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橋水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深入開展,初中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生在多元化發(fā)展的同時還要注重自身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初中課堂中,教師要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和方法,迎合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注重對學生情感、智力、態(tài)度、素質等多方面的培養(yǎng)。本文首先闡述了語文學科中教材整合與閱讀教學間的關聯(lián),指明了兩者間存在的問題,最后提出了彌補兩者關系間不足因素的方法。
【關鍵詞】八年級 語文教材 整合 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4)04-0042-01
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是教學活動的主要對象。隨著我國教育的改革和完善,學生的主人翁地位得以體現(xiàn)。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盡可能地滿足學生的主觀需求,結合各種客觀條件,迎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F(xiàn)階段,八年級學生在語文學科中可以領到兩本教材——語文課本和自讀本。自讀本是教材的輔助資料,幫助學生了解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節(jié)省了教師和學生的時間,能幫助學生更高效地學習。
一、語文學科教材整合與閱讀教學間的關聯(lián)
語文教材在語文教學中具有不可取代的意義。它為并不系統(tǒng)的語文教學提供了一個相對系統(tǒng)的教學依據,對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都具有指導作用。教師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具有整合教材的義務,去粗取精,將課堂時間高效地利用起來。教材為教師的教學提供了思路,但其僅僅只是教學的一個起點、一個工具,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該從實際出發(f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取舍,融入自身的教學特色,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的四大板塊之一,也是學生認識世界、感受世界、拓展思維的重要途徑。學生是閱讀實踐活動中的主體,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依靠教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握教材中所蘊含的情感因素,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
二、語文學科教材整合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忽視學生的主觀需求,具有功利性
中學生是祖國未來的主力軍,他們擔負著國家的殷殷期盼。時代要求實現(xiàn)全民教育,與目前的應試教育模式相悖。隨著新課改的推廣,語文學科在對學生能力的考察逐步由課上轉為課下,注重學生課外知識的積累和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這種方式讓已經適應以課堂知識點為主要考察對象的學生感到無所適從,加強了對語文學科的畏懼心理,極大的消減了學習的熱情。
教材中選出的文章縱然符合了中學生的理解水平,但與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認知水平、生活經歷差距太大,使他們很難將感情融入課文中,無法身臨其境地體會作者的思想,從而與作者產生共鳴。
教師是課堂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和促進者,學生才是閱讀學習的主體。語文教師在日常閱讀教學中要重視學生在閱讀過程中的主體地位,盡可能為學生提供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條件,幫助學生提升閱讀水平。
(二)盲目追求形式,忽視了課堂效果
在針對八年級學生閱讀教學展開的一項問卷調查中,有近一半的學生認為老師課上講授的知識點太多,這說明學生認為教師的授課沒有吸引力,不能激起他們對語文閱讀學習的興趣。在問及什么方面需要老師的指導時,有31%的學生需要教師在閱讀方法方面提供指導,多數(shù)學生認為教師應該教授他們選擇書籍的方法。這說明大部分學生在課余時間不知道應該選擇什么樣的書充實自己,導致自控能力不強的學生受到不良刊物的影響,逐漸陷入歧途。
當今語文教學過度依賴多媒體的輔助,嚴重忽視了教材對語文閱讀的作用。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過多使用多媒體,就會逐漸將知識的傳授流于形式;學生在學習中過度依賴多媒體,就會使學習變得娛樂化,讓學生將本該放在知識上的注意力分散到課間中,缺少了學習應有的嚴肅性,大大降低了課堂效率。
(三)濫用教輔資料,做學習無用功
初中語文教師在日常授課過程中,通常會將講課和學生練習分離開來,在課程結束后對學生進行大量的疊加閱讀訓練。這些閱讀資料如果選擇不當會有訓練類型上的重復現(xiàn)象出現(xiàn)。所以在語文閱讀訓練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選擇閱讀材料,鼓勵學生對閱讀內容產生多元化見解,不要刻意去追求標準答案而束縛了學生的思想,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體現(xiàn)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三、解決問題的途徑
(一)重視課前預習過程
課前預習是后續(xù)學習的基礎。八年級的學生還不具備及時學習的能力,需要課前預習幫助加深對文章的理解程度。在正式學習之前,學生先自行通讀全文,找出文章中的重點和難點,使第二天的學習更有針對性,課堂效率也會大大增加。
課前勾畫出課文中的重難點部分,在有感觸的地方標上批注,可以隨時記下一閃而逝的閱讀靈感,將自己的思想與課前預習相融合,有利于綜合能力的提升。
教師在教學之前,通過分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課前討論。一千名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針對教材課文中的重難點在小組中提出自己的觀點看法,讓不同的思維碰撞出知識的花火。
(二)適量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將現(xiàn)代科技適量運用于語文教學中可以豐富課堂內容,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師在課堂中,通過大屏幕將想要表達的內容播放給學生看,可以更直觀地向學生傳遞信息,大大增加課堂的信息量,提高學生對課文的理解,使課堂利用率增大,提升課堂效率。
(三)建立小組學習模式
八年級的學生經過七年級一年的學習生活,對班級的同學有了很大程度上的了解,彼此間的熟悉程度大大加強,默契也逐漸突顯出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利用學生學習中的默契,運用小組互助學習的方式,利于學生和教師間的知識分享、交流協(xié)作,共同營造出和諧的課堂氛圍。
(四)及時評價總結
八年級是初中學習的重要階段。教師通過制定階段性學習目標,可以幫助回顧階段性學習的過程,找出不足之處,為今后的教學活動提供改正依據。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過程中也要及時總結學習效果,及時糾正學習方法,促進自我進步發(fā)展。
綜上所述,八年級是初中學習中打基礎的一年,要為九年級的升學備考做好鋪墊。語文教師在八年級的閱讀教學中,要注重對教材的整合,結合配發(fā)的自讀課本,理清教學思路,讓學生在閱讀的同時學會獨立思考、辨析文章中心思想,以此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效率,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養(yǎng)成。教師還可以適當運用高科技輔助教學,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熱情。相信通過三年的學習積累,廣大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A知識、鑒賞能力會提升至新的層面,為在中考中取得優(yōu)異的成績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潘新和主編. 新課程語文教學論[M].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5
[2]劉杰.讓開放和生成走進語文教學設計[J]. 語文教學通訊. 20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