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守志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版《毛詩正義》標點辨誤*
董守志
在中國思想史及學(xué)術(shù)史上,《十三經(jīng)注疏》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但長期以來卻從未有過系統(tǒng)而全面的整理。李學(xué)勤主編的《十三經(jīng)注疏》點校本*此《十三經(jīng)注疏》點校本由李學(xué)勤主編,《十三經(jīng)注疏》整理委員會整理,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版。此書以繁簡兩種字體印行,本文以簡體版為準。(以下簡稱“點校本”)是對《十三經(jīng)注疏》的第一次系統(tǒng)而全面的整理。點校本以1979年中華書局影印清嘉慶二十一年阮元??獭妒?jīng)注疏》為底本,全面吸收了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庇洝泛蛯O詒讓《十三經(jīng)注疏校記》的成果,博采眾說,擇善而從,在??鄙铣^了前人,并施加現(xiàn)代標點,使《十三經(jīng)注疏》更易為各方面讀者接受。誠如李學(xué)勤先生所說:“《十三經(jīng)注疏》整理標點本的出版,將推動經(jīng)學(xué)史以及整個中國學(xué)術(shù)史研究在新世紀的進步?!?李學(xué)勤:《十三經(jīng)注疏(標點本)·序》,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然而,由于《十三經(jīng)注疏》規(guī)模龐大,內(nèi)容艱深奧澀,整理的難度極大,不可能畢其功于一役。本文試從標點方面就點校本之一《毛詩正義》中某些可商的內(nèi)容略加論列,供讀者參考。引文后所標注的卷數(shù)、頁碼皆為點校本《毛詩正義》*《十三經(jīng)注疏·毛詩正義》(標點本),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之卷數(shù)、頁碼。另外,本文主要對《毛詩正義》之孔疏的標點提出商兌,若未注明,所引文字皆為孔疏。
(1) 《楚世家》云:“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為高辛氏之火正,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為高辛氏火正也?!比羧唬冻Z》稱“顓頊命南正重司天以屬神,命火正黎司地以屬民”,則黎為火正,高陽時也。言高辛者,以重、黎是顓頊命之,歷及高辛,仍為此職,故二文不同也。黎實祝融,重為南正,而《楚世家》同,以重、黎為祝融,馬遷謬也。(卷七《檜譜》,457)
案,“而《楚世家》同以重黎為祝融”當作一句讀,不應(yīng)頓逗。意為:而《史記·楚世家》卻把重、黎都當成祝融?!巴浴币鉃椋喊阉麄兌籍敵伞?资柚赋觯鶕?jù)《國語·楚語》,黎乃祝融火正,重是南正,名字不同,官職也不同。但司馬遷《史記·楚世家》卻把名字不同、官職也不同的重和黎都當成了祝融火正,這是錯誤的。
(2) 禮,大祥祭服,朝服縞冠。(卷七《素冠》,462)
“大祥祭服朝服縞冠”當作一句讀,不應(yīng)分斷。意為:按照禮儀,大祥祭應(yīng)該穿朝服,戴縞冠。“大祥祭服”之“服”為穿戴之義?!抖Y記正義》卷五十七《間傳》:“又期而大祥,素縞麻衣?!笨资瑁骸爸^二十五月大祥祭,此日除脫,則首服素冠,以縞紕之。身著朝服而為大祥之祭,祭訖之后,而哀情未除,更反服微兇之服,首著縞冠,以素紕之;身著十五升麻深衣,未有采緣?!?《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1661頁a-b。據(jù)此,大祥祭應(yīng)身著朝服首戴縞冠。若依點校本,于“祭服”下斷,則讀者不明所以。
(3) 毛以為,周公遭管、蔡流言之變,舉兵而東伐之。憂此王業(yè)之將壞,故陳后稷及居豳地之先公,其風化之所由,緣致此王業(yè)之艱難之事。(卷八《七月》,489)
