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芳
摘要:近代教育家汪懋祖主持下的蘇州中學在當時享有盛譽,不僅造就了一批專家學者,更培養(yǎng)了無數(shù)學術人才,堪稱中國近代公立中學之楷模。汪懋祖在主持蘇州中學期間,為實踐其“學術化”的辦學理念,嚴于律己、廣招人才,創(chuàng)建了大師云集的“學術性”師資隊伍;實行“教訓結合”的學生管理模式,培養(yǎng)學生獨立意識;建設“學術化”校風,學術研究氛圍濃郁,師生共同進步。在汪懋祖“學術化”治校理念指導與實踐推動下,蘇州中學聲名鵲起、人才輩出,對當代中學教育管理的改革與發(fā)展具有積極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汪懋祖;蘇州中學;學術化治校
中圖分類號:G529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4)04-0038-05
自清末廢科舉、興新學始,經(jīng)民國政府的變革與發(fā)展,近代學校制度逐漸在中國確立,與此相應的是各級各類學校的不斷創(chuàng)立,系統(tǒng)的學校體系日益完善。此時正值國家危難、社會動蕩之際,有志于推動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的仁人志士,如蔡元培、陶行知、陳鶴琴、汪懋祖、梁漱溟等,積極投身教書育人的工作,尋求教育改革之良方,以期實現(xiàn)教育強國、救國之愿望。其中,近代教育家汪懋祖學成歸國后,將畢生精力投入于中等學校教育的改革與實踐中,主持蘇州中學,創(chuàng)辦大理師范學校、麗江師范學校,推動了中國近代中等學校教育的進步。
汪懋祖(1891.3—1949.1),字典存,江蘇吳縣人。早年學習刻苦,1905年考取秀才,1916年留學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師承杜威,獲教育學碩士學位,并被哈佛大學聘為研究員。1920年回國,先后任教于北京師范大學、國立北京女子師范大學、東南大學,并任江蘇省督學。1927年,蔡元培積極推行大學區(qū)制,提出以專家學者來領導改革教育事業(yè)的主張。在此背景下,汪懋祖辭去大學教授及督學職位,回到家鄉(xiāng),擔任蘇州中學的首任校長。在主持蘇州中學的四年中,汪懋祖以“教育源于生活,又要改變生活”的理念為指導,以其對當時中國中等教育狀況的研究為基礎,通過在師資隊伍建設、學生管理工作、校風建設等方面的創(chuàng)新改革之舉,以實現(xiàn)其創(chuàng)辦“學術化”中學的目標。汪懋祖時代的蘇州中學名師云集、校風嚴謹、人才濟濟,一時名聲大噪,為當時中學之楷模。本文從師資隊伍創(chuàng)建、學生管理、校風建設三個方面論述汪懋祖的學校教育思想,并以蘇州中學的管理改革為例,詳細闡述其實踐舉措,及其對現(xiàn)代中學教育工作的啟發(fā)與借鑒。
一、“學術化”辦學目標的確立
汪懋祖“學術化”中學的辦學目標,并不是曇花一現(xiàn)的靈感,而是依據(jù)深刻的個人見解與時代背景的。汪懋祖留學美國,接受教育學的專業(yè)訓練,深諳歐美國家的名校之道,對于美國學校教育制度亦有分析見解。1922年,中國的新學制模仿美國“六三三”制,因而在中學階段同樣面臨中學與大學的銜接問題,汪懋祖研究批判當時中國中等教育制度的弊病,尤為關注高中階段的辦學,認為地方狂熱舉辦高中,卻“不量經(jīng)濟如何?設備如何?教員資格如何?馴至學校內(nèi)容,空無所有,教學程度,未嘗提高”[1]。對此,汪懋祖提出的辦“學術化”中學的理念,正是能提高中學辦學質量,促進中學與大學緊密聯(lián)系的良策。
