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興建,朱 鵬,王琪琪
(重慶大學離退休工作處,重慶 400044)
?
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實證研究
明興建,朱鵬,王琪琪
(重慶大學離退休工作處,重慶400044)
摘要:關注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是做好新形勢下高校離退休工作的重要內容。文章以重慶高校調查為基礎,結合國內常模及廣東高校相關情況,探討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狀況及其關系。研究發(fā)現(xiàn):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的總體狀況好于國內常模;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水平呈正相關;改善身體健康和認知水平,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文章從重視老年教育引導、開展心理健康咨詢和加強為老人服務管理三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心理健康;社會支持;離退休老人;高等學校
歡迎按以下格式引用:明興建,朱鵬,王琪琪.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實證研究[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 3) : 189 -195.
Citation Format: MING Xingjian,ZHU Peng,WANG Qiqi.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 rRetired elderly in university[J]. 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 Edition,2015( 3) :189 -195.
修回日期:2014 -12 -24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fā)展、醫(yī)療水平的提高及人們保健意識的增強,人類壽命逐漸延長,加之中國長期推行計劃生育政策,老年人數量呈逐年上升趨勢,人口老齡化現(xiàn)象日益突出。預計到2020年,中國老年人口將達到2. 48億,老齡化水平達17. 17%[1]。中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在2011年全國“兩會”發(fā)言時指出,“老齡化、高齡化、空巢化”將成為“十二五”時期中國老年群體最為顯著的特征。高校離退休老人是社會老年群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校的寶貴財富和黨執(zhí)政的重要政治資源,做好他們的工作,對于促進高校改革發(fā)展與社會和諧穩(wěn)定極為重要。2011年,時任中組部部長的李源潮在全國老干部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老干部局不僅要做好服務老干部的工作,還要引導、研究他們的思想。這是對新形勢下做好老年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然而,近年來,因生理疾病和心理問題而導致老年人抑郁乃至自殺的人數逐年增加,顯然,心理問題已成為影響老年人生活和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在為高校離退休老人提供相應的物質保障、生活照料和護理服務的同時,密切關注其心理問題,必然成為學校、家庭、子女和老年人自身的重要課題和刻不容緩的任務。通過對其心理健康狀況的客觀分析,較準確地把握其心理特征,從而針對性地提供心理慰藉和關愛,是新形勢下做好離退休工作的必然要求,更是貫徹落實十八大報告關于“全面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總要求的重要舉措。
社會支持是個體從其所擁有的社會關系中獲得的精神和物質支持,能平衡壓力和身心健康之間的關系,從而減輕個體的心理應激反應,緩解精神緊張狀態(tài)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因此,社會支持是影響個體心理健康的主要社會心理因素之一[2 -3]。對于高校離退休老人而言,由于離退休前后社會角色與生活空間的
急劇變化,社會支持系統(tǒng)隨之相應改變,再加上生理機能衰退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必然容易產生角色轉變與社會適應不良等矛盾沖突和焦慮、抑郁等消極情緒乃至偏離常態(tài)的行為[4 -6]。
本研究以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的抽樣調查為基礎,通過與國內常模以及廣東高校離退休老人的相應比較,分析其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狀況之間的關系,探究其心理健康的影響因素及自身特征,切實構建相應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為不斷滿足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需求,進一步提高其晚年生活質量,創(chuàng)造更加有利條件;也為不斷完善高校離退休工作,進一步抓準工作重點,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證參考。