(4) 此八章皆是周公陳先公在豳教民,周備使衣食充足,寒暑及時,民奉上教,知其早晚,各自勸勉,以勤事業(yè)。(卷八《七月》,489)
“周備”當屬上句讀,“先公在豳教民周備”,意為:先公在豳地教育百姓農(nóng)耕稼穡,禮儀文化很周全完備。本書同卷孔疏云:“先公之教,急于衣食,四章之末,說田獵習戎,卒章之初,說藏冰御暑,非衣食之事而言之者,廣述先公禮教具備也?!?頁490)又本書同卷孔疏云“周公云:先公教民周備,民奉上命?!?頁491)“教民周備”未斷,不誤。
(5) 頌者,美盛德之形,容成功之事,男女之功俱畢,無復(fù)饑寒之憂,置酒稱慶,是功成之事,故知“朋酒斯饗,萬壽無疆”,是謂豳頌也。(卷八《七月》,496)
“容”當屬上句讀,“頌者,美盛德之形容”,乃引《毛詩·大序》原文,不應(yīng)分斷。
(6) 四月秀者,葽之草也。五月鳴者,蜩之蟲也。八月其禾可獲刈也。十月木葉皆隕落也。此四物漸而成終,落則將寒之候。(卷八《七月》,500)
“終”當屬下句讀,“此四物漸而成,終落則將寒之候”,意為:這四種事物(葽、蜩、禾、木)慢慢長成,等它們都凋零死亡的時候,寒冷的冬天就要來了。本書同頁鄭箋:“四者皆物成而將寒之候,物成自秀葽始?!笨资琛按怂奈餄u而成”為解釋鄭箋“四者皆物成”之語。
(7) 四時皆習兵,而獨說冬獵者,以取皮在冬,且大閱禮備故也。(卷八《七月》,502)
“且大閱”當屬上句讀,此句意為:一年四季都練兵,為什么單獨描寫冬獵,是因為在冬天不但獵取動物的皮毛,且大規(guī)模地檢閱軍隊,禮儀很完備的原因。若依點校本,文意不明。
(8) 歲亦莫。止謂十月為莫,是過十月則改歲,乃大寒,故言改歲之后,方始入室。若總言一歲之事,則寒暑一周乃為終歲,寒氣未過,是為未終,故上言無衣無褐,不得終歲,謂度寒、至春二者,意小異也。(卷八《七月》,503)
此段標點問題非一,試分別述之:
其一,“歲亦莫止謂十月為莫”當標點為“‘歲亦莫止’,謂十月為莫”?!皻q亦莫止”乃引《詩經(jīng)·小雅·采薇》之文,不應(yīng)點斷,且應(yīng)加雙引號。
其二,“謂度寒至春二者意小異也”當標點為“謂度寒至春,二者意小異也”。這段話的意思是,“曰為改歲”的“改歲”是指十月份,而上文的“無衣無褐,不得終歲”的“終歲”是指經(jīng)過冬天一直到春天?!案臍q”和“終歲”,兩個“歲”所指不同,意義也略有差別。
(9) (鄭箋)納,內(nèi)也。治于場而內(nèi)之。囷,倉也。(卷八《七月》,504)
“治于場而內(nèi)之囷倉也”應(yīng)作一句讀,不應(yīng)點斷。意為:在場上處理晾曬好的糧食,然后收納進糧倉。此為鄭玄釋經(jīng)“十月納禾稼,黍稷重穋,禾麻菽麥”之文,經(jīng)文中未有“囷”字,鄭玄無由獨釋此字。本書同卷孔疏:“十月之中,納禾稼之所收獲者,黍稷重穋、禾麻菽麥之等,納之于囷倉之中?!?頁505)本書同卷孔疏:“但既言治于場,遂內(nèi)于倉?!?頁506)又“既納囷倉,已是聚矣”(頁506)。皆為解釋鄭箋之言,未斷,不誤。
(10) 《月令》“孟冬,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牲,祀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注云:“此《周禮》所謂蠟也。天宗,謂日月星辰。大割,大殺群性割之。臘,謂以田獵所得禽,祭五祀:門、戶、中霤、灶、行?;蜓云砟辏蜓源蟾钌?,或言臘,互文?!?卷八《七月》,506)
案,“祭”當屬上句讀,后之逗號改為句號。此處所引見于《禮記正義》卷十七《月令》:“天子乃祈來年于天宗,大割祠于公社及門閭,臘先祖五祀?!编嵶ⅲ骸按恕吨芏Y》所謂蠟祭也。天宗,謂日月星辰也。大割,大殺群牲割之也。臘,謂以田獵所得禽祭也。五祀:門、戶、中霤、灶、行也?;蜓云砟?,或言大割,或言臘,互文。”孔疏云:“云‘臘謂田獵所得禽祭’者,以欲臘祭之時,暫出田獵以取禽,非仲冬大閱之獵也?!蹲髠鳌吩疲骸ň悯r?!瘎t天子諸侯,祭用鮮獸?;适显啤偾铽C得禽獸,以為干豆,至臘用之’,其義非也。云‘五祀:門、戶、中霤、灶、行’者,《月令》殷禮言之,若周則七祀?!?《十三經(jīng)注疏》,第1382頁a-b。顯然,當以“謂以田獵所得禽祭”為句。北大版點校本《禮記正義》卷十七《月令》下鄭注之標點以“謂以田獵所得禽祭”為句(頁550),不誤。
(11) 箋又引其“出之”以下者,解此藏冰之意,言為此頒冰,故藏之也。(卷八《七月》,509)
