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春 李宇
摘 要: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是學校教育的關鍵目標,而小學生正面臨著從具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變的關鍵時期。小學數(shù)學的內容較為簡易,既易于形象化亦易于邏輯化,正是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與思維方法的好時機。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探討如何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教學;激發(fā)興趣;問題情景化;學習方法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剛邁入小學殿堂的小學生來講,靜下心來去學習是一件“聞所未聞”的事情,在這樣的背景下,強制的枯燥的教學往往會扼殺學生的思維能力,變成所謂的“書呆子”,因此,作為教師,應能采取措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如可以采用“激將法”。以乘法口訣的練習為例,可以讓學生任意提出兩位以內若干數(shù)相乘,老師對答如流并告知原因是因為熟背乘法口訣,如此引起學生對老師的崇拜感與躍躍欲試的興奮感,不失為一個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好辦法。
二、將問題情景化,促進學生動手和思考能力
小學生時期,學生的思維能力正從具體形象化向著抽象邏輯化轉變,這個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小學數(shù)學內容的優(yōu)點是可雙向轉化,但也偏向于抽象化,如能將書本抽象的算式與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對于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有很好的成效。
如:在加減乘除四則運算中,可以讓學生動手制作彩色小紙片。先將同顏色的彩色小紙片歸類在一起,請學生們記住各顏色小紙片的個數(shù),然后提問(如:黃色小紙片與紅色小紙片一共有多少?)如此將枯燥算式情景化,可達到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效果。
三、教授學習方法而不是直接給以答案
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痹诤⒆拥某鯇W時期,教授學習方法遠比直接給予答案有用得多。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也正是從這里開始的。觀察、比較、綜合和分析都是較好的也是基礎普遍的學習方法,引導學生用這些方式學習,為他們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和思維方式打下基礎。
如:在心理學上很經典的逆向思維能力判斷,就可以通過比較的方式加以培養(yǎng)。(以5=3+2為例)小明有五個蘋果,給小芳三個,那么能給小強幾個?小明有一些蘋果,給了小芳三個,小強兩個,那么小明還有幾個蘋果?小明有五個蘋果,給小強兩個,那么能給小芳幾個蘋果?這三個問題之間的聯(lián)系以及解答方法可以與學生進行交流,以引導學生學會基本的學習方法。
正確培養(yǎng)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對于其今后的學習與生活有著巨大的影響,正確引導小學生思維方式的轉變,授其以漁,對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有極大好處,以期其對社會發(fā)展作出貢獻。
(作者單位 李世春:重慶市奉節(jié)縣康樂鎮(zhèn)希望小學 李宇:重慶市奉節(jié)縣康樂鎮(zhèn)寂靜小學)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