(一)調查對象及工具
研究采取隨機抽樣的方式,以重慶大學、西南大學、西南政法大學等5所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為調查對象,統(tǒng)一指導語和填表方式,無記名以團體方式問卷調查。對于因客觀原因不方便作答者,由調查者逐條讀題并解釋,對方理解后再作答,當場收回問卷后發(fā)放小禮品以調動其積極性。
測量工具: ( 1)癥狀自評量表( SCL - 90)[7]33。此表由Derogatis編制,包括軀體化、強迫、人際敏感、抑郁、焦慮等9個因子及1個附加項,共90個條目;采用0~4級評分,項目之和為總分;因子分是組成某一因子的項目總分除以組成因子的項目數。( 2)社會支持評定量表( SSRS)[7]127。此量表由肖水源于1986年編制,包括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3個維度共10個項目;計分之和即為社會支持總分,總分≤22分為低水平,23~44分為中等水平,45~66分為高水平。( 3)采用SPSS17. 0和AMOS7. 0軟件對回收數據進行統(tǒng)計分析。
(二)樣本數據特征
本研究共發(fā)放問卷600份,回收有效問卷525份,有效回收率87. 5%。其人口學資料如下:男性222人,女性303人;65歲以下207人,65~70歲100人,70歲以上218人;本科學歷及以上320人,本科以下205 人;在婚(夫妻雙全) 456人,其他(離、喪等) 69人;非空巢231人,相對空巢192人,絕對空巢102人;經濟條件良好99人,一般403人,較差23人;身體健康狀況良好91人,一般391人,較差43人。
(一)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
以SCL -90任一因子分≥2分作為心理問題陽性的篩查標準,因子分≥3分表示有中度至重度心理問題。被調查的525人中有98人篩查呈陽性,心理問題發(fā)生率為18. 7%。因子分≥3分的有18人,發(fā)生率為3. 4%。心理問題發(fā)生率居前5位的SCL -90因子依次為強迫癥狀、軀體化、其他(飲食睡眠狀況)、人際關系敏感、抑郁(表1)。單項題目得分≥3分的前5位依次為:睡得不穩(wěn)不深、醒得太早( 67人,12. 8% ),忘記性大( 45人,8. 6% ),腰痛( 35人,6. 7% ),感到在公共場合吃東西很不舒服( 30人,5. 7% ),感到要趕快把事情做完( 27人,5. 1% )。
表1 重慶離退休老人SCL -90因子分陽性的頻數分布( n =525)
表2是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與國內常模[8 -9]及廣東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對比。顯然,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SCL -90總分及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敵對性、偏執(zhí)、精神病性7個因子得分均顯著低于國內常模;恐怖因子得分略低于國內常模,但無顯著性差異;而軀體化因子得分顯著高于國內常模。值得注意的是,易歡瓊等[10]對廣東高校離退休老人與國內常模比較也得出了相似的結果。
進一步將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與廣東高校離退休老人的相關情況比較發(fā)現(xiàn),前者除敵對性因子得分顯
著高于后者以外,在軀體化、偏執(zhí)、精神病性3個因子得分略高于后者,而強迫、人際關系、抑郁、焦慮、恐怖5個因子得分及總分雖略低于后者,但都沒有顯著性差異。
表2 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SCL -90得分與國內常模、廣東高校離退休老人的比較( x±s)
(二)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人口學變量特征差異
對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在性別、婚姻狀況、文化程度等方面的差異檢驗表明:除軀體化、焦慮、恐怖3個因子男性與女性離退休老人無顯著性差異外,對于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等其他6個因子,則是男性得分均顯著高于女性離退休老人;在婚老人的偏執(zhí)因子又顯著低于其他(離、喪等)老人;不同文化程度的高校離退休老人在各因子上并無顯著性差異。
對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按照不同年齡段、家庭結構、經濟條件和身體狀況進行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如表3:不同年齡、不同身體狀況的老人在各因子上的分數均有顯著性差異;不同家庭結構的老人在敵對、恐怖、偏執(zhí)3個因子上無顯著性差異,而在其他6個因子上均差異顯著;不同經濟條件的老人除了敵對、恐怖因子以外,其他各因子也呈現(xiàn)了顯著性差異。
表3 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SCL -90因子分在不同變量上的比較( x±s)
(三)高校離退休老人社會支持狀況
