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曹植的詩歌中“驚風(fēng)飄白日”被反復(fù)使用,“驚風(fēng)”的詩歌意象被多重的演繹變化,但無一不富有悲涼慷慨之情。而“白日”則是曹植詩作中另一常見詩歌意象,它描繪了一種獨特的詩歌意境。本文通過對曹植相關(guān)詩作的分析,深入探討“驚風(fēng)”及“白日”意象背后蘊含的深刻意義。
[關(guān)鍵詞] 風(fēng);悲情;白日;詩歌意象
曹植《贈徐干》篇中有:“驚風(fēng)飄白日,忽然歸西山”,而其《箜篌引》中也有:“驚風(fēng)飄白日,光景馳西流”的詩句。“驚風(fēng)”和“白日”不僅在這兩首詩中出現(xiàn),也常見于曹植的其它詩作中,可見曹植十分鐘情于這兩個詩歌意象,那么它們到底被曹植賦予了怎樣的特殊意義?
一、“驚風(fēng)”意象的多重演繹
雖然是相同的詩句,但《箜篌引》是作于曹植貴公子時期的一篇游宴詩,這里的“驚風(fēng)”闡釋的是作者對時光荏苒、人生短促的感慨,襯托了作者渴望建立不朽功業(yè)的迫切心情;而《贈徐干》則是曹植的贈答之作,從“聊且夜行游”我們便不難看出,此詩著重抒發(fā)的是曹植壯志難舒的苦悶。較之《箜篌引》,《贈徐干》中的“驚風(fēng)”除了亦有對時光飛逝的悲慨之外,更增添些許對世事無可奈何的惆悵;此詩中“風(fēng)”的“驚”不再是光陰的急促難留,而是在這朝不慮夕的亂世中,生命的朝露之感只能令詩人感覺到的風(fēng)更加地飄忽不定。
除了“驚風(fēng)”曹植的詩作中還大量運用了“悲風(fēng)”、“清風(fēng)”、“涼風(fēng)”等詩歌意象,它們都是“驚風(fēng)”在不同背景下的演繹。
1、“悲風(fēng)”述悲情
整個建安時期都縈繞著濃濃的悲劇氣氛,社會離亂,民遭涂炭,朝野皆荒涼,故詩人多作慷慨悲歌,這就印證了《禮記·月記》中所說的:“治世之音安以樂……亂世之音怨以怒。”正是建安時期的“世積亂離”,導(dǎo)致了世人的“風(fēng)衰俗怨”,這種“風(fēng)衰俗怨”的時代風(fēng)貌與建安文人渴望建功立業(yè)、存不朽盛名的精神相融合,于是就形成了建安文學(xué)“志深筆長”并“梗概多氣”的慷慨悲涼藝術(shù)風(fēng)格。也或許正是因為風(fēng)的飄忽不定與其席卷一切的破壞力,使得建安文人總喜歡用“風(fēng)”的意象來訴說這個時代的悲情?!皺z閱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收錄‘三曹和‘建安七子詩歌,包括殘篇270多首,詩中出現(xiàn)‘風(fēng)一詞的達(dá)59首,約占總數(shù)的1/5強?!倍嘤谩帮L(fēng)”意象的這一特點在曹植的詩作中表現(xiàn)得更加充分。如曹植《雜詩二》有:“高臺多悲風(fēng),朝日照北林?!崩钌啤段倪x注》引《新語》:“高臺喻京師,悲風(fēng)言教令。朝日喻君之明,照北林言狹,比喻小人?!焙笕硕鄰拇苏f,認(rèn)為是曹植對朝堂的影射;同時也有些人根據(jù)該詩中:“孤雁飛南游”之句,認(rèn)為此詩也可能是是秋天實景的描繪,描述了詩人登臺思遠(yuǎn)人的一種心境——臺高風(fēng)急愈發(fā)凄厲,人的心情也就越沉重,正是作者以景中“悲風(fēng)”寫人生憂傷無限。
