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木
摘 要: 小學時事政治教育因為其內容零散,時效性極強,且搜集難、整理難,系統(tǒng)化、完善化更難,所以在具體落實和實施中存在很大困難。如何把時事政治深入《品德與社會》課堂?作者做了嘗試:利用板報、學校小報和《時事畫刊》開闊學生視野,創(chuàng)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抓住時機巧妙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時事政治,不失時機地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關鍵詞: 小學時事政治教育 《品德與社會》教學 說教式
小學時事政治教育,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方面,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內容,必須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予以加強,遵循中小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和教育規(guī)律不斷創(chuàng)新。怎樣擺脫說教式的政治教育,把時事政治及時融入課堂教學呢?我在這兩年中做了嘗試。
一、時事政治教育在《品德與社會》課程教學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時事政治教育是指通過國內、國外重大事件及黨和國家重大方針、路線、政策的教學,讓學生關注社會現(xiàn)象和社會熱點問題,正確認識國內、國際形勢,它是品德與社會課必不可少的內容。2012年2月23日,中共中央宣傳部辦公廳、教育部辦公廳以教基一廳〔2012〕4號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時事教育的意見》,強調時事教育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小學教育全過程,促進小學生健康成長有重要作用,也強調加強小學時事教育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并提出提高小學時事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的要求。
小學高年級《品德與社會》課程內容與時事政治有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所以我們在日常教學中非常注意結合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針對性地向學生滲透國內外大事,使時政教育與《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教學有機地結合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培養(yǎng)學生運用書本的知識、觀點理解社會實際問題能力的目的。我在日常教學中采取以國家大事、近期熱點為話題進行品德教學的導語,創(chuàng)設良好情境,激發(fā)學生對本堂課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比如,我在上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我的祖國多遼闊》時,這樣導課:“同學們,大家最近看電視了嗎?日本國把我國的釣魚島說成是他們的,同學們看看地圖釣魚島在什么位置?同學們可通過各種方式查查它的歷史情況?”這樣就把時事政治與《品德與社會》課程有機聯(lián)系在一起。
二、時事政治教育在《品德與社會》課中切入
1.利用板報、學校小報特別是學校所訂閱的《時事畫刊》等刊登國內外重大事件,最大限度地開闊學生的視野,給學生創(chuàng)造了解國內外大事的機會。為保持學生的好奇心,還應經常采用鼓勵、獎賞的辦法讓學生自己采集。在這一階段可由學生自主選擇校園內外的、國內外的,只要是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都可以成為談話的主題。學生多渠道、收集的內容,接受性更強,教育效果會更好。如“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的專題報道,讓學生更多地了解勞動節(jié)的來歷,使學生感覺勞動光榮,從而產生對勞動者的崇敬之情,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等,同時為上好六年級上冊的《勞動者的榮耀》打下堅實基礎。這樣源于學生自身,并反作用于學生的時事內容是最貼學生,更能被他們樂于接受,也最能反映出他們的內心世界的。
2.在著眼學生視角的同時創(chuàng)造讓學生表達語言的條件。為學生創(chuàng)造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也就是實施了一定的開放式教學,為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提供條件,其效果是明顯的。教師要關注時政,并結合實際生活情況,按需施教。教師要學會引導、關注、指導學生的收集動態(tài),并適時加以點評。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最好途徑是利用《時事報告》小學版的《時事畫刊》,欄目中的“國內大新聞”、“專題細細看”、“背景讀熱點”、“56朵民族花”、“咱家好日子”等是能充分利用的好素材。如《時事報告》小學版創(chuàng)刊號中“時事小記者——大事我知道”就有“最美教師張麗莉——2012年5月8日佳木斯第十九中學門口一輛失控的客車沖向放學的隊伍,本可以躲開的張麗莉老師,奮不顧身地推開兩名同學,自己卻被碾到車下,雙腿粉碎性骨折,高位截肢。用柔弱的身軀保護學生,她成了億萬網民眼中的最美女教師”這種“當危險發(fā)生時”一些勇士沖鋒在前排險的事跡,時時有報道。這時我們可以結合四年級上冊《當危險發(fā)生的時候》這篇課文,讓學生討論,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達到“正當處置所發(fā)生的危險”的目的。
3、結合現(xiàn)實生活中的時事政治。我們生活在一定的區(qū)域內就是一個小社會,從家庭、學校、社區(qū)、城市……從小到大,時時會發(fā)生一些事,有的就有很大的教育意義。如邵武市政府出臺的對農村寄宿生實行每人每天一個雞蛋的惠民政策,這項惠民政策有的學生體會很深,是親身感受到的,而有的學生沒有親身感受到,我便在四年級上冊《讓爺爺奶奶高興》這課時把身邊的發(fā)生的事結合在課堂中,把黨的關懷明示出來。又如在上五年級的《我們的民主生活》時,我就把學校進行的一次“我參與學校規(guī)劃”征集活動面被采納的事實融入課堂,充分體現(xiàn)民主治校的思想。類似生活化的時事還有很多,只要我們抓住時機,巧妙結合就能很好地利用這些素材。
三、時事政治教育在教學中嘗試的效果
從學生這方面來說:(1)學生可以通過板報、學校小報、《時事畫刊》等及時了解國內、外重大事件,豐富知識。(2)寬松的教學環(huán)境,融洽了師生關系,解放了學生的嘴巴,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有了很大提高。(3)學生在制作“學校小報”、“??钡倪^程中把自己的觀點、信息內化處理,用自己的語言、文字、繪畫表達出來,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和合作意識,從板塊設計到插圖、文字的安排,都凝結著每組學生的共同心愿,在完成的過程中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學生思維與個性得到解放。
從教師方面說:近兩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時事政治給《品德與社會》課教學帶來了生機與活力,教學氣氛活躍,教師在與學生共同進行這一環(huán)節(jié)中都有了很大收獲,使教者有了足夠大的空間、時間直接與學生面對面討論某一話題的機會,了解學生的情況,設計出更新的教學思路,架起教師與學生溝通的橋梁。
總之,小學時事教育應積極采取多種有效形式促進學生能力形成,形成系統(tǒng),才能提高小學德育的實效性。當然加強《品德與社會》的課程時事資源開發(fā)建設還應注意以下幾點:(1)注重課程內容與時事的緊密聯(lián)系,以時事的“新鮮”在德育課程教學中形成時事教育融入課程,從而提高課程教學實效。(2)小學時事教育方法方式的研究與實踐。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采取學生喜聞樂見、富有啟發(fā)的方式進行時事教育,如時事教育活動、多媒體時事資源開發(fā)、網絡時事資源開發(fā),提高時事教育活動的吸引力和實效性。(3)除《品德與社會》課程本身外,以晨會、集會、班團隊會、綜合實踐活動等給予時事教育的時間保障,使時事不成“舊事”,對學生進行時事教育。(4)開辟圖書館、專欄、班級新聞袋袋褲等時事教育窗口,通過多種途徑接觸到鮮活的時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