調查發(fā)現(xiàn),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中獲得的社會支持處于低水平者25人( 4. 8% ),中等水平者438人( 83. 4% ),高水平者62人( 11. 8% ),社會支持總分( 35. 01±8. 15)顯著高于國內常模( 34. 56±3. 73)[11]。對高校離退休老人社會支持狀況在不同性別、文化程度、婚姻狀況上的獨立樣本t檢驗發(fā)現(xiàn):女性老人的主觀支持顯著高于男性老人;本科學歷以上老人的客觀支持、主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和社會支持總分都顯著高于本科學歷以下老人;在婚老人的主觀支持、客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總分顯著高于其他(離、喪)老人。
進一步對其社會支持狀況在不同年齡、家庭結構、經濟條件、身體健康狀況上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較發(fā)現(xiàn):65歲以下和65~70歲的老人在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上得分顯著高于70歲以上的老人;非空巢老人在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上得分顯著高于絕對空巢的老人;經濟條件良好的老人在社會支持總分、主觀支持上得分顯著高于經濟條件較差的老人;身體狀況良好的老人在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及支持利用度上得分顯著高于身體狀況一般及較差的老人。
(四)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與社會支持的關系
表4表明,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的社會支持總分、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與SCL - 90因子分及總分都呈顯著負相關,而主觀支持僅與軀體化、強迫、人際關系、抑郁、偏執(zhí)因子呈顯著負相關。
表4 重慶離退休老人SCL -90各因子與社會支持的相關
采用逐步回歸分析考察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自身特征和社會支持兩方面的哪些維度是其心理健康最有利的預測維度。結果發(fā)現(xiàn),進入回歸方程的依次是身體健康狀況、客觀支持、性別、主觀支持和社會支持總分,這5個維度分別可解釋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的16. 2%、2. 0%、1. 7%、1. 0%、0. 7%,其聯(lián)合解釋變異量為0. 216,即表5中的5個變量能夠聯(lián)合預測心理健康21. 6%的變異量。
表5 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回歸分析
圖1 心理健康預測因素路徑圖
為進一步明確離退休老人的身體健康狀況、客觀支持、性別、主觀支持和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之間的因果關系,運用AMOS7. O軟件對該模型進行驗證,其結果發(fā)現(xiàn),χ2= 26. 160,χ2/df = 5. 232,GFI = 0. 981,IFI = 0. 988; TLI = 0. 976; CFI = 0. 988,RMSEA = 0. 090。根據侯杰泰等[12]報告的標準,該模型各項擬合指標均符合標準,擬合良好。具體的驗證結果模型如圖1所示。
(一)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狀況
本次調查表明,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問題發(fā)生率為18. 7%,其中3. 4%較為突出地集中表現(xiàn)于強迫癥狀、軀體化、飲食睡眠狀況、人際關系敏感和抑郁等心理問題方面。由于受經濟社會發(fā)展、生活方式變化、子女生活狀況、自我保健意識增強等社會和自我的多重因素影響,高校離退休老人容易產生特殊的心理變化,其心理問題發(fā)生率較高,這些心理困惑直接影響其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但是,離退休老人除軀體化因子外的SCL -90總分及因子分均顯著低于全國常模,這可能是由于高校離退休老人的經濟收入、居住條件、生活環(huán)境等物質條件較為優(yōu)越,醫(yī)療和社會條件保障良好,生活閱歷豐富且離退休后生活相對穩(wěn)定所致。他們中社會支持處于低水平者僅占4. 8%,其支持總分也顯著高于國內常模,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他們具有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但也不應忽視已存在心理問題和社會支持處于低水平的這部分老人,建議盡早篩查他們中的“高危”人員,并采取相應措施積極干預和疏導。
進一步與廣東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比較發(fā)現(xiàn),除軀體化、敵對之外,雖然其余各因子均略低于后者,卻沒有顯著性差異。重慶市地處內陸,生活環(huán)境較為寬松穩(wěn)定,生活節(jié)奏相對較慢,思想相對保守,老年人的相關活動開展良好。尤其是近年來重慶市經濟社會發(fā)展迅速,民生建設、醫(yī)療保健、預防措施等日益完善,關愛老同志的舉措不斷增多,既大力發(fā)展多種形式的養(yǎng)老機構(如重慶醫(y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投資興