然而《野田黃雀行》中:“高樹多悲風(fēng),海水揚其波”的“悲風(fēng)”意象便有了深層的寓意——當(dāng)“悲風(fēng)”刮過高樹,人們很自然地便聯(lián)想到狂風(fēng)殘酷地摧折樹木的破壞力?!澳拘阌诹诛L(fēng)必摧之”,曹植不再是單純地思念友人而傷悲,所謂“悲風(fēng)”更加象征現(xiàn)實中惡劣的政治環(huán)境,政治上的挫折與壓迫是此時的曹植愁悶悲苦地最大根源。此外,曹植還以“棄婦”自比來訴說內(nèi)心的苦悶,《浮萍篇》:“悲風(fēng)來入懷,淚下如垂露。”就是以一個被丈夫拋棄的女子的口吻,自述了她竭力隱藏悲痛的心理活動。正是這種壓抑的情感使得女子的眼淚如“垂露”一般凝重。曹植借用自古以來以“夫婦”喻“君臣”的詩歌傳統(tǒng),來傾訴自己在政治處境低落歲月里的凄涼與哀傷。
“悲風(fēng)”的詩歌意象不僅僅被曹植用來寄寓悲情,更有一種英雄的悲壯意味。在曹植的述志詩《雜詩五》:“江介多悲風(fēng),淮泗馳急流”中,“悲風(fēng)”描寫的是吳國的風(fēng)土物候,抒發(fā)的是甘心為國赴難渡江征吳的悲壯情懷。而《雜詩》:“浮云翳日光,悲風(fēng)動地起” 中的“悲風(fēng)”揚起的則是詩人對連年征戰(zhàn)在外的士兵最深切地同情。這種舍生取義、殺身成仁的雄渾壯烈,是整個建安時代最為突出的悲情風(fēng)格。
建安時期的戰(zhàn)亂、疫病、災(zāi)害并行,人的生命猶如風(fēng)中搖曳的燭光,動蕩的時代為所有建安人的生命渲染上悲情色彩,特定的時代環(huán)境賦予整個建安時期的文人強烈的憂患意識以及慷慨悲涼的氣質(zhì)?!氨L(fēng)”的詩歌意象恰恰暗合了這種特定的時代背景,因此曹植之外的建安文人也常常以“悲風(fēng)”來直抒胸臆,如曹操《苦寒行》:“樹木何蕭瑟,北風(fēng)聲正悲”;王粲《贈蔡子篤》:“烈烈冬日,蕭蕭悲風(fēng)”;阮瑀《七哀詩》:“臨川多悲風(fēng),秋日苦清涼”等,“悲風(fēng)”意象凝聚了世人的無限哀愁,將“風(fēng)”賦予感情色彩,更加強調(diào)了詩人的悲戚之情。
二、“清風(fēng)”反襯濁世,“涼風(fēng)”更見人心涼
“清風(fēng)”、“涼風(fēng)”本給人以清爽舒適之感,但在曹植的詩中卻是凄清、悲涼之意?!顿浂x》:“凝霜依玉除,清風(fēng)飄飛閣”描寫了秋天氣轉(zhuǎn)涼,木葉漸落,寒霜凝階,清風(fēng)吹閣,一片秋氣蕭殺的景象。曹植擔(dān)憂丁氏兄弟,且憂懼自身的處境,于是原本熟悉的豪華的宮室,此刻卻有一種冷峻肅穆的氣勢,咄咄逼人?!肚樵姟罚骸拔㈥庺桕柧埃屣L(fēng)飄我衣?!薄苤采趹?zhàn)亂顛沛之際,對于黎民的疾苦有一定的認(rèn)識,他感傷國家破碎亂離、百姓行役不已,自然界是如此一片清靜祥和之態(tài),而人世間卻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曹植詩中的“風(fēng)”多來自于秋冬時節(jié),或許正是秋冬的肅殺與慘烈才能反映出那個時代的真實面貌,也才能深刻地體現(xiàn)詩人內(nèi)心的凄涼與惆悵?!峨x友詩其二》:“涼風(fēng)肅兮白露滋,木感氣兮條葉辭?!薄谶@秋風(fēng)蕭瑟之際,詩人與友人分別,傷感與難舍之情意愈發(fā)濃烈。