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正勤
[摘 要]“以學定教”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策略。它既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教學理念。教師只有對學生的學情和教師的教情進行調查,才能為教學設計提供最有力的支撐。教師對學情、教情資源整合,可以幫助教師在具體施教中不斷調整教學方向,收到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關鍵詞]閱讀教學 以學定教 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5-034
新課改給語文課堂教學帶來全新理念,特別是“以學定教”的教學思想,給現(xiàn)代語文課堂教學帶來發(fā)展的契機,也為語文教師建構教學新認知體系提供重要的平臺。 “以學定教”,是指以學生的學情為教學方法選擇、教學策略確定的基礎,是一種教學方式和理念,符合學生認知的規(guī)律。
一、學情調查,確定教學設計方向
語文教學有本學科的特點。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學力實際。所謂“因材施教”,就是抓住教學的基本規(guī)律和學生的成長特點,制定適合度更高的教學策略。小學生身心發(fā)展、認知能力、知識水平等存在個體差異,教師對此要有清晰認知。因此,教師要正視課堂教學中學生群體的差異,為不同學生群體量身定做教學設計,幫助學生建立個性化的學習體系,在尊重客觀現(xiàn)實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如,學習《變色龍》一文,在課堂導入時,教師說:“同學們,大自然是綠色的,各種動植物組成五彩繽紛的自然世界。你知道動物中有特異功能的嗎?”學生異口同聲地回答:“不知道?!苯處熉爩W生這樣說,馬上開始啟發(fā):“每一種動物都自己的生活特點,雞會飛、狗會跑,這算特異功能嗎?”學生搖頭。教師繼續(xù)引導:“有些動物有咱們不了解的個性特點,這才是特異功能。同學們想想有哪些呢?”學生馬上列舉獵豹會爬樹、狗熊會抓魚等。很顯然,教師在設計這個問題時,沒有想到學生會給出否定的回答。于是,他根據(jù)學生的認知實際重新調整教學策略,對學生進行啟發(fā)。這時,學生這才進入教師預先設計好的軌道。教師提問本身就是一種學情調查手段,從學生回答中掌握真實學情,對原先教學設計進行重新規(guī)劃調整,體現(xiàn)的正是“以學定教”的原則,讓教學貼近學生的學習實際。
二、教情分析,確定教學設計維度
教師根據(jù)教學設計在課堂展開教學,并在具體操作中進行適當?shù)恼{整和校正,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實現(xiàn)課堂教學效益的最大化。課堂教學存在個性差異,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要在充分了解學生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對教師自身個性特征進行深度思考,要對教學行為的有效性進行驗證,對教學反應能力進行評估。只有這樣,才能制定出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為課堂教學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教師的教情調查需要教師的自我反思,并進行全面衡量解析,對多種教學因素進行深度探究。如,教學《黃山奇松》一文,在教學設計時,教師不僅對文本進行多次閱讀,對教輔資料進行全面研究,還專門找來相關課件反復觀摩,然后才進行教學設計。在實際執(zhí)行時,教師運用自如,課堂教學效果顯著。因為教師對文本的掌握情況、自身接受新事物的意識情況、課堂教學駕馭能力等因素,都做了全面評估,對教情很熟悉,在具體施教時,才會表現(xiàn)得如此自由靈活。教情與學情密不可分,教情對教學設計發(fā)揮重要的參考作用。
三、資源整合,確定教學設計進程
教學設計是教師課堂教學的基本能力。在具體操作時,教師要注意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并對各種教學因素進行多維度探究,形成效益更高教學設計。教學資源范疇很廣,學生的自主學習、思想動態(tài)、個性特征,教師的授課能力、訓練水平、評價能力等,都屬于課堂教學設計的重要信息資源。教師要綜合考量各種因素的優(yōu)劣性,注意揚長避短,制定針對性更強教學設計,為課堂教學順利實施提供重要保障。
如,在學習《林沖棒打洪教頭》時,教師課前找部分學生了解情況,看學生對《水滸傳》這部小說有多少了解。結果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對《水滸傳》中的人物缺少起碼的認知。為讓學生順利進入到課堂教學中,教師開始準備《水滸傳》的相關材料,不僅在網絡上搜集“林沖”的相關信息,還對其他的梁山好漢進行了解。在充分準備之后,教師進行教學設計顯得輕松自如。在實際操作時,學生學習非常順利。這說明教師將學情和教情進行了有機整合,并形成優(yōu)勢互補。在具體展示時,表現(xiàn)出較強的沖擊力,使課堂教學效率得到效提高。
“以學定教”就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確定教學策略。“學情”內容包含學生學力、身心發(fā)展和個性特點情況。只有對學生認知情況進行科學分析,才能為教學設計提供最有價值的參考依據(jù)?!耙詫W定教”是一種教學方式,更是一種教學理念。“以學定教”的實際落實要體現(xiàn)在“因生制宜”上,讓學生的學情成為課堂教學設計的前提條件。這對進一步提升學生學習主體地位具有重要的意義。
(責編 韋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