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文
(標注:本文系2016年浙江省教研立項課題(項目編號:06307):“目標導向作文教學評價體系的構建”的研究成果之一。)
2011年修訂后的初中語文教材增補了寫作單元,把寫作部分獨立出來,既脫離了綜合性學習,又與閱讀并列。當然不是完全獨立,每一個寫作專題都與閱讀專題保持一致。相對于以前,新教材的寫作要求更加明確了,但是閱讀與寫作兩者如何有效建構?寫作該如何有效導引?三個寫作實踐小專題如何體現(xiàn)層遞性?這些都是值得探索的問題,筆者為此做了進一步的探究。
一、新教材寫作板塊實施現(xiàn)狀不容樂觀,實效性有待考證
新教材新增的寫作板塊,在實際實施中,一線師生的反響到底如何?為此,筆者于2014年9月—2015年11月,在紹興市越城區(qū)160多名語文教師及相應的開課班級的學生中進行現(xiàn)場調查,現(xiàn)將相關情況統(tǒng)計如下——
1.各學段新增寫作專題板塊不很熟悉,對課標修訂變化關注度不夠。
從抽查情況來看,不同年段及不同對象對新教材中的寫作專題板塊熟悉的程度是不一樣的。從數(shù)據(jù)分析,即使七年級的師生,雖然已經(jīng)接觸新教材,但對這個寫作板塊還是很陌生。八年級的師生對新教材的寫作板塊熟悉度最高,最不熟悉是九年級的師生。關于2011版新課標提出的關于寫作修訂的變化,50%以上的教師只是“有點知道”。
2.師生對寫作板塊設計的編排頗有爭議,具體操作的實效性有待考證。
新教材的寫作板塊設計是否合理?大部分師生認為“還可以”,也有一些師生選擇了“不知道”。新增的寫作板塊對提高寫作水平有幫助嗎?關于這個問題,從抽查的數(shù)據(jù)分析,學生的信任度明顯優(yōu)于教師,但教師的認可度竟然是九年級的教師明顯高于七八年級教師。
3.教師難以具體區(qū)分課程目標與課時目標,缺少作文目標的撰寫意識。
課程目標是一個比較大的視角,定位于教育與社會的關系,涵蓋面是全方位的。教學目標是課堂教學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根本出發(fā)點和歸宿,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最終歸宿,是作為評價教學活動的主要依據(jù)。但從抽測的數(shù)據(jù)分析看,教師沒有課程目標與課時目標的概念,學生更難以知曉。
4.作文實踐大多提倡課內兼顧其他的形式,寫作板塊提供題目趨向選做。
在選項“新教材的寫作板塊放在什么時候進行”的抽測中。抽查的數(shù)據(jù)分析顯示,81.0%的八年級學生選擇了“課外”,而教師選課外的只有18.6%,這個鏈條是明顯脫節(jié)的。
二、對接寫作課程目標與課時目標,板塊內容亟待重構
新課標對第四學段(7~9年級)的寫作所提出實現(xiàn)課程總目標的要求:“能具體明確、文從字順地表達自己的見聞、體驗和想法。能根據(jù)需要,運用常見的表達方式寫作,發(fā)展書面語言運用能力?!备鶕?jù)初中階段寫作的“目標與內容”主要有四個方面,結合每單元的寫作版塊制定合適的課時目標。
1.“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實踐建構。
以七上第二單元的寫作板塊“說真話,抒真情”為載體。指定課時目標,尋找典型的例子及片段,鏈接素材,結合具體的例子實施,同時通過展示,組成相關的作文專題,探索出具體實踐建構——
“寫作要有真情實感”實踐建構
2.“寫作要力求有創(chuàng)意”實踐導圖。
師:批改作文的過程中,老師會讓你找出你自己或同桌的閃光點在何處,而這些閃光點正是作文創(chuàng)新的關鍵所在?;叵胍幌?,看自己作文或看別人作文時,往往會發(fā)現(xiàn)這篇作文哪些地方確實有創(chuàng)意,你首先翻開自己或同桌的作文看的是什么?
生:開頭或結尾。
師:哪些開頭或結尾,你感覺是好的。
生1:首尾呼應的開頭和結尾,語句比較吸引人。
生2:能突出主題,開頭簡短,快速收尾。
師:有創(chuàng)意的作文能直奔主題,還有讓你能感覺有新意的作文嗎?
