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法寧++楊維東
【摘要】在大學英語教師面臨巨大職業(yè)發(fā)展挑戰(zhàn)的今天,尋找合適英語教師終身教育發(fā)展的途徑,已經成為英語教師和教育管理者共同關注的問題。本文主要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了解陜西省大學英語教師終身教育學習發(fā)展的現(xiàn)狀與具體訴求,提出了適合他們專業(yè)發(fā)展的終身教育學習模式。
【關鍵詞】大學英語教師 終身教育 發(fā)展 模式
一、前言
20世紀60年代,“終身教育”(lifelong education)這一概念是由法國教育家保羅·朗格蘭德于首先提出。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大力倡導和推動下,一些發(fā)達國家開始接受終身教育理念并紛紛運用各種有效途徑開展終身教育,構建學習型社會,以提高國家競爭力。
我國是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將終身教育作為一項規(guī)定和任務,載入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和《中國教育改革和發(fā)展綱要》。1999年6月,江澤民同志在第三次全教會上也明確指出:“終身學習是當今社會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要逐步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終身學習的制度。”
目前,大學英語教師所承擔的角色比以前更為多元化:英語教師的角色從單一語言知識的傳授者變成語言技能的培養(yǎng)者和文化的傳播者,同時,教師還承擔著終身學習者和知識分享者的角色。大學英語教師發(fā)展面臨的局面越來越嚴峻,對于他們的綜合素質要求也是越來越高,因此,針對加強大學外語教師的師資建設和終身教育學習成為了其專業(yè)發(fā)展的必然要求。面對這些大學英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問題,為了進一步了解陜西省高校英語教師的終身教育學習狀況及訴求,我們課題組進行廣泛的調研,并且提出適合他們開展終身教育學習的兩種模式。
二、大學英語教師終身教育學習狀況調查
我們課題組主要采取問卷調查的方式進行研究,調查對象是陜西省部分高校大學英語教師,本次共發(fā)放問卷110份,回收問卷110份,回收率100%。問卷內容主要包括大學英語教師對于終身教育學習的態(tài)度,影響其終身教育學習的因素,以及教師們對于各種實施終身教育學習的途徑的看法等。具體數據匯總和分析如下:
1.調查數據匯總。參加本次問卷調查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師共計110人,其中男教師32人,占總數的29.1%,女教師78人,占總人數的70.9%。
2.問卷數據分析。
(1)從外語教師的基本信息中不難看出,目前外語教師隊伍年輕化。外語教學任務也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教師身上,教學任務繁重。但這樣的師資隊伍卻又缺乏高學歷、高職稱的高層次教師。這些中青年教師的教學經歷比較短暫,教學經驗有其不足,教學能力相對有限,師資力量有待提高與發(fā)展。
(2)隨著高校招生不斷增加,外語教師教學任務也逐漸加重,大學英語作為基礎課,課時多,任務重。外語教師科研壓力大,并且在不脫離教學崗位、進修培訓機會較少的現(xiàn)實條件下,常年從事重復性、基礎性教學,沒有時間與機會來提升自身的綜合素質。這不僅容易產生語言石化現(xiàn)象,也難保證語言的真實地道。他們的自覺發(fā)展需求與從實踐教學中感受到的課堂需求也有了一定的差距。
(3)語言教學是涉及多學科知識的教學活動,因此,教師的教學能力直接影響對學生英語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近年來大學英語改革對大學英語教師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大學英語教師除了基本的教學任務之外,還要隨時了解本學科的科研動態(tài),更要掌握本專業(yè)前沿知識。面對這些挑戰(zhàn)與壓力,大學英語教師自身水平不發(fā)展、綜合素質不提高,不能滿足改革的形勢要求,因此大學英語教師對自身的發(fā)展現(xiàn)狀嚴重不滿,對于終身教育學習的要求也十分迫切。
三、針對大學英語教師終身教育學習模式探究
1.自主學習模式。自主學習模式主要包括大學英語教師自主開展教學行動研究和反思性教學兩方面。首先,自主開展行動研究是由大學英語教師本人從每日的實際語言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為了解決問題而進一步去收集并分析一些教學數據,通過自我學習和探究得出解決問題的結論,最后將研究成果發(fā)表。這一過程中,作為語言傳授者的教師通過科研研究使自己對教學從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
