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葉
【摘要】法庭參與者為達到各自交際目的,廣泛使用模糊限制語。本文采用Prince從語用角度對模糊限制語的分類,從違反合作原則角度,分析法庭問答互動中的模糊限制語,旨在說明在模糊限制語使法庭話語產生豐富的會話含義,應引起司法人員和法律研究者的關注。
【關鍵詞】合作原則;模糊限制語;法庭問答互動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Lakoff(1972/1973)首次提出該術語并進行了深入討論,指出“模糊限制語就是一類將事情弄得模模糊糊或不那么模糊的詞語”。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我國語言學家從不同角度對模糊限制語的功能進行了探討(何自然,1958;李福印,1985;孫建榮,1986;陳治安、冉永平,1995;蔡龍權、戴煒棟,2002等)。盡管近年來法律語言學研究在中國已經起步并有了一定發(fā)展,但是模糊限制語在法庭話語中的使用現(xiàn)象還未引起我國法律語言學領域的足夠重視。本文從違反合作原則角度探討法庭問答互動中的模糊限制語,說明模糊限制語使法庭話語產生豐富的會話含義,應引起司法人員和法律研究者的關注。
法庭話語雖屬于機構話語,對措辭要求嚴格,但在法庭答話中,常大量使用模糊詞語。原因之一,由于答話者對客觀事物認識的不確定性,不得不求助于模糊限制語做出盡量符合事實的回答;原因之二,為了避免自己的陳述自我沖突或是與他人的話語沖突,說話人也可能會故意使用模糊語達到自我嚴謹和自我保護的目的。(毛鳳凡,2006:19-21)。本文以中國法律網(wǎng)中的案例為語料,分析法庭話語中模糊限制語產生的會話含意。
一、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與會話含意
程度變動型模糊限制語使話語語義程度上引起變動,通過違反合作原則產生會話含意。例1:
公訴人:你除了用竹簽扎過孩子以外,還用其他工具扎過孩子嗎?被告人:還有剪刀。公訴人:還有剪刀,扎過什么地方呀?被告人:也是他后腦。公訴人:后腦部位,扎破嗎?被告人:沒有。我用的是平頭的小剪刀。公訴人:平頭的?被告人:對。
在本例涉及的案件中,被告人因將自己剛出生的孩子施暴而致其死亡而被告上法庭,因而她在施暴過程中所使用的工具成為量刑的一個重要依據(jù),也是法庭調查的一個重點。被告人在回答中使用意思較為模糊限制語“平頭的小剪刀”來回答,其中“平頭的小…”屬于程度型模糊限制語,違反了合作原則中的方式準則,借助相關語境,推導出被告人的意思是“只是一把平頭的小剪刀而已,不足以造成死者的死亡。”
二、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與會話含意
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使話語在語義范圍上引起變動,通過違反合作原則產生會話含意。例2:
審判長:用竹簽扎了孩子幾下?被告人:應該是兩三下吧。審判長:兩三下?被告人:對。審判長:還用手掐孩子是嗎?掐了什么部位了?被告人:脖子。審判長:嗯?被告人:脖子。審判長:脖子?掐了多長時間呀?被告人:掐了不到一分鐘就耍手了。
在本案中,被告人因涉嫌殺死自己的孩子而被告上法庭,而她的施暴次數(shù)成為法庭調查的重點,以及判刑的重要依據(jù)。被告人因不能準確說出究竟扎了幾下,而又不敢亂說,對自己不利,故使用范圍變動型模糊限制語“應該,不到”,其話語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但遵守了質量準則。借助相關語境,推導出被告人的意思是“只是扎了死者兩到三下,掐了沒有一分鐘就耍手了,不會促成死者直接死亡”。
三、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與會話含意
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表達說話人的主觀判斷或猜測,通過違反合作原則產生會話含意。例3:
審判長:4月多少號跟中介公司聯(lián)系過?被告人:我估計4月17、18、19號。反正是周六或周日的一個下午,也是在義和公司。
原告因買方買房不付中介費為由,將其告上法庭,因此在審判過程中,審判長需了解具體情況,雙方供述買房全過程。當審判長問被告具體什么時候跟中介公司聯(lián)系說明不繼續(xù)買方的原因時,被告方用“我估計”這一典型表明個人主觀判斷的直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意思是“具體幾號我記不清楚,如果跟原告的回答不一致,我不負責?!痹撛捳Z的遵守了質量準則,但由于不夠簡潔違反了方式準則。
四、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與會話含意
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指引用第三者的看法間接表達說話人的態(tài)度,通過違反合作原則產生會話含意。例4:
審判長:他們怎么跟你回復的?被告人:他說可以,沒問題,他可以給我們找人辦理公積金。審判長:然后呢?被告人:然后我們,就這個他們在簽合同的時候好幾個人,我們就信以為真,我們就開始簽這份合同。
本案是中介公司以被告買房不付中介費為由向法庭提出申訴,被告在庭審過程中解釋到由于公積金存在欠繳繳錯的情況,因而不能貸款買房,而在簽訂合同時,原告提出可以幫助被告找熟人辦理公積金貸款買房。被告人在回答時,使用“他說”這一典型間接緩和型模糊限制語,把所要承當?shù)姆韶熑稳客泼摻o原告,遵守了質量準則,實則違反了數(shù)量準則。助相關語境,推導出被告人的意思是“原告向我們承諾會幫我們找熟人辦理公積金貸款,所以我們才會簽合同,原告承當所有的法律責任。”
五、結語
通過以上例子的分析可以看出,法律語言會大量使用模糊限制語,在遵守合作原則某一準則時也違反了合作原則的另一準則,通過違反合作原則而產生豐富的會話含義,應引起司法人員和法律研究者的關注,以實現(xiàn)法律的公平公正。
參考文獻
[1]何自然.模糊限制語與言語交際[J].上海外國語大學學報,1985(5).
[2]李福印.模糊限制語的社會語言學探討[J].外語研究,1995(4).
[3]孫建榮.模糊限制語的語用功能—取消性[J].外語教學,1986(2).
(編輯:陳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