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強龍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幸福的人,因此,教育也是傳播幸福的活動。教師作為教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與實施者,他們的幸福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教師幸福的實現(xiàn)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社會應該對教師職業(yè)進行合理定位,給教師提供全方位支持;學校應該給教師提供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為教師提供學習成長的條件,為教師提供公平晉升的機會;教師自己應該努力提升職業(yè)體認,追求專業(yè)成長,承擔社會責任。
關鍵詞:中小學教師;教師幸福;實現(xiàn)路徑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4-0034-04
幸福的話題由來已久,不同的民族、不同的社會、不同的時代對其有不同的理解。教育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幸福的人,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在我們這個以人為最高目標的、和諧的、公正的社會里,個人幸福乃是極重要的社會福利和財富。我們社會的每個成員都應當在他的完全不受侵犯的、屬于他個人的精神世界里是幸福的人?!盵1]教育也是傳播幸福的活動。教育不僅是對受教育者知識、技能的傳授,也是一種“德性的教育”(即是教人向善的教育),也是教人獲得幸福品質的教育。[2]教師作為整個教育活動的主要參與者與實施者,他們的幸福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
關于教師的幸福,國內許多學者對其做過界定。檀傳寶教授認為,幸福就是人的目的性實現(xiàn)時的那種主體狀態(tài),或者人的本質實現(xiàn)時的那種狀態(tài)。[3]這個概念強調幸福的狀態(tài)性,也就是強調幸福的可持續(xù)性,的確,幸福的感覺是一種持續(xù)的、長時間心理體驗,它有別于通常意義上的快樂。因為快樂僅僅是一種轉瞬即逝的主觀感受,沒有長期的激勵效應。也有學者對幸福做了不同的解釋,鄺紅軍認為,教師的幸福是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它是一種主觀感受和體驗,是一種需要的滿足狀態(tài),既包括低級需要的滿足,也包括高級需要的滿足。[4]這是從心理學的角度,概括了教師幸福兩方面的內涵: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學界目前較一致的研究趨勢是主觀幸福感和心理幸福感的融合,試圖從這一角度來闡釋教師幸福。不過綜觀目前研究的成果,多少都有點顧此失彼的感覺。
通過綜述古今中外的研究成果,我們發(fā)現(xiàn),影響中小學教師幸福的因素概括起來有兩個方面:內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內部因素主要有:教師的性格、性別、年齡、婚姻狀況、身體狀況等等,其中性格、身體健康是主要因素。[5]這對我們探索如何實現(xiàn)教師的幸福有很大積極意義。影響教師幸福的外部因素概括起來無非就是:社會的支持、學校的整合度、工作人際關系。[6]當然,也有人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因素也是十分重要的。
中國的中小學教師隊伍是世界上最龐大的,據(jù)中國教育部2013年統(tǒng)計,中國共有普通中小學專任教師1036.38萬人[7],占教師總人數(shù)的79.6%。因此,對這一群體的生活現(xiàn)狀、幸福實現(xiàn)做專門研究,不僅有必要,而且迫在眉睫。
一、社會:實現(xiàn)教師幸福的基礎
1.對教師職業(yè)進行合理定位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孔子以其深邃的教育思想,被歷代政府推為教師的典范,被尊為至圣先師、萬世師表。教師也因此備受尊敬,與“天地君親”一起受世人景仰。教師從那時起,被逐漸奉上圣壇,成為道德的楷模、世人的榜樣。然而,教師的實際社會地位卻不像他的社會聲譽那樣高,顯得名不副實。時至近現(xiàn)代,教師這一行業(yè)逐步職業(yè)化、專業(yè)化,不論從分工的角度,還是社會族群劃分的角度,社會都更多給予了教師以普通職業(yè)的理解。即便如此,還是沒有從根本上把教師和道德楷模、人格典范的圣人形象徹底脫鉤。究其緣由,一方面,從教師的工作任務來看,教育既要傳授知識,也要培育人格;既要訓練技能,也要提升品德。因此,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是教會他人如何做人、處事,這要求教師的素質必須是全面的、綜合的。另一方面,從教師的工作方式來看,不管古時候的私塾先生,還是現(xiàn)代的專業(yè)教師,其職業(yè)都包括“言傳”和“身教”雙重特征,他們在傳播知識、技能的同時,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影響著受教育者的成長,所以不管古時還是現(xiàn)代,對教師的道德要求都比較高。