同時,汪懋祖擔任校長的蘇州中學是在試行“大學區(qū)制”的背景下建立的。1927年,蔡元培多次提倡的“大學區(qū)制”在北平、江蘇、浙江試行,主張以各學區(qū)的大學管理中小學教育,教授學者支持教育工作,改“官僚化”為“學術化”。隸屬于第四中央大學區(qū)的蘇州中學,即是由省立一師、省立二中、工專高中部與補學科三校合并成立,其教學管理思想便遵循“大學區(qū)制”的教育主張。因此,汪懋祖在首任蘇州中學校長期間,大力推行“學術化”的辦學思想,通過在教師選聘、學生教學管理、學風建設等方面的努力,以期實現(xiàn)其“學術化”的辦學目標,正如他在《蘇中??钒l(fā)刊詞中所言,“不佞思欲上紹范文正、胡安定之學風,旁求歐美各中校之精華,雖力小才弱,未必能遽副所期,而抱此宏愿,實未肯一日稍自退讓”[2]。正是在這樣的辦學理念的指導下,在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下,蘇州中學迅速成為當時國立中學之榜樣。
二、“學術性”師資隊伍的創(chuàng)建
校長作為學校的最高管理者,要嚴于律己,即使不能做到孔圣人的“君子九思”之境界,也要以教育家的標準要求自身,做到“熱心負責、操守嚴謹、態(tài)度誠懇、處事公平、虛心研究”[3]。汪懋祖認為中學校長不僅是一校之長,決定學校教學成就,影響學生前途,同時也是一方“祭酒”,應承擔扶翼地方文化、幫助改革地方習慣的重責,而非簡單地定位為學校行政領導,沉迷于權術交流、博取名利,“辦學校只要敷衍公令”,以社會不良風氣影響學校的教學工作。
作為校長,其首要職責即是秉持人才主義的立場,聘選合適的教職員?!靶iL第一件任務,在選用健全的教職員,加以健全組織,那學校就已安置在健全的基礎上?!盵4]汪懋祖強調青年乃國家未來之中堅力量,對其教育引導具有重要意義,然而中學生處于身體與精神急劇變化階段,處于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而教師作為其學術研究的指引者及人生的導師,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對于教師的選擇需慎重。汪懋祖依據(jù)中學生身心發(fā)育的特征,對教師提出嚴格的要求,“第一是篤信三民主義,具有正確的政治見解,第二是肯體貼青年,研究青年情緒,第三是教授功課,能獲得學生信仰,常能以良好的暗示及正確的理解,開悟學生的,第四總之要能以身作則,不憚煩瑣,而態(tài)度誠懇,熱情能感的。以上四項,如能全備,可說是全國最上等的教師了”[5]。可見,合格的教職員要在思想修養(yǎng)、教學素養(yǎng)、學術研究能力等方面皆有造詣。因此,在蘇州中學教職員的選聘上,汪懋祖實行高標準、高要求,力求能滿足上述之條件。他不辭辛勞,“凡德高望重之名師,輒遠道親往敦聘”,為蘇州中學組建了高水平的學者型師資隊伍。其中不乏專家學者、知名大學教授,如國文科有沈若穎、錢穆兩位國學專家及陳去病、吳梅等大學教授;歷史科有曾任教東吳大學的陳旦教授,英語、圖畫、教育等科亦是名師掌教。他們不僅能夠將課程內(nèi)容深入淺出地讓學生理解,且教學生動、活潑,同時注重啟發(f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之能夠自覺、主動學習。
雖有優(yōu)異的師資力量,但教師之間若不相往來,各自為政,則教學秩序必將混亂,教學水平也勢必不高,而教導主任雖負責教學管理工作,然勢力單薄、能力有限,必不能全面了解各科的教學情況。對此,汪懋祖提出應將中學各科劃分設組,每組由學歷資歷較高的教員任首席,領導教員共同探討教材、課程、教學方法的改進,負責教學進度的考核。他將蘇州中學科目分為國文、英文、自然學科、社會學科、體育衛(wèi)生等幾組,各組設首席教員,并賦予各學科首席參加校務會議、討論決定教學相關事宜、主持學科會議等權利及義務,以促進各科教學的交流與進步。
一支優(yōu)秀的教師隊伍若要發(fā)展壯大,必須不斷注入新生力量,以保持其活力與進步性,因此新教師的訓練尤為重要。汪懋祖認為,“對于這輩新進教員,校長著實要留意,常常要接談,無形中加以訓練”[6]。因為大學畢業(yè)生,離中學階段不遠,缺乏教學經(jīng)驗,只能安排在初中低年級任教。然而初中生身心變化較大、來源復雜,且新教師不夠成熟,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問題,因此需要對新教師多加指點、提醒,各組首席也承擔起了訓練新教師的重任。
