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小明
摘 要: 在農村初中生中,存在這樣一些學生,上課不怎么聽講,作業(yè)不能完成,學習成績不好。被稱為“差生”。教師要用自己的良知和責任喚醒和鼓舞這些“差生”,踐行有人性、有價值、有生命體驗的教育過程。這樣,教師的愛和付出會開出美麗、多彩的花朵,結出豐富、完美的碩果。
關鍵詞: “差生” 形成原因 轉化策略
一、問題的由來
在一次自習課即將結束的時候,我到教室里叫了一個作業(yè)沒交的學生,在安靜的教室里,他站了起來,并慢慢地走出了教室,嘴中冒出了一句不可思議的話。
在農村初中生中,存在一些這樣的學生,上課不怎么聽講,作業(yè)不能完成,學習成績不好。他們在課堂上,東張西望,偶爾弄出點聲音,隨便翻翻東西、發(fā)發(fā)呆、睡睡覺,一到下課是他們的天下,他們稱為“差生”。
二、“差生”表現(xiàn)種種
據(jù)我對班級學生的觀察分析,“差生”的表現(xiàn)主要有:學習成績差、行為習慣差、道德品德差、心理素質差,而且大多數(shù)是復合型“差生”。單純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往往在行為習慣、道德品德方面沒有什么問題,這種“差生”學習成績差的原因往往涉及智力(包括智障和偏科等,如普遍恐懼英語,女生恐懼數(shù)理化,這些可以通過開發(fā)智力加以改善)、興趣、學習基礎和學習意志等方面。行為習慣差的學生,著重表現(xiàn)為上課好動、喜歡講話、做小動作,下課貪吃零食、不愛護公物等,但這些不良行為習慣往往不存在品德問題,沒有惡意。道德品德差的學生具體表現(xiàn)為平時喜歡打架斗毆、損人利己、與人為惡、巧舌如簧、早戀,等等,他們中有些人往往智商較高、能力較強,因而,他們的破壞力也較大。心理素質差的學生往往不能夠正確對待社會、學校、家庭中的挫折,因而往往消極頹廢,這種學生也容易被人利用。而大部分“差生”往往是復合型“差生”。而且,有些類型的“差生”與另一類型的“差生”往往是因果關系。這樣,“差生”情況就異常復雜。
三、“差生”形成原因
1.家庭因素
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長培養(yǎng)孩子的理念令人不敢恭維,只滿足于自己的孩子“長長個頭”、“不吃虧”甚至“結交朋友”等,不一而足。真正激勵孩子樹立遠大理想,指導孩子不斷追求、健康成長的不多。家長是否擔當了第一任老師的職責?從這個意義上說,一些家長是制造“差生”的第一人。
2.學校因素
不合理的評價機制對“差生”的形成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每學期考試用幾個分數(shù)量化學生,教師一錘定音,排名靠后的學生被冷落忽視就不足為奇了。試想,你費盡心血幫助這部分學生,使他們心理健康發(fā)展了,學習有進步了,懂禮貌了,等等,領導卻不予理睬。也與教師的量化有關系,為了自己的量化得高分,在世俗的功利目標面前,很多教師違心和無奈地選擇了培養(yǎng)“優(yōu)生”的政績工程。當教育評價引領教師走向功利世俗時,教育成為獲得某種利益的手段時,“差生”就有了滋生的土壤。
3.社會因素
社會上不正常的現(xiàn)象促進了“差生”的生成。一方面社會用工總是傾向于高學歷,讓一般人望而卻步,即使努力也達不到的目標,誰還會為之付出無謂的勞動。因此,學科成績一般的學生家長也就對學生放任自流了,學生也落得輕松。另一方面,社會上的弱肉強食現(xiàn)象加劇了人們心理的失衡,學科成績好不一定能在社會上“混得好”,“差者”更差,中者變差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四、轉化“差生”的策略
在對待“差生”的問題上,教師的態(tài)度主要有:情緒化,盯著學生的“短處”不放松;要求苛刻,學生做不到,逼著做,直到“仁至義盡”,最后放棄;也有苦口婆心地教誨,使得“差生”煩躁不已。在長期的教育實踐中,我體會到,對待“差生”不能急以求成,而應講究一些方法與策略,以下幾條經(jīng)驗以供探討。
1.寬容和尊重
由于“差生”的行為客觀上具有的負面影響,一般人都是把這種負面影響看成“差生”之過,而很少想到此種過失與他人有關。但從“差生”的形成可以看出,大部分“差生”是無奈地被擠進這一行列的,他們本身是無辜的。因此,教育者對“差生”的行為應該寬容一些。
