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澤幫
摘 要: 開展探究性實驗研究是必要的,它是教學改革的需要,也是為社會建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一種途徑。可以創(chuàng)設探究情境,設計創(chuàng)造性實驗方案,讓學生在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下自主實驗,提高中學物理探究性實驗的有效性。
關鍵詞: 中學物理 探究性實驗 有效性
物理課程探究性實驗是配合理課程探究性實驗的教學,全書選編了力學、熱學、電磁學、振動與波、光學等共五十個物理探究性實驗,圖文并茂地介紹了每個實驗的實驗目的、實驗裝置、實驗步驟及現(xiàn)象、實驗原理、注意事項等內容。每個實驗都附有精心設計的思考題,以及物理原理在現(xiàn)代生產、生活中的應用實例,引導和啟發(fā)讀者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對科學實驗現(xiàn)象做進一步的探究和思考。全書貫徹科學探究的理念,體系合理,通俗易懂,有利于讀者擴大知識面,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習科學的興趣??傊?,關于提高初中物理探究性實驗教學有效性的方法很多,已有不少專家學者和同行進行過研究,也總結出不少成果,我在前人的基礎上加以思考。
一、創(chuàng)設適合學生探究的教學情境
在實踐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可以提高學生物理學習興趣,能讓學生在趣味中了解一些未知的東西,激發(fā)對物理知識的學習欲望,從而歸納要解決的問題,并根據問題情境,對要解決的問題形成一些猜想和假設結果。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和合作學習的教學理念。自主學習強調培養(yǎng)學生主動、獨立地獲取知識的能力,為學生自主發(fā)展和適應社會奠定基礎;探究學習強調培養(yǎng)學生探究未知世界的能力,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更多的新的思維產品積蓄力量;合作學習強調培養(yǎng)協(xié)作與分享的精神,為學生在社會性群體中的適應和發(fā)展做準備。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反映了三種不同的價值取向,教學中,要充分利用這三種學習方法的優(yōu)勢。首先,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如果在自主學習過程中產生疑問,就鼓勵個體開展探究性學習;如果個體研究還不足以解決問題,那么再引導學生開展小組或集體合作的探究學習,直至解決問題,從而促進學生發(fā)展。
二、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探究性實驗方案
當學生在學習中產生了各種各樣的疑問后,可以根據學生已有的認知水平對問題的成因及結論進行猜想。如使杠桿平衡的條件是什么,是杠桿的形狀,還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的大小,還是作用力的大小。在活動中要引導學生不是對問題胡猜亂想,而是在對這個物理現(xiàn)象進行分析和研討的基礎上根據自己的認知情況或直覺提出看法,也就是說雖不一定正確也要有一定的科學依據。猜想活動要貫穿于整個探究過程,在實驗中當原來的猜想被否定或發(fā)現(xiàn)新的情況時必須進行新的猜想。例如,有位老師在上《杠桿平衡條件》這節(jié)公開課時,為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杠桿的平衡原理,首先做了一個既簡單又讓學生興趣盎然的實驗。即“掛衣架平衡”問題的實驗:首先,用一標準的具有夾子的掛衣架,在兩邊夾子上各自夾一只兒童穿的新鞋子,讓學生看,問這個杠桿是不是平衡?所有學生答:“平衡!”因為這個衣架是一水平方面上不動了。老師拿出一只兒童手套,把它夾在其中一端上,學生發(fā)現(xiàn)衣架開始上下傾斜了。過了一會兒又按傾斜形式不動了。老師問:“此時的衣架平衡嗎?”學生一起說:“不平衡?!彪m然學生第二次回答不對,教師卻很高興,因為問題出現(xiàn)了。處于最佳的講解平衡與靜止的問題的時候,從而引入杠桿平衡的概念。
三、采取開放式的探究性實驗形式
在實際教學中,物理探究實驗形式多樣,學生更感興趣,能做好教材中的實驗。一些實驗可能要求實驗器具較多或較高,就要一步一步來,循序漸進、由淺入深,從實驗的現(xiàn)象看到本質。例如:學完壓強的知識,要求學生從生活中探究影響壓強大小的因素。這就需要組織學生以興趣小組的形式利用課余時間開展一些探究,可以安排一個月的時間,要求各個小組寫出實驗報告,然后進行交流與探討、總結。又如:學完測量導體的電阻,教師提出測量電阻的方法很多,要求學生自己探索,或者小組探究。這樣讓學生充分動腦、動手、動口,發(fā)揮主體作用,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樹立主人翁精神,變被動接收知識為主動獲取知識。
四、學生自主實驗應注意內容的選擇
在實踐教學中,一些物理小實驗、小制作的題材廣泛,材料非常豐富,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造性的有益活動。對每章或每節(jié)課后的小制作、小實驗,教師可適當給予指導,提出建議,使得學生動腦動手,因陋就簡,就地取材,把小實驗、小制作活動搞得豐富多彩、生動活潑。雖然課外實驗活動在許多方面略顯粗糙或不規(guī)范,但學生的自主性、參與性高,尤其在設計和準備過程中那種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及操作過程,是通過其他途徑中無法體會到的。學生感受到物理知識的應用無處不在,激發(fā)自覺應用物理知識解決問題的興趣。如實驗用的電表、天平之類的器具,要讓學生通過數次實驗后,應用自如。這樣才能運用于實驗中。教學“影響蒸發(fā)快慢因素”內容時,首先看學生預習的效果,給學生一些必要的器具讓他們實驗,在實驗過程中讓學生分工與合作同時進行,以取得更好效果。實驗結束后,一定要在老師的指導下寫出實驗報告,形成最終結論,即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真正達到探究實驗的目的。
總之,探究活動的組織和對學生探究能力的要求,要循序漸進,由簡單到復雜,由部分探究到經歷較為完整的探究過程。例如,學生開始接觸物理時,可以安排一些簡單的探究活動,探究環(huán)節(jié)可以由其中的某幾個,甚至是某一個環(huán)節(jié)構成,隨著學生物理知識和技能的不斷發(fā)展,再逐步安排學生進行一些較完整的探究活動。在探究過程中應注意學科的滲透和融合,探究問題可能涉及化學、生物、地理等多學科,物理教師應鼓勵和提倡學生應用在其他學科中學到的知識和技能,進行猜想和假設、分析和論證、討論和交流。
參考文獻:
[1]馬偉遠.淺談中學物理實驗探究性教學.中小學電教(下),2012,1.
[2]鄒海云.探究性實驗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運用數理化學習,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