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楓林
摘 要: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樂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
關鍵詞:語文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1216(2016)06B-0063-01
教師要通過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以任務驅動學習,激活學生已有的經驗,指導學生體驗和感悟學習內容。如果語文教師獨具匠心地根據(jù)授課內容設計入情、入境、入眼、入心的情境,就能使學生展開思維的翅膀,在知識的殿堂自由飛翔。創(chuàng)設情境,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樂趣,還能培養(yǎng)他們的審美情趣,對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具有積極作用。筆者認為,語文教師精研教學環(huán)節(jié),因時,因地,因人,創(chuàng)設不同情境語文教學會事半功倍。
一、創(chuàng)設語言情境,交匯情感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伊始,要讓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進入教師的教學情境,需要教師抓住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引人入勝的語言情境,用教師的情感描述感染學生,用深情吸引學生。例如教學《懷念母親》一課,重點在于使學生的情感與文本作者的情感相互激蕩產生共鳴。于是,筆者設計了一段深情的導語:“假如,假如有一天母親離開了我們,再也不能喊你的乳名叫你起床,為你準備早餐。假如,假如你又遭遇了一些挫折,痛苦的你該向誰傾訴,在誰的懷抱里求得安慰?這世上,比天大的愛,叫母愛,這一路,最悲痛的事,是母親的永遠離開。生我養(yǎng)我的是母親,還有腳下的這方故土,當我們長大,或許會漂洋過海離開祖國,離開扎根于此的故土,那是怎樣的一種似浮萍般的孤寂纏繞心頭,那無依無靠的靈魂終日游游蕩蕩無可皈依。是的,正是因為今天要學習季羨林的文學作品《懷念母親》,勾起了我想到有一天離開母親的酸楚和無法想象的悲痛,由不得說出了自己對母親的不舍,和藏在心中這化不開的情結。”發(fā)自肺腑的開場白,令學生們一個個凝神屏氣,因為對母親的深深之愛,學生的心弦瞬間被撥動,拉近了與作者的心靈距離,這一巧妙的語言情境強有力地推進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
二、創(chuàng)設多媒體情境,激發(fā)情感
目前,信息技術廣泛運用于現(xiàn)代教育,成為課堂教學一種主要手段。教師結合教學實際,制作多媒體課件,直觀形象的動感畫面讓學生情隨境轉,學習興趣大增,樂趣無限,成為教學的助推器和學生求知欲望的催化劑。詩歌《歡慶》一課,色彩明快,激情飽滿,一幅幅美麗的畫面通過多媒體課件播放,讓學生在領略美好景物的同時,升騰愛國熱情。有首都北京,有火紅旗幟,有秋日累累的碩果,有紅彤彤即欲燃燒的楓林,有令人心曠神怡的藍天,有象征和平帶著哨音飛翔的白鴿,有陣陣松濤的渾厚齊鳴,有卷起萬丈波浪拍打出和諧音調的大?!@是為祖國母親獻禮,為祖國母親歡呼。再讓學生閉眼聆聽和感受,想象自己站在北京天安門廣場,站在五星紅旗下,想象自己在豐收的田野里采摘成熟的果實,想象自己也變成了白鴿飛向藍天的懷抱,飛向祖國母親的懷抱。此情此景,點燃了學生心中的自豪感。通過多媒體,教師從多個角度,多個畫面層次,間或配樂,間或聲響,間或朗讀,學生享受的是一場視聽盛宴,既有強烈的視覺沖擊又有無與倫比的心靈震撼,這種表象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眼球,學生置身其中,言語交融,心神合一,不再是千里之外的過路者,而是欣賞鮮活美景、并為之歡呼的一個人,如此親近,如此真實。這種情境創(chuàng)設充分彰顯了情境教學“形真、情切、意遠、理蘊”的特色。
三、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升華情感
問題是思考的引子。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是教師為學生搭建的一個不斷向內探索、發(fā)掘自我思想意識和思維深度的平臺,教師結合課文創(chuàng)設的問題幫助學生根據(jù)獲得的知識,進行再思考再回味再體驗,從而獲得新的體驗、新的覺悟、新的思想,這對增強學生學習的自我意識和自信心大有裨益,有助于學生形成樂觀進取的個性品質。例如,教學《小珊迪》一課,在進行到學生自主閱讀環(huán)節(jié)時,教師用“課文中哪些語句深深地激發(fā)了你的同情之心?”“哪些語句輕輕地撥動了你感動的心靈?”……幾個問題拋磚引玉,讓學生感悟真情,升華情感。有學生回答,“可憐的小珊迪躺在一張破床上,一看見我就難過地對我說:‘我換好零錢往回跑,被馬車軋斷了雙腿,……誰來照顧你呢?,他們的遭遇讓人同情,小珊迪可真誠實,非要找回零錢,她心里只想著自己的弟弟沒有人照顧,卻想不到自己的雙腿被軋斷了,快要死了,她該怎么辦呀!”言語中足見這位學生充滿了對小珊迪誠實守信的敬佩、對其受傷身體的擔憂、對姐弟倆悲慘命運的哀嘆,情真意切,打動人心。這一畫面展現(xiàn)了不同時代相同的人性呼喚,跨越了時空,真情是恒久不變的閃光點。學生入情入境,個性閱讀,在腦海中勾勒出小珊迪的形象,將一個簡單故事蘊藏的深意挖掘出來,有感動有同情,更有感悟有升華。
總之,教師結合教學內容,可以創(chuàng)設不同的教學情境,可以是一個情境創(chuàng)設,也可以是多個情境多面創(chuàng)設,都是為了開展有效的語文教學,使學生融情入境,樂于學習,樂于思考,建構語文知識體系,不斷用優(yōu)秀的文化浸潤心田、豐富內涵、凈化心靈。
參考文獻:
[1]王強.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4,(5).
[2]趙艷梅. 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價值[J].快樂閱讀,2013,(22).
內蒙古教育·基教版2016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