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濤
(朝陽師范高等??茖W校 外語系, 遼寧 朝陽 122000)
?
高低語境文化成因及其交際差異對比研究*
李濤
(朝陽師范高等??茖W校 外語系, 遼寧 朝陽 122000)
摘要:文化與交際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在文化研究中,美國人類學家霍爾提出文化具有語境性,并把文化分成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語境文化的不同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語境文化差異是導致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產生誤解和失敗的重要原因。探究高低語境文化的形成原因并分析比較二者差異,避免誤解和沖突,從而有利于實現(xiàn)成功的跨文化交際。
關鍵詞:語境文化; 高語境文化; 低語境文化; 跨文化交際; 比較研究
跨文化交際存在于文化語境中。語境指的是語言使用的環(huán)境,包括主客觀的一切因素。語境文化的不同制約著人們的思維、認知、推理、判斷和行為方式,其差異經(jīng)常會導致跨文化交際過程中的誤解、困惑和失敗。這就要求我們深刻認識和了解高語境文化與低語境文化的形成原因及其差異,消除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障礙,從而實現(xiàn)成功的跨文化交際。
一、高低語境文化的界定
美國人類學家、跨文化交際的奠基人霍爾(Edward Twitchell Hall)在其1976年出版的BeyondCulture一書中提出文化具有語境性,并且根據(jù)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對語境的依賴程度將文化劃分為“低語境文化”(low-context culture)和“高語境文化”(high-context culture)[1]46-79。根據(jù)霍爾的觀點,在高語境文化中,人們進行交際時絕大部分信息或存在于物質語境中,即由社會文化環(huán)境和情景來傳遞,或內化于個人的記憶思維深處,只有少量的信息由顯性的語碼負載,人們對語言環(huán)境中的種種微妙之處體會得較為深刻;低語境的交流正好相反,語義的主要載體是語言本身,隱性的環(huán)境傳遞出的信息是相對較少的[2]66。
二、高低語境文化產生的原因
哲學文化歷史的不同是高低語境產生的主要原因。根據(jù)美國學者古迪肯斯特的研究,美國、德國、瑞士、芬蘭等西方國家屬于低語境文化國家,而中國、日本、韓國等東方國家屬于高語境文化國家。
西方文化“尚言”,在交往中十分重視“言傳”,是“言傳的文化”,該傳統(tǒng)可以追溯到古希臘古羅馬時期;而東方文化“尚象”,“尚言象互動”,即交際中重視“意會”,是“意會的文化”,這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處處得以體現(xiàn)。
西方文化起源于兩希文化,即希臘文化和希伯來文化。在古希臘和古羅馬時代,雄辯在社會生活中起到重要作用,它不僅是人們在政治、學術、法律上擊敗對手的強有力武器,推動古代歐洲走上了民主、科學和法制之路;而且是衡量上層社會的人是否有教養(yǎng)的重要標志。培養(yǎng)雄辯家更是成為教育的主要目標。著名的哲學大師蘇格拉底、柏拉圖和亞里士多德一直在傳授和踐行著邏輯、理性與說服術的重要性。古希臘人和古羅馬人全民性地崇尚雄辯術、修辭學和演講術。自詡為“雅典的牛虻”的蘇格拉底充滿了辯論的熱情,整日到處去找人辯論,促使人們不斷發(fā)現(xiàn)和認識真理,啟迪人們的心靈和智慧。辯證法精神正是在這種唇槍舌劍的滔滔雄辯中產生和發(fā)展出來的,對西方文化傳統(tǒng)的形成產生了經(jīng)久不衰的巨大影響。
西方的修辭學也從更深層次反映出西方重視理性、分析和邏輯的這種文化模式?!斑壐魉埂?Logos)是西方哲學家最早提出的有關“規(guī)律性”的概念,辯證法的奠基人之一赫拉克利特最早使用了這個概念。其基本含義為“話語”或“言說”,引申出事物本質、理性、尺度、說明等義,與漢語的“道”有一點點相近的意思,卻不完全對應,特別是在對語言功能的看法上幾乎是完全不同的。邏各斯中心主義即語言中心主義,認為邏各斯分為外在和內在,也就是有語言和智慧的區(qū)別,語言不但可以直接深刻地傳達宇宙真理和智慧,而且可以達到準確無誤的程度。希伯來圣經(jīng)《塔納赫》中說道:“上帝有無上的智慧,以言辭創(chuàng)造世界?!闭J為上帝的言辭就是世界的起源。在《創(chuàng)世紀》中也記載了上帝以言辭創(chuàng)造的偉業(yè)。由此西方人認為:上帝的言辭就是外在的邏各斯,上帝的智慧就是內在的邏各斯。邏各斯既是上帝創(chuàng)造世界的重要工具,也是上帝和人溝通的媒介??梢娫谖鞣降南日軅兛磥?,邏各斯雖然是一般人難以理解的,但還是可以憑借智慧的力量清楚準確地“言”“說”出來。在這樣的文化傳統(tǒng)下,整個社會要求說話者盡可能清晰準確、富有說服力和邏輯性地表達個人的思想,而能言善辯者受到社會普遍的尊重。由此可知,西方文化是低語境文化產生的原因。
