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存在于高職學生英語習得過程中,其成因主要有:Selinker 從心理學和神經學角度認為二語石化現(xiàn)象主要有五個因素;Krashen從認知的角度考察二語石化現(xiàn)象的產生以及Ellis 提出的內外因理論。筆者通過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揭示出導致高職學生語言石化的主要因素:學生未采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習動機不強,缺乏學習機會;語言習得過程中缺乏糾正性反饋,漢語對英語的負遷移,以及高職英語教師的過渡語中某些不地道或不合適的語言運用及講授。據此,筆者提出化解中介語石化的策略。
【關鍵詞】高職學生;石化;學習動機;學習策略;化解對策
一、引言
上世紀的70年代,在第二語言習得研究中確立了interlanguage 這一概念,這是因為Selinker發(fā)表了名為Interlanguage 的論文。所謂中介語,指的是第二語言學習者自己獨特的不同于他人的語言系統(tǒng), 該語言系統(tǒng)在結構上處于本族語與目的語的中間狀態(tài), 它隨著學習者學習的發(fā)展逐漸向目的語的正確形式靠攏。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是指“第二語言學習者中介語中的一些語言項目、語法規(guī)則及‘次系統(tǒng)的發(fā)展趨向于固定下來的狀態(tài),年齡的增長和語言輸入量的增大也不能改變中介語停滯不前的狀態(tài)”。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是第二語言習得區(qū)別于母語習得的一個重要特征,也是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和現(xiàn)象。近年來,隨著社會發(fā)展和教育形勢的變化,高職院校的學生來源呈現(xiàn)“層次多”、“來源廣”和“基礎差”的特點,筆者發(fā)現(xiàn)高職學生在使用語言中有不同程度的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甚至有時會出現(xiàn)固化現(xiàn)象,石化因其在學生群體中存在的廣泛性而成為高職外語教學中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因此, 本文對高職學生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研究旨在探索能防止、打破語言石化,彰顯高職教育屬性的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
二、高職學生二語習得中石化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
據筆者觀察,高職學生在英語習得的過程中普遍存在的一個現(xiàn)象就是中介語石化。盡管中介語從上世紀70年代就有了自己的研究地位,然而國內對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研究特別是高職學生中介語石化的研究還是剛起步,筆者作為一名高職英語教師,結合自己的教學經驗和教學實踐對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語言僵化現(xiàn)象進行成因分析。
(一) 學生未采用有效的學習策略,學習動機不強,缺乏學習機會
學習動機是影響英語學習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它已經不僅僅是英語學習的原動力, 已然成為英語習得過程中持續(xù)的驅動力。甚至從某種意義上講, 二語習得過程中其他因素的產生都是以動機為前提。如果一個學習者缺乏足夠的動機,即便其具有很強的語言天賦,也不能達到預定的目標。
近年來,高校日益擴招使生源趨于大眾化,高職高專學生的生源與本科生相比更加多樣化,絕大部分高職學生的整體素質和知識水平相對較低,具體到英語學習上,不少高職高專的學生屬于學困生,距高等學校英語能力B 級考試的詞匯要求相差甚遠。在英語學習方面,求知欲和上進心嚴重不足,缺乏明確的英語學習計劃,無法持之以恒地堅持英語學習,這樣英語學習就進入了惡性循環(huán),上述的原因反過來挫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信心。
不少高職學生在英語學習方面還屬于學困生,他們的英語學習策略仍重復著中學階段的模式,背單詞和做習題幾乎是他們唯一的學習方法,很少有英語現(xiàn)場交際及場景英語交流的有效學習策略來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這門課程的興趣。
