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清華
摘要:互聯(lián)網背景下新技術新方法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及其效果受到了廣泛關注,也存在一定爭議?;谀掣咝H宋乃刭|類網絡在線課程學生學習過程的調查數(shù)據(jù),考察了“互聯(lián)網+”應用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學的現(xiàn)狀及問題。分析發(fā)現(xiàn),“互聯(lián)網+”應用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時,存在課程內容與學生興趣愛好背離、學生學習過程缺乏監(jiān)督與輔導,認真學習并真實獲得課程成績的比例低,網絡課程用于人文素質教育的實際效果有待提升。
關鍵詞:互聯(lián)網+;人文素質教育;網絡在線課程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8.079
伴隨互聯(lián)網的興起以及新技術在教育領域類的廣泛使用,新的教育理念逐漸沖擊和影響高等教育機構的教育模式,微課、慕課等新的教學模式和學習方法掀起一陣陣浪潮。將“互聯(lián)網+”應用于實際教學過程中,各個高校結合自身實際也做了很多創(chuàng)新和探索。網絡在線課程是目前國內理工科高校推行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手段和方法之一。借助網絡在線課程,高校、學生都可以獲得傳統(tǒng)教育模式下難以實現(xiàn)的目標。對高校而言,可以克服教師數(shù)量有限、專業(yè)方向固定等問題;對學生而言,可以獲得更多的課程資源和更加自由的學習時間等。
理工科高校網絡在線課程在推行人文素質教育時的具體效果如何,教育理論界進行了很多探討,但往往更多是從學校的課程設置、課程的覆蓋面、瀏覽量等維度去分析,對學習的主體——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有限。從學生學習過程的角度分析“互聯(lián)網+”應用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現(xiàn)狀及問題成為本文分析的出發(fā)點。
為回答上述問題,我們實際調查了桂林某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質類網絡在線課程學生選課、學習、獲得成績的全過程。調查采取等比、隨機抽樣。具體根據(jù)在校本科生的性別、年級、專業(yè)確定抽樣框,再進入特定年級、專業(yè)的男女生宿舍,在每個宿舍中隨機選擇一名同學作為訪談對象,詳細詢問上個學期該學生網絡在線課程的選課和學習情況。考慮到大一學生尚未選課,實際進入分析過程刪除了大一樣本。經過實地調查,共獲得有效問卷764份,其中大二到大四三個年級分別獲得261、296、207個有效樣本。
1.人文素質類網絡在線課程學習現(xiàn)狀及問題
(1)從學生選課情況看,學生選課內容相對集中,從興趣愛好角度選課的比例還有待提高。
表1列示了各年級學生網絡類人文素質教育在線課程的選課情況。數(shù)據(jù)顯示,各年級選課所屬模塊比較一致、選課最多的三個模塊分別為“中華文化與歷史傳承、社會與文化、自然科學與技術”。如果再具體細分至專業(yè),各個年級、文理科選課也同樣集中在上述三個模塊。即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學生的選課內容相對一致。
從學生針對網絡人文素質類課程的選課出發(fā)點來看,根據(jù)自己興趣愛好選課的比例雖然相對較高,達到45.16%(見表2),說明學生選課的主動性和目標性較好,能夠根據(jù)自身需要來主動選擇相應的網絡課程。但值得重視的是,仍有近五分之一的學生僅僅是出于修夠相應的課程學分才選課。如果不是從提升自身人文素質目的,不是基于興趣愛好,這樣的課程學習效果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
(2)從學生學習過程看,學生主要在宿舍完成網絡在線課程,但自主學習的比例有待提高,在具體學習課程視頻時學習態(tài)度有待改進。
從學習地點看,超過90%的學生學習網絡課程的主要地點為宿舍。在電腦普及率高的學生宿舍,這種現(xiàn)象不難理解。具體到各個年級,二年級的略低,三年級在宿舍完成網絡課程的占比超過98%。四年級學生部分開始外出實習和求職,這個比例略有下降。
從學生完成的方式看,自主完成網絡課程在線的比例與期望還有較大差距,約20%的學生不是自主、獨立完成網絡在線課程學習(見表3)。二年級學生自主完成網絡在線課程的比例不足80%,三年級學生略有提升,四年級學生又趨于下降。
進一步分析完成網絡課程中的學習狀態(tài)(見表4),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整體完成網絡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堪憂。在觀看網絡課程的在線視頻時,全程認真學習的比例較低,三個年級這個占比分別只有21.86%、20%和31.21%。更多的學生觀看網絡課程在線視頻只是“插花”,甚至還有約20%的學生只是形式上完成網絡在線課程的學習時間,基本沒有認真學習相關知識。
(3)從獲得成績的方式看,通過認真學習課程獲得考試成績的占比低,大多數(shù)同學網絡課程的學習效果較差。
從選課、學習過程不難推斷學生對待網絡在線課程的實際態(tài)度,這種態(tài)度也會直接影響學習效果。以學生網絡課程的考試方式看(見表4),認真學習網絡課程并自主完成考試題目的學生占比嚴重偏低,平均不足3%。在互聯(lián)網普及的今天,大多數(shù)學生習慣通過網絡搜索、專業(yè)軟件等手段來尋找考試答案,完成在線課程考試。可以想象,通過這類方式學習網絡課程到底在多大程度上實現(xiàn)素質教育目標存在疑問。
