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瑕
摘要:經典歸納主義的代表人物培根,一般觀點認為他把歸納和演繹對立起來,重視歸納而否定了演繹。本文從不同角度分析了培根對歸納和演繹的看法,二者不但不是對立的,而且是相互依存的。
關鍵詞:培根 歸納 演繹
0 引言
歸納與演繹之爭由來已久,二者是否是不可調和的一對矛盾呢?科學研究離不開歸納,因為只有歸納才能從已知得到未知;科學研究也離不開演繹,因為演繹可以檢驗結論的正確與否。眾所周知,弗朗西斯·培根(以下簡稱“培根”)是經典歸納主義的代表人物,他開創(chuàng)了科學方法論的領域,把邏輯學引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有觀點認為,培根的邏輯思想是有片面性的,主要表現在他把歸納和演繹對立起來,沒有看到二者在思維中相互依存的辯證關系。那么,培根真的是完全否定了演繹嗎?
1 演繹推理
要了解培根對演繹的看法,我們就先要了解什么是演繹推理。在認識事物的過程中,先從一般的規(guī)律性認識出發(fā),進而透過其中的普遍性規(guī)律,再具體的認識分析個別對象,其實就是從普遍到特殊個體的一種推理。演繹推理的主要形式有三段論、假言推理和選言推理等。我們通常認為培根是重視歸納而輕視甚至是排斥演繹的,究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來自于他對亞里士多德三段論的批判。培根認為,三段論式不能得出普遍性命題:“三段論式不是應用于科學的第一性原理……”他認為概念的形成本身是不科學的,這樣一來,有缺陷的概念所構成的命題也是不可信的:“三段論式為命題所組成,命題為字所組成,而字則是概念的符號。所以假如概念本身(這是這事情的根子)是混亂的以及是過于草率地從事實抽出來的,那么其上層建筑物就不可能堅固。所以我們的惟一希望乃在一個真正的歸納法”。這里所說的“一個真正的歸納法”也就是指科學歸納法。從上面這段話可以看出,培根對于三段論的批判主要在于,三段論的第一性原理,也就是大前提是不可信的。這樣一來,從大前提和小前提推導出的結論,也是不可信的。
2 對三段論的批判
在這里,培根確實對三段論作出了批判,但這并不能說明培根就是反對演繹的。我們要看到,三段論只是演繹推理的形式之一,而演繹,究其根本意義是要從普遍性的理論知識出發(fā),去認識個別的、特殊的現象。現在,我們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培根的歸納思想。
培根認為,“對于真理的探索和發(fā)現,主要依靠兩條路徑,其一,從個別特殊的感官知覺規(guī)律,到普遍性事物的認識,而在這種情況下的真理是沒有瑕疵不容置疑的。其二,從一般規(guī)律到特殊個體的認識”。培根的歸納法實際上是在經驗的基礎上進行一個歸納上升的過程,從個別經驗上升到中級原理再上升到高級原理。在這三級原理中,培根最看好的是中級公理,他認為中級公理往上可抽象,往下有基礎:“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比較低級的認識原理和相對簡單的經驗,幾乎是一致的,沒有明顯的不同;而比較高級的、普遍性的原理往往是一種非常抽象沒有堅實基礎的概念。因此,通過對比上述二者,可以得出結論,中級公理相對來說既具有一定的真實性,也非常富有活力,人們在認識事物方面,應更多的依靠中級公理,并通過中級公理不斷向上追溯,最后到達認識的普遍規(guī)律”。
3 歸納法的步驟
也就是說,培根所說的歸納法是在經驗的基礎上逐級概括上升到普遍原理?;诖耍喔臍w納法大致上分為三個步驟:
3.1 全面地、盡量地搜集經驗材料 歸納法要建立在客觀材料的基礎上,這一步是整個歸納過程的基礎,也是歸納法的起點。培根認為,認識的來源是經驗,認識的方法是用觀察和實驗方法即“學術經驗”對經驗材料進行加工。要想從本質上真正的認識自然規(guī)律和自然現象產生的原因,單純的依靠大腦的思考和想象是徒勞的,認識經驗的總結、認識規(guī)律的升華,需要在實踐過程中,不斷的檢驗,只有經得起社會實踐檢驗的規(guī)律,才是普遍性的認識真理。