(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缺乏糾正性反饋以及漢語對英語的負遷移
任何一門語言的學習都是一個不斷犯錯誤,糾正錯誤,新錯誤出現(xiàn),再次糾正新錯誤,直到最后不斷接近目的語的螺旋上升的過程。因此,在高職英語教學中教師就要不斷的糾正學生出現(xiàn)的錯誤,使他們的英語水平能夠不斷進步。再加之高職院校的學生,英語水平普遍不太高,無論書面表達還是口語表達,出現(xiàn)錯誤的頻率都比較高。所以,糾正性反饋是高職英語課堂的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這樣做可以幫助學生意識到自己所用語言和標準語言之間的差距,在教師的指導下糾正錯誤,學會英語的正確表達方法。然而,事實上,高職學生們在其錯誤被糾正的同時,自己會感到不同程度的自尊心受到了傷害,甚至在一些高職英語老師看了,糾正性反饋所帶來的消極影響大于其積極影響。另外,部分高職英語教師認為課堂上的糾正性反饋還會影響課堂進度,完不成教學任務,因此高職學生在英語語言習得過程中缺乏糾正性反饋。
由于在課堂教學中缺乏糾正性反饋,高職高專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常常會把漢語語法等方面的知識機械地地運用到英語語境中。這樣,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就產生了。例如:
1.時態(tài)。
英漢兩種語言屬于不同的語系,漢語語法中時態(tài)的使用與英語語法中時態(tài)的使用相差甚遠。。漢語主要通過添加補助詞手段來表達不同的時態(tài)概念,而英語時態(tài)的變化是通過謂語動詞的變形。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時態(tài)混淆,不能準確使用時態(tài)是高職學生常見的問題。
e.g. 昨天,我們聽了一場報告。
We attended a lecture yesterday.
現(xiàn)在,我們在聽一場報告。
We are attending a lecture now.
明天,我們要聽一場報告。
We will attend a lecture tomorrow.
2.語態(tài)。
英語被動語態(tài)使用的頻率遠遠高于漢語,而漢語被動語態(tài)只是通過“把”字句或者“被”字句來體現(xiàn)。因此,不少高職高專學生不會靈活運用被動語態(tài)。
e.g. 這個問題今晚解決。
This question will be settled tonight.
3.代詞的使用。
在英語的表達中,代詞使用更加頻繁和靈活。而漢語更加注重意義的表達。
e.g. 他把手放進口袋
He puts his hands into his pockets.
(三)高職英語教師的過渡語中某些不地道或不合適的語言運用
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fā)展,大學英語早已是各高職院校的必修課了??墒?,高校擴招使得許多高職院校的英語老師超負荷工作,繁重而艱巨的教學任務使他們很少有時間和機會外出進修或著參加學術交流,高職英語教師的職業(yè)發(fā)展現(xiàn)狀并不能滿足高職英語學習的要求。
三、有效化解高職學生中介語石化現(xiàn)象的策略
近年來,我國的高職學生英語學習水平和高職英語教學的現(xiàn)狀都不是非常樂觀。高等教育大眾化給英語學科教學帶來了許多尷尬, 生源多樣化又對高職英語改革提出了嚴峻的挑戰(zhàn)。一方面,由于各高等職業(yè)院校的不斷擴招,導致生源質量有了明顯的下滑,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高職英語老師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的英語語法還是處于初中水平,學生基本無法用英語進行簡單的日常交流,對英語國家的語言文化及其相關知識了解的更是甚少,高職學生英語能力總體還處于初級階段。另一方面,高職英語課程沿襲高中英語和仿照大學英語的基本教學模式,沒有凸顯出職業(yè)教育的特色。再加之,由于師資不足,高職英語教師沒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去研究能夠適應職業(yè)教育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這些無疑給高職英語教學帶來了很大的困難?;谝陨戏治觯P者提出以下幾個有效化解中介語石化的策略。
(一)高職英語教師必須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yè)素質,探尋符合職業(yè)教育屬性的英語教學新模式與新手段