雨果說: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當然更沒有完全相同的兩個學生。不論過去現(xiàn)在還是未來,只要有人類存在,人個性差異與價值取向的多樣性就存在。所以教師對學生要寬容、豁達,教師要同情那些缺少天賦,在生理上有某些缺陷的或者成績差,或者犯了錯誤的學生,用同情心喚醒學生的上進心、自信心和自尊心,幫助他們消除自卑感,排除他們的煩惱和悲傷,用熱情和溫暖鼓勵學生充滿信心地學習和生活。
同時要尊重學生人格,以平等態(tài)度對待學生,愛護學生的自尊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學不是要求學生在各方面平均發(fā)展,成為同一模式的人,而是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性特長因材施教,使每個學生都能在全面發(fā)展的基礎上比較充分地發(fā)揮自己的潛能,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礎上得到進一步提高。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育者的明智就在于他能夠從似乎都差不多的學生中,發(fā)現(xiàn)每個人特有的興趣和愛好、特長和志趣,大膽地讓每個人的才能得到發(fā)展。適時地傾聽,平等地交流,發(fā)自內心地給予幫助,對這些“差生”行為習慣的糾正和個性發(fā)展具有一定的推動作用。
2.批評和懲罰
對于“差生”的塑造需要批評甚至懲罰,前蘇聯(lián)教育家馬卡連柯說過:合理的懲罰制度不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這種合理的懲罰制度有助于形成學生堅強的性格,能培養(yǎng)學生的責任感,能鍛煉學生的意志和人格,能培養(yǎng)學生抵抗引誘和戰(zhàn)勝引誘的能力。有些“差生”做錯事后你批評他,他往往一面巧舌如簧,一面痛哭流涕,顯得萬分委屈的樣子,如有個學生做課間操時東奔西跑,叫她到前面站著,她感到委屈,一面哭泣,一面說自己丟面子,說老師應該如何如何教育她才對,好像她很懂事的樣子。實際上這個學生平時根本不為自己的過錯感到臉紅,對教師簡單的批評,她根本不理不睬。對于這樣的學生就不能因為同情而安慰她,更應該義正詞嚴地訓斥,使她明理,使她找到改正自己錯誤的勇氣。
對于“差生”的懲戒,特別要注意的是動機不能模糊,對“差生”的懲戒是愛,不是恨,因此,每次懲戒以后,還必須與學生交心,這樣才能讓學生明白教育者的用意,才能讓學生主動配合教師的工作。
3.自信和理想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在每個孩子身上發(fā)現(xiàn)他最強的一面,找出他作為個人發(fā)展根源的機靈點,使孩子在他能夠充分顯示和發(fā)揮他天賦素質的事情上達到在他的年齡可能達到的卓著成績。”哈佛校長福斯特說過:自信成功的人,已經(jīng)成功了一半。對于“差生”我們要對其付出真誠的師愛,發(fā)現(xiàn)他們身上的“閃光點”,想方設法創(chuàng)造條件,提供機會,讓他們戰(zhàn)勝自我,增強自信。
同時要加強對他們的理想教育。人的活動如果沒有理想的鼓舞,就會變得空虛而渺小。一個人只有有了遠大志向才能激發(fā)出火一般的熱情,才能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沖破重重阻力,為實現(xiàn)自己的目標而奮斗。因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中必須引導學生向古代、現(xiàn)代、當代和國外一些有遠大志向的名人學習,幫助學生樹立遠大理想。用名人事例及他們身邊的事例點燃理想的火把。一個人的學習、工作隨著理想走,成功就會隨著工作來,這是一個簡單的規(guī)律。我們要幫助學生分析造成“問題”的主、客觀原因,尋找失敗中的成功因素,尋找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對學生的任何一點成功都給予肯定,并用自己贊賞、喜悅的心情感染學生,引發(fā)他們積極的情緒體驗,以達到教育效果。
教育需要天使,不需要魔鬼。我們要用自己的良知和責任喚醒和鼓舞那些“差生”,踐行一種有人性、有價值、有生命體驗的教育過程。我相信,我們的愛和付出會開出美麗、多彩的花朵,結出豐富、完美的碩果。
參考文獻:
[1]新浪博客,蘇霍姆林斯基研究博客.轉差理論的基本點.
[2]普通心理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