“其”后之雙引號當移至其前,此處所引見本書同卷鄭箋:“其出之也,朝之祿位,賓、食、喪、祭,于是乎用之。”(頁507)
(12) 《月令》“仲春,天子乃獻羔開冰,先薦寢廟”,《月令》文也。彼作“鮮羔”,注云:“鮮當為獻?!贝艘哑埔C。經(jīng)獻羔之事在二月也。(卷八《七月》,509)
“此已破引之證。經(jīng)獻羔之事在二月也”,不辭,當標點為“此已破引之,證經(jīng)獻羔之事在二月也”。這段話意為:《禮記·月令》原文作“仲春,天子乃鮮羔開冰,先薦寢廟”,但鄭箋援引這段話時,直接把“鮮”破讀為“獻”,就是想說明《詩經(jīng)·七月》所說的“獻羔祭韭”之事發(fā)生在仲春,即二月份。
(13) 《周禮》凌人之職,“夏,班冰掌事。秋,刷”,《天官·凌人》文。彼注云:“暑氣盛,王以冰頒賜,則主為之刷清也。秋涼,冰不用,可以清除其室也。”(卷八《七月》,509)
“則主為之刷清也”當標點為“則主為之。刷,清也”。此處所引見于《周禮注疏》卷五《天官·凌人》:“夏頒冰,掌事。(鄭注:暑氣盛,王以冰頒賜,則主為之?!洞呵飩鳌吩唬骸肮耪呷赵诒标懚乇?,西陸朝覿而出之?!?秋,刷(鄭注:刷,清也。鄭司農(nóng)云:“刷除冰室,當更內(nèi)新冰?!毙^秋涼,冰不用,可以清除其室。)。”*《十三經(jīng)注疏》,第671頁b。很明顯,“主為之”是指凌人掌管夏天為天子頒冰。“刷,清也”是對經(jīng)文“刷”的解釋?!皠t主為之刷清也”若依點校本連作一句讀,則文意不明。北大版點校本《周禮注疏》卷五《天官·凌人》:“夏頒冰,掌事。秋,刷?!毕锣嵶⒅畼它c不誤(頁132-133)。
(14) 案傳以啟之下云“火出而畢賦”,又云“火出于夏為三月”,則是三月頒冰。(卷八《七月》,509)
案,“傳”當加書名號,“火出于夏為三月”中“火出”下當加逗號?!盎鸪龆呝x”乃《左傳·昭公四年》文,“火出,于夏為三月”乃《左傳·昭公十七年》文,此處“傳”乃指《左傳》,另本書同頁之“傳”多見,皆為《左傳》之義,皆應(yīng)加書名號,以與毛傳相區(qū)別?!盎鸪鲇谙臑槿隆币浴蹲髠鳌ふ压吣辍罚骸盎鸪觯谙臑槿?,于商為四月,于周為五月?!币鉃椋夯鹦腔枰?,在夏歷的三月,商歷的四月,周歷的五月。
(15) 《說文》云:“撠,持撠。挶,謂以手爪挶持草也?!?卷八《鴟鸮》,516)
這段話應(yīng)該標點為“《說文》云:‘撠,持?!畵貟薄?,謂以手爪挶持草也”?!爸^以手爪挶持草也”乃釋毛傳“撠挶”之文(本書同頁毛傳:拮據(jù),撠挶也),非《說文》中文字。今本《說文解字》亦無自“撠”以下文字。
(16) (鄭箋)音嘵嘵然恐懼,告愬之意。(卷八《鴟鸮》,517)
“恐懼”當屬下句讀。此句意為:聲音嘵嘵然,其中蘊含著恐懼求助的意思。
自“是也蟏蛸”以下皆為陸《疏》中文字,當置之雙引號內(nèi)。此處所引見于《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叢書集成初編本,下同)卷下《伊威在室》及《蟏蛸在戶》條,有自“是也蟏蛸”以下文字。北大點校本《爾雅注疏》卷九《釋蟲》:“蟏蛸,長踦。”下邢疏引陸《疏》之標點(頁290),亦以自“是也蟏蛸”以下文字為陸《疏》中文字,不誤。
(18) 箋以為避居則不復(fù),當謂不得復(fù)位。(卷八《九罭》,534)
“則不復(fù)”當屬下句讀,“不得復(fù)位”乃釋“不復(fù)”之文。
(19) (鄭箋)孫,讀當如“公孫于齊”之孫。孫之言孫,遁也。周公攝政,七年致大平,復(fù)成王之位,孫遁辟此,成公之大美。(卷八《狼跋》,536)
“孫之言孫遁也”當做一句讀?!皩O遁辟此成公之大美”亦當作一句讀。本書同頁鄭箋“孫遁辟此”,本書同卷孔疏“言周公既致大平,乃遜遁避此成功之大美”(頁537),又“古之遜字借孫為之,《春秋》昭二十五年經(jīng)言‘公孫于齊’,《春秋》之例,內(nèi)諱奔謂之遜,言昭公遜遁而去位。此周公亦遜遁去位,故讀如彼文。‘遜,遁’,《釋言》文。孫炎曰:‘遁,逃去也。’周公攝政七年,遜遁避成功之大美,《尚書·洛誥》有其事”(頁537-538)皆,“遜遁”連言,“遜遁避此成功之大美”“遜遁避成功之大美”亦連言。若依點校本,則文意不明。
(20) 《天官·屨人》掌王之服屨,為赤舄、黑舄”,注云:“王吉服有九,舄有三等。赤舄為上,冕服之舄。下有白舄、黑舄?!?卷八《狼跋》,537)