東方文化可以溯源到儒釋道三教文化中。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家文化認為慎言、少言、訥言、寡言是值得推崇的美德,而多言、巧言是不仁的行為?!墩撜Z》中諸多的引言明確傳達了這樣的信息,如“敏于事而慎于言”,“巧言令色,鮮矣仁”等,能說會道的人往往得不到人們的信賴和敬重。
道家文化的核心是“道”,中國傳統(tǒng)哲學的核心概念也是“道”,創(chuàng)始人老子對“道”的描述有以下特點:道“不可道”;道“無形無象”;道“大”;道“不可感知”;道“先天地生”。在其經(jīng)典著作《道德經(jīng)》中的有很多這樣的句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道隱無名?!?第41章)“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第56章)“天之道,不爭而善勝,不言而善應?!?第73章)無不表達了“道”的不可言說性,即主張“不言”和“非言”,這和西方哲學的理念是有著根本差異的。
佛家文化更是很早就意識到語言的局限性,開辟了“不立文字,教外別傳”,“言語道斷,以心傳心”的修正法門。當年佛祖拈花,迦葉微笑,于是佛主傳給了摩訶迦葉,這是禪宗的開始。會心處不假無二,相應處無不在心。原無絲毫動念之舉,對目即合,應心見意。這是“悟”的境界,即“意會”,是完全超越了語言作用的。不僅佛教的修行中注重悟性,中國人在平時的交際、學習、工作和生活中都很注重悟性,這需要用心感知、觀察、體會、分析、歸納,然后領悟真意。要想達到這種境界,絕不是僅僅依靠耳聽對方所言。所謂“上士問道,勤而行之?!?《道德經(jīng)》第41章)“上士”即指悟性高的人。中國文化追求的是“言有盡而意無窮”,“心有靈犀一點通”的境界,追求超越語言而直接進入意義的內核。綜上所述,可知儒釋道三教文化是高語境文化產生的主要原因。
三、高低語境文化在文化認識上存在的差異
筆者根據(jù)多年的教學和研究,從語言表達方式、處理沖突或分歧的方式、交際責任歸屬、對合同的認識4個方面總結高低語境文化在文化認識方面存在的具體差異。
1. 在語言表達方式上認識不同
在高語境文化中,信息的傳達主要依賴語境。人們認為交流中的表達方式應該是間接的、內隱的、含蓄的、婉轉的;而在低語境文化中,主要信息依賴信息編碼來傳遞,所以比較直接坦率,所有的意思都要說明白,而且說得越明白越好[3]。如白沙香煙那句近乎詩意、含蓄雋永的廣告詞“鶴舞白沙,我心飛翔”既有內部高語境特點,充分暗示出吸煙時那種剎那間絕對的滿足和超凡的境界,又有外部高語境的特點,以優(yōu)雅高貴的白鶴沖天而去和放鶴人模擬飛翔的雙手,把自由翱翔的白鶴與人的心靈溝通起來,使人自然聯(lián)想到(吸煙)那一刻的快感帶著人們飛向深邃,飛向無限。而世界知名品牌Nike用其經(jīng)典的廣告語“JUST DO IT”(想做就做)深刻詮釋了運動的無限力量,不但簡練直接,而且非常符合年輕人追求自我個性的特點,給人一種酣暢淋漓的爽快感。
2. 在處理沖突或分歧的方式上認識不同
高語境文化帶有集體主義導向的特點,交際者認為,通常情況下沖突會破壞交流,所以在有沖突或分歧的情況下,會盡量避免出現(xiàn)與他人對立或正面交鋒的場面,以免互相之間傷了情面。而且中國文化注重維護社會和諧與社會秩序,認為沖突會影響甚至威脅到社會的和諧和穩(wěn)定,在一個等級森嚴、關系錯綜復雜的社會背景下,說出相反的意見或公開說出心里話會令人不快,會冒犯別人,這樣會顯得不合時宜,會使在場的所有人丟盡面子,非常危險[4]。丁圖米說:“對于他們而言,應該慎重而巧妙地解決沖突?!?/p>
而低語境文化帶有個人主義導向的特點,交際者在與他人產生意見分歧時講究就事論事,直面矛盾,不講情面,傾向于采取正面沖突的方式處理問題。這種交流是直接的、切中要害的、容易引起爭論的。在語言的攻擊性、好辯性等方面,都比來自高語境文化的人更強[5]。例如:
珍妮弗(敲打著鄰居開著的窗子):“對不起,已經(jīng)12點了,你唱歌劇的聲音太高了,讓人無法入睡。不要在這里制造噪音了!我明天上午要去參加一個重要的面試,今晚得好好休息,我確實非常需要這份工作來付房租!”
