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先成
摘要:十多年來,我國對“幸福教育”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進展,探討了幸福及其與教育的關系、幸福教育的內涵、幸福教育的特征、幸福教育的價值,以及幸福教育的實踐策略等問題。然而,這些研究也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之處,諸如概念界定出現(xiàn)泛化、研究內容缺乏深度、研究范式過于單一、研究成果缺乏操作性等。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立足當前,著重對以下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的探討:注重概念的界定,深化理論探究,拓展研究方法和視野,強化操作性策略。
關鍵詞:幸福教育;研究進展;問題;展望
中圖分類號:G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4-0026-04
文獻檢索結果顯示,“幸福教育”一詞在國內最早是由北京師范大學檀傳寶教授在《幸福教育論》(《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年第1期)中提出來的。從此,國內的學者便對“幸福教育”進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隨著人們對幸福的認識逐漸加深以及幸福指數(shù)的普遍下降,人們越來越想要通過獲得優(yōu)質的教育來增強自身的幸福感。因此,這幾年學術界對幸福教育的研討在全面展開?;仡櫸覈鴮π腋=逃难芯繗v程,總結成績,深思問題,展望未來,不僅有益于推動學術界對幸福教育的研究,而且也有益于學校幸福教育的構建,提高學生的幸福指數(shù),進而增強全社會人們的幸福感。
一、“幸福教育”研究主要進展
1.幸福及其與教育關系的探討
“幸福教育”一詞包括了“幸?!焙汀敖逃眱蓚€概念。在具體的研究過程中,研究者們對什么是“幸福”,以及幸福與教育之間的關系進行了充分的論述。首先,什么是幸福?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觀點有以下幾種:扈中平認為,幸福是一種主觀感受和內在的心理體驗,取決于“個體對客觀現(xiàn)實和實際生活的態(tài)度”,屬于意識范疇。[1]而陳薈則認為幸福是一種客觀的狀態(tài),這是因為幸福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價值,而價值反映的則是客體對主體的滿足程度,是客觀的,因此蘊涵在價值中的幸福也必定是客觀的。[2]劉鐵芳認為幸福是外在環(huán)境與人的內在需求相符合的狀態(tài),是物質需求與精神需求相統(tǒng)一的狀態(tài),是主觀世界與客觀世界的統(tǒng)一。[3]龍寶新認為,“幸?!钡膬群鞘謴碗s的,很難給出具體的確切定義。[4]其次,幸福與教育的關系如何?筆者將相關文獻加以概括和總結,主要有“相互需求說”和“目的手段說”。持有第一種觀點的論者認為幸福和教育是互為需求的,幸福需要教育,教育也需要幸福。持有第二種觀點的論者則主張幸福是教育的目的,教育是人獲得幸福的手段。如張寶山、姜德剛等人認為“教育是人類追求幸福的有效途徑”,“教育的過程和最終目的都應使人獲得幸?!盵5]。
2.幸福教育內涵與特征的探究
首先是關于內涵的探究。關于幸福教育內涵的闡述歸納起來主要有三種觀點:第一種觀點是“目的論”。認為幸福教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出能夠創(chuàng)造幸福、能夠享有幸福的人,它是為了人的幸福的一種教育。[6]第二種觀點為“過程論”。強調教育過程中師生雙方的情感體驗,即師生雙方都把教育當作一件幸福的事來做,教師教得幸福,學生學得幸福。[7]第三種觀點則是“綜合論”。認為幸福教育的內涵是十分豐富的,不能簡單地將幸福教育等同于“目的”或“過程”,而應該將其視為目的、過程與方法的統(tǒng)一。[8]
其次是關于特征的分析。對幸福教育特征的分析主要從三個方面展開:第一,從人的全面發(fā)展出發(fā),有論者認為“幸福教育”的特征主要包括整體性、全面發(fā)展性、創(chuàng)造性和科學性四個方面。[9]第二,從人的生命視角出發(fā),有論者認為幸福教育具有三大特征,即正視痛苦、回歸生活和追求卓越。[10]第三,從人性化教育的角度出發(fā),有論者認為幸福教育應該具有物質與精神相結合、個性與理性相結合和感受幸福與創(chuàng)造幸福相結合三大特征。[11]
3.幸福教育價值探析