無論是從教師自身發(fā)展而言,還是從提高教學水平要求來論,教師不僅需有良好的學科教學能力,也要有教學研究之能力。正如蔡元培所倡導的“名?!崩砟?,強調要以教師之教學水平與學術研究能力來成就學校之“名”,而非僅以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來標榜學校之優(yōu)劣,汪懋祖在辦學之初即提出,“一所優(yōu)良學校成績的表現(xiàn),不僅在畢業(yè)生多數(shù)能考取大學,或中學會考能得到錦標。而在入學后能獨立研究學術,崇高人格,出大學后復能發(fā)展其能力,以各得其用”[7]。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必然是以提高教師學術研究水平為前提的。一方面,汪懋祖重視學術,倡導“學術化”辦學宗旨,而發(fā)展學術型教師是其應有之義。另一方面,教師學術研究能力的提高更有助于其自身專業(yè)發(fā)展。蘇州中學的教師,不僅是各科教學工作的佼佼者,更是各科教學研究的學術人才。蘇州中學各學科組成立學科研究會,由首席教員負責,領導教員跟蹤了解各科教學研究之國內(nèi)外最新前沿,探討學習本學科教學研究之進展,制定本學科的課程標準及編制教科書等。如1929年該校自主制訂出版的《蘇州中學學程綱要》規(guī)定:“蘇州中學歷年教學上之改進及設施,之所以能開國內(nèi)各中等學校風氣之先,即因各學科研究會對研究工作之要求極高。”[8]此外,為滿足新的課程標準及教學需求,各科目教師自編教材,例如呂叔湘等編寫的《高中英文選》、吳元滌編寫的《高中生物學》、楊人楩編寫的《高中外國史》等自編教材,出版后即受國內(nèi)學術界之肯定,并多次出版,為其他中學選用,這也成為當時蘇州中學聞名遐邇的重要原因。在學術研究領域,蘇州中學的教師亦占有重要席位,其中以國學大師錢穆表現(xiàn)最為突出,先后發(fā)表了《先秦諸子系年》、《劉向、歆父子年譜》等著作,震動學術界,其他教師亦是潛心鉆研學術研究。在汪懋祖時代的蘇州中學內(nèi),教師研究學術、著書立說蔚然成風,涌現(xiàn)并培養(yǎng)了一批學者,如英文科教師呂叔湘后來成為語言學家,歷史科教師楊人楩、胡哲敷成為史學家。蘇州中學注重教師學術研究能力發(fā)展的舉措,不僅提高了蘇州中學在學術界的地位,同時也有利于教師自身的專業(yè)發(fā)展,教師投身學術研究的熱情也帶動、鼓舞了學生的研究興趣,為學生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創(chuàng)造了學術化的環(huán)境。
三、“訓教結合”的學生管理方法
一所學校的成功,不僅依賴于優(yōu)秀的師資力量,更重要的是學生的發(fā)展。汪懋祖主持蘇州中學時期,正是中國社會動蕩、民心混亂的年代,同時中學生因是“青春發(fā)動時期”,心思浮躁不定。面對辦學的雙重困難,汪懋祖在分析了解中學生的心理發(fā)育特征的基礎上,采取“訓教結合”的方式,指導、勉勵學生潛心向學,在有序的校園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獨立思考研究的良好習慣。
汪懋祖談及中學生的教育,總要強調他們的身心發(fā)育特征。他認為中學生存在感情至上、缺乏理性、理想活躍、容易拉幫結派、甚至有犯罪的傾向等問題,對其教育管理則必須要考慮中學生的心理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否則只能事倍功半,甚至激化學生的厭學情緒,造成惡果。
依據(jù)中學生的身心發(fā)育特征,汪懋祖提出了“訓教結合”的教導方法,采取導師制、軍事管理、學生自治三種方式相結合。導師制即是選聘良師,對學生進行人格感化,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品性,要求教師以身作則,注意言傳身教,不僅在生活思想上對學生施加影響,更是以自身嚴謹、好學的品性,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研究。同時,注重對學生進行軍事管理,在社會動蕩時期,養(yǎng)成團體協(xié)作、整齊服從之習慣,以糾正學生懶散、松懈之惡習。