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非群
[摘 要]小學語文教材中《荷花》一課,課文語言生動而傳神,十分值得揣摩。對于課文中“冒”字的賞析,常規(guī)的教法是從字的意義上去理解。其實,“冒”字在讀音上也具有生動、形象的特點。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解讀“冒”字時,不僅要關(guān)注字義,更要在其字音上下工夫,還要關(guān)注句子里的兒化音,帶領(lǐng)學生從新的突破口獲得理解上的提升。
[關(guān)鍵詞]漢語 讀音 賞析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16-064
教學《荷花》一課,幾乎沒有教師會錯過欣賞“冒”字:
“荷葉挨挨擠擠的,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p>
寫荷葉“像一個個碧綠的大圓盤”已然十分形象,更妙的是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這個“冒”字好在哪里呢?教師們往往會請學生用替換法來感受“冒”字的好處: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原文)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長出來。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鉆出來。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開出來。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挺出來。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高出來。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伸出來。
……
比較、討論一番的結(jié)論大多是從詞意上理解:“冒”是“向外透,往上升”,有一種美妙的動感;荷葉挨挨擠擠,在這密不透風的荷葉里白荷花能“冒”出來,說明荷花有著頑強的生命力,這樣寫把荷花寫活了。
難道“鉆出來”“挺出來”“伸出來”就不需要頑強的生命力嗎?“長出來”“開出來”“高出來”就太平常,不能將荷花的風姿凸顯出來,所以舍棄不用嗎?單純從“冒”字的字義上來理解,結(jié)論總有些似是而非。
如果從聲音特點上看,“冒”字的妙處就一目了然了。
漢語的語音是有意義的。漢詩文是聲音的作品,離開了聲音特點的闡釋,對漢詩文的理解就是不完整、不準確、不深入的。雖然自“五四”白話文運動以來,人們不再像吟詩一樣反復琢磨每一個字來創(chuàng)作白話文,但是,漢語靠語音傳情達意的功能依然會扎根在使用這一語言的作品中。
漢語平、上、去、入四聲,各有各的性格?!捌铰曊?,平常字也。沒有上、去、入聲調(diào)的情緒色彩的字,都是平聲字。上聲,意細小親密。去聲,意明確肯定。入聲,比較復雜,是情緒色彩最強烈的一組字,有決絕、痛苦、有力、快速、滯澀等多種意義。”(徐建順《聲音的意義》)“冒”,讀第四聲,古音中屬于仄聲字,又是仄聲中的入聲字。并且,“冒”字的聲母“m”,屬于雙唇鼻音,發(fā)音時雙唇緊閉,氣流沖出鼻腔,聲帶震動,不送氣。聽覺上,“冒”字的力氣比“鉆”“挺”“長”“開”“高”“伸”要有力多了。
筆者在教學《荷花》一課時,同樣讓學生用許多的字來替換“冒”字,然后將這許多的字寫在黑板上,由學生一一念給同桌聽,再交換讀,聽一聽這些字的音,可以用普通話讀,也可以用方言讀。很快,學生便有了發(fā)現(xiàn):“冒”字讀起來更加用力,好像是說荷花生長時十分用力地往上長。聽一聽,讓學生聽出了“冒”字出口時的決絕氣勢,讀懂了荷花從淤泥中向上,從荷葉底下冒出頭來的勃勃生機。
《荷花》一課還有一個帶兒化音的片段:
“白荷花在這些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兒。有的花瓣兒全都展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骨朵兒,看起來飽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p>
文章的作者葉圣陶老先生,蘇州人氏,說的是一口吳地方言,偏偏要用北京話中的兒化音來寫荷花,且一句話中,連用三個兒化音,這是為什么呢?
在中古音中,韻母也是有意義的。開口音表達開朗之意,閉口音表達細膩之情。開口度大,有大、強之意;開口度小,有小、弱之意。若句中去掉三個“兒”字,以“花瓣”“花苞”代替,我們可以看到:瓣,韻母“ɑn”,苞,韻母“ɑo”,都是開口音的韻母,讀音明亮。但是,賞花時人的心情一般比較平和,不會激動高昂,從心底里生出對花朵的喜愛,是一種內(nèi)心的享受。所以,葉老在這里加上兒化的“r”音,“花瓣兒”“花骨朵兒”,聲音在喉嚨里稍稍一拐彎兒,那細致的喜愛、親切的感情便傳達出來了。
所以,教學這一句時,引導學生邊讀邊思考:每一朵荷花,每一種姿態(tài),作者都是非常喜歡的,可這里沒有“喜歡”兩個字,也找不到和喜歡意思相近的詞,讀課文的時候,你能從哪些詞語、哪些聲音中感覺到作者對荷花的喜愛?學生出聲地讀這段話,從“兒”字的發(fā)音中發(fā)現(xiàn)了作者心中的“秘密”,欣喜之情油然而生,對漢語聲音的表情達意作用也有了鮮活的體驗。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