關于幸福教育價值的探析主要源自研究者們對如下幾個方面的思考:第一,教師和學生在現(xiàn)實的教育中缺乏幸福感。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學校追求的目標是好的升學率和考試成績,教師和學生在教育生活中都不可能獲得真正的幸福,體驗到教與學所帶來的樂趣。第二,人的生活需要幸福,幸福教育正是引領人們走向幸福之路的重要方式,具有很強的現(xiàn)實需要性。[12]第三,來自于學者們對愉快教育的反思和對幸福教育的關注。愉快教育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流行的一種教育理念,旨在教育過程中的教師樂教,學生樂學。然而,隨著教育實踐的發(fā)展,有學者對此提出質疑并指出愉快教育中的“‘愉快具有極大的模糊性”,若是精神上的愉悅,可以間接地等同于幸福;若是感官上的快樂,則在教育實踐中逐步變成了一味地“強調要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活動時間和減輕課外負擔等等”。[13]因此,愉快教育必須向幸福教育轉變,這“不僅僅是教育理論研究思維發(fā)展的一種轉變,而是一種進化”[14]。
4.幸福教育的實踐策略研究
幸福教育究竟該如何實施?我們的教育怎么樣才能讓師生感受到幸福?這樣的呼喚自然而然涉及了對幸福教育實踐策略的研究。筆者通過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將其總結為三個方面:其一,是從實踐層面上進行整理。研究者從這個角度上提出幸福教育的實踐策略主要是依據(jù)其在教育教學中的實踐經驗。[15]其二,是從理論層面上進行分析。研究者通過對相關教育基本理論的分析研究,進而提出應該如何構建幸福教育。[16]其三,是從更為具體、更具有實踐性的維度來進行構建幸福教育的操作策略,如構建“和諧的幸福校園”。[17]
二、幸福教育研究存在的主要問題
1.概念界定出現(xiàn)泛化
已有對“幸福教育”概念的界定是多種多樣的,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出現(xiàn)了泛化的現(xiàn)象,主要表現(xiàn)為:第一,把道德教育等同于幸福教育。如有論者認為幸福教育回歸了德育的本性,“德育就是要發(fā)展受教育者幸福生活的能力”。[18]第二,把心理教育等同于幸福教育。如有論者認為“幸福的本意在于創(chuàng)造幸福感”,“幸福感是人們根據(jù)內化了的社會標準對自己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肯定性的評估,是人們對生活的滿意度及其各個方面的全面評價,并由此產生的積極性情感占優(yōu)勢的心理狀態(tài)”[19],進而將心理教育等同于幸福教育。第三,把愉快教育等同于幸福教育。如有論者認為“在愉快的學習生活中讓學生度過幸福的童年”[20],直接將心理學上的積極情感——愉快——等同于教育學上的積極情感——幸福。第四,把幸福觀教育等同于幸福教育。例如,有論者在文章中論述的是幸福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讓學生在成長中增添幸福感”,而文章的標題卻是“幸福觀教育”[21];也有文章內容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幸福觀,但該文的標題卻是幸福教育[22]。
2.研究內容缺乏深度
縱觀相關文獻資料后,筆者發(fā)現(xiàn)已有的對幸福教育的研究大多數(shù)都是蜻蜓點水、淺嘗輒止。首先,在剖析幸福教育的研究價值上,論述僅僅停留于應然的層面和反思的狀態(tài)之中,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層面上的深層分析。其次,在闡述幸福教育的內涵時,只對什么是幸福教育做了感性的描述,如“目的論”、“過程論”、“綜合論”等,缺乏“為什么”的理性反思。再次,在揭示幸福教育的特征上,缺乏系統(tǒng)的理論分析與論證。第四,在探討什么是“幸?!币约靶腋Ec教育的關系問題時,應然的論述顯得過多,而在更高層面上的系統(tǒng)分析則顯得不足。第五,在對幸福教育的實踐策略探究上,研究很不充分,嚴重缺乏相應的實踐支持和理論基礎。
3.研究范式過于單一
研究范式是指“一個科學共同體在思考和解決該學科領域重大問題時所形成的主導性的研究方式和公共規(guī)則”[23]。就教育的研究范式來說,有質性和量化兩大研究范式。從現(xiàn)有的研究來看,質性研究范式和量化研究范式在幸福教育研究中出現(xiàn)了比較明顯的分離。一方面,取向于采用質性研究范式的研究者們常常以教育哲學和原理為理論基礎,在收集相關資料后,運用思辨的方式來描述、分析問題,從而在推理歸納的基礎上構建理論。另一方面,取向于采用量化研究范式的研究者們往往以心理學的相關理論為基礎,采用實驗或調查的方式來收集相關資料,再運用數(shù)學統(tǒng)計分析變量之間的關系,從而驗證已有假設。雖然已有幸福教育的研究在這兩種研究范式中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由于在研究的過程中質性與量化的分離,使得對幸福教育的研究在目標、視角、思路、結構、內容、方法等方面顯得比較狹隘,在理論層面上缺乏深度,在實踐方面缺乏應有的力度。此外,研究有相當大的部分都集中在幸福教育中的“幸?!鄙?,且研究的重點又都聚焦于師生的幸福上,因此,我們并不能很好地認清幸福教育的真實面目。
