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接受美學視域下的《嬌娜》英譯研究

2016-02-14 08:05王曉梅張紅巖
鎮(zhèn)江高專學報 2016年2期
關(guān)鍵詞:接受美學聊齋志異翻譯策略

王曉梅,張紅巖

(江蘇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鎮(zhèn)江 212003)

?

接受美學視域下的《嬌娜》英譯研究

王曉梅,張紅巖

(江蘇科技大學 外國語學院,江蘇 鎮(zhèn)江212003)

摘要:《嬌娜》是《聊齋志異》中的名篇。在接受美學視域下從詞匯、句法、語篇三個層面對比其兩個英譯本,發(fā)現(xiàn)以目的語為母語的譯者在語言靈活性和地道性上有很大優(yōu)勢;以源語為母語的譯者在文化內(nèi)涵的把握和文化保留上占據(jù)優(yōu)勢。在此基礎上探討對應的中國志怪小說的翻譯策略,為接受美學視角下的翻譯活動提供實踐支持。

關(guān)鍵詞:接受美學;《聊齋志異》;嬌娜;翻譯策略

翻譯是社會交際的重要方式,人類翻譯活動源遠流長。接受美學以讀者為中心,為翻譯研究提供了新的視角并具有指導作用?!读凝S志異》作為中國志怪小說的代表作,具有極高的藝術(shù)成就。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一篇一筆法”,“一步一變幻”。其精妙的語言藝術(shù)、高超的寫作技巧以及獨具匠心的情節(jié)安排讓眾多專家學者希望將其譯到國外。《嬌娜》出自《聊齋志異》卷一第二十二篇,其行文長度在《聊齋志異》眾多故事中罕見。故事內(nèi)容完整,詳略得當:書生孔雪笠窮困潦倒,得皇甫公子相助,兩人結(jié)為摯友。孔生貪杯,身生惡疾,嬌娜自損元氣為其醫(yī)治,后孔生與松姑成婚,卻仍心系嬌娜??咨诘弥矢σ患覟楹?、將遭天譴之際,毅然舍身相救,而嬌娜又舍棄護命紅丸救活孔生。筆者擬在接受美學視域下從詞匯、句法、語篇三個層面比較《嬌娜》的兩個英譯本——分別選自丁往道的《中國神話及志怪小說一百篇》(以下簡稱丁譯本)[1]和翟理斯的(Herbert Giles)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2](以下簡稱翟譯本),剖析其翻譯策略。

1接受美學及翻譯

接受美學是一種文藝美學思潮,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其代表人物姚斯(Robert Jauss)和伊瑟爾(Wolfgang Iser)認為傳統(tǒng)文學的外部研究(以作家為研究中心)或內(nèi)部研究(以作品為研究中心),割斷了文學作品與讀者的聯(lián)系,沒有考慮讀者能動的參與作用。姚斯說:“讀者本身便是一種歷史的能動的創(chuàng)造力量。文學作品的歷史生命如果沒有接受者能動的參與介入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只有通過讀者的閱讀過程,作品才能夠進入一種連續(xù)性變化的經(jīng)驗視野之中?!盵3]32

在接受美學興起之前,傳統(tǒng)翻譯研究以作者作品為主要研究對象,是靜態(tài)的;20世紀60年代后翻譯研究轉(zhuǎn)向了以譯文讀者為主要研究對象,是動態(tài)的。譯者努力構(gòu)建與讀者的“對話”,翻譯不再滿足于形式和內(nèi)容上的“對等”以及民族文化間的傳遞,譯入語讀者對譯文的接受能力將被譯者考慮其中。“接受美學認為,作品在未被讀者閱讀的時候只是束之高閣的文本,只有進入讀者視域,成為把玩和欣賞的對象,由讀者填補留下的空白,才產(chǎn)生意義。”[4]24

2接受美學視域下《嬌娜》英譯本分析

2.1詞匯層面

2.1.1稱謂語英譯

作為交際的重要組成部分,稱謂是在社會中使用的,決定語言交際參與者的身份和地位。以源語為母語的丁往道和以目的語為母語的翟理斯兩位譯者對《嬌娜》中的人物稱謂采用了不同的譯法。丁往道根據(jù)漢語拼音轉(zhuǎn)寫將“嬌娜”譯為“Jiaona”,“孔生”譯為“Kong”;而翟譯本采用的音譯法是建立在粵語姓氏發(fā)音的基礎之上,他將“嬌娜”譯為“Chiao-no”,“孔生”譯為“Mr. K’ung”。翟出于漢語拼音轉(zhuǎn)寫易給譯入語讀者造成困惑的考慮,借助粵語發(fā)音來標注這些稱謂。在其中眾多人物的名字中,“香奴”的英譯最值得探討。丁譯“Xiangnu”,而翟則依據(jù)“香”一字將其譯為“Miss Perfume”,符合譯入語文學小說的意境。翟譯本語言活潑生動,其歸化譯法能夠喚起讀者的共鳴,降低閱讀難度,使讀者能夠更好地欣賞中國文言小說凝練的語言和精彩的情節(jié)。

