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艷珊
摘要:舞蹈是以肢體動作為語言的藝術表現形式,也是高職高專藝術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舞蹈以情傳形激發(fā)學生的情感表達,是舞蹈教學重要內容。而在組成舞蹈表現形式的過程中情感元素的培養(yǎng)是舞蹈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在教學中通過對眼神和臉部表情進行著重的訓練,引導學生理解舞蹈音樂,感受舞蹈情感,教會學生深入、細致地體會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內涵,更好地培養(yǎng)舞蹈表現力和感染力,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
關鍵詞:舞蹈教學 情感元素 眉目傳情 形神兼?zhèn)?人文素養(yǎng)
舞蹈作為一種美的教育,能夠將人們心中的真、善、美浸透到舞蹈形象中,感染著人們的思維、品德和情感。舞蹈學科作為高職高專學前專業(yè)重要的課程之一,它既要敏銳地抓住藝術教育最根本的特點即“感受美、表現美及創(chuàng)造美”的藝術教育觀,更需要教師針對情感體驗進行講述和分析,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舞蹈作品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內涵,以自己的形態(tài)動作塑造形象、傳情達意。
一、以情動情,引起內心情感與藝術情感的碰撞
舞蹈是情感的產物,舞由心生,只有把握舞蹈內在情感才能形有韻、舞有情。單靠教師方面的情感講述是不夠的,它需要教與學的互動貫穿舞蹈教學的始終。學生對舞蹈情感的感悟和把握是舞蹈內在表現力的重要因素,也是教學的重要目標,如何引導學生更好地把握舞蹈中所要表達的情感呢?
(一)以樂傳情,引發(fā)內心情感
“樂聲之入他深,其化人也速”,人們常說音樂是舞蹈的靈魂,舞蹈動作的每一個變化,節(jié)奏的每一拍變換,情緒的每一秒表現都與音樂密不可分。舞蹈表演中音樂、動作、表情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統(tǒng)一體。因此教學在示范舞蹈動作時,先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引導他們完整而充分地聆聽音樂、感受音樂,滿足他們的聆聽需求。通過音樂節(jié)奏刺激聽覺產生聯想,體會音樂旋律的性質,產生動作遐想。這樣不僅可以鼓勵學生對所聽的音樂有獨立的感受和見解,并勇于表述自己的體驗,在欣賞中把握這段音樂的情緒,掌握其情感基調,說出它是優(yōu)美的或是激昂的,是歡快跳躍的或是緩慢抒情的,是歡樂的或是悲傷的。激發(fā)學生在音樂中的表現欲望,同時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及表現動作奠定基礎。例如,教授蒙族民間舞蹈組合《鴻雁》之前,教師先引導學生賞析音樂,讓學生體會樂曲的悠長、遼闊和氣勢磅礴,說說欣賞樂曲時產生的想象:一群鴻雁在廣闊天空中對對排成行,江水長秋草黃,經過一片蘆葦蕩,向著南方飛去。當學生把握樂曲的悠悠思鄉(xiāng)之情的基調后,再激起學生表現音樂的欲望。教師和學生一起學習含胸、展胸、平掌繞腕等動作,不僅可以掌握樂曲的節(jié)奏感,同時也為學生創(chuàng)造及表現動作做好準備。
(二)以情動人,拓展內心情感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泵恳淮挝璧附虒W教師應首先進入狀態(tài),以身試教,充滿感染力的示范教學能將學生帶入表演的意境。通過教師生動形象的語言結合多媒體教學手段,幫助學生理解舞蹈的內容、文化背景等,感受舞蹈所要表達的情感。例如,教授藏族民間舞蹈組合《翻身農奴把歌唱》時,首先讓學生初步了解藏民族的歷史背景與宗教文化感受藏族弦子、熱巴等特色的舞蹈語匯,領略了藏族人民的文化底蘊,歷史變遷及民俗風情。引導學生準確地把握住了時代的脈搏,對新西藏和廣大翻身得解放的藏族人民有著深刻的理解與生動樸實的表達。通過歌曲舒緩悠揚的旋律以及優(yōu)美抒情的演唱,表達了一代翻身農奴的深層心理和深厚情感,當學生理解了舞蹈的內在情感,就能更好地體驗那種以幸福歡樂、飲水思源、感激毛主席共產黨的深情抒發(fā)。激發(fā)表現的熱情。同時教師的舞蹈示范和講解,讓學生觀察舞蹈者的神態(tài)、氣勢及動作,和著音樂自由的模仿,使之對藏族舞中的“甩袖”、“彈簧步”等動作有了深入的了解。
二、眉目傳情敘述內心情感,注重教學中的眼神訓練
中國戲曲藝術中曾有這樣一說:“一身的戲在臉上,一臉的戲在眼上”,可見這中間的區(qū)別就在于舞者眼睛的好壞。眼睛是人體的器官之一,俗話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作用不僅僅是了解外部世界的一個媒介,更重要的是反映內心世界的一面鏡子。在內心情感培養(yǎng)中,眼睛的表情非常重要,眼睛是人心靈的窗戶,眼睛可以敘述舞蹈及本身的內心情感,訓練學生通過眼神來表達內心世界是舞蹈教學中的重要一環(huán)。