建的“青杠老年護理中心”,重慶合展養(yǎng)老產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投資建造的“合展天池老年護養(yǎng)中心”,重慶市總工會面向社會開放的“南溫泉療養(yǎng)院”等),又經常舉辦培育“精氣神”的系列活動(如“重慶市老干部藝術節(jié)”、各類棋牌比賽等),不僅改善了他們的生活環(huán)境條件,也讓其能夠更廣泛地參與社會實踐,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身心健康水平。但由于重慶地區(qū)特殊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慣、思想心態(tài)和相對落后的經濟水平等因素,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也可能有不同程度的影響。因此,其敵對因子顯著高于廣東高校離退休老人。
總體觀之,重慶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狀況和社會支持狀況在其自身特征變量方面呈現(xiàn)以下特點。其一,女性和在婚老人整體心理健康狀況好于男性及其他(離、喪)的老人。這與李娟等[13 -14]對全國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調查和北京老年人心理健康調查結果基本一致,暗示著男性老年人相對承受了更多的心理壓力,婚姻狀況對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其二,本科學歷及以上、在婚的老人社會支持狀況總體好于本科學歷以下及其他(離、喪)的老人。一方面,高學歷老人擁有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強化了他們的心理調適能力,較高的社會地位也使他們能夠獲得更多的社會資源和社會支持。另一方面,中國人的社會支持主要來源于家庭成員,傳統(tǒng)文化也非常強調“老來伴”的重要性,作為最重要支持者的配偶角色的喪失,勢必引起離、喪老人社會支持水平降低。其三,65歲以下、非空巢、經濟條件和身體健康狀況良好的老人整體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狀況在不同因子上均顯著好于70歲以上、絕對空巢、經濟條件和身體狀況較差的老人。這已得到相關研究的證實[15 -17]。首先,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機體功能逐漸衰退,環(huán)境適應能力逐漸下降,65歲以下與70歲以上的老人在社會交往、日?;顒?、身體狀況等方面差異逐漸擴大,相比而言,前者擁有更多的自主性和充沛的精力去完成社會活動、人際交往,遇到問題時也更容易得到排解和疏導。其次,非空巢老人從配偶、子女處獲得的關懷較多,生活上相互照應,精神上相互慰藉,大大減少了其心理負擔和壓力,而絕對空巢老人常年獨居一室,難以與他人形成正常的人際互動,也缺乏來自子女的身心關懷和生活照顧,有的還會由于配偶、兄弟姐妹、親朋好友先后去世而導致家人、朋友等支持明顯減少,長期處于壓抑、悲觀等消極心境。其三,已有研究表明個人收入壓力是造成心理健康問題的主要因素之一[18 -20]。良好的經濟收入能夠保障高校離退休老人的基本生活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使高校離退休老人能更好地享受生活。這二者是真正實現(xiàn)“老有所養(yǎng)、老有所樂”的基本條件,有利于促進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應特別注意并采取相應的切實可行措施對年齡較大、空巢、經濟條件或身體狀況較差的老人進行的精神安慰和心理疏導。
(二)離退休老人自身特征和社會支持對心理健康的影響
社會支持作為一種支持性資源或支持性行為,對維持一般的良好情緒體驗和保持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發(fā)現(xiàn),社會支持的3個維度中,除主觀支持與SCL -90少數因子外都呈顯著負相關:社會支持水平越高,心理健康水平越高。此結論與已有研究成果基本一致[21 -22]?;貧w分析表明,以身體健康狀況、性別、客觀支持、主觀支持和社會支持5個變量預測離退休老人的心理健康,可以解釋變化的21. 6%。
研究提示,身體健康狀況是預測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以往研究同樣表明[23 -24],身心疾病是導致心理痛苦水平提高的獨立因素,必然或極易對心理健康造成不利影響。個體所獲得的客觀支持對促進或保持身心健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發(fā)現(xiàn),主觀支持是預測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變量,說明個體的主觀認知是一種有效的保護因素,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如物質生活水平、家庭結構、年齡等因素所導致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差異。
值得注意的是,性別和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社會支持總分也影響著老人們的心理健康。原因可能在于:第一,性別對于老同志的認知水平產生一定影響,不同的認知水平會形成不同的心理健康狀況的保護機制,導致不同性別的老同志面臨心理困惑和外界壓力時的自我調適水平差異。第二,高校離退休老人通常為高學歷或高社會地位的群體,他們所能擁有的社會資源較多,獲取方式也相對容易,其社會支持水平也相對較高;較高的文化程度也使他們對自我以及對外界事物和環(huán)境皆有較為深刻、清晰的認知和評價機制,必然有利于他們提高對所獲得的社會支持的利用程度。此項研究結論提示我們,不僅要給予離退休老人更多的社會支持,還可借助改善其認知水平從而提高其身心健康水平。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全面做好離退休干部工作”的新要求,習近平同志在全國老干部“雙先”表彰會上也