勞拉(非常氣憤):“我只能在這個時間練會這個歌劇!明天就要正式錄音了。并不是只有你要工作啊,我也要付房租的,你太以自我為中心了!”
珍妮弗(非常受挫):“你這人真是不可理喻。如果你現(xiàn)在不立刻停止歌唱,我就去公寓經(jīng)理那告你!”
勞拉(帶著嘲諷的語氣):“隨你的便。我愛唱就唱!”
這是一個典型的低語境文化的交際者處理人際爭端的例子,兩個人毫無遮攔地說出了她們心里所想的一切,這種交流是直率的,言語中充滿了傷及對方面子的話。在中國人看來,這種交流方式?jīng)]有禮貌,不講情面,絲毫不顧及他人的內心感受,是無法接受的。如果在商務環(huán)境下一個美國人問:“您覺得這個價格合適嗎?”中國人答:“聽起來很合理呢,我得回去和老板商量商量。”答語也許意味著中方根本無法接受這個價格。中國人的交流方式常常使美國人感到不得要領,不知所措,有時甚至得出中國人不真誠的結論。
3. 在交際責任歸屬方面認識不同
在高語境文化中,聽者肩負的交際責任較多。由于文化、傳統(tǒng)、歷史、風土人情等高度重疊,大量信息都存儲于成型的固化物質語境中,成為全社會共享的資源,所以在交際中社會成員更擅長也會更多地借助潛在的共有語境進行交流[6]。說者通常不把信息充分、全面地提供給聽者,而聽者非常善于通過說者所給信息的蛛絲馬跡發(fā)揮其推理歸納總結的能力,準確領會文字背后的深意。同時,聽者也習慣于從停頓、語氣、語調、沉默、身體語言等話外之音中領會說者的意圖[7-8]。最典型的例子當屬佛教的禪宗了,“即心即佛”、“明心見性”、“頓悟成佛”等都是它的主張。在悟道修行過程中,通常是師傅說出高深莫測的禪語,弟子則用心參透其中的玄機,能參透者當然是佛祖的有緣人、日后的大德高僧了。
在低語境文化中,說者對交際成功負有較多責任[9]。由于缺乏共同的文化歷史背景,交際者之間很難形成默契的心靈感應,必須借助清晰直接的外在語言編碼信息。這就要求說者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如在西方國家,做講座的人有在講座結束后回答觀眾提問的習俗。這是因為說者有責任把自己的意思用準確易懂的言語表達清楚,如果語意沒有表述清楚,聽眾可以要求說者澄清信息。說者將這種行為理解為積極的、有意義的,因為這說明聽者理解了說話人的意思,并希望能夠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10]。
4. 對合同認識不同
來自低語境文化的交際者對合同的依賴更大。由于來自不同的語境文化,簽訂一份合同對于美國人和中國人而言意義是不一樣的。美國人在簽訂合同前,會仔細閱讀包括附屬細則在內的所有信息,以確保合同中沒有對其不利的條款,總想在合同中把將來可能遇到的所有風險全部規(guī)避掉。而中國人認為這是不現(xiàn)實的,也是沒有必要的[11-12]。如果雙方關系良好,可以通過對合同進行相應的調整以適應新的變化。畢竟合同只是一紙文書,中國人認為最重要的是關系。對于中國人而言,合同的簽訂可能意味著雙方的關系邁上了一個新臺階,合同是雙方發(fā)展關系的一個既定框架;而對于美國人而言,合同意味著雙方協(xié)商過程的徹底結束,是雙方按照事先約定好的方式必須履行的承諾。如果出現(xiàn)意外,一方蒙受了重大損失,美國人不會為此而更改合同,這對于習慣考慮情境因素的中國人而言是很難理解和接受的。如果簽訂合同的雙方有了爭執(zhí),低語境文化的交流者會直接考慮以參考合同條款的方式解決分歧;而來自高語境文化的人除了考慮合同條款因素之外,還會考慮到情境因素以及雙方的關系。眾多事例說明,情境因素對于高語境者而言可能比合同的具體條款更重要。
除了以上提到的差異外,二者在信息來源、對非語言信息的認識等方面也存在巨大差異[13-14]。
四、結語
美國學者霍爾在文化價值維度方面提出的關于語境的理論和見解,拓寬了語境研究的視野和渠道,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在低語境文化中,交際的信息主要靠言語傳達;在高語境文化中,交際者主要靠語境傳遞信息。應逐步認識語境不同帶來的諸多差異,克服交流中的文化障礙,培養(yǎng)多元文化意識,從而實現(xiàn)更多的揚棄和共識,實現(xiàn)成功的跨文化交際。語境文化的區(qū)分也不是絕對的、涇渭分明的,而應根據(jù)主流文化的特點加以區(qū)分。在實際交流中可能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現(xiàn)象存在,未來的趨勢必定是高語境文化和低語境文化互相融合,走向彼此,盡管這種融合的速度可能不易察覺。
參考文獻:
[1]Samovar L A,Porter R E.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 [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愛德華·霍爾.超越文化 [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3]廖林芳.簡述霍爾關于跨文化交際中的高語境和低語境導向說 [J].湘潮,2008(3):103-105.
