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觀英
【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的發(fā)展,我國對于小學生在英語語言教學方面的重視程度也逐漸加深。小學時期是一個人接觸和認知世界的啟蒙時期,也是學生在成長過程之中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為更好的適應時代發(fā)展的需求,小學英語教師開始不斷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式。在我國新課程改革政策相關內容的影響下,有關對小學生在英語語言教學上“三培養(yǎng)”相關方面的內容,逐漸受到社會各界人士的廣泛關注。
【關鍵詞】“三培養(yǎng)”;新課程改革;英語語言教學
二十一世紀以來,我國社會已經(jīng)逐漸迎來了經(jīng)濟時代的發(fā)展階段。為更好的適應社會時代變化發(fā)展的潮流,上個世紀九十年代末期開始,我國教育局相關部門開始在小學學習階段開設英語語言知識學習的教學課程。在新課程改革教育政策的提倡和實施下,小學英語在職授課教師開始不斷探索和創(chuàng)新自身的教學方式。有關對于小學英語語言教學注重“三培養(yǎng)”方面的話題,逐漸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一、小學英語語言教學如何注重“三培養(yǎng)”的內涵和重要性
有關授課教師在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之中注重對小學生“三培養(yǎng)”方面教學的研究理論,最初來源于十七世紀初期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對小學生成長心理相關方面的理論成果。在小學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之中注重的“三培養(yǎng)”主要就是指對小學生在英語知識學習過程中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以及英語語言運用和掌握能力三方面的培養(yǎng)[1]。
小學時期是一個人接觸和理解世界的成長初期。小學生對于各種相關科目知識的學習都還處于初期的啟蒙階段。受到小學生對于外界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理以及生性活潑好動的固有特點的影響,小學階段就成為了學生接觸和學習英語語言相關知識的關鍵時期。在小學英語教學的相關過程之中,教師充分發(fā)揮自身引導者的身份和作用,有效培養(yǎng)小學生對于英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以及語言應用方面的能力和習慣,對其在日后英語相關知識的學習能夠起到巨大的促進和保障作用。
二、小學英語語言教學如何注重“三培養(yǎng)”的具體內容
(一)對小學生在英語語言知識學習興趣方面的培養(yǎng)
在小學的成長和學習階段,在英語語言相關知識方面的教學過程之中,授課教師對于小學生在學習興趣上的有效培養(yǎng)一直占據(jù)著重要的教育地位。在我國現(xiàn)今社會的發(fā)展階段,隨著社會經(jīng)濟、文化以及科學信息技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和發(fā)展,小學英語科目的在職授課教師如果想要更好的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改善學生在英語語言上的學習效果,就必須有效的提升小學生在英語語言知識上的學習興趣。在現(xiàn)今階段普遍為廣大小學英語教師所接受的教學方法主要有圖文并茂的講解法以及多媒體教學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法兩種。
西方發(fā)達資本主義國家相關心理學者曾通過研究指出,興趣永遠是在小學生的成長和學習過程之中強有力的指導老師。我國小學英語授課教師完全可以利用小學生好奇心較強的成長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教師在給學生講述英語詞匯tree、sheep等相關知識內容時,可以通過例舉圖例的大樹和綿羊來加深小學生對相關英語詞匯內容的記憶和理解。在最大限度的提升小學生對于英語語言詞匯學習積極性的基礎上,更好的培養(yǎng)其在小學英語知識相關內容上的學習興趣。必要時,英語授課教師還可以采用多媒體的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將英語詞匯所涉及到的,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事物,制作成圖文課件或者視頻短片的形式,更好的吸引小學生對于英語語言相關知識學習的注意力[2]。
(二)對小學生在英語語言知識學習習慣方面的培養(yǎng)
小學的成長階段是一個人接觸和認識外界事物的初期啟蒙階段,也是一個人在今后的學習、工作以及日常生活之中能夠養(yǎng)成良好的工作和學習習慣的重要時期。在我國現(xiàn)今社會的發(fā)展階段,獨生子女的數(shù)量在全國占有較大的比重,大多數(shù)的小學生都是在嬌生慣養(yǎng)的環(huán)境中成長,生性獨來獨往、不拘小節(jié)。因此導致小學生在英語語言相關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比較容易出現(xiàn)的馬虎、拼寫錯誤以及英語語言知識記憶不扎實的現(xiàn)象。這些現(xiàn)象在另一種層面上,就是小學生沒有養(yǎng)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具體體現(xiàn)。
小學英語中的常見詞匯apple中,與英語字母a相對應的音標的發(fā)音方法,一直是小學英語教師在糾正學生發(fā)音教學過程中的重點。apple中首個音標嘴型的張開程度會直接影響小學生在英語單詞發(fā)音上的正確與否。在類似單詞音標發(fā)音方法的學習過程之中,如果教師不能及時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發(fā)音習慣,甚至將嚴重影響其在今后其他英語語言知識上的學習效果。
(三)對小學生在英語語言知識應用能力上的培養(yǎng)
小學生接受英語相關知識的教育和教學,最終目的是能夠有效的培養(yǎng)其在英語語言聽、說、讀、寫方面的實際應用能力。因此,英語授課教師也要有效注重小學生在語言知識應用能力上的培養(yǎng)。聽說在前,讀寫在后是一直受到我國英語科目在職授課教師普遍認同的英語語言知識的學習過程。只有養(yǎng)成良好的聽力水平,才能最終促進學生具備更加突出的語言交際和英語寫作能力。
教師在日常的英語語言教學過程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方式,制作圖文并茂或者有英語動畫人物語言交際片段的教學課件。在課件教學的過程之中,用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方式,將小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之中所必須理解和掌握的日常會話用語等內容呈現(xiàn)出來。例如通過動畫形式將小學階段需要掌握的“Good morning.”“How are you?”等一系列相關的英語日常用語呈現(xiàn)給學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讓學生能夠在輕松的語言環(huán)境的熏陶下,加大對英語語言學習的興趣。真正做到在輕松的課堂氛圍下有效鍛煉學生英語語言聽、說、讀、寫的應用能力[3]。
結論:總而言之,在小學階段開設有關英語語言知識的教學課程,是在我國現(xiàn)今社會的發(fā)展階段,相關部門工作人員為更好的適應社會發(fā)展的潮流而做出的教育創(chuàng)新舉措。更好的注重小學生在英語語言學習過程中,學習習慣、學習興趣以及應用能力三方面主要內容的培養(yǎng)。能夠更好的促進小學生對英語科目相關知識學習的積極性,對最終促進我國小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有巨大的保障作用。
參考文獻:
[1]楊海杰.芻議小學英語教學中的聽力培養(yǎng)策略[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5,03:119+121.
[2]黃思琦.芻議如何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跨文化交際意識[J]. 現(xiàn)代交際,2016,20:201-202.
[3]李健.語言的背后——談小學英語教學中文化意識的培養(yǎng)[J].學周刊,2013,1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