“掌王”之前漏一雙引號,此處所引見《周禮·天官·屨人》。北大版點校本《周禮注疏》卷八《天官·屨人》標點不誤(頁215)。
(22) 《書序》云:“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悅,《周公》作《君奭》。”是成王留之為大師也。(卷八《狼跋》,538)
“《周公》作《君奭》”之“周公”之書名號當刪,此處之“周公”非書名,乃人名。此處所引見《尚書正義》卷十六《君奭·序》:“召公為保,周公為師,相成王為左右。召公不說,周公作《君奭》。”*《十三經(jīng)注疏》,第223頁a。北大點校本《尚書正義》卷十六《君奭·序》中“周公”未加書名號(頁438),標點不誤。
(23) 知大雅自《生民》者,以《生民序》云:“文、武之功,起于后稷,故推以配天焉。”明是文、武,后人見文、武功之所起,故推以配天也。文、武后人,唯周公、成王耳。(卷九《小大雅譜》,542)
“明是文、武,后人見文、武功之所起”中“文、武”后之逗號當刪。這段話的意思是,文王和武王的后人看到文王和武王的功德是從后稷那里繼承的,所以才把后稷推到和上天相配的地位。本書同頁孔疏“文、武后人,唯周公、成王耳”中,“文、武后人”未斷,不誤。
(24) 故《魚麗序》下王傳曰《常棣》之作,在武王既崩,周公誅管、蔡之后,而在文、武治內(nèi)之篇,何也?夫“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此文王之行也。閔管、蔡之失道,陳兄弟之恩義,故內(nèi)之于文、武之正雅,以成燕群臣、燕兄弟、燕朋友之樂歌焉,是與鄭同也。(卷九《小大雅譜》,552)
“《常棣》之作”至“之樂歌焉”皆為引王肅注《詩經(jīng)》之文,依例當加雙引號,中之雙引號當改為單引號,“之樂歌焉”后之逗號當改為句號。
(25) “既飲食之”,章首二句是也。“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承筐是將”是也。忠臣嘉賓得盡其心者,序者因言君有恩惠,可以得臣之心,總美燕樂之事,于經(jīng)無所當也。(卷九《鹿鳴》,555)
“忠臣嘉賓得盡其心”,乃引《鹿鳴·序》之文,依例當加雙引號。此處所引見本書同頁《鹿鳴·序》:“《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后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p>
(26) 飲食必酬侑之者,案《公食大夫禮》“賓三飯之”后云:“公受宰夫束帛以侑?!弊⒃疲骸笆?,十端帛也。侑猶勸也。主國君以為食賓殷勤之意,未至復(fù)發(fā)幣以勸之,欲其深安賓也。”是禮食用幣之意也。(卷九《鹿鳴》,555-556)
“未至”當屬上句讀?!爸鲊詾槭迟e殷勤之意,未至復(fù)發(fā)幣以勸之,欲其深安賓也”意為:國君認為賓客們還都不夠盡興,所以再次頒賜禮物來鼓勵客人,希望賓客們都開心。北大點校本《儀禮注疏》卷二十五《公食大夫禮》“公受宰夫束帛以侑”下鄭注之標點以“未至”屬上(頁493),不誤。若依點校本,則讀者不明所以。
(27) 孫炎曰:“荊楚之間謂蒿為菣?!惫痹唬骸敖袢撕羟噍锵阒兄肃⒄邽榍??!标憴C云:“蒿,青蒿也。荊、豫之間,汝南、汝陰皆云菣也。本或云‘牡菣’者,‘牡’衍字。牡菣乃是蔚,非蒿也。與《蓼莪》傳相涉而誤耳?!?卷九《鹿鳴》,559)
段末之雙引號當移至“本或云”前,“本或云”以下之單引號皆當改為雙引號。自“本或云”以下乃孔疏,非陸《疏》中文字,此處所引見于《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卷上《食野之蒿》條,無自“本或云”以下文字。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xué)文學(xué)院)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漢語史語料庫建設(shè)研究(10&ZD117);2015年江蘇省普通高校學(xué)術(shù)學(xué)位研究生科研創(chuàng)新計劃項目;南京師范大學(xué)2014年博士學(xué)術(shù)新人培育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