指出,尊重老干部就是尊重黨的歷史,愛護老干部也就是愛護黨的寶貴財富。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和新情況,高校離退休工作必須整合多方資源,努力構建有利于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與社會支持的“教育—咨詢—服務”三位一體工作體系。
(一)重視老年教育引導
本研究及高校離退休工作的實踐證明,加強對離退休老人進行正確的教育引導,特別是心理健康方面的引導,非常必要,既可以提高他們自身認知水平和優(yōu)化認知結構,也可以提升他們對社會支持的利用度,進而提高其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水平。為此具體建議:第一,邀請專家或領導舉辦大型報告會,讓離退休老人及時了解黨和國家的政策以及本單位的改革發(fā)展情況,特別是與他們待遇和養(yǎng)老等密切有關的情況,消除精神顧慮,擺脫或釋緩其心理困惑。第二,擴大老年大學辦學規(guī)模,創(chuàng)新辦學模式,組織心理健康講座或沙龍活動,加強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知識學習,引導他們樹立積極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第三,組織開展寓教于樂的文藝演出、知識答題、趣味游園等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引導老年人走進集體,融入社會。
(二)開展老年心理咨詢
研究表明,身體健康狀況是影響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首要因素。雖然心理健康咨詢工作在高?;旧隙加虚_展(以重慶大學為例,1992年就設立了心理咨詢中心,堅持每天安排心理咨詢師值班),但是,其主要是為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為此具體建議:第一,拓展心理咨詢中心的服務范圍,為有心理問題的老年人提供及時有效的幫助,定期開展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檔案。第二,發(fā)揮高校的人才優(yōu)勢,由專業(yè)咨詢師帶領組織心理學、社會學等相關專業(yè)學生,重點針對文化程度較低、年齡在70歲以上、無配偶、經濟條件和身體健康狀況較差的老人,開展點、面結合的心理健康咨詢服務。第三,利用高校老人居住相對集中的特點,開展“朋輩咨詢”[25],推廣鄰里互助方式,營造互助氛圍,充分發(fā)揮身體狀況良好、熱情、樂于奉獻的“年輕”離退休老人的作用,促進形成助人自助的可持續(xù)良好風氣。
(三)加強為老服務管理
研究表明,社會支持與心理健康狀況關系密切,主觀支持是影響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高校離退休工作部門是直接面向離退休老人的窗口,承擔著全校離退休工作的宏觀管理、組織協(xié)調和日常服務等工作,需要進一步創(chuàng)新工作思路,加強工作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建設,采取相應的切實可行措施,有針對性地加大對不同情況老人的關愛力度。為此具體建議:第一,搭建老有所為平臺,充分發(fā)揮高校離退休老人知識面廣和閱歷豐富等優(yōu)勢,為他們提供參與學校建設、學生教育、教學督導等實踐活動機會,讓他們從“老有所為”中感受到雖老仍有其“位”,在繼續(xù)發(fā)揮自身價值中尋找身心快樂。第二,優(yōu)化老年人業(yè)余活動平臺,加強活動室的建設及管理工作,方便和鼓勵老人們積極參與集體活動和適宜的校園文化活動及體育鍛煉,以增強身心健康。第三,創(chuàng)設信息共享與互動平臺,在政府、社區(qū)、養(yǎng)老機構、子女親屬、老人自身之間實現(xiàn)信息的快速交流,建立健全并規(guī)范離退休老人日常幫扶關愛、突發(fā)事件應急救助等機制,構建多元化的服務管理體系。
參考文獻:
[1]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我國人口老齡化發(fā)展趨勢預測研究報告[EB/OL].[2006 - 2 - 24].中國網http: / /www. china. com. cn/chinese/news/1134589. htm.
[2]ROBERT D C,COBB S,JOHN R F. Relationships of cessation of smoking with job stress,personality,and social support[J]. Canadian Metallurgical Quarterly,1975,60( 2) :211 -219.
[3]SARASON I G,SARASON B R,POTTER E H,et al. Life events social support and illness[J]. Psychosomatic medicine,1985,47( 2 ) :156 -163.
[4]吳捷,軒希,聶勝昀,等.天津教育系統(tǒng)離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 ( 3) :77 -80.
[5]軒希.離退休老年人社會支持、自尊與心理健康的相關理論研究[J].產業(yè)與科技論壇,2012 ( 3) :124 -125.
[6]薛軍.高校離退休教師心理需求與調適[J].航海教育研究,2007( 2) :123 -124.