2.1.2文化負載詞英譯

不同的民族孕育不同的文化,每種文化都會有自己獨有的事物,用來描述這些特有事物的詞、詞組或習語被稱為文化負載詞。中國志怪小說語言凝練,含有大量文化負載詞。這類詞很難在英文中找到對等的詞。在接受美學視角下,不同譯者對文化負載詞的翻譯采取不同的翻譯策略,唯有原則不變,在保留源語文本信息的基礎上,使譯文符合譯入語表達習慣以及譯入語讀者的思維習慣。

如“僮去,先以繡囊將琵琶至?!敝械摹袄C囊”和“琵琶”,都是中國文化特有之物?!袄C囊”指繡花的袋子,“琵琶”則是中國古老的樂器之一。丁采取異化譯法將“繡囊”和“琵琶”分別譯為“beautifully embroidered case”和“pipa”,略顯遺憾的是“囊”并非盒子,譯為“case”稍有不妥,譯文也未對“pipa”添加腳注,這對不知琵琶為何物的西方讀者易造成困惑;翟譯本處理為“very pretty case” 和“guitar”,此處乃歸化譯法,琵琶在中國之常見正如吉他在西方之普及。這雖方便了譯入語讀者理解,卻也造成了一定程度上的文化失真,讀者很難想象琵琶從精致的、有繡花的袋子中拿出來的情形。

又如“后生舉進士”中的“進士”。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殿試及第者被稱為進士。丁譯“the title of ‘jinshi’”而翟譯“took his doctor’s degree”。丁譯本增譯了“Kong passed the most advanced imperial examination”是對“進士”的解釋說明,清晰明了,保留了原有信息文本及文化特色;而翟譯 “doctor’s degree”,從接受美學角度而言,符合譯入語讀者的認知,也更能為他們所理解。

2.1.3詩詞典故英譯

皇甫公子欲為孔生物色佳偶,孔生自吟“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盵5]31此句出自于元稹《離思五首》中的第四首,是元稹為了紀念逝去的妻子而寫的。大致意思為“經(jīng)歷過滄海的人,別處的水再難以吸引到他了;除了巫山的云,其他地方的云都黯然失色了”??咨姹谧砸鞔司湓窍胧惆l(fā)內(nèi)心對嬌娜的愛慕之情,除了嬌娜,誰也不娶。

丁譯No water is so boundless as that in the sea; And no clouds so beautiful as those shrouding Wushan Mountain[1]345.

翟譯Speak not of lakes and streams to him who once has seen the sea; The clouds that circle Wu’s peak are the only clouds to me[2]24.

丁采用直譯,既保留了原句“海”“水”“山”“云”等基本意象,又通過重復這一修辭手法,使上下句得以呼應。可以看出,以源語為母語的譯者對源語文化的保留和情感的拿捏占據(jù)優(yōu)勢。翟采用意譯,用“him”和“me”巧妙地拉近了與讀者的距離,讓原本晦澀難懂的詩句在讀者心中引起共鳴,淋漓盡致地抒發(fā)了孔生心系嬌娜之情。

皇甫公子與孔生暢飲時,“命彈湘妃”?!跋驽背鲎陨瞎艜r期的一個典故,中文文本的腳注是“湘妃乃湘水女神,娥皇和女英聽聞舜帝死于蒼梧,二人投湘水而死,成為湘水之神,稱湘妃”。丁譯“The Song of Lady Xiang”,翟譯“The Death of Shun”。翟譯本給出的腳注是“娥皇和女英都嫁給舜帝為妃,舜帝去治理湘江水災久久未歸,娥皇與女英二人苦苦守候,后得知舜帝已死,在其墓邊痛哭流涕,她們的眼淚滴到竹子上變成了斑竹”。這與中文文本給出的腳注略有偏差?!癟he Death of Shun”意指舜帝之死,其中心詞是“死亡”,與“湘妃”略顯不符。皇甫公子命香奴彈奏湘妃,應該是指根據(jù)娥皇和女英的故事譜寫而成的樂曲。丁譯“The Song of Lady Xiang”在文中雖無腳注,稍有欠缺,但還是保留了“湘妃”的基本意思。其中心詞是“song”,這與“公子命彈湘妃”相符,同時也做到了文化保留,與翟譯“The Death of Shun”相比,更勝一籌。由此可以看出,以源語為母語的譯者在文化內(nèi)涵的把握和文化保留兩個方面的優(yōu)勢不言而喻。