3.2 把搜集到的材料加以整理、排列 由于材料的紛紜復雜,必須予以適當的整理才能順利進行研究,因此,培根提出了著名的“三表法”:①“本質或具有表”:“從那些不相同的事物中找出它們的共同性質,那么便可發(fā)現這些事物的“法式”,即因果聯系。他同時指出:“這種事例的搜集還必須照著歷史的樣子去做,不要做不成熟的揣想,也不要有什么大量的精微性”,這就要求我們在積累資料時,一定要尊重客觀事實,而不能臆想猜測。②“差異或接近中的缺乏表”:“第二點,我們還必須把缺乏所與性質的事例也列示在理解力之前。因為正如上所論,法式應隨所與性質之不在而不在,正不亞于它應隨所與性質之在而在?!迸喔J為,應當在一些相似或相近的事物中,找出它們所缺乏的某種性質,以便進一步發(fā)現事物的“法式”。但同時我們也要注意到,“但若要記錄所有這些事例,這將是無窮無盡的?!薄耙虼朔疵媸吕粦抻诤途哂谢驎兴c性質的事物最相近似的事物?!雹邸俺潭缺怼被颉氨容^表”:“第三點,我們還必須把探究中的性質所表現為或多或少程度不同的一些事例列示在理解力之前;這就必須把這個性質在同一東西中的增減或在不同東西中的多少加以一番比較。這種表揭示在不同條件下同一事物中某種性質的增減,或者比較不同事物中某種性質的不同程度。
“三表法”并不是歸納法,只是擺出各種情況下的事例。而真正的理性則開始于歸納,這是建立在這些材料的基礎之上的。
3.3 通過綜合、推論,最后到達肯定的結論 培根說:“在拒絕和排斥的工作適當完成之后,一切輕浮的意見便煙消云散,而最后留下的便是一個肯定的、堅固的、真實的和定義明確的形式?!边@里所說的“形式”,也就是“法式”。
4 演繹法的認識思考
從這三個步驟可以看出,培根是在經驗的基礎上逐級概括上升到普遍原理的,最終得到的結論就是一個普遍原理。得到了普遍原理,培根的研究是否就結束了呢?當然不是的!培根說:“我們既經這樣樹立了知識的目標,我們就要前進到各項條規(guī),而這又要以最直捷最明顯的次序來進行。先要說明,我對于解釋自然的指導含有兩個類別的分部:一部是指導人們怎樣從經驗來抽出和形成原理;另一部是指導人們怎樣從原理又來演出和推出新的實驗……”明顯的,培根的歸納法就是指第一部,而另一部,就是指的演繹法。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培根并不是否定演繹法的,他的演繹法是建立在歸納法的基礎之上的。簡單來說,首先我們根據科學歸納法,也就是前面所說的三個步驟得出普遍原理,再由這個普遍原理來演出和推出新的實驗。這個實驗不同于之前第一個步驟的經驗,而是一個全新的實驗,一方面用以檢驗得到的原理的普遍性,另一方面可以得到新的經驗。也就是說,從普遍性的理論知識出發(fā)即從科學歸納法得到的普遍原理出發(fā),去認識個別的、特殊的現象即進行新的實驗。
我們進一步還可以看到,由這個新的經驗,我們又可以開始進行新一輪的歸納推理和演繹推理,由此形成一個循環(huán):“歸納→演繹→新的歸納→新的演繹→……”如此循環(huán)往復,從而推動科學的進步,促進我們知識的不斷更新。
培根生活的時代,由于海外貿易的繁榮和對殖民地的掠奪所要求的航海業(yè)和造船業(yè)以及其它工商業(yè)的發(fā)展,這時的科學在本質上已成為實驗的科學。培根積極主張發(fā)展科學,因此,他努力的方向也是為了更好地為科學研究服務。而科學研究是要進行實驗的,由大量實驗得出某個結論,得到新的知識,這只有歸納法可以做到,因為只有歸納法才可以做到由已知的真理到達未知的真理。所以,培根在歸納法方面做了大量深入的研究,成就卓著,但我們不能因為培根在歸納法方面的成果就認為他反對演繹,否定培根對演繹的看法。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培根并沒有割裂歸納與演繹的關系。我們通過分析可以看到,由培根的科學歸納法得出的普遍原理可以成為演繹所需要的普遍性的理論知識,進一步由這個普遍原理指導下的演繹可以得出的新的經驗,這些經驗又給新的歸納推理提供了經驗材料。由此可以看出,培根實際上是把歸納和演繹有機地結合起來,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為科學研究服務。
參考文獻:
[1][英]培根.新工具[M].許寶骙譯.商務印書館.
[2]江天驥.西方邏輯史研究[M].人民出版社,1984年12月第一版.
[3]賀業(yè)明,丁萍.認知過程中的歸納與演繹的統(tǒng)一[J].重慶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02).
[4]譚文華.波普爾反歸納思想試探——兼論歸納與演繹的關系[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03).
[5]宋偉,桂起權.論歸納與演繹邏輯的融合[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