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
為促進教師專業(yè)發(fā)展,我們以激發(fā)教師研究興趣為先導,以合作互促為宗旨,構建教師發(fā)展合作團隊。通過團隊建設,進一步促進教師改變教育觀、學生觀、質量觀,使教師在更加廣闊的資源背景下,進行更有力的教研合作,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和水平。
集體研究常態(tài)化
由于教師特長和學科特點的不同,學校形成了許多具有專業(yè)特色的學科組和備課組。但是這種組織形式往往比較松散,大家平時各自為政,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動難以開展深入的教學研究,教研效果大打折扣。而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時需要依靠團隊力量,共同討論解決。
基于上述認識,學校對傳統(tǒng)教研活動進行改革,從每個教師每學期上一節(jié)公開研討課,改為每個年級學科組集體備課,開展整體教學、專題教學研究。以備課組為單位,在課題選定、教學設計、重點難點、教學評價等環(huán)節(jié),發(fā)揮集體智慧,人人參與,共同提高。在備課過程中,每位教師要樹立“只有備好課才能上好課”的觀念,充分備學生、備教材、備教法和學法、備練習設計,深入把握教學的重點、難點、疑點。依據“全冊——單元——課時”的思路,每位教師準確備出單元、章節(jié)的重點難點以及解決重點的方法,突破難點的手段。在集體研討活動中,主備教師為本組教師提供統(tǒng)一的教案,然后由主備教師說課。
在備好課的基礎上,數學學科組開展主題研究沙龍活動。例如,3年級數學備課組在對教材、課堂教學及學生學情等進行廣泛調研后發(fā)現,兩步計算解決實際問題的教學是思維性較強的課型,需要學生根據給出的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進行一定的分析推理,先提出隱藏的中間問題,然后根據中間問題和相關條件解決最終問題。它既是一步應用題的延伸和發(fā)展,又是后續(xù)復雜應用題的基礎,是一項重要的教學內容。而由于教材編排的原因,沒有專門的解決問題單元,導致許多青年教師不重視此內容的教學。
于是,備課組決定以蘇教版3年級下《兩步連乘解決實際問題》這一內容為研究課例,深入研究如何有效培養(yǎng)學生用綜合法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通過同課異構、同課同構、匯報展示等形式展開研究。
首先,小趙和小王兩位青年教師同課異構,課后,備課組成員對兩位教師的教學進行分析和討論。大家認為,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用綜合法分析解決問題的范式,初步學會了探索從條件出發(fā),尋找相關聯(lián)的兩個信息,提出中間問題,再和第三個條件結合解決最后的問題。但課堂上學生不能完整、流暢地表達解題思路,探索的主動性不夠,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的能力不強,缺少有效合作交流的意識。教師調控和駕馭課堂的能力不強,不能使學生產生共鳴,導致課堂氣氛沉悶。
之后,針對上述問題,備課組成員重新討論教學目標、教學過程并設計教學,與小趙老師一起確定教案,小趙老師與老教師梁杏萍進行同課同構。結合兩位青年教師同課異構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梁老師手把手地加以指導,讓小趙老師更多地學習老教師如何駕馭和調控課堂,關注學生互動學習的過程,訓練學生學會清晰表達,強化教學設計的動態(tài)落實。接下來,備課組成員對課堂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反復研磨,小趙老師再次試教,基本解決了原來出現的問題。但又暴露出一些新的問題,如學生的合作學習流于形式,學生的解題過程不能在第一時間及時呈現,靠實物投影儀展示的內容有限,且用時較多,不利于及時反饋信息等。
教師怎樣才能在第一時間捕捉到所有學生的思維軌跡呢?備課組建議用小白板呈現學生的學習進程,這樣既便于教師診斷學情,也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在此基礎上,小趙老師和老教師高紅華進行了第二次同課同構,高老師重點指導小趙老師如何培養(yǎng)學生有效的合作交流,如何及時反饋學生的思維軌跡。
這樣的主題式課例研究,為每位教師搭建了開放、共享的教育平臺,老師們在反復研磨的過程中不斷更新教育教學觀念,在團體協(xié)作中激發(fā)靈感、共同成長。
優(yōu)秀教師助力青年教師成長
學校在每個學科都有一批市區(qū)級骨干教師,他們是學校教學的中堅力量。為了充分發(fā)揮他們的帶動和輻射作用,促進青年教師在較短時間內適應教育教學崗位的基本要求,實現師德、教學藝術和班級管理的同步提高,我們聘請師德高尚、教學經驗豐富、管理水平較高的骨干教師與青年教師進行一對一師徒結對。師徒組合采取學校安排并征得雙方同意或雙向選擇、自愿組合并舉的辦法。
學校提倡,骨干教師要有“甘為人梯”的精神,熱情關懷、努力扶持青年教師,以自己良好的師德影響、帶動青年教師。每學期初,骨干教師指導青年教師制訂學期教學計劃,指導青年教師備課、上課、批改作業(yè)。每月為青年教師上兩節(jié)示范課,聽青年教師兩節(jié)課,課后及時交流,共同研究教學改進策略。此外,骨干教師要認真指導青年教師分析學生情況,制訂班級管理措施,傳授班級管理的方法和藝術。
學校從聽課、讀書、論文、教案等方面對青年教師作出硬性規(guī)定。要求青年教師認真?zhèn)湔n,寫出規(guī)范的詳案。青年教師每星期至少聽師傅2節(jié)課,每學期至少寫5篇有一定深度的教學反思,每學期書面評課至少2節(jié),且每篇評課稿字數不少于500字。每學期至少上1節(jié)校級匯報課,至少出1份本學科的試卷。每學期青年教師至少閱讀2本教育專著,寫不少于5000字的書面摘錄或心得體會。
學校把師徒結對列為常規(guī)性檢查工作,要求師徒各自填寫結對活動記錄表,每月檢查一次,學期末上交相關的師徒結對材料,建立完整的師徒結對檔案,作為年度考核、績效考核、晉職、評優(yōu)的依據。同時,學校優(yōu)先給予師徒共同外出學習的機會,每學年末評選一次“優(yōu)秀師徒結對教師”,給予表彰與獎勵。
另外,學校充分發(fā)揮名師工作室的引領作用,立足本校,以小課題研究為載體,開展團體教學探討活動。如諸向陽語文名師工作室,發(fā)揮工作室群體智慧,以研討會、報告會、名師論壇、公開教學、現場指導等形式進行教研活動,解決團隊成員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努力發(fā)掘和培養(yǎng)一批理論水平高、教學業(yè)務精、創(chuàng)新能力強的小學語文骨干教師,使其在原有基礎上有更高的提升,逐步形成其獨特的教學風格。
通過教師團隊建設,為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創(chuàng)建了良好的研究氛圍,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從單兵作戰(zhàn)走向合作共贏。教師在研討中學會了反思,在相互尊重中學會了交流,在虛心中學會了吸納,在領悟中學會了調整,在合作中實現了成長,增強了教師的歸屬感、信任感和合作意識。教師們逐漸走上合作互信、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專業(yè)發(fā)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