“涼風(fēng)”肅肅不禁讓人想起燕太子為荊軻送行而歌:“風(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返”,悠然升起一種千古同懷的悲愴?!顿洶遵R王彪》篇有:“秋風(fēng)發(fā)微涼,寒蟬鳴我側(cè)?!薄娙藟阂帧⑶鄣谋砺冻鲂闹械某镣春陀膽崳趯θ松?、命運無可奈何的極度悲憤中故作豪言壯語,是對即將分手的曹彪的勉勵,也是悲憤之極而作的自我安慰。當(dāng)然,曹植的“涼風(fēng)”亦有刮于炎暑之際的快樂之時,《侍太子坐》中:“寒冰辟炎暑,涼風(fēng)飄我身”,所描繪的正是曹植身為貴公子時期游宴生活的愜意與舒適,是曹植生命之中短暫的快樂之“風(fēng)”。endprint
除了“驚風(fēng)”、“悲風(fēng)”、“清風(fēng)”、“涼風(fēng)”等詩歌意象,曹植的詩中還有其它類型的“風(fēng)”。例如:《朔風(fēng)詩其一》:“仰彼朔風(fēng),用懷魏都……凱風(fēng)永至,思彼蠻方”中表現(xiàn)詩人捐軀赴難的壯志雄風(fēng)。亦有形容命運坎坷、顛沛流離的“風(fēng)飄蓬飛”(《朔風(fēng)詩其三》)、“轉(zhuǎn)蓬離本根,飄搖隨長風(fēng)”(《雜詩五》)。而《吁嗟篇》:“卒遇回風(fēng)起,吹我入云間”則是全篇描寫飄蕩不定的飛蓬,用此來比喻曹植的顛沛生活。
三、“白日”意象的特殊含義
曹植除了構(gòu)筑“風(fēng)”意象的典型,“白日”也是其詩作中常見的詩歌意象。在東漢末年的詩作中,“白日”的意象被大量引用,通常是作為一種意象化的太陽,用來喻指君王。例如:古詩十九首之一的《行行重行行》中:“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李善如此作注道:“浮云之蔽白日,以喻邪佞之毀忠良。故游子之行,不顧反也?!段淖印吩唬骸赵掠鳎≡粕w之。陸賈《新語》曰:‘邪臣之蔽賢,猶浮云之障日月。《古楊柳行》曰:‘讒邪害公正,浮云蔽白日?!焙喲灾褪抢钌仆ㄟ^引用諸多詩篇中的同類意象,指此詩中的“白日”暗喻君王。而與曹植同時期的詩人王粲,其《登樓賦》有:“步棲遲以徙倚兮,白日忽其將匿?!贝嗽娭械摹鞍兹铡眳s是實指,意為太陽、陽光。同樣的,在在曹植的詩作中“白日”也有諸多不同的蘊涵。
曹植《贈徐干》:“驚風(fēng)飄白日,忽然歸西山?!?形容傍晚的時候急風(fēng)大作,太陽很快地就落下去了,這里有慨嘆時光飛駛?cè)松虝褐狻!扼眢笠分小绑@風(fēng)飄白日,光景馳西流?!?令人但覺日色微薄、日影西斜,歲月飛馳如輪、飛逝如水,還想沉酣歌舞,遲暮已在眼前,詩人于歡會之時突感美好時光實在短促,樂極頓生悲感,因而“白日”在這里更有慘淡之意。《名都篇》:“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 轉(zhuǎn)眼白日西沉,時光飛逝無法攔阻。在這些詩句中,“白日”都是指具體的太陽,更確切地說是指即將落于西山的夕陽。
《侍太子坐》中:“白日曜青春,時雨靜飛塵”的“白日”并非指頹然沒有生氣的慘淡夕陽,而是指雨后天晴,天空中的太陽可愛如光耀萬物的冉冉春日。很顯然,這里“白日”更側(cè)重于指陽光。