為維護學校良好秩序,創(chuàng)造有利學習的環(huán)境,蘇州中學制定了《蘇州中學組織大綱》《教務規(guī)程》《訓育規(guī)程》等管理制度規(guī)定,讓學生管理有章可循、有規(guī)可依,從而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在論及導師制與軍事管理兩種方式的關系時,汪懋祖認為各有利弊,應以導師制為中心,引導學生自覺自發(fā)地活動,并以軍事管理為輔佐,以形成團隊協(xié)作意識,創(chuàng)建有序的校園環(huán)境。
此外,為鍛煉學生組織領導能力、培養(yǎng)服務奉獻的精神、順應民主之潮流,汪懋祖提倡建立學生自治組織,“培養(yǎng)學生健全的輿論,培養(yǎng)團體裁制的力量”[9]。但中學生尚缺乏自治的素養(yǎng),因此他建議教師擔任指導,對學生自治組織加以引導,以免學校秩序之混亂。蘇州中學的學生自治組織涉及服務、游藝、餐食、宣傳以及學術研究等各領域,不僅豐富了學生的課余生活,鍛煉學生的組織才能,也成為學生管理的重要方式。
汪懋祖主持蘇州中學時,不僅關注學生學業(yè)進步,也始終重視學生的教導工作,直到彌留之際,仍不忘囑咐后人關注學生人格教育。汪懋祖對學生教導工作提出十項要求,即“一、鍛煉體格,期能刻苦耐勞,戰(zhàn)勝困難。二、意志訓練,期能剛健篤實,見義勇為。三、陶冶情趣,期能和樂向上,發(fā)揚踔厲。四、啟發(fā)思想,期能遇事反省,破除盲從。五、練習自知,期能善用權能,服從紀律。六、鼓勵勞動,期能創(chuàng)作生產(chǎn),由行致知。七、講求衛(wèi)生,注意美觀,養(yǎng)成愛美整潔之習慣。八、注意社交,嫻習辭令,養(yǎng)成活潑善群之態(tài)度。九、愛護公物,善用錢財,養(yǎng)成節(jié)儉尚公之德性。十、指導服務,提倡競賽,養(yǎng)成和平合作之精神?!盵10]此十項要求涉及中學生體能、生活、學習、人格等諸多方面。通過對學生進行行之有效的教導,促進學生養(yǎng)成良好之習慣,形成健全之人格,發(fā)展其學術研究能力,以達到上述之目標,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四、“學術化”的校風建設
在辦學之初,汪懋祖就懷揣創(chuàng)辦“學術化”中學的目標,組建學術性的教師隊伍、鼓勵教師鉆研學術、提高教學研究水平、制定高難度課程標準、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學術研究能力,無不彰顯其“學術化”的辦學初衷。因此,在校風建設上,汪懋祖秉承“學術化”的辦學理念,形成學風嚴謹、研究風氣濃厚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
蘇州中學選址在蘇州三元坊,舊有宋朝范仲淹、胡瑗在此興學,近有江蘇師范學堂的創(chuàng)立,可謂教育圣地,蘇州中學也不免延續(xù)追求學術與重視人才的教育傳統(tǒng)。另外,蘇州中學的英文名稱定為“Soochow Academy”,汪懋祖摒棄當時慣用的“Middle School”或是“High School”,而是選擇了柏拉圖學園的名稱“Academy”(有“高等學校”之意)。正如蘇州中學學生虞兆中所言,“由這命名可見汪先生的視野和重視學術的情懷,當然亦表示他辦此校的向往之所在”[11]。從蘇州中學的校址、校名皆可以窺視出汪懋祖的“學術化”辦學初衷。
為培養(yǎng)學術性研究人才,在滿足國家課程要求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特色,蘇州中學制定出了《蘇州中學學程綱要》,對中學各科課程提出更高的要求。例如,高中國文科的目標中包括“使學生明了中國學術思想變遷的大概并養(yǎng)成自動研究國學的基礎”,生物課要求“務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科學方法之運用及自動研究之興趣”,力求培養(yǎng)與大學教育相銜接的學術性人才,而非簡單的應試考生。為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增進學生的研究興趣,汪懋祖在蘇州中學推行選修課,在拓展學生視野的同時,也為不能升學者提供基本的職業(yè)訓練。