(一)舞蹈中眼神訓練的特殊意義
舞蹈源于生活,作為生活文化的一部分,舞蹈中的眼神表現力對于完整表達舞蹈的意境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中國舞蹈中,面部的“神韻”是舞蹈表現形式的一種境界,任何舞種都離不開神韻二字。而舞者可以通過眼神的表現結合舞姿舞段讓觀摩者去認識舞蹈中的神韻、去感悟舞蹈中最精華的東西。從這個意義上說,“眼神”的基本功訓練和準確地表現形式是舞蹈訓練中重要的“要素”之一。
(二)“眼神”訓練的功夫在舞外
舞蹈是高職高專藝術教育專業(yè)的一門必修課程,除了舞姿動作的處理、把握民族的氣質風格、合理的處理音樂節(jié)奏外,還必須通過“眼神”的表現達到表演中的升華。通過不同的部分加以訓練,才能達到不同的藝術水平。例如,教授中國古典舞身韻時,就十分講究眼部的傳神與內涵。古典舞身韻課上通過對眼神的“聚、放、凝、收、合”的訓練,讓學生們明白這不只是指眼球自身的運動,而是內心情感的支配和心理的節(jié)奏所共同配合表達的效果,通過眼睛表達情感的七情六欲,深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試想如果眼睛沒有任何內容情緒,那么整個舞動表演必定蒼白如紙,如過眼云煙,空洞而乏味。正是因為有了眼神的流露,才能使內心的情感交流和舞蹈藝術彼此互動,形成內心的對話,產生震撼的藝術效果。必須發(fā)揮眼睛的傳神作用,通過眼隨手動、眼神上下虛左右實的用神方法,訓練學生如何射箭一般的迅速放神,徐徐放長的送神,穩(wěn)定集中的凝神。其次還有訓練眼睛的亮相,雖說是一瞬間的停頓,但卻是動態(tài)中的變化,要求學生在瞬間的停頓造型,不但突出精、氣、神的風貌,還會使舞蹈動作姿態(tài)呈現美的形象。
三、形神兼?zhèn)?,舞蹈訓練過程中注重表情的訓練
優(yōu)秀的舞蹈表演必定是形與神的結合,只有舞者才能舞蹈的感覺。舞者也只有全身心的投入,領會動作要領,把握風格特點,揣摩角色變化,把自己融入音樂的情感中,才能達到形神兼?zhèn)?。面部表情始終貫穿整個舞動作品的始終,是整個舞蹈藝術表現、肢體美感的焦點。如何準確的把握人或物的表情在舞蹈教學中也是至關重要的。
(一)注重日常點滴積累與生活滲透
表演的內容來源于生活,要使學生較準確、細膩地表現舞蹈所蘊含的情感,要靠平時的生活積累與體驗。引導學生觀察生活,運用故事、情景表演等方式,培養(yǎng)學生對的喜、怒、哀、樂的表達。例如,幼兒舞蹈創(chuàng)編課上通過編創(chuàng)不同情緒的幼兒舞蹈小品,使學生進一步掌握舞蹈情感表達方式。還有通過日常生活體驗開心、生氣、難過等情緒,并引導學生在舞蹈中的運用,這些都為舞蹈的情感表達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注重舞蹈情感分析與情緒引導
舞蹈中表演者的思維與其所流露的情緒密切相關。作品的故事情節(jié)和主題背景是貫穿舞蹈中的情感基調,讓學生有更深層次的理解。例如:一段抒情的舞蹈需要學生應用連貫、柔和,表情自然的動作加以修飾;一段歡快的舞蹈需要學生亮出喜悅的心情、睜開明亮的眼睛,帶著輕快的步伐。舞蹈表演時,更應通過變化起伏的情緒引導學生根據情節(jié)的變化用相應的情感去表達。高職院校的學生受到舞蹈文化、生活閱歷的束縛,在整個舞蹈學習中,常常只是停留在單一的模仿和應付狀態(tài),沒有任何的思維和情緒。舞蹈學習后,即使動作模仿得再像,失去了感情的整個舞蹈也是沒有日任何生命力可言的,就仿佛像是一個小木偶在表演。因此,面對高職院校的學生群體在培養(yǎng)她們舞蹈技能的同時,也必須使他們掌握一定的舞蹈知識,注意她們內心的情感培養(yǎng),將動作技能與人文素養(yǎng)有機結合起來。通過舞蹈的學習使學生們也豐富生活、陶冶情操。隨著舞動肢體享受快樂,也讓他們在快樂的生活中盡情地舞動。
參考文獻:
[1]汪流.藝術特征論[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86.
[2][英]羅賓·喬治·科林伍德.藝術原理[M].王至元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3][美]約翰·馬丁.生命的律動——舞蹈概論[M].歐建平譯.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4.
[4][美]蘇珊,朗格.藝術問題[M].滕守堯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3.
[5]馮潔.淺談舞蹈教師在教學中的語言藝術[J].中國校外教育,2009(S1).
[6]王周秀.淺議音樂藝術教育對高職學生能力素質的影響[J].廣東青年干部學院學報,2010,(01).
[7]向黎立.高職舞蹈教學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研究[J].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10,(11).
[8]唐芳華.淺談舞蹈訓練組合在教學中的運用[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