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友虎
摘 要: 高校思想政治課教育最難的是考核和評價,目前的考核形式仍是以考試考核為主,輕品德素質(zhì)和具體行為表現(xiàn)。這樣的考核很難檢驗思想政治課的真正效果,最終可能使高校思想政治課淪為形式上的教學。為了探索建立和健全符合素質(zhì)教育要求的高校思想政治課評價模式,本文主要對已有的研究成果整理學習,提出一些有意義的思考。
關(guān)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課 參與型 評價模式
一、高校思想政治課評價研究的背景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評價模式仍然停留在應(yīng)試教育的傳統(tǒng)評價模式框架內(nèi)。由此帶來的結(jié)果是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有效性難以令人滿意。傳統(tǒng)評價模式還是囿于學生學習模式和參與模式。應(yīng)試教育評價制度主要是以考試分數(shù)為導向,以此為價值取向的評價模式,最終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應(yīng)對考試能力較強。但是對于學生學習結(jié)果的評價實效不高,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思想觀念的教育最難在于考核、評價??己朔椒?、模式的創(chuàng)新是高校思想政治課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一環(huán)。因為思想政治教育課就是把人的思想觀念轉(zhuǎn)化成行動,再通過此來衡量。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是不可忽視的兩個方面。學生課堂參與度是檢驗思想政治教育課堂有效性的重要指標。
“參與型”的教學評價模式的嘗試在很多方面就可以克服應(yīng)試評價模式帶來的弊端。從筆者在寧波大紅鷹學院的工作經(jīng)歷來看,學生參與教學過程和教學評價整個過程,真正感受到在實踐行為中接受教育并且運用到實踐中,才是學習的最理想的目標。
二、高校學生思想政治課評價改進探索的三個視角
(一)重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意義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不能流于形式,學校的不重視會導致任課老師在教學實施時也敷衍了事。如此的教學氛圍勢必導致師生雙方都消極應(yīng)付,既挫傷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縱容了不良學習風氣和行為,不利于保證教學質(zhì)量,不利于高校學風建設(shè),對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學實效產(chǎn)生了諸多不利的影響①。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智育和德育兩種功能都能得到更好的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課的目的具有綜合性,不僅要引導學生重視思想政治課學習,而且要重視自身的思想文化素質(zhì)。鼓勵學生多參加一些具有教育意義的校園實踐和社會實踐活動,在學生的行為過程中考查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這樣的考評方式是從教育理念、教學過程、教學形式和教學測評等各方面進行立體式的革新,是一項復雜的工程。
(二)創(chuàng)新對高校思想政治課工作者的教學業(yè)績考核制度
目前思想政治課教學過于注重過程形式,而忽略本質(zhì)的教學目標和實效。教育的重點是教師的教學過程。但是目前各高校對于教師教學效果的考核存在問題??己说捻椖坎粌H包括課時量完成情況,更包括教學效果。特別是要建立教師淘汰退出機制,凡不能“在事關(guān)政治原則、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問題上不能與黨中央保持一致的,不得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一定要“有計劃、有步驟地將不適合從事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的教師調(diào)整到其他崗位上”②。
(三)對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工作要高度重視
開設(shè)高校思想政治課,用馬克思主義武裝當代大學生,是黨的教育方針的重要體現(xiàn),是社會主義大學的本質(zhì)特征,也是大學生成人成才的內(nèi)在要求。各個高校都要健全對學校管理工作績效的考核評價機制,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建設(shè)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要將思想政治課教師隊伍建設(shè)作為考核高等學校工作的一項重要內(nèi)容,作為考核高等學校領(lǐng)導班子工作水平和工作績效的重要依據(jù)。這是確保思想政治課教學質(zhì)量的重要舉措,也可以說是決定性舉措③。
三、高校思想政治課“參與型”評價體系建立的實踐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課的教學目標:一是轉(zhuǎn)變學生的思想,提高學生的覺悟;二是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和評判能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課評價體系可以從以下方面革新:首先是考試形式。在目前的考試形式基礎(chǔ)上,變考為測。創(chuàng)新考核形式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樂趣和興趣。也讓學生體會到考試或者考核的形式是多樣化的??荚囍皇且环N評價學生學習情況的一種手段。無論教師還是學生,對考試結(jié)果的分析及學習對策的改進比考試本身更有意義。各類考核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shè)法予以解決。因此,不妨把考試的形式變得多樣化。這樣,考試之后的分析與思考也會多一些,學到的知識也會多一些。其次是變“靜觀”為“好動”,讓學生認識到“動”也是一種成績,也是一種能力?!办o觀”是指一種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狀態(tài),它要求學生默默地聽、靜靜地看、用心記筆記,有問題、有見解先舉手等老師點名,否則只能把自己的獨特想法深深埋在心里。