生:有些感人的部分,能觸動心靈的地方,如對人物的細節(jié)描寫。
師:對,有創(chuàng)新的文章是獨特的,你能舉出例子嗎?
生:如扶一個人時會碰到傷口,有創(chuàng)意就不去碰那傷口,而在旁邊扶。
師:所以,在寫有個性的文章時,其實要展示該人物內心世界和獨特的想法。我們在學八年級的前兩個單元的文章時,可以在每篇課文旁邊注上本篇文章創(chuàng)新點在哪里、我可以學習它什么?;厝ヒ院笞鲆幌逻@個作業(yè)。接下來聊最后一個話題,你覺得章鳳老師這堂微課給你哪些啟示,或者說什么地方觸動了你。
生1:我覺得寫作時要挑選角度,形式要多樣,多采用寓言、童話來寫文章。
生2:巧擬題目,遐想構思獨特的話就屬于創(chuàng)新。
師:一堂課不要求學太多,當你的作文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構思選材有了內涵,你的作文才會有創(chuàng)新。
2014年10月15日,越城區(qū)開展“新課標與初中語文新教材寫作板塊的對接研究——寫作課程目標與課時目標的對接之“寫作力求有創(chuàng)意”研討活動。皋埠鎮(zhèn)中的章鳳老師和成章中學的徐建峰老師展示了一堂微課和寫作教學課。其中,章鳳老師執(zhí)教的《作文創(chuàng)新技巧速成法》,從理論上闡述了作文如何用最快速和方法來創(chuàng)新,很有指導意義。以上是筆者和學生進行了“微課和作文如何創(chuàng)新”的精彩互動。我們可以建構“寫作要力求有創(chuàng)意”實踐導圖:形式新——主旨深——構思妙——選材好。
3.“寫作要有文體感”序列建構。
課標要求:“學生寫記敘文,做到內容具體;寫簡單的說明文,做到明白清楚;寫簡單的議論文,努力做到有理有據(jù);根據(jù)生活需要,寫日常應用文。”強調“根據(jù)不同年段落實文體知識,同時,也落實縮寫、擴寫、改寫等寫作練習要求。”對初中生的寫作應該有明確的文體要求,但這些要求也不是簡單的幾個“要素”的要求。因此,有必要建構7-9年級的一個合理的文體訓練序列。下面我們根據(jù)新課標的要求嘗試來構建一個年段文體訓練序列:
4.“注重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具體操作。
考慮不同的目的與對象,結合七上第三單元的寫作板塊“文從字順”;七下第二單元的寫作板塊“選擇恰當?shù)氖闱榉绞健保黄呦碌谖鍐卧膶懽靼鍓K“勤于修改”具體落實。注重寫作過程,把握寫作的幾個環(huán)節(jié);選擇恰當?shù)谋磉_方式;條理清楚;文從字順;學會修改。嘗試建構“提高獨立寫作的能力”實踐示意圖:
獨立審題→獨立構思→獨立謀篇→獨立修改→再度成文
以課標為總綱,借助新教材的寫作板塊,積極開展兩者的對接研究,在熟悉課程目標的同時,借助課時目標有效落實,當教師和學生在具體的寫作過程中互動的時候,就把課程理念與教學實踐鏈接起來并融合在一起了。
三、嘗試構建“一主四副”寫作系統(tǒng),整合新教材三大板塊
依據(jù)課標及教材的編排要求,努力做好每學期六次或七次整篇作文訓練,構建寫作教材的主系統(tǒng)。在此基礎上,同時構建四個副系統(tǒng):與生活結合的系統(tǒng),與閱讀結合的系統(tǒng),與口語交際結合的系統(tǒng),與綜合性學習結合的系統(tǒng)。值得關注的是,寫作從綜合性學習當中剝離出來,而口語交際也退出了課本。課本一旦沒有口語交際教學內容,那么平時我們以什么為載體來訓練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呢?寫作專題、綜合性學習、口語交際這三者如何有機整合?筆者為此進行積極嘗試——
1.與生活結合的系統(tǒng)。
《語文課程標準》中寫道:“多角度觀察生活,發(fā)現(xiàn)生活的豐富多彩,能抓住事物的特征,有自己的感受和認識,表達力求有創(chuàng)意。”附“從生活中學習寫作”微課教學設計中“感受生活(提升)”環(huán)節(jié):
