務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設計與應用[J].現代教育技術, 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