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艷玲
摘要:中學語文作為中學教學的一門重要課程,在中學教學體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閱讀教學作為中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教學的效果對中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具有重大的影響。中學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從一兩個大問題入手整體感知文本,從而達到全面掌握文本容、提升學生素質的教學目的。
關鍵詞:中學語文;閱讀教學;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3 ?搖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16-0234-02
隨著教育體制的改革,廣大語文教師也越來越重視閱讀教學,但是閱讀教學具有特殊性,盡管其耗費精力巨大,占有課時很多,卻很難提高教學的效果。那么,中學語文教師應該如何進行閱讀教學,才能夠有效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呢?中學語文教學要重視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因為學生的閱讀能力是衡量語文閱讀教學指導的重要的指標。要想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就需要語文教師更新教育觀念,摒棄陳舊的閱讀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大膽創(chuàng)新,運用各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有效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從而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在此,筆者結合近年閱讀教學的嘗試與總結,提出如下幾個方面的觀點。
一、中學語文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自我閱讀習慣
中學語文教師要摒棄陳舊的“灌入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的閱讀,不能夠單純地講解,致使學生在單純的聽講過程中,形成一種依賴教師的習慣。中學語文教師要引導學生閱讀,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許多教師也意識到對學生閱讀培養(yǎng)的重要性,但是卻只是單純地加大對學生閱讀的訓練量,不但浪費了學生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還影響了學生閱讀的興趣,但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效果卻并不明顯。究其原因,是語文教師忽略了對學閱讀的引導和學生自學能力的重視。在語文教學過程中,中學語文教師應該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對學生進行反復訓練,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思維方式和閱讀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能閱讀的良好習慣。具體來說,語文教師要從以下幾個步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
1.人的良好素質由人的良好行為習慣構成,而閱讀習慣是現(xiàn)代人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之一,教師要高度認識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的意義。教師在閱讀教學中,一定要改變以往的灌輸模式,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為主,讓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主動理解,才能培養(yǎng)學生的讀書習慣。教師一定要讓學生明白,閱讀是自己的事情,只有多閱讀才能多吸收,自己的能力才能形成。
2.高中語文教師要建立閱讀的規(guī)范,要讓學生重復練習正確的閱讀行為,久而久之,形成規(guī)范,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如每一學期新開學,教師要安排學生閱讀新的課本,最好是把要求背誦的篇目背過,持之以恒,就會讓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另外,教師還應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多讀課外書,讓學生在閱讀文章時做到瀏覽、粗讀與精讀三位一體,并堅持下去,這樣可以幫助他們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教師也可以幫助學生進行“讀書存折”的整理活動,要求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并做簡單的筆記摘抄,寫推薦理由,也可以讓學生形成自由閱讀的好習慣。
二、高中語文教師要激發(fā)學生的動機,讓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成為一個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
當今的語文課,教師都有一套現(xiàn)行的流程,解題,解析課文,概括段意,歸納文章的中心思想,總結課文的寫作特色,等等。這些步驟使高中語文課堂變得枯燥無趣,嚴重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打消了學生學習的興趣。筆者認為,教師引導學生閱讀要有整體的眼光,高中語文教師要透徹處理整體與部分之間的關系,從而指導學生讀懂課文。要求學生在讀懂的基礎上理解,理解是保證閱讀質量的關鍵,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理解的深度和廣度,而理解的深度與廣度又很大程度上決定了感知,學生一定要在充分感知文本的基礎上,把握文章的豐富意蘊。高中語文教師要給學生充分的閱讀自由,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按照先整體把握,再部分分析,最后到整體感悟的順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學生整體感知課文也要從寫作思路入手,弄清楚作者運用了哪些材料,了解作者的表達意圖是什么。通過初步閱讀感受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記敘類文章多把握文章的抒情、議論句,從而體味作者所要表達的中心思想。
三、高中語文教師要優(yōu)化教學結構從“問”入手
筆者認為,語文教師教學效率的高低,大部分可以從其設定的問題看出來。高中語文教師若不懂得發(fā)問的技術,那他的教學工作是收不到成效的,很多語文教師走入了發(fā)問的誤區(qū),往往問題一堆,零零碎碎,但又問不到點上,課上得很熱鬧,但抓不住主要矛盾。教師需要把握啟發(fā)式提問的技巧,精心設計一兩個能帶動整篇課文的中心問題,強化學生深入思考問題,從而領會課文的重難點,優(yōu)化語文的閱讀教學結構。教師引導學生閱讀理解一篇課文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帶領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一篇課文可提問題的地方很多,除了主要內(nèi)容和中心思想外,還可以就語文基礎知識“字、詞、句、段、篇、語、修、邏、文”等提問。所以課文的解讀一定要設計一兩個抓住主要矛盾的句子以提問中心,從而帶動整篇課文的閱讀理解,引出課堂教學的高潮,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而不止是單純地講解社會背景、作者介紹、劃分段落、總結中心這樣死板的教學模式。教師要設置一兩個中心提問句,就要兼顧學生的水平及文章難度。以教材中的題眼、中心句等作為提問的突破口。設置好中心提問后,其他具體的引趣、誘導和過渡等都以各自的作用存在,它們與中心問題一起構成一個發(fā)揮整體功能的有機結合體,從而成為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實現(xiàn)課堂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高中語文教學有法,但無定法,一切能夠提高學生成績的方法都是好的教學法,萬變不離其宗,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激發(fā)學生的動機,讓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成為一個必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然后再從一兩個大問題入手梳理文章內(nèi)容,從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生綜合能力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