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紅
[摘 要]對當下課堂提問的現(xiàn)象進行剖析,指出教師切忌提的問題支離破碎,勿讓學生成為群眾演員,避免問題讓人眼花繚亂,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策略:整體把握解題命脈;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讓優(yōu)化思想在沖突中水到渠成。
[關鍵詞]提問 數(shù)學思維 解題命脈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6-088
時下總是聽老師抱怨,說學生沒有數(shù)學思維,解題沒有思路,更別提舉一反三了,“天書”現(xiàn)象越來越嚴重。細細分析,其實沒有教師不經(jīng)意間種下的因,也不會出現(xiàn)那樣的果。
一、切忌問題支離破碎,整體把握解題命脈
透視課堂,不難發(fā)現(xiàn),教師往往以列出算式,找出正確答案作為自己的終極目標。這樣的一個錯誤觀點,怎能讓學生在一道道似懂非懂的題目中條理清晰地說出自己的解題思路?遇到一個新的問題讓他們又該如何下手?我們都知道盲人摸象的故事,任何局部的感知都不能在頭腦中形成整體的表象,只有把零碎的感知串聯(lián)起來,形成一個整體,才能建構起解題的模型,把所學的知識歸入整個知識體系中,那樣的知識才有生命。
例如“某班有48人,女生是男生的50%,這個班男女生各有多少人?”教師一般的提問方式是:1.先分析女生是男生的50%這句話,把誰設為x人,為什么?2.女生怎樣表示?3.根據(jù)哪句話列出方程?最后要求學生獨立嘗試解答。學生雖然解答出了問題,但這時學生的認識還是膚淺的、單一的、片面的。學生獨立解答后,教師不妨繼續(xù)追問:1.這樣的題目,我們剛才是怎樣分析的,為什么那樣分析?2.除了用方程,你還有別的方法嗎?看似不經(jīng)意的兩個問題,作用卻很大,第一個問題,讓學生去回顧剛才在教師帶領下所分析的思路,給學生一個“消化”的時間,讓他們在頭腦中對問題有個整體的認識;第二個問題,深化對這類題目的認識,溝通知識之間的聯(lián)系,培養(yǎng)學生靈活解決問題的能力。正如特級教師沈重予老師所主張的“二說”一樣,解答后再次完整的提問,才是學生解決問題的命脈所在。
二、勿讓學生成為群眾演員,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學生對于落在自己就近發(fā)展區(qū)域的知識,有著很強的興趣,能激發(fā)他們挑戰(zhàn)的欲望。作為教師要有教學的智慧,能審時度勢,能高瞻遠矚,能進退自如。
例如,教學“倒數(shù)的認識”時,一位教師為了讓學生理解倒數(shù)中倒的含義,又是玩數(shù)字游戲,又是把一句話反過來說,又是把一個漢字倒過來展示,等等,花了8分鐘就為了讓六年級的學生理解一個“倒”字。然后計算一道道乘法算式題,把乘積為1的歸為一組,揭示乘積為1的兩個數(shù)互為倒數(shù)。課后我調(diào)查了145名學生,對于“倒”字的理解,沒有一個產(chǎn)生歧義,且能模糊地說出,倒數(shù)就是把分子與分母顛倒位置,所以取名叫倒數(shù)。至于乘積為1這樣一個特征,屬于學生就近發(fā)展區(qū)域的知識,學生不計算也是能發(fā)現(xiàn)的。對于這樣的課堂引入,我覺得兩個問題足以:1.你對倒數(shù)怎么理解?2.觀察這些數(shù),都有怎樣共同的特征?可以小組討論。第一個問題,可以直接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在學生已有知識基礎上靈活處理自己的教學。第二個問題,激起學生探究的熱情,學生通過自主探究的學習方式所得到的結論,印象更深刻,理解更透徹,把課堂真正還給了學生!
三、避免問題讓人眼花繚亂,讓優(yōu)化思想在沖突中水到渠成
雖然解決一道問題的方法有多種,但在這些多種方法中是有優(yōu)劣之分的。有的原始而繁瑣,有的新穎而簡潔。有些學生的方法停留在原始的層面,有的停留在繁瑣的層面,作為教師若不給他們引領、優(yōu)化,那么有相當一部分的人的思維得不到發(fā)展,他們總認為自己的方法是最好的。
例如,教學一年級“認數(shù)”時,讓學生擺12根小棒,有的2個2個地數(shù),有的5個5個地數(shù),有一半的學生喜歡一根一根地數(shù),同時還自認為自己數(shù)得蠻快的,沒覺得自己的方式不好。一個一個地數(shù),學生從咿呀學語時,就在父母的教導下開始數(shù)了,所以這樣的方式對于他們而言根深蒂固,若不加以強化,他們還會一直沿襲下去。于是我突破了本節(jié)課的內(nèi)容,提出了兩個問題:1.請小朋友們很快地拿出12根小棒給老師看看!2.請小朋友們很快地拿出54根小棒給老師看看!第一個問題,學生都樂呵呵的,很快就舉給老師看。當問了第二個問題的時候,有的學生數(shù)了一會就不想數(shù)了,包括2個2個地數(shù),5個5地數(shù)的學生都停止了。新的問題與他們原有的認知有了沖突,這時他們不得不接受新的挑戰(zhàn),在自己的方法與新方法中有了潛意識的衡量,對“把10個小棒扎一捆,10個10個地數(shù)”更欣然接受。優(yōu)化思想在沖突中進行了水到渠成的滲透!
由此可見,問題是扣動學生思維的弦,能否彈奏出一曲流暢、清心、美妙的思維樂章,還在于教師這一撥弦之人!
(責編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