《贈白馬王彪》中亦有:“原野何蕭條,白日忽西匿?!贝恕鞍兹铡辈粌H指將落的夕陽,亦暗示曹植自身已為君主曹丕越來越疏遠(yuǎn)。因為在《贈白馬王彪》此句之前的第二章有:“修坂造云日,我馬玄以黃。玄黃猶能進(jìn),我思郁以紆。” ——山路又高又長直達(dá)云日,我的馬都已經(jīng)累病了,但病馬尚能前行接近云日,而我只能郁郁憂愁?!坝€絕無蹊,攬轡止踟躕。”——想回去質(zhì)訴是不可能的,自己勒馬踟躕,無計可施。曹植不單是描寫山路霖雨泥濘難行,更喻指自己的政治道路更加的坎坷,“白日”的逝去更暗示了前途的一片灰暗。
由于曹丕父子的擠壓與迫害,被剝奪自由的曹植既不能在政治上有所作為,亦不能與親友來往一訴悲懷,他只能通過一些詩作來抒發(fā)心中的郁悶。如《遠(yuǎn)游篇》中的“鼓翼舞時風(fēng),長嘯激清歌?!秉S節(jié)作注曰:“屈原《遠(yuǎn)游》曰:‘悲時俗之迫厄兮,愿輕舉而遠(yuǎn)游?!笔钦f曹植與屈原一樣被君王疏遠(yuǎn)而遭放逐。為了擺脫這種苦悶,曹植只能通過游仙訪神的創(chuàng)作方式來抒發(fā)內(nèi)心的不甘與抑郁,這也正是為什么曹植后期作品中存在大量游仙詩的深層原因。這些游仙詩中亦有大量的“風(fēng)”、“日”等詩歌意象,但它們與反映現(xiàn)實生活的詩作中的“風(fēng)”、“日”已然大不相同。在這些游仙詩中,“風(fēng)”與“日”等意象不再是真實的景象,而是理想化了的、寄托了曹植希望的存在,詩中的“風(fēng)”是順風(fēng),“日”是和日。如曹植《仙人篇》中的:“飛騰逾景云,高風(fēng)吹我軀……驅(qū)風(fēng)游四海,東過王母廬?!庇秩纭渡煨衅湟弧罚骸俺孙L(fēng)忽登舉,仿佛見眾仙”中描繪的那般,詩人乘風(fēng)御行,上天入地隨心所欲。曹植在這里不再受現(xiàn)實的束縛,可以自由的出入任何地方,可以扭轉(zhuǎn)乾坤“愿得紆陽轡,回日使東馳?!保ā渡煨衅涠罚┒皇乾F(xiàn)實中的被動受挫、無力回天。
風(fēng)雨飄搖的建安時期,社會動蕩騷亂,世人惶惶不安,在這一宏闊蒼涼的時代背景下,正處于人性覺醒時期的建安文人,精神上正承受著前所未有的碰撞與煎熬。唏噓的身世、不世的才華、絕望的亂世……一切的一切,都令曹植這位曠世奇才,當(dāng)之無愧地成為建安文人最具代表性的存在。他的悲情與苦悶演繹著那個烽煙迭起的歲月中獨特的詩人情懷,而“驚風(fēng)”“白日”這些詩歌意象正是曹植用自己的生命體驗構(gòu)筑而成,此中意味怎能不令千百年來的人們扼腕嘆息。
參考文獻(xiàn):
[1]黃節(jié)撰,曹子建詩注(外三種)阮步兵詠懷詩注[M].中華書局.2008.
[2]蕭統(tǒng)編,李善注.文選[M].中華書局.1977.
[3]俞紹初輯校.建安七子集[M].中華書局.2005.
[4]鄔國平選注.漢魏六朝詩選[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張陽(1987—),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人。現(xiàn)為河南大學(xué)民生學(xué)院教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國古典文獻(xiàn)學(xué)。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