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淑娟
【摘 ? ?要】高中學生具有一定的學習能力,高中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容忽視,如果將學生的能力應用到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定會使課堂教學效果變得高效優(yōu)化。合作學習法是使學生能力展現(xiàn)、融合、提升的最好方法。在高中地理教學過程中巧用合作學習法,一定能夠使學生的信息量與解決問題方法都得到擴充。
【關鍵詞】高中地理 ?教學 ?巧用 ?合作學習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1.137
高中地理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主要學科之一,承擔著與其他學科同樣重要的教學任務,在高中地理課堂中,實現(xiàn)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同樣是課堂教學的主要目標。高中學生不同于其他學段的學生,他們具有不可忽視的能力,將學生能力應用與地理教學中,可以使課堂教學效果事半功倍。那么融合學生能力的最好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合作學習法。下面我們將探討一下高中地理教學中如何實施合作學習法。
一、問題呈現(xiàn)
(一)組織不細致
活動的組織安排是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只有在活動之前就對活動進行系統(tǒng)的、細致的安排,才能保障活動順利開展。學習小組的安排是合作學習得以順利推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很多教師都清楚地知道在進行學習小組安排時必須十分認真、仔細,決不能敷衍了事。小組的建立應遵守一定原則,并保持各組之間的均衡,小組成員間應盡量靠近,以便進行交流與討論,保證合作學習的正常開展。
(二)組織缺乏條理
每一個成員都具備一定的能力,在合作學習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特點,將他們科學的分工在各個合作環(huán)節(jié)之中,才能發(fā)揮他們的作用。討論在合作學習中占據(jù)最關鍵的地位,其決定合作學習的效果。因此,明確小組分工、明確組員間的互助互動的依賴關系特別必要。
我發(fā)現(xiàn),有的組員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了不合作、不參與、不分享的現(xiàn)象,沒有和成員之間形成充分的討論,這無疑會影響活動的順利開展。部分學生的學習能力較強,反應迅速,在沒有教師的有效指導下往往不能顧及其他學生的感受,就迫不及待地講出自己的觀點,結束了小組合作學習;而學困生由于基礎差,在新知識的討論中,往往缺乏參與意識,只是傾聽或者干脆就不參與,這些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往往是組員沒有明確自己與同伴之間各自的學習責任,沒有和組員形成相互依賴的關系。
(三)教師作用沒有體現(xiàn)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這一點毋庸置疑,在高中學段學生合作學習的活動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依然重要,教師仍然是合作學習活動的主導。這類常見問題有:在平時教學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并沒有真正進入小組并進行適當調控,而是根據(jù)經(jīng)驗,估計時間差不多了,就停止了討論,沒有顧及討論的進程。最值得注意的是,教師沒有及時對學生合作學習過程中的表現(xiàn)進行合理評價。
二、方法解析
(一)小組成員科學化的組合
高中學生本身就是教育教學的可貴資源,高中學生具有不可忽視的能力,所以合作時,一定要科學化的融合各個成員。一定要將學生資源充分了解,科學組合。首先,合理確定組員的數(shù)量教學實踐中,小組人數(shù)的確定主要取決于教學內容。若組員過多,教師雖然容易把控,但每個組員展示自己的機會就相對減少,討論可能會很熱烈,但極容易浮于表面;若組員太少,相互之間互補的可能性就會降低,合作學習的預期效果也難以凸顯。通常情況下,合理的組員數(shù)量應在4—8人,這樣既有利于達成合作學習的效果,又便于教學中的靈活調控。
其次,利于組員間的差異互補在分組時,教師可以根據(jù)班主任的意見和平日所了解的學生情況進行分類,依據(jù)學生的學習基礎、學習能力和性格特點等標準進行打分,并選出組長。組長應有效地組織組員討論、對組員進行合理分工,確保在討論時人人有機會、個個能參與,讓組員在討論過程中均有收獲。分組還應盡量確保小組之間的實力相當,盡量縮小小組之間的差距,以利于各學習小組間展開公平競爭。
(二)合作課題科學化的選擇
合作活動有意義,選題非常重要。只有選好課題,才能激發(fā)學生的探究興趣,才能使學生愿意積極的進行思考,愿意分享發(fā)現(xiàn)。教師設計的合作設問必須能在短時間內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熱情,引導小組盡快進入合作學習。問題有層次但不是難度過大,應依據(jù)學生已有的基礎逐步提問,盡可能讓每一名學生都有所收獲。
學生難以解決的問題可以在小組中通過相互幫助以使得有所進展,教師還應適當點撥,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讓每一名參與者都能收獲成功帶來的歡樂。
問題有探究價值主要是指,選擇的問題應該是通過小組成員之間的討論、互助、配合才能更好解決的問題。若缺少必要合作的問題可以安排學生自主完成。比如在學習新課標高中地理必修三“濕地的開發(fā)利用”這一知識點時,讓學生合作討論:我國東北平原為什么被稱為“北大倉”?后來大家為何改稱其為“北大荒”?如何使東北地區(qū)的農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這些有層次性、有探究價值的問題既可以迅速引導學生積極探究,又可以拓寬思維的深度和廣度,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學生綜合思考問題的能力。
(三)教師要科學化的指導
教師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導,即使是到了高中階段,學習活動依然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教師作用不是弱化了而是要求提高了。合作學習不是簡單的分組,不是拋出問題讓學生討論了事。事實上,教師只有深入到小組之中,才能認真聽取各個組員的發(fā)言,與小組成員就相關疑惑進行交流,指導學生的活動行為,發(fā)現(xiàn)學生討論過程中閃現(xiàn)的靈感及疑惑,及時幫助學生掃清障礙,引導學生順其自然地深入學習、拓展知識內容。
事實上,除上述問題外,在教學過程中還有許多問題一直困擾著我們:教學時間的局限,不能保證各小組都能展示自己的成果;什么樣的學習評價才更合理;如何充分調動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這些問題都需教師進一步研究和改進,以促使小組合作學習能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
綜上所述,地理學科作為學生學習的基本學科之一,同樣承擔著對學生進行培養(yǎng)的重任,高中地理教學面臨高考,同樣具有學習任務重,學習時間短的問題。通過實施合作學習,可以增強學生間的交流,將眾人的智慧凝結升華,促進學生們同步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