①嘗試由面到點思考法(見右圖)。
②范文:朱自清《春》。
A.審視生活(前提)
B.觀察生活(基礎)
2.與閱讀結合的系統(tǒng)。
第一,此套教材中有大量課后小作文,打通讀寫,讓課堂直接與生活對接。領會教材讀寫結合的編輯意圖,專項落實課文后面的小作文訓練。在具體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尤其要由淺入深,以期逐步提高。
第二,用好教材中的例文作為練筆素材,參考《美國語文》做好“作品累積”。參照“點子庫”與“微型寫作課”加以落實。附表:
3.與口語交際結合的系統(tǒng)。
新修定的語文教材增加了“寫作專題”板塊。寫作從綜合性學習當中剝離出來,原來的綜合性學習就變得更加純粹。篇幅變小的同時,目標、任務也更加顯豁,不再提示寫作的任務,尤其是口語交際在新教材中沒有明確要求。因此在寫作板塊,尤其是綜合性學習中,可以滲透口語交際訓練,并將教材中的三個有關“說話”的知識卡片滲透在整合的相應板塊中落實。
小學、初中階段堅持先說后寫,不僅減少寫作的難度,增強學生寫作的自信心,而且發(fā)揮說話的長處,鍛煉學生快速組織語言的能力。此外,有助于作文吸收新鮮、活潑的口語,使作文念起來順口、聽起來悅耳。
4.與綜合性學習結合的系統(tǒng)。
人教版八下語文教材新增了六個寫作板塊,主要以寫作知識及應用文撰寫穿插進行,在寫作實踐中不乏活動的設置。保留下來的三個綜合性學習,均要求學生搜集資料,并設置了相應的活動,在活動中滲透一些寫作知識及文體的落實。嘗試整合寫作板塊及綜合性學習資源,在活動中建構寫作系統(tǒng)。
通過搜集資料,了解綜合性學習有語言創(chuàng)作類、材料整理類、圖文轉化類、活動參與類等類別。開設微課,從綜合性學習的“語言創(chuàng)作類”出發(fā),學習如何進行語言創(chuàng)作,著重點為“開場白”“導游詞”的訓練。以此為契機,繼續(xù)探索其他三類活動的實踐,整體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yǎng)主動探究、團結合作、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四、探索寫作知識技能的邏輯體系,架構目標的點與面
長期以來,我國的中小學教材以寫作客體為主,著力于寫作知識的傳授、技能訓練,現(xiàn)在應該轉變?yōu)橐詫懽髦黧w為主,著力于學生學作文與學做人的完美結合。當然,堅持寫作與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的結合,絕不是忽視寫作知識技能。寫作知識技能是制約寫作教材的三大要素之一。以2016年修訂版七年級上冊部本教材為例,探索教材編排寫作知識技能的邏輯體系,分別從教材、單元板塊、知識技能、訓練目標入手研究——
課程目標線與面
本冊板塊應以“素材——情感——語言——章法——思維”為訓練的線索,結合下面的點,共同構成本冊寫作這個面。
課時目標落實點
從課程目標線與面,到課時目標落實點,以上是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的寫作面,以此類推,我們繼續(xù)梳理其他幾冊,來探索寫作知識技能的邏輯體系。在此基礎上,再根據(jù)課標中評價建議,從寫作的目標、過程的評價、評價的方式三個維度來探索一套適合本地域的作文評價體系。
總之,推行新課標與初中語文新教材寫作板塊的對接研究,從寫作的課程目標到課時目標的探索,以及寫作的具體內容,到作文訓練的邏輯體系,探索綠色合理的作文評價方法。借助現(xiàn)代信息技術手段對作文學與教的過程及其資源進行設計、開發(fā)、利用、管理和評價,極大地推動作文教學的發(fā)展,給作文教學帶來蓬勃生機。接下來著手的“初中生名著閱讀與靈性寫作的對接研究”是對其中相關概念的進一步實踐與完善。
(浙江省紹興市越城區(qū)教學研究室;31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