4.研究成果缺乏實踐操作性
對已有的文獻進行內容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研究者對于幸福教育該如何進行操作的研究顯得十分不足。一方面,已有的研究過于注重描述,操作方面則受到輕視。首先,已有的研究尚未關注到幸福教育的操作性定義,對其內涵探究的思辨性闡釋過于強烈。第二,幸福教育的實踐策略研究方面仍缺乏相應的可操作性成果,有不少策略雖然是研究者在實實在在的教育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但對它們的可操作性論述卻依然顯得十分籠統(tǒng)和不足。由此容易使幸福教育成為一個讓人難以琢磨的象征性符號,也就更別提怎么實踐幸福教育了。另一方面,已有的研究過于注重思辨而輕視策略性研究。第一,大多數(shù)研究者在肯定幸福教育的研究價值時,更多的是從思辨的角度來闡述其價值何在,很少有研究者對實踐其價值的策略進行論述。第二,研究者在探討如何構建幸福教育時,通常是從宏觀的方面進行闡述,如“教師幸福地教,學生幸福地學”,這樣便使得實踐幸福教育缺乏操作的具體指南。
三、幸福教育研究的展望
十多年來,國內對幸福教育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并在幸福教育的實踐中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但是,當前對幸福教育的研究仍然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因此,今后我們對幸福教育的研究應該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開展。
1.注重概念的界定
由于概念是一門學科或一項研究課題的基本單位,并反映客觀事物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征,所以,對于幸福教育的研究者來說,界定幸福教育的概念顯得是十分的重要。它不僅可以明確研究的基本結構、基本范圍、基本內容和理論體系,而且可以確定研究的邏輯起點,確保幸福教育研究的有效性。在當前的研究中,研究者在界定幸福教育時,往往將“幸福教育”等同于“幸?!迸c“教育”之和,這樣并不能夠真正反映出幸福教育的一般的、本質的特征。因此,就如何界定幸福教育而言,我們不僅要依照“幸福+教育”的推演模式進行初步的界定,而且還應該將初步界定的概念與愉快教育、道德教育、心理教育、幸福觀教育等相似概念進行透徹地比較,從中揭示出幸福教育的內在本質。
2.深化理論探究
由于我國幸福教育的研究歷史比較短暫,致使相關理論奠基的深度不夠,特別是基礎理論更是十分匱乏。正如前面所論述的一樣,幸福教育在目標、視角、思路、結構、內容、方法等層面都處于應然的狀態(tài),大多缺乏深入的、全面的、系統(tǒng)的研究與反思?!袄碚撌切袨榈南葘?,是實踐的指南,基礎理論是理論體系的骨架,是縱深理論研究與應用開發(fā)研究的‘敲門磚與‘腳手架。基礎理論研究的成果越厚實,縱深理論研究與應用開發(fā)研究就越有成效?!盵24]因此,在今后的幸福教育研究路途中,必須加強對相關理論的研究,特別是基礎理論的研究,進而構建出系統(tǒng)的、深層次的理論體系。除此之外,目前的研究重點應放在以下幾個方面:其一,要深入探究幸福教育的價值體系。其二,要進一步揭示幸福教育的本質特征。其三,要繼續(xù)挖掘幸福教育的內涵體系。其四,要更進一步地建構幸福教育的實踐策略。
3.拓展研究方法、范式和視野
“任何研究方法都有其局限性”[25],因此,我們在研究幸福教育時,應當采用各種研究方法,并對它們進行綜合運用,取長補短,提高研究的效率。而研究方法是構成研究范式的核心要素,所以,上述內容將同樣適用于對研究范式的論斷。幸福教育的研究范式有兩種,分別為基礎性研究范式和應用性研究范式,但無論是基礎性的還是應用性的研究范式,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顯然,在具體研究幸福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將這兩種研究范式進行結合,取其各自的優(yōu)勢,規(guī)避它們的不足之處。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從多學科的角度去認識和研究與幸福教育相關涉的問題。這是因為幸福教育是一個新的研究課題,涉及哲學、教育學、心理學、倫理學等學科領域,我們從多學科的角度對它進行探究時,可以獲得更多方面、更多視角下的理論論點。