然而,社會總是重視了一方面,又忽視了另一方面。在對教師無限期望的同時,似乎忘記了教師也是一個普通的人;在對他們的要求逐步提高的同時,卻不能給予他們相應的社會保障,這正是導致教師幸福感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教師是師,也是人;他們有指導人生的智慧,同時也有普通人的哀樂悲愁;教師既是偉大的,又是平凡的……所以,要提高教師的幸福感,當務之急就是要給教師職業(yè)一個合理、理性的定位,首先從社會普通行業(yè)的角度看待教師,首先把教師看成一個普通的社會人,滿足教師合理的物質、精神需要,不要讓過高的道德期待成為教師幸福生活的沉重包袱。
2.給教師提供全方位支持
社會對教師的支持,既應包括結構支持,也應包括功能支持,從而實現(xiàn)全方位的支持。
所謂結構支持,是指人際支持、家庭支持和組織支持。[8]首先是人際支持。社會要為教師創(chuàng)造良好的人際環(huán)境,包括工作、生活、交流、學習的人際關系,還要給教師更多自由的教學空間和言語空間。其次是家庭支持。要讓教師在社會中有較強的歸屬感,享有相應的社會地位,從而能給自己和家人生活穩(wěn)定的保證,這是教師獲得家庭支持的關鍵。第三是組織支持。教師一般都從屬于具體的教育組織——學校,所以,組織支持主要是指學校支持。因為這一支持至關重要,后面將詳加論述。
所謂功能支持,主要體現(xiàn)在教師的情緒滿意度和自我完善度兩個方面。關注教師的情緒滿意度,就要觀照教師的內心。一項有關“師德現(xiàn)狀與教師專業(yè)道德建設研究”的調查表明,教師們普遍不能認同過分強調奉獻精神和犧牲精神的職業(yè)要求,分別有80.8%、74.4%的教師反感樹立“犧牲自己的家人、家庭,一心撲在事業(yè)上”、“不顧個人身體情況,帶病堅持工作”的教師形象。[9]由此,我們不能一味地讓教師付出、奉獻、犧牲,不應該把這些看成對教師理所當然的要求,而是要當作是教師優(yōu)于常人的表現(xiàn),是高于職業(yè)要求的特別貢獻。至于自我完善度,就是要給教師提供充足、合理的學習、提升的機會,讓有能力、有上進心、有積極性的教師去提升自我、完善自我,這是社會支持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
二、學校:實現(xiàn)教師幸福的保障
1.給教師提供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
舒適的教學環(huán)境,是教學活動得以有效、有序進行的前提。這里說的教學環(huán)境,包括學校的硬件環(huán)境和軟件環(huán)境。一般意義上的硬件環(huán)境,首先是指各種教學設備、儀器的合理配備。特別是現(xiàn)代教育多涉及多媒體技術的應用,計算機輔助教學也已逐步走進各個校園,這些基本的硬件設施,是保證教師能正常教學的基礎,所以學校首先應該在這些必要的教學設施上加強投入。當然,除了直接用于教學的設施支持,對教師平時工作、學習、生活環(huán)境的支持也是不能缺少的,比如提供功能完善的辦公環(huán)境、方便舒適的生活條件、基本的休閑健身設施等,都是提升教師工作積極性,進而影響教師幸福的主要途徑。再說軟件支持,這主要體現(xiàn)在學校的組織結構、管理方式等方面,學校的組織結構盡量不要采用等級化的科層結構,避免讓教師有被管制、被約束的感覺;學校的管理要體現(xiàn)人性化、專業(yè)化、自主化等特點,能讓廣大教師在這一空間里心情舒適,感到輕松、愉快、自在,能最大限度地體驗教育的幸福與意義。
2.為教師提供學習成長的機會
對于青年教師,不僅要關注他們的工作條件,也要關注他們的專業(yè)成長,積極為他們創(chuàng)造進修、培訓、提升的機會,這不僅是社會支持的一部分,也是學校支持的主要方面?!抖Y記》曰:“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苯處熢诮虒W過程中會不斷遇到許多新問題,這些問題有的通過自己思考、同事討論就能解決,但有些問題只有相關領域的專家才能說得清楚。教師如果一直身處教學工作之中,很多疑問就很難得到解決,長此以往,不僅不利于有效教學的開展,而且也會讓教師逐漸對教育失去信心,所以學校必須結合教育主管部門的安排,定期為教師尤其是青年教師提供學習深造的機會,讓他們教有所惑,惑有所思,思有所解。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會教與學的雙重幸福。
