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裕娟
【內容摘要】學習是一個親歷知識來源、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沒有體驗就沒有知識的生成。進入初中九年級,化學是一門新的學科,雖然學生對化學知識感到十分新奇,很多不能解釋的自然現(xiàn)象因此也揭開了奧秘,然而,迫于升學壓力,學生大都只是機械記憶,對化學知識的認知也只能停留在表面上,不能深入到化學的實質。那么在初中化學課堂上怎樣才能讓學生達到深入淺出的認知效果呢?多年的教學實踐證明,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尤為重要。
【關鍵詞】化學 合作意識 交流
因為化學是九年級的畢業(yè)科目,迫于升學壓力,當今的學生在化學課堂上激情澎湃,好像都在“奮斗”,用自己的思維去吸收知識,完全將合作放在一邊。當今教師唯恐學生不能“見多識廣”,所以一言堂、滿堂灌的現(xiàn)象屢屢發(fā)生。學生學得吃力,教師講的費神。如何克服這種急于升學的學習現(xiàn)象呢?唯有培養(yǎng)學生在課堂上的合作意識。
一、課堂上快速構建知識是合作學習的有效方法
初中化學知識需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如果學生沒有親歷知識的來源、產生和發(fā)展的過程,就沒有知識的生成。初中的化學知識大多源于生活,但學生的生活經歷各有差異。如在生活中第一次洗刷碗筷,學生可能心有余而力不足,甚至有的學生就沒有做過這樣的事情。而掌握化學實驗基礎知識時,可以通過部分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洗刷碗筷的經驗,在小組交流中談談自己的做法,那么洗滌化學實驗儀器的操作就會水到渠成,學生自然會說出:先用少量洗滌劑浸泡,再用自來水沖洗,最后用蒸餾水清洗。這種交流必須是建立在合作的基礎之上的,比起教師口若懸河的講解更有說服力,學生也會在生活中去具體實踐。這樣不僅搭建了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平臺,激發(fā)了學生探究化學奧秘的興趣,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用化學知識服務于生活的能力。
可以看出,化學本身就是生活方面的反映和需求,但學生的生活經歷有著不同的軌跡,對知識的認識也有不同的見解,在化學課堂學習時緊密聯(lián)系自己的現(xiàn)實生活經歷進行相互交流,學生才能將課堂所學的知識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才會讓課堂氣氛活潑而有情趣。
二、課堂上巧妙創(chuàng)設質疑環(huán)境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的有效手段
由于小組交流是不同智慧的融合,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多智慧的撞擊中,“總有一款適合你”,因此,比單一教師的傳授更適宜于學生。但學生交流的問題是有針對性的,不是漫無目的的。因此,課堂上必須是對重點或者難點知識的交流,這就需要教師精心設計課堂的質疑環(huán)境,讓學生在交流中解決問題。
例如,在學習了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出現(xiàn)爆炸的現(xiàn)象和一氧化碳有毒性后,提出用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實驗,通過電子白板展示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裝置,這一實驗裝置就是一個創(chuàng)設的質疑環(huán)境:
質疑1:實驗開始時是先點燃酒精燈,還是先通入一氧化碳?
質疑2:怎樣的實驗現(xiàn)象可以判斷一氧化碳與氧化銅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質疑3:實驗結束時是先熄滅酒精燈,還是先停止通入一氧化碳?
質疑4:實驗過程中應如何注意尾氣排放?
以一氧化碳與空氣混合點燃可能出現(xiàn)爆炸的實驗和一氧化碳有毒作為基礎,這是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一氧化碳還原氧化銅的關鍵所在。一個學生的想法可能就是一種有效的方法,也可能是一種猜想,在交流中就會得以甄別,就能糾正與發(fā)展。
三、課堂上敢于交流和學會交流是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的重要途徑
合作的前提是要形成探究的團隊。將班級學生按學科知識水平的比例分為相應的學習小組,將小組中組織能力強的成員選定為組長,組成學習探究的團隊。要讓小組成員在課堂上積極交流、敢于交流,可以引入小組競爭機制,因為競爭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探究欲望,能夠增強小組成員間的合作意識和團隊榮譽感。在小組成員的交流中應該具有向心力,相互交流只代表個人的思想,所以不可避免具有“偏見性”,應該相互包容,在不斷糾正錯誤中構建知識結構。所以,交流討論一定要相互借鑒,相互鼓勵,這樣才能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
例如,初中學習溶解度的計算內容時,學生對于有關化學計算有著“畏懼感”,學習又在年尾,草草收兵更讓這部分知識在學生的腦海中模模糊糊。為了讓學生能夠掌握其知識的內涵,可以設置以下幾個問題讓小組成員之間進行相互交流,得出結論:
質疑1:根據固體溶解度的定義總結影響固體溶解度的條件有哪些?
質疑2:如何區(qū)別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你有哪些實驗方法可以證明?
質疑3:將一份溶液分為N份,不同溶液中溶質質量與溶液質量有什么關系?
質疑4:將一份溶液降低一定的溫度,是否一定有溶質析出(給出相應的數值讓學生得出關系式)?……
總之,初中化學學習時間緊迫,學生的學習需要“縮成”。課堂教學采用一言堂、滔滔不絕的教學方式是達不到目的的,只有讓學生進行多層面的對話、多渠道的溝通、多智慧的融合,才能在短時間內取得最大的學習效率。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唯有根據知識、根據學習情境創(chuàng)設出學生交流的質疑情境,學生才能在合作中順理成章的進行交流,才能真正啟迪心智。
【參考文獻】
[1] 李珂鑫. 學生合作意識在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培養(yǎng)[J]. 課程教育研究:新教師教學,2014(36).
[2] 閔建均. 如何培養(yǎng)初中化學課堂的小組合作[J]. 新課程:中學,2015(9).
[3] 蒙麗燕. 淺談初中化學教學中的小組合作學習[J]. 中學教學參考,2014(2):99-99.
(作者單位:江蘇省海門市能仁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