在課堂外,汪懋祖通過創(chuàng)辦校刊、設壁報走廊、開展課外研究活動、邀請名人演講等途徑,形成濃郁的研究風氣,創(chuàng)建學術性的校園文化。1928年3月,汪懋祖創(chuàng)辦《蘇中??罚荚诠_學校教學行政狀況、發(fā)表師生們學術研究成果,以供交流?!短K中??饭舶l(fā)行105期,其中包括汪懋祖、錢穆等名師的佳作,如錢穆的《述清初諸儒之學》以及《易》《墨》等研究心得都在《蘇中??飞习l(fā)表,亦有優(yōu)秀學生之研究成果?!短K中??吩O“生物學研究專號”,刊登學生有關生物學研究的文章,不僅增強了學生學術研究的積極性,同時形成了濃郁的學術氣氛,提高了學生研究興趣。另外,蘇州中學校園內(nèi)有一條壁報長廊,張貼國文、英語、歷史、生物等各科內(nèi)容,稿件主要來源于學生,成為學生交流學習的重要平臺。學生的課外活動豐富多彩,如組織學生自治會、學術研究會等各式學術研究、探討活動,舉辦學科競賽等,以加深學生的研究興趣,提高學術研究積極性。
名人演講在蘇州中學的教學活動中占據(jù)重要地位,在汪懋祖主持校務的四年間,共有40多位名人學者來校進行演講,其中包括蔡元培、胡適、孟憲承、顧頡剛等學術界、教育界名流。這些名家大師的演講,不僅鼓舞了蘇州中學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同時激勵了他們的學術研究興趣與熱情。
五、對當代中學教育的啟示與借鑒
縱觀當代中國中學教育,大多成為應試教育之傀儡,追求的不外乎學生成績及升學率,對學生的教育以升學為唯一目標;對教師優(yōu)劣之評價僅依賴于教學效果,對其學術研究興趣與熱情抱以漠視的態(tài)度。這種教育難以滿足我國教育目的及近年頒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中有關中學教育要促進學生全面而個性發(fā)展的要求,更遑論學生獨立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面對這些中學教育之弊病,教育工作者應加以反思。中學教育,不應僅是高考的應試機構,而應是實現(xiàn)教師及學生自我發(fā)展的平臺。通過對汪懋祖的“學術化”辦學理念及其在蘇州中學的教學管理措施的研究,不僅有利于總結、借鑒蘇州中學成功辦學經(jīng)驗,同時對于當下的中學教育改革亦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方面,當代中學教育應借鑒汪懋祖的人才觀,廣納賢才,在注重教師教學能力的同時,也要關注其專業(yè)發(fā)展,重視教師學術研究能力的提高,以“名師效應”帶動學生的學習、研究熱情。另一方面,根據(jù)汪懋祖秉承的人格教育和培養(yǎng)學術型學生的理念,在滿足學生升學之需的基礎上,提供多樣化的課程,豐富課外活動,以培養(yǎng)學生獨立研究的興趣與能力,同時關注學生人格教育,促進其全面而有個性的發(fā)展。
參考文獻:
[1]汪懋祖.中學改行四三制商榷[J].河南教育,1930(19-20).
[2]蘇州中學校一覽[M].蘇州:蘇州中學,1928:敘言.
[3][4][6]汪懋祖.我的教育經(jīng)驗談[J].服務月刊,1940(1).
[5]汪懋祖.中學生生活指導[J].浙江教育,1940(11).
[7][8]金德門.蘇州中學校史[M].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1999:165.166.
[9]汪懋祖.中等學校訓育問題[J].云南教育通訊,1939(34-36).
[10]汪懋祖.中學訓育問題[J].蘇中???933(25).
[11]虞兆中.不一樣的蘇州中學[C]//胡鐵軍.三元春秋(百年蘇中卷一).蘇州:蘇州大學出版社,2005.
責任編輯:楊孝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