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海
中學的語文教學包羅萬象,內容豐富多彩且有內涵,其中,在許多的教學工作中,閱讀教學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閱讀教學的過程,是提高學生的審美情趣、開闊學生視野,加深學生領悟力的過程,教師上好閱讀課,不但可以進一步加強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在對學生的人文思想和思想高度甚至價值觀方面都其中非同小可的作用。
首先,師生定位模糊,教師對自己的定位不準確。 閱讀,主要是讓學生的思想得到熏陶和洗滌,所以,閱讀課要以學生的理解和感悟為主,教師一定避免越俎代庖,代替學生完成一些思想加工和感悟的過程,教師應該明確自己的地位,帶領學生走入閱讀的殿堂。
其次,對班級情況把握不輕,學生收獲小。每個班里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都不同,班里學生情況良莠不齊,決定了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相差甚遠,但有些教師盲目設定閱讀目標,講解的內容不是過深就是過淺,導致不是學生無法理解就是講解的必要性不大,學生的收獲和教師設定的目標相差頗多。
第三,閱讀的方法錯誤,沒有領略到閱讀的精髓所在。閱讀,最根本的是對一個文學作品的理解和感悟,從一個作品中敘述或描寫出來的事中,我們或者能夠感悟到作者偉大的愛國情懷,或者能夠領略到對故鄉(xiāng)的深深的思念,或者為人與人之間的無私幫助而動容,或者對欺凌弱者的無恥行為的譴責。閱讀并不是在于做后面的閱讀題目,而在于對一篇文章的把握和體驗。
針對上面的問題,在實踐中,通過不斷地總結和思考,我覺得閱讀教學應該從下面幾個方面來著手和提高。
首先,明確師生定位,把閱讀的自主權交還給學生。
在閱讀課上師生的定位應該是很清晰的,在課堂上,教室只是課堂的主導者,并不應該是知識的搬運工。教師在閱讀課上起一個穿針引線的作用,起一個指點迷津的作用,起一個點撥和提升的作用,而學生才是閱讀課上的主人公,應該讓他們帶著自己的思維和活力馳騁在閱讀的海洋中,充分汲取知識的芬芳和精華。閱讀課堂上,教師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讓他們充分去理解和思考文章中的精華和營養(yǎng),讀完了文章之后,說一說自己的心得和體會,鼓勵學生多交流,在交流的過程中,他們的思想高度和深度就會得到一些不同程度的提高。
其次,把握全班學情,對學生的情況有一個整體的掌握
作為教師,應該對全班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有一個清晰、全面的掌握,他們對一篇文章能夠理解到什么地位,對字詞、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理解的程度如何。每一堂課的閱讀目標都應該根據(jù)班里的具體實際來定,盡量照顧到全班的學生,讓每一個學生在課堂都學有所獲。另外,有的時候,班里的課堂氣氛也會影響到整體的閱讀效果,比如課堂氣氛沉悶,學生的閱讀興趣就很難被調動起來,而課堂氣氛活躍,學生的接受能力和反應能力也會相應提高。
第三,引導學生認清單課目標和單元目標的關系,讓閱讀教學能夠高效完成
在課本中,每一課的課文和單元目標都是有聯(lián)系的,每一課的學習都服從于整單元目標的學習,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引導學生明確單元閱讀的主題,然后在逐個分析每篇課文的整體思想,讓學生輕而易舉地在能夠理解文章的主題、思想大意、傳達出來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教師還可以通過課本中的知識來指導課外閱讀的練習,引導學生同類的閱讀文章應該抓住哪幾點來進行分析和思考,來進行思想上的提升。
第四,教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從整體思想到細節(jié)分析
閱讀教學重在培養(yǎng)學生對文章的整體把握和提煉、總結能力,并不是像撕魷魚絲一樣,把一篇文章一條一條地分開,弄得支離破碎。在閱讀一篇文章的時候,教師應該讓學生先粗略地通讀一遍,把文章的主題思想和中心主旨都了解清楚,獲得思想上的感悟。在奠定了感情基調的基礎上,然后,再指導學生精讀,把一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和字詞句子分析清楚,積累一些優(yōu)美的字詞和句子,以備將來自己寫作的時候能夠學以致用。
第五,由課內閱讀延生到課外閱讀
不管怎樣,一節(jié)課只有四十五分鐘的時間,課堂上的閱讀時間完全跟不上學生對知識的渴求和滋養(yǎng),所以,課堂上的教學活動,是學生思維與智慧的點燃點,教師要充分利用課堂上的時間,帶領學生的思維由課上轉到課下,由課堂上認識的一些作者和文學作品,推薦出相關、類似的作品,引導學生課下去尋找和閱讀。課堂,應該是學生思想的點燃場,應該是學生智慧的探索棒,教師要利用好手里的這支教鞭,引導學生從課上走到課下,走到更廣闊的天地去。
作為一名教師,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我們在閱讀中領略中國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感受激情澎湃的情感世界,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望各位教師能夠在探索和學習中共勉,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