1.教學過程觀察。根據預先確定需要觀察的問題,如教師提問方式、教學策略、課堂管理等問題設計各類觀察表,以便使授課教師能夠帶著問題有針對性的走進課堂,更好的對教學過程進行描述,這樣也有利于大學英語教師撰寫自我反思日記。其次:問卷調查與訪談。同時作為語言研究者的大學英語教師應系統(tǒng)地掌握問卷和訪談的設計與應用技術,以及能對調查結果進行統(tǒng)計與分析。這樣才能為大學英語教師研究教學方法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持。
反思性教學是二語教師教育領域比較常見的模式,這種模式的核心是教師的自我反思。教師可以通過撰寫自我反思日記的方式來促進教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一系列教學生活實踐都可以作為日記內容。反思日記的撰寫可以是每周一次,也可以每月或每學期一次,頻率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而定。這不僅對教師提高自身發(fā)現(xiàn)問題,嘗試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很大幫助,也可以讓教師隨時反思自己的弱點與不足,以完善自己。
2.合作學習模式。合作學習模式強調同事之間的相互支持與合作。大學英語教師之間通過對彼此教學觀摩與學習來共同交流和分享教學經驗,共同發(fā)現(xiàn)和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最終實現(xiàn)共同提高和發(fā)展的目的。合作發(fā)展模式可以采取以下兩種方法:教師互助和在線學習團隊。
大學英語教師互助模式是指授課教師結成互助關系,在一起工作,通過共同閱讀與討論、示范教學以及有系統(tǒng)的教室觀察與反饋等方式,學習并彼此分享新的知識、改進教學策略,進而提高教學質量,并促進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師之間可以采用結對或組成學習小組的形式來參與多種研究學習活動。合作方式可以是課堂教學觀察(相互聽課)、共同研討、示范教學、經驗分享、課題研究等。英語教師互助本質上是一種研究活動,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研究能力;同時,作為一種團隊活動,它也將有助于扭轉當前高校英語教師間相互隔絕的專業(yè)個人主義傾向,進而創(chuàng)建起新型的高校合作文化。
在線學習團隊是另一種隨著網絡技術的發(fā)展應運而生的教師發(fā)展途徑。外語教師之間的交流和協(xié)作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的幫助。網絡的及時性為授課教師的交流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大學英語教師可以創(chuàng)建自己的交流群組,并邀請同事加入。群組成員之間可以通過論壇郵箱進行提問、研討、交流。教師也可以在群組中建立自己的網頁,并發(fā)布相關信息,上傳授課文件,相互推薦網站及網絡信息,共享網絡教育資源。此外,不同地域的大學英語教師也可以通過網絡群組來相互學習,相互交流,或者針對共同關心的話題進行深入探討。
通過調查研究,我們課題組認為構建全面系統(tǒng)的大學英語教師終身教育發(fā)展機制是十分必要的,我們進一步了解了大學英語教師終身教育學習的現(xiàn)狀和具體需求,并設計出自我發(fā)展和合作發(fā)展的兩種發(fā)展模式,為大學英語教師構建一個合理的終身教育發(fā)展機制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持,也為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和外語教學管理者提供可參考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1]宋永澤.終身教育終身學習與學習化社會[J].河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06(03).
[2]邱春安,吳磊.后方法視角的外語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探究[J].中國成人教育.2009(16).
【基金項目】2014陜西省教育廳人文社科專項科研項目,項目編號:14JK1646;2013年陜西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立項課題,項目編號SHG13159;2014年陜西省社科基金項目立項,項目編號2014J22。
作者簡介:
王法寧(1978-)女,西安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研究方向:教育學、應用語言學。
楊維東(1961-)男,西安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副教授, 學士,主要研究方向:應用語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