2.提升人文素質類網絡在線課程學習效果的思考
互聯(lián)網及新的教學模式興起,為理工科高校拓展人文素質教育領域、增加教育手段、改善教育質量提供了很多機會。以網絡類人文素質教育課程的實踐情況看,仍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只有切實解決好這些癥結,才能真正將互聯(lián)網+背景下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提高到一個新的階段。為此,必須做到新模式素質提升與傳統(tǒng)教學資源相結合、線上教育與線下輔導相結合、自主學習與精準考核相結合、學生自主性與老師積極干預相結合等多個方面的統(tǒng)籌考慮。
(1)新模式素質提升與傳統(tǒng)教學資源相結合,就是從學生人文素質現(xiàn)狀出發(fā),尋找學生急需提升的人文素質短板,整體上制定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培養(yǎng)路線圖,針對學生的具體需求選擇相應的課程資源,保證學生的人文素質短板、興趣愛好得到相應課程資源的有效支撐。在人文素質教育提升過程中,學生的需求或者興趣愛好很長時間內沒有得到高度重視,設置的人文素質教育課程往往在標準化、體系化上特性突出,但不同高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學生的人文素質需求不同,過于統(tǒng)一化會限制學生在選擇相應課程時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會進一步限制學習效果,與初衷背離。同時,在互聯(lián)網+應用于人文素質教育時,很多理工科高校又過于強調網絡課程等新型教育模式和手段,忽視或者說是淡化了傳統(tǒng)人文素質課堂教育、優(yōu)秀教師與課程的積極作用,結果既傷害了部分人文素質專職教師的積極性,又使得部分習慣課堂教育的學生產生抵觸心理。調查數(shù)據(jù)顯示,一定比例的學生在選擇人文素質教育類網絡課程時并不是從興趣愛好出發(fā),即這部分學生的需求沒有得到積極反饋,結果這部分學生不僅學習過程不積極,學習成績獲得也偏離正常方向。
(2)線上教育與線下輔導相結合,就是將網絡在線教育與線下的傳統(tǒng)教育方式統(tǒng)籌使用。在線教育增加學生選擇自主權不等于放任自流。實踐證明,線上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各有特點,分別適合不同的課程內容、不同的人群。本次調查也發(fā)現(xiàn),純粹由學生自主學習,很多課程的內容沒有得到有效學習,傳統(tǒng)教育方式中的課堂教授、面對面輔導等方式在彌補上述缺陷時十分有效。因此,“互聯(lián)網+”應用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時,應該在新教育方式中穿插傳統(tǒng)教育方式,比如安排人文素質教育導師,面對面匯報、溝通課程學習內容,解答困惑等,最大化提升學習效果。尤為重要的是,人文素質教育的目的不僅是讓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還要求學生提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自身涵養(yǎng)。這些使得人文素質教育對教育過程的管控要求更加復雜,寄希望于單一的教育模式改善人文素質教育水平往往難以獲得預期效果。
(3)自主學習與精準考核相結合?!盎ヂ?lián)網+”應用于理工科高校人文素質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更加凸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中心地位,學生有廣泛的自主性,包括選擇學習哪些知識、以怎樣的學習進度和時間安排等,甚至學習過程的監(jiān)督和學習效果的考核都是在缺乏監(jiān)督和管控中完成。這使得部分自控力稍差的學生放松對自己的嚴格要求,出現(xiàn)課程學習形式化、考核只是單純?yōu)榱双@得必要的學分,人文素質教育的實際效果堪憂。針對網絡在線課程,必須創(chuàng)新考核模式,比如對學習的內容以讀書會、學習沙龍等形式,以學生講授已學習的網絡在線課程內容作為評價內容,老師打分和同學們相互打分相結合,客觀真實評價學生們的學校效果。甚至可以選擇一些課程,通過隨機抽樣,針對一部分學生、一部分課程采取傳統(tǒng)的閉卷考核方式來加強結果考核。這些考核方式的創(chuàng)新,目的是促進學生切實重視和加強對網絡在線課程的學習,避免形式化。
(4)學生自主性與老師積極干預相結合。師者,傳道授業(yè)解惑。新的教育模式增加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可以打破時間空間限制,提高學習效率。但在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如何避免部分學生“搭便車”以獲取學分,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教師的角色和作用不可或缺。從學生選課開始,可以安排專門的人文素質教育導師幫助評價學生人文知識結構和水平現(xiàn)狀,有針對性推薦相應課程及學習方式;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困惑,在自主查找答案的同時由導師和學生共同探討解決,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針對自控力差的同學,學生導師可以重點關注,以談心等方式督促認真學習;在考核過程中,導師可以針對部分課程考試內容同一化造成學生之間的抄襲、直接通過網絡搜索獲取答案等不良情形,安排重新命題和重新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