[4]王華珍.芻議跨文化交際中的高低語境文化 [J].湖北經(jīng)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5,12(1):110-111.
[5]馬識途.試論如何在高語境與低語境間進行成功的跨文化交際 [J].云夢學刊,2003,24(5):118-119.
[6]林曉光.中國由高語境文化向低語境文化移動的假說 [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6(2):24-31.
[7]唐德根,章放維.兩種會話方式與高低語境文化 [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5):91-94,128.
[8]吳澤瓊.中美高低語境文化的對比研究 [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6.
[9]張瑞.高低語境文化交際模式對比研究 [J].山西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2):1284-1287.
[10]司彩玲.從高低語境文化交際理論看中美交際模式差異 [J].安徽商貿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2):74-77.
[11]楊慧.高低語境影響下中西方交際差異 [J].文學界(理論版),2012(3):79-80.
[12]葉凡.從“高低語境”看中西文化交流 [J].山西財經(jīng)大學學報,2013(S1):167-168.
[13]賀琳.高低語境文化沖突及有效溝通策略 [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3):157-158.
[14]錢靜.高低語境視角下中美言語交際風格的對比研究 [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2(6):45-47.
Comparative study on origin and communication differences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LI Tao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Chaoyang Teachers College, Chaoyang 122000, China)
Abstract:Culture and communication are interdependent and inseparable. In cultural research, American anthropologist Hall proposed that culture has the character of context, and divided it into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Different cultural contexts influence the thinking and behavior of people. And the difference of context culture is the important reason that caused misunderstanding and failure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origin of high-context and low-context cultures is explored,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are compared, in order to avoid misunderstanding and conflict and benefit successful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Key words:context culture; high-context culture; low-context cultur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中圖分類號:G 0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0823(2016)02-0189-04
doi:10.7688/j.issn.1674-0823.2016.02.16
作者簡介:李濤(1970-),女,遼寧朝陽人,講師,主要從事中西文化比較等方面的研究。
收稿日期:2016-02-03
(責任編輯:郭曉亮)
*本文已于2016-03-23 15∶23在中國知網(wǎng)優(yōu)先數(shù)字出版。 網(wǎng)絡出版地址: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21.1558.C.20160323.1523.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