第二語言輸入的來源主要是借助教師和教材。因此,要不斷提高教師專業(yè)素質和學生使用教材的質量。而具體到高職英語學習,由于高職學生自身的學習動機和學習水平都比較薄弱,他們的英語學習主要通過英語教師的傳授,因此更應該強調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這樣一來就能及時發(fā)現(xiàn)并避免自身的中介語僵化現(xiàn)象。語言學家Krashen 曾經說過,外語教師一方面要能夠清楚地解釋目的語語法規(guī)則及其相關詞匯知識,另一方面也要能給學生提供最新最優(yōu)的語言輸入。鑒于此,能否以積極有效的方法向學生介紹英語語言材料是每個高職英語教師應該考慮的問題。眾所周知,高職英語教學的總體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在特定職業(yè)范圍內使用英語的能力。因此,高職英語教師除了要具備扎實的語言素質、教學理論及科研能力外,還必須去了解、學習相關崗位群的業(yè)務知識,這樣才能探索出一套彰顯職業(yè)教育特色的教學模式。
(二)不斷加強學生對英語的興趣,有效提高他們的學習動機,改善英語學習策略
激發(fā)學習興趣,引發(fā)他們對某一學科的求知欲,只有激活了高職學生的求知欲,他們才能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而高職英語教師要想引發(fā)他們對英語這門課程的求知欲,首先要激發(fā)他們的英語學習興趣。在英語課堂中,高職英語教師應該提出一些比較簡單的而且和他們將來就業(yè)崗位群密切相關的問題讓他們回答。當回答正確時,應及時鼓勵他們,使他們有成功的體驗。高職學生英語基礎普遍比較薄,盡管他們的英語學習時間也長達六年或是更久,但他們的英語水平提高還是很慢,加之不少學生缺乏英語學習動力,時間長了他們自然對英語學習就失去了興趣,表現(xiàn)出厭學甚至應付了事等消極情緒。學習本身是一種艱苦的勞動,尤其對大部分高職學生來說,他們接受困難、挫折的情感體驗比本科生多得多。因此,要取得不錯的學習效果,必須要調動他們的非智力因素,依靠頑強的意志力,克服英語學習中的各種艱難困苦。
(三)堅持大量實用有效的英語輸入,減少母語負遷移
根據Krashen (1983) 的二語習得輸入假說“the input hypothesis”, 二語習得的關鍵是接觸大量的可理解的、有趣的、有關聯(lián)的目標語。一些研究表明:母語遷移受學習者目標語水平的制約,即學習者的目標語層次越高,母語遷移的程度越?。℅ass& Selinker, 1994; 許瑞芬,2006 :32)。
高職英語教學中的語言輸入主要分為聽力材料、閱讀材料以及視聽材料等等。目前,各高職院校英語教學中的語言輸入條件已得到了不少的改善,如,通過互聯(lián)網獲得語言輸入,使得學習者隨時可以接觸到目的語。同時,高職英語教師在選擇語言輸入材料時還應兼顧職業(yè)教育的屬性,英語教學時要堅持“以未來職業(yè)為導向,以英語應用能力為本位”的高職英語教學理念。在教學過程中可根據教學內容開展類似于求職、采訪等語言功能性較強的教學活動; 這樣可以使學習者置身于模擬的語言環(huán)境之中,在某種程度上達到語言習得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慧媛.關于語言僵化現(xiàn)象起因的理論探討[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3).
[2]范岳宏.高職英語課堂中教師的糾正性反饋與學生接納[J].長江大學學報(社科版),(2014),(3).
[3]耿曉華,湯磊.中介語理論淺析[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6).
[4]弓青峰.學習困難學生的成因及教育對策[J].忻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9).
[5]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an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6]Krashen,S.D.The Input Hypothesis:Issues and Implications[M].New York:Longman,(1985).
[7]Selinker, L.Interlanguage.IRAL,[M].Reprinted in J.C.Richards.1984.Error Analysis: Perspectives o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pp.31-54). London& New York: Longman. 10:209-231.
作者簡介:
伍宏捷(1978.06-),女,漢族,陜西韓城人,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陜西警官職業(yè)學院基礎理論部英語教研室,講師,從事二語習得,外語教學方法、英美文學等問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