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永欣
意識產生思想,思想決定行為,教師的科研意識是教師科研素質和能力形成的關鍵。要培養(yǎng)教師的科研素質和能力,就要了解教師的科研意識和思想現(xiàn)狀,在此基礎上理解教師,用適合教師的方式引領教師走上科研之路。
21世紀需要創(chuàng)新型高素質人才,知識經濟呼喚復合型人才。教育要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培養(yǎng)出社會所需要的人才,只有科研興校、科研興教,才能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而科研興校、科研興教的實現(xiàn),校長和教師的科研意識是關鍵,它將決定著校長管理行為和教師教育教學行為的轉變程度。那么,目前教師的科研意識現(xiàn)狀如何呢?
為了摸清情況,筆者先后以座談、問卷方式調查了近百名中小學骨干教師,現(xiàn)對調查情況逐一進行分析。
一、思想意識
思想決定行為,關于教科研教師的認識大致有三點:
1.把教科研神秘化、專業(yè)化。認為教科研是專家的事,甚至于說:“如果我們教師都能搞了,還要教科研部門做什么?”
2.把教科研與教育教學等同。行動研究,就是教育教學工作本身,教科研被行動取代,往往只有行動沒有研究。
3.把教科研形式化、庸俗化。認為教科研就是寫文章,擺花架子;就是電視里有影,電臺里有聲,報紙上有名,名利雙收;就是夸夸其談,空對空。
以上調查表明,我們教科研工作的廣度和深度還不夠,教師的教科研知識還很欠缺。大量的教科研實踐表明:教育科學研究是提高教師素質的主要途徑,科研能力是21世紀教師必備的能力。教師的科研意識,尤其是思想意識,將直接影響教師的科研行為,也可能影響教師科研素質的提高和能力的形成。
二、學習意識
“一個人的精神發(fā)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苯處熥鳛槲幕膫鞒姓?,他的閱讀習慣如何呢?可以從五個方面來分析:是否有固定學習時間、近期是否看書學習、訂報刊情況、最喜歡的書、喜歡看的報紙雜志。
根據(jù)調查可以看出,我們教師有比較好的學習習慣,基本上能每天抽出一定的時間看書看報,學習范圍從學科指導書到生活報刊、文史類書,但學習的深度明顯不夠。在“近期看的書”“最喜歡的書”“訂報刊情況”和“最喜歡看的報刊雜志”中,80名骨干教師中無一人最喜歡教育專著,無一人讀教育理論書,更無一人訂閱教育理論性較強的報刊如《中國教育學刊》,而更令人遺憾的是有近20%的教師沒有自己“最喜歡的書”,有12%的教師沒有固定的學習時間,而學習時間不固定的占38%。由此可見,骨干教師的學習習慣尚需進一步培養(yǎng)。
三、思考意識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習和思考是一對孿生姐妹。學與思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分析思考意識,主要從“是否做摘記”“是否談論讀書”進行。
教師自覺做讀書筆記需要一個過程,為縮短這個過程,我們將教科研和教師教育相結合,規(guī)定教師每年做讀書筆記的數(shù)量,并定期進行檢查。從調查可以看出,做摘記的教師占了半數(shù)以上,雖然其中40%記在了學校規(guī)定的業(yè)務學習筆記上,但畢竟是一個良好的開端。
如果說做讀書摘記是一個感性思考,那么談論則是對思考潛意識的深化,幫助你升華。經常談論可以激活思維,觸發(fā)靈感,使思考更有深度和靈活性,從而促進更深入的學習。教師勞動的特點之一是個人勞動與群體結果的結合。教育需要全體教師的共同努力,因而教師之間的相互切磋與溝通是十分必要的。調查反映的情況不容樂觀,只有半數(shù)以上的教師談論讀書問題,其中還有17%的教師是輔導教育自己的孩子??梢娊處熼g相互交流、相互學習、相互合作的氛圍還遠遠沒有形成,教師的思考意識較弱。
四、探索意識和總結意識
由于探索意識和總結意識建立在前三者即思想意識、學習意識和思考意識的基礎上,因此受前三者的影響,教師的探索意識就很被動。筆者從調查中了解到,教師在日常的教育教學中會經常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但大多數(shù)教師都沒有往深處思考,更沒有結合理論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探索研究,至于善于總結提煉自己的教育教學經驗者,就更是鳳毛麟角了。這與前面所言的思想意識不足極為一致,也導致了我們的教育長期以來無特色教師、無拔尖人才的結果。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要求教師必須盡快由“經驗型”向“研究型”轉變。21世紀將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時代,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點是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而教師對于素質教育的內容和方法而言,不僅僅是理解者和選擇者,更應該是探索者和創(chuàng)作者,否則,素質教育將無法實施。
教師的科研意識是教師科研素質和能力形成的關鍵,學校要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使教師盡快形成正確的科研意識,以適應21世紀知識經濟發(fā)展的需要。
(作者單位:遼寧省大連市金州新區(qū)教師進修學校)
實習編輯:胡波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