2.2句法層面

作為意合語言,“漢語造句少用甚至不用形式連接手段,注重隱性連貫,注重邏輯事理順序,注重功能和意義,注重以神統(tǒng)形”[6]58;作為形合語言,“英語造句常用各種形式手段連接詞、短語、分句或從句,注重顯性接應,注重句子形式,注重結(jié)構(gòu)完整, 注重以形顯義”[6]58。以譯入語為母語的譯者在句式選擇上更地道,更符合譯入語表達習慣和思維,但在處理與漢語文化相關(guān)的細節(jié)上,有所欠缺,而這一點恰巧是以源語為母語的譯者優(yōu)勢所在,譯者可以發(fā)揮母語優(yōu)勢,淋漓盡致地闡釋源語文化內(nèi)涵,在譯文中保留源語文化。

例1家君仰慕鴻才,常欲附為婚姻[5]31。

丁譯My father highly appreciates your great talent and profound knowledge. He has often thought of marring one of our women to you[1]347.

翟譯My father has a very high opinion of your talents and would gladly receive you into the family[2]24-25.

丁將皇甫公子的這句話處理為兩句話,與中文文本對應,卻忽視了句子的連貫性,丁譯本只是兩個簡單句的羅列且措辭不夠口語化。但值得一提的是丁譯“marring one of our women to you”是“附為婚姻”應有之意,翟譯“receive you into the family”難免有讓孔生入贅之嫌,與原意不符,源語文化在這里有所失真。翟譯本充分體現(xiàn)了“英語重形合”這一點,連接詞“and”將源語文本的兩個小句巧妙地鏈接在一起,渾然天成,主語皆為“he”,語法結(jié)構(gòu)完整,且措辭更加口語,“has a very high opinion”比“highly appreciate”更適合用于人物對話,翟譯本巧妙地把握住譯入語人物對話的特點。

例2以舌度紅丸入,又接吻而呵之。紅丸隨氣入喉,格格作聲[5]32。

丁譯She herself pressed Kong’s cheeks, opened his mouth and, with the help of her own tongue, put her red pill into Kong’s mouth. Then she bent to let her mouth touch his and with the air she blow into his mouth, pushing the red pill down to his throat. With a gurgling sound in the throat, Kong came to life[1]353.

翟譯She next put a red pill into his mouth, and bending down breathed into him. The pill went along with the current of air, and presently there was a gurgle in his throat, and he come round[2]27.

丁譯文抓住了原文的細節(jié),如“舌”“度”“接吻”等,將其處理為多個簡單句和復合句,句式多樣,一連串動作使人物更逼真、更飽滿;而翟譯本未能體現(xiàn)源語文本精煉的措辭,句式上也沒有更勝一籌。“接吻而呵之”是全篇最大膽露骨的描寫。孔生已死,嬌娜用嘴將救命紅丸送至孔生腹中。從源語文本的創(chuàng)作時代來看,接吻實乃大膽之舉。丁譯傳神之處在于“with the help of tongue”和“with the air she blow into his mouth”,可謂點睛之筆,形象地刻畫出嬌娜一連串小心翼翼的動作和急切想救活孔生的心。翟譯可能是出于小說描寫過于細致將不利于全家人圍在壁爐前一起閱讀的考慮,并未將“舌度”和“接吻”譯出,直接處理為“put a red pill”和“breath into him”。

2.3語篇層面

語言學家王力認為:“西洋語法是硬的,沒有彈性,中國語法是軟的,富有彈性,所以中國語法以達意為主。”[7]197英語句子間的語義關(guān)系是通過連接詞和完整的語法結(jié)構(gòu)來構(gòu)建的,有嚴謹?shù)闹髦^結(jié)構(gòu),提綱挈領;漢語無明顯連接詞,句子間的語義關(guān)系是通過情景語境和上下文來構(gòu)建的,語段呈流散式鋪排,松散自由。

