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丹
摘 要:蘇教版小學語文古詩對于小學生的鑒賞要求高于人教版,要求學生們的文學綜合素質(zhì)較高。本文認為提高學生們的古詩鑒賞水平就要從古詩鑒賞的方法入手,用對了方法才能加強對古詩的理解,才能深刻領略古詩中的美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鑒賞;方法探析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6B-0081-01
學會鑒賞古詩是我們步入古典文學殿堂的第一步。同時,學會鑒賞古詩也是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具備的基本功。通過古詩的鑒賞和體會,小學生能領略中國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為古文學習打下基礎,并從小就對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有正確的認識。博覽古今也是培養(yǎng)一個人心性眼界的辦法,有更好的方法才能更好地學習和更深地體會。
在小學語文的古詩當中,蘇教版選擇了“文包詩”的詩歌類型。所謂文包詩即在文章中運用了詩歌成分。整篇古詩難度不大,但是蘊藏了豐富的中國古典文化。例如教材中出現(xiàn)的《詠華山》《母親的恩情》《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但愿人長久》等選文。從題目中不難看出,選文并不復雜,都是生活史在前,詩歌在后。以一個簡單的小故事蘊含一個豐富的人生哲理,這一點有點像國外的寓言故事。與古詩相比,這種“文包詩”更像一則寓言。容易接受,文字難度不大。從選材上看,蘇教版小學語文教材中選取的文章由淺入深,旨在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們的欣賞能力。
傳統(tǒng)的古文學習方法過于刻板,往往老師們把文章解釋得支離破碎,或者干脆讓學生死記硬背并美其名曰“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對古文知識缺乏的小學生來說這樣顯然是不合理的。死記硬背的結果就是學生們排斥,厭惡學習古文。許多到了高中的學生,對于一些很簡單的古文翻譯都不熟悉,間接說明了,目前小學生的古文學習方法太過生硬,不夠靈活。老師沒有選擇一個學生們可以接受的學習方法。古詩古文的鑒賞能力是一個逐步增長的過程,在于平時的積累。對古詩古文的對譯積累達到一定水平,對文義的大概內(nèi)容了解,是賞析一篇古詩或古文的基礎。
一、注重積累
加強古詩的背誦,并不是最好的積累方法。片面的背誦,學生們記得快忘得也快,背了下一篇忘了上一篇。這么一來,根本起不到積累的作用。相對于背誦積累,理解著積累更加重要。每篇古文都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礎上背誦。理解記憶時間增加,也能加強對于古文的融會貫通能力。蘇教版教材選材的一大特點,就是選取的古詩難度逐漸增長,內(nèi)容富有故事性,有利于促進學生們的文學積累。
二、授之以漁
目前大多數(shù)老師對于古文授課的重點在于背誦上,認為背下來自然就理解了。對小學生而言,古詩古文課往往枯燥乏味,作為教師要以豐富多彩的方式調(diào)動積極性,比如播放與古文主旨一致的動畫,與西方寓言比較古詩的聯(lián)系和區(qū)別,營造一個融洽和諧的氣氛,讓學生們在玩的過程中學到知識。從學理上看,古詩的學習,更加側重于抒情和說理。老師在授課時要更加注重對于文章感情基調(diào)的整體把握,將古文傳遞的思想深入課堂教學。只要主旨和思想正確把握,對于文章的理解學生們可以自由發(fā)揮,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造力和創(chuàng)新力達到更好的學習理解效果。
三、環(huán)境熏陶
父母和老師的強制性背誦要求,讓孩子們對于古詩古文的興趣被磨滅,孩子們已經(jīng)看不到古代詩歌的美好,而是認為古詩非??菰?。所以學生們要主動接受古文學習,多閱讀,多體會。在閱讀和體會中積極思考,探索古詩中的奧妙。在遇到不理解不明白的語句時,請教老師或者教輔書,也是一種賞析詩詞的方式??偠灾?,學生不要對古詩文產(chǎn)生負面情緒,如果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也不能全盤否定,而是了解古文的美好。使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接受,才能沉下心來,認真賞析品味。
四、誦讀助悟
著名特級教師王崧舟在執(zhí)教《長相思》時,課堂里17次傳出誦讀的聲音,語言和精神在誦讀中積淀,情感在誦讀中飛揚。學生讀出了意,讀出了境,讀出了情,讀出了韻,讀出了心靈的詩意。在教學中,我們可以讓學生吟出不同的感悟,帶領學生漸入佳境。采用圖文并茂的方式,讓學生理清思路。誦讀時,根據(jù)誦讀內(nèi)容配以圖片音樂,而不再是單純出示文字。這樣,能使學生的誦讀內(nèi)容具有活力、生命力、感染力和震撼力??梢灾谱魃鷦有蜗蟮恼n件,然后把文字放入,再加以與意境相通的背景音樂,讓學生在優(yōu)美的圖片和悠揚的背景音樂中誦讀,增添一份情調(diào),也增添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整體提高鑒賞水平是一個全面發(fā)展的過程,從教育者,到家庭都要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古詩文學習環(huán)境。拋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利用蘇教版教材的選材優(yōu)勢,抓住古詩的精神靈魂,運用開放式教學,讓他們圍繞中心思想開發(fā)創(chuàng)新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古詩,最好的賞析方法就是在理解文章主旨的前提下開拓思維。
參考文獻:
[1]葉瀾.教育研究方法初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3.
[2]張亞新.小學古詩文教學的理論和實踐[M].北京:語文出版社,2014.
[3]王麗榮.小學語文古詩教學初探[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9).
內(nèi)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