4.強化操作策略研究
操作策略,即關于如何操作的途徑和方法。為了能夠有效地使某一目標得以實現(xiàn)或計劃得以實施,必須研究制定出相應的操作策略。就目前來說,幸福教育是許多教育工作者所追求的教育目標或教育過程,并且其中的很多人都早已勾勒出了美好的幸福教育藍圖,但由于缺乏相應的踐行幸福教育的操作策略,使得幸福教育在實踐過程中舉步維艱。因此,當前踐行幸福教育的首要任務便是致力于對其操作性策略的構建。那么,我們到底應該怎么樣才能構建出幸福教育的操作性策略呢?筆者認為切實可行的做法是:以哲學、倫理學、社會學、文化學、人類學、教育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相關理論為指導,在操作層面上深入挖掘幸福教育的本質與內涵,并在此基礎上探討出其應該具備的結構體系和行為特點,然后再從操作層面上探尋出踐行幸福教育的方法和途徑,最后構建出一整套完善的、系統(tǒng)的實踐操作模式。
參考文獻:
[1]扈中平.教育何以能關涉人的幸福[J].教育研究,2008(11).
[2]王衛(wèi)東,董標.教育與幸?!逃纠碚搶I(yè)委員會第十一屆學術年會綜述[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4).
[3]劉鐵芳.教育怎樣關涉幸福[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8(1).
[4]龍寶新.教育:為了幸福的事業(yè)——論諾丁斯的幸福教育觀[J].基礎教育,2012(2).
[5][12]張寶山,姜德剛.幸福:教育的深層關懷[J].教育理論與實踐(B),2007(9).
[6]馮宇紅.淺談中小學校的幸福教育[J].教育探索,2011(5).
[7]魏本月.關于學生幸福的幾點思考[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08(9).
[8]孟建偉.教育與幸?!P于幸福教育的哲學思考[J].教育研究,2010(2).
[9]李英.從全面發(fā)展的角度看幸福教育[J].集美大學學報,2002(12).
[10]何芳.論生命視角下的幸福教育[J].中國德育,2008(1).
[11]舒毅彪,馬元斌.農民工子女幸福教育模式的構建[J].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9).
[13]檀傳寶.幸福教育論[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1999(1).
[14]戴軍.淺析我國愉快教育的理論演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1(6).
[15]王長華.幸福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北京:知識產權出版社,2009:11-13.
[16]胡春梅.從幸福和教育的關系看“幸福教育”之可能性[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1).
[17]杜云朋.多維度構建學校幸福教育系統(tǒng)工程[J],中小學校長,2012(12).
[18]郭穎.創(chuàng)造幸福——德育創(chuàng)新的價值追求[J].思想教育研究,2005(12).
[19]苗元江.幸福感與現(xiàn)代心理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03(3).
[20]愉快教育:“以學生為本”的辦學觀[J].上海教育,2007(2).
[21]何芳.幸福觀教育的哲學思考[J].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1).
[22]霍勇憑.實施幸福教育 塑造絢麗人生[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05(1).
[23]瞿葆奎.教育學文集·教育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179.
[24]徐紅,董澤芳.我國專家型教師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課程·教材·教法,2011(7).
[25]吳康寧.教育社會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20.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