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亞清
經過小學五年、初中四年的語文學習,高中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如秋蟬般萎靡不振。教學中常常有這樣的情況:語文教師課上激情四溢時,學生昏昏欲睡,無精打采;語文教師課下諄諄教導時,學生不屑一顧,置若罔聞。那么,難道九年的語文學習真的讓學生學習語文的激情不再燃燒?解鈴還須系鈴人,當下青年語文教師應做好以下四點:
一、造好課堂,做真教師
最好的課堂是那種教師輕松、學生快樂、學生思維緊張的課堂,最好的課堂不是教師一個人的精彩,而是所有師生合作探究、解決一個又一個問題的精彩。真正的教師不是那種聲音像專業(yè)播音員、知識儲備像國學大師的人,而是善于造勢、善于組織、善于引導、善于點燃學生的學習熱情的智者。真正的教師應該是那種在課上鎮(zhèn)定自若,猶如一位指揮千軍萬馬的“儒將”。
二、目標穩(wěn)準,環(huán)節(jié)合理
學習目標不是大屏幕上一閃而過的裝飾品,學習目標一定要準確,最重要的是學習目標與課堂教學一定要吻合。目標落實不到位,學生一定會有云里霧里的感覺。再者,學習目標的設計是站在“教”的角度還是“學”的角度,是非常重要的。課堂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不宜過多,最多三個,這樣才能對學生的學習扎實有效。另外,環(huán)節(jié)設計不能形式主義。以朗讀為例,朗讀環(huán)節(jié)設計目的是什么?朗讀只是理解詩詞的一種手段,而不是最終的目的,真正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反復朗讀中感悟詩詞內在的東西。不是讓每個學生都成為播音員,也不是讓每個學生當朗讀大賽的冠軍,朗讀的最終目的是為了讓學生獲取自己獨特的情感體驗,讓學生獲得語言美的享受。
三、強化業(yè)務,學無止境
在網絡時代,更要加強自身素質,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持自我的風格不被外在的東西熏染,才有“裸備”的基礎和可能。但凡講一篇作品,必須先讀出自我,先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別人,沒有自我情感的調動怎么能調動學生的情感?這是一個很值得深思的問題。幾十年后,梁實秋還對梁啟超課堂上讀《桃花扇》時淚流滿面的樣子銘記在心,恐怕也在于此吧。
四、心中有教案,更應有學生
心中有教案,更應有學生,言之易卻行之難。關愛學生,嚴慈相濟,良好的課堂氛圍和師生互動是非常重要的,學生執(zhí)行力強才能學好。要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來思考問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fā)。待學生不吐不快時,再進行提問,往往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
長路漫漫,只要教師有一顆向上的仁愛之心,心中裝著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做到平常卻不平淡,簡約而不簡單,活躍而不活亂,那么學生就一定能上好語文課,課堂回歸激情也就不在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