這方面,寧波大紅鷹學院嘗試把“活動教學”引入課堂,并讓學生自己組織和參與各種社團活動,最終由學生撰寫活動小結(jié),對社團活動做過程記錄及過程評價。具體的活動包括:新生骨干培訓、新生骨干組織迎接新生、業(yè)余黨校高級班和初級班、各種課余文藝比賽,等等。每項活動的開展都是積極鼓勵學生參與組織策劃、活動總結(jié)。《學會學習》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是寧波大紅鷹學院教育模式轉(zhuǎn)變和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新探索。捆綁式打分作為一種評價方式給活動教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學生認識到了參與活動本身關(guān)系成績。各種活動的開展使學生的各種特長得到了發(fā)揮,各種能力得到了培養(yǎng),不同的觀點得到了交流,極大地調(diào)動了學習積極性。小組學習活動的內(nèi)容多樣化,學生可以搞每周時事點評、時事專題報道等,活動場所亦可由課堂延伸到社會,如組織參觀訪問、開展社會調(diào)查等。高校思想政治課是當前課程改革的方向,具有促進學生發(fā)展和成長的效果。隨著發(fā)展性評價的實施和擴大,它必將會給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注入新的生機和活力。
不同的考核方法對教學有不同的作用??己朔椒ㄊ撬薪虒W過程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通過考核可以達到對教學結(jié)果的檢查,同時可以對教學予以指導。盡力努力通過考核方法的革新使思想政治課的評價改革漸成一個較為完整的體系。我們在如何肯定學生平時學習的積極性,學生在理論聯(lián)系實際方面所作努力,以及如何鍛煉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具體考核時,我們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任何評價都必須起到激勵作用,同時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個性和差異。傳統(tǒng)高校政治課在評價學生的標準上追求“高、大、全”,這種脫離實際的評價使學生很難做到符合要求,體驗不到成功的喜悅,逐漸失去學習動力,淡化學習興趣。筆者結(jié)合工作實際經(jīng)驗認為在思想政治教育課考評中時刻要注意以人為本的理念,注重實踐過程,同時兼顧學生的長遠發(fā)展。當代大學生興趣廣泛,堅持因人施評的原則,針對不同學生提出不同要求。如對能力較強、思維活躍的學生,應(yīng)本著“高起點、嚴要求”的評價原則,為他們的進一步成長留有足夠的發(fā)展空間。對學習上存在困難的學生,應(yīng)本著“低起點、小臺階”的評價宗旨。尤其是對那些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能力較差的學生,在評價時更要采取特殊的方式,投入更多愛心,注重激勵機制。學習考核過程中要注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其次,發(fā)展靈活性考評項目,強調(diào)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新課標指出:“評價既要堅持正確的價值標準,又要尊重學生的個性表現(xiàn),關(guān)注學生情感和態(tài)度變化的趨向?!睘樘岣邔W生的學習積極性,有時需要對評價方式必要的變通,換個角度促進學生學習,達到殊途同歸的效果。積極發(fā)展第二課堂,拓寬學生展示平臺,政治課的教學模式可以考慮多樣化的發(fā)展,包括活動的主題、形式和內(nèi)容等方面??梢怨膭顚W生積極參加社團活動,在活動過程中對學生進行考查和評價。
最后,著眼學生全面成長,注重評價的綜合性。高校思想政治課不能單純以考試成績評價一個學生,德育教育是要在學生的日常行為中考查。要徹底改變傳統(tǒng)政治課教學評價重理論、輕實踐、淡化德育功能的傾向。由對學生的學習評價轉(zhuǎn)向?qū)W生綜合素質(zhì)的考查,這是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只有實現(xiàn)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從不同角度評價學生,才能達到全面、客觀的評價目的,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優(yōu)秀者,真正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發(fā)展④。
注釋:
①陳雨還.實施教考分離,以考促教以考促學[N].中國教育報,2007,10:22.
②李運忠.談新課標下高中思想政治課學習評價的改進[J].政史地教學,2009.3(上旬刊):184轉(zhuǎn)175.
③顧海良.著力創(chuàng)新,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發(fā)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11,87.
④王景英主編.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參考文獻:
[1]韋晶姝.新課程理念下對思想政治課教學評價的思考[J].新課程,2007,10,58.
[2]陳雨還.實施教考分離,以考促教以考促學[N].中國教育報,2007,10:22.
[3]房枚.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導論[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5.
[4]顧海良.著力創(chuàng)新,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新發(fā)展[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11,87.
[5]王漢瀾.教育評價學[M].鄭州:河南大學出版社,1995.
[6]王景英主編.教育評價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7][美]Ellen Weber有效的學生評價.國家基礎(chǔ)教育課程改革“促進教師發(fā)展與學生成長的評價研究”項目組譯[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3.
[8]朱慕菊.走進新課程——與課程實施者的對話[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9]肖鳴政.思想品德測評的理論與方法[M].廈門: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