《嬌娜》全篇只有一個段落,沒有明顯段落劃分,這也是中國志怪小說特點之一。丁譯本以時間為貫穿全文的線索,將全文拆分成16段,各段首多為“early next morning”“in the evening”“once during the meal”“six months passed” 等字樣,用第三人稱敘述,以時間為線索將整個故事娓娓道來,層次清楚,結(jié)構(gòu)完整。翟譯本根據(jù)事情發(fā)展順序?qū)⑷姆譃?段,大致為“開始——過程——結(jié)尾”。段落過于冗長,線索不清晰。但翟譯本敘述多用復合句,對話多用簡單句和直接引語,這種譯法使得文章錯落有致,降低了譯入語讀者閱讀壓力,使人物躍然于紙上,引起讀者共鳴。以譯入語為母語的翟理斯在篇章布局上沒有中式邏輯思維的影子,符合讀者邏輯思維。

3結(jié)束語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丁譯本以異化為主,旨在讓譯入語讀者感受中國文言小說簡練的措辭和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再現(xiàn)原文寫作風格,保留原汁原味。翟譯本以歸化為主,并輔以加注,降低了閱讀以及審美難度;然而,過多的歸化易造成文化失真,不能充分展現(xiàn)原作、源語文化。

從詞匯、句法和語篇三個層面對《嬌娜》的兩個英譯本對比發(fā)現(xiàn),以目的語為母語的譯者在語言靈活性和地道性上,有很大的優(yōu)勢,但對源語文化內(nèi)涵的把握和文化保留上,稍顯不足;而這恰巧是以源語為母語的譯者的優(yōu)勢所在,但其在語言和句式的地道性上略有缺憾。不論是以何種語言為母語,譯者都不能孤立讀者這一能動的參與因素。奈達認為:“要判斷某個譯作是否譯得正確,必須以譯文服務對象為衡量標準。翻譯得正確與否,取決于一般讀者能在何種程度上正確地理解譯文。”[8]273

接受美學站在讀者能否接受的視角,為界定翻譯的“好”與“不好”提供了新的思路。接受美學視角下的翻譯要求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充分考慮讀者能否接受,并靈活運用翻譯策略,在讀者理解并接受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保留源語文化。中國志怪小說要想走出國門為更多人所欣賞,更是如此。

參考文獻:

[1] 丁往道.中國神話及志怪小說一百篇[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1995.

[2] GILES H. Strange stories from a chinese studio[M].Hong Kong: Kelly & Walsh. Limited, 1968.

[3] 姚斯,霍拉勃.接受美學與接受理論[M].周寧,金元浦,譯.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87:32.

[4] 劉鳳梅.從接受美學論翻譯[J].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2):23-26.

[5] 蒲松齡.聊齋志異[M].上海:中華書局,1978:28-33.

[6] 連淑能.英漢對比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58.

[7] 王力.中國語言理論[M].上海:商務印書館,1951:197.

[8] 譚載喜.新編奈達論翻譯論翻譯[M].北京:中國對外翻譯出版社,1999:273.

〔責任編輯: 胡菲〕

A study of Jiaonuo’s English ver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WANG Xiaomei, ZHANG Hong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Jiangsu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Zhenjiang 212003,China)

Abstract:Jiaonuo is a famous story of Liao Zhai Zhi Yi. Reception aesthetics, centering on readers’ reception, provides new angles and sheds light for translation studies. Under the guidanc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he present study compares Jiaono’s two English versions from lexical, syntactical and discoursal dimension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translators of target-language outperform their counterparts of source-language in terms of the flexibility and idiomaticity of language. However, the latter excel in the perception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cultural reservation. Further on, it is supportive for th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ception aesthetics to probe into the correspond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for Chinese “Zhiguai” stories.

Key words:reception aesthetics; Liao Zhai Zhi Yi; Jiaono; translation strategy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簡介:王曉梅(1993—),女,安徽合肥人,碩士生,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張紅巖(1966—), 女, 遼寧大連人, 副教授, 碩士生導師, 主要從事應用語言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8148(2016)02-0018-04

猜你喜歡
接受美學聊齋志異翻譯策略
《聊齋志異》:不一樣的魑魅魍魎
接受美學視角下的戲劇翻譯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國際會展用語特點及口譯策略
英伽登的“具體化”理論研究
接受美學視域下的《美人魚》
接受美學視角下Mulan的翻譯研究
論《聊齋志異》的悲劇意蘊
《聊齋志異》與前四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