[7]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wèi)生評定量表手冊[K].增訂版.北京:中國心理衛(wèi)生雜志社,1999.
[8]金華,吳文源,張明園.中國正常人SCL -90評定結果的初步分析[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1986( 5) :260 -263.
[9]張建華,李江麗,李春蘭.海軍飛行員吸煙情況調查[J].護理學雜志,2000,15( 7) :441 -442.
[10]易歡瓊,唐濟湘,張晉碚,等.廣東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狀況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1999,19( 3) :130 -132.
[11]肖水源.《社會支持評定量表》的理論基礎及研究應用[J].臨床精神醫(yī)學雜志,1994,4 ( 2) :98 -100.
[12]侯杰泰,溫忠麟,成子娟.結構方程模型及其應用[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122.
[13]李娟,吳振云,韓布新.中國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C]/ /2008學術前沿論壇?科學發(fā)展:社會秩序與價值建構——紀念改革開放30年論文集(上卷),2008:265 -269.
[14]李娟,吳振云,許淑蓮.北京城區(qū)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22( 5) :336 -338.
[15]徐青華.軍隊離退休干部心理健康狀況調查[J].解放軍預防醫(yī)學雜志,2007,25( 1) :46 -47.
[16]熊建萍.河南城區(qū)空巢老年人心理健康及社會支持狀況[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1,31( 11) :2068 -2069.
[17]杭榮華,肖國華,宋湘勤,等.社區(qū)空巢老人的心理健康和社會支持的研究[J].皖南醫(yī)學院學報,2009,28 ( 4) :304 -307.
[18]文潤玲,劉桂珠,趙海萍.銀川市離退休老年人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2,22( 2) :90 -91.
[19]劉穎麗.經濟欠發(fā)達地區(qū)初中教師心理健康狀況研究[J].中國健康心理學雜志,2008,16 ( 2) :221 -223.
[20]王秀紅,黃文湧,楊敬源,等.貴州貧困農村地區(qū)老年人社會支持與健康自評相關研究[J].貴州醫(yī)藥,2012,36 ( 10) :926 -928.
[21]姜松梅,傅安洲,張勤.應對方式、社會支持在研究生心理壓力與心理健康中的影響研究[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1,15 ( 1) : 80 -84.
[22]彭義升,李娟,戴必兵.北京市高校離退休老人心理健康狀況及其相關因素[J].中國老年學雜志,2009,29 ( 21) :2782 -2785.
[23]STRINE T W,CHAPMAN D P,BALLUZ L S,et al. The Associations between life satisfaction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chronic illness,and health behaviors among U . S . community-dwelling adults[J]. Journal of community health,2008,33 ( 1) :40 -50.
[24]RHODES R L,TENO J M,CONNOR S R. African American bereaved family members’perceptions of the quality of hospice care: Lessened disparities,but opportunities to improve remain[J]. 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2007,34 ( 5) : 472 -479.
[25]石芳華.美國學校朋輩心理咨詢述評[J].上海教育科研,2007( 8) :52 -55.
(責任編輯胡志平)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 retired elderly in university
MING Xingjian,ZHU Peng,WANG Qiqi
( Retired Staff Department of Chongqing University,Chongqing 400044,P. R. China)
Abstract:To pay attention to the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of the elderly retired in university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university retired work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Based on a survey of Chongqing' s universities,combined with the situation of domestic norm and Guangdong' s universities,this research explores the status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in all aspects of the relationship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cores of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of retired elderly in Chongqing' s universities a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whole norms of China.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ental health and social support. Improving the physical health and cognitive level is conducive to mental health. Finally,this research provides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to promote mental health status of retired elderly in university through improving the elderly education and guidance,carrying out mental health consulta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service.
Key words:mental health; social support; retired elderly; university
作者簡介:明興建( 1965 - ),男,四川武勝人,重慶大學黨委組織部副部長,離退休黨委書記,副研究員,主要從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及老年心理學研究。
基金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guī)劃基金項目“高?!悺厥饫夏耆后w的心理適應狀況與社會支持系統(tǒng)構建研究”( 13YJA840018)
doi:10. 11835/j. issn. 1008 -5831. 2015. 03. 026
中圖分類號:B84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5831( 2015) 03-018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