3.為教師提供公平晉升的機會
學校、社會對教師的發(fā)展與肯定,是面向廣大教師群體的,所以學校要公正地處理教師職稱晉升等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問題,要讓廣大教師有一個不斷發(fā)展的渠道。檀傳寶教授在論述教師同事之間如何體現(xiàn)出公正時,舉了一個例子:兩個畢業(yè)于同一所大學又供職于同一所學校的青年教師,在同時競爭一個晉升機會時的兩難抉擇提醒我們,公正地處理這些問題,雖然會留下“價值的遺憾”,但對教師的消極影響是最小的。[10]所以,作為學校一方,應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教師,以盡量消除因晉升競爭產生的對教師的消極影響。
三、教師:實現(xiàn)教師幸福的關鍵
根據(jù)唯物辯證法的原理,外因只有在內因的基礎上才會對事物的發(fā)展起作用。因此,教師幸福感的提升,除了訴諸外物以外,教師的自我反思和自我建構也是必不可少的。
1.提升職業(yè)體認
對于廣大教師而言,教師首先是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體面的職業(yè),我們從事教育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更好地生活,這種想法無可厚非,因為人首先要維持個體的生命和家庭的生活,才有條件慮及其他,所以,教師以教育為謀生的手段應為社會接受、認可。然而,僅僅把教育當作謀生的手段,就無法從中獲得快樂的體驗,更不能從中體會到幸福。教師要想在教育中獲得快樂、幸福,就要學會不僅把教育當職業(yè),還要把教育當畢生的事業(yè)去對待,把教育當作“為了一切人,一切為了人”的事業(yè)來對待。[11]
2.追求專業(yè)成長
既然選擇了教育作為自己的事業(yè),就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每一個教師在選擇教師這個行業(yè)時,都應該首先問問自己,為什么要做教師?我的教育理想是什么?確立一個明確的教育理想,才能在不斷的進步與成長中,體驗人生的價值。教師的專業(yè)水平對學生的影響是顯而易見的。一個專業(yè)知識淵博、教學水平高超的教師,更容易受到學生的歡迎,也更能在教學活動中取得進步。學生在課堂上積極配合,努力學習,會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感受到成功的幸福。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取得理想的成績,獲得極大的進步,使教師不僅能在實踐中獲得極大的幸福,更能實現(xiàn)職業(yè)理想與現(xiàn)實的完美結合。
3.承擔社會責任
教師要有強烈的責任感,這種責任感來自教師職業(yè)的特殊性:教師不僅傳授人類的文明成果,還要培養(yǎng)受教育者的人格、理想。檀傳寶教授把這種責任感稱之為“信仰教育”。它不僅指教育本身要有信仰,教育過程要有信仰,還指教育中的人要有信仰。[12]這里所說的教育中的人,主要就是指教師。教師要有自己的教育信仰,這種信仰是和一個民族的發(fā)展、社會的進步、國家的富強、人民的幸福緊密相連的,只有堅定了這一信仰,教師才能在日常的工作中雖遭遇各種困難,歷經各種考驗,依然對教育滿懷熱情。這是社會責任感和個人理想的結合,也是教師獲得最終幸福的必由之路。
參考文獻:
[1]蔡汀,等編.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四卷)[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743.
[2]劉雨.論教師幸福的倫理內涵[J].現(xiàn)代教育論叢,2011(1).
[3][10]檀傳寶.提升教師德性,配享教育幸福[J].中小學教育,2013(1).
[4]鄺紅軍.論教師幸福及其實現(xiàn)[J].教育科學研究,2008(6).
[5]吳世學.中小學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及其提升[D].華中師范大學,2009.
[6]林丹.初中教師幸福感的結構及其特點[D].河南大學,2009.
[7]呂諾,王亞妮.中國中小學教師人數(shù)已超千萬[N].新華網,2013-09-09.
[8]喬虹,劉新法,陳家麟.中國大陸教師社會支持研究述評[J].南陽理工學院學報,2011(5).
[9]李敏,檀傳寶.師德的崇高性與底線師德[J].課程·教材·教法,2008(6).
[11]李先軍.論教師教育理想的構建[J].當代教育科學,2011(1).
[12]黃亮,檀傳寶.教育應回歸對人性的關照[J].教育科學研究,2004(4).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