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 昊
(江蘇師范大學(xué)科文學(xué)院,江蘇徐州221004)
從1785年第一批華人抵達美洲大陸后,至今已有七八代人了,這200年間,美國華裔男性為美國的發(fā)展和建設(sh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甚至許多人為了修筑橫貫美國東西海岸的鐵路犧牲了自己的生命,然而,在美國社會里,直到近幾十年,他們一直鮮有地位和社會權(quán)利,更少有文學(xué)創(chuàng)作,似乎被歷史淹沒了。正如馬克思在《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中所寫:他們無法表述自己;他們必須被別人表述[1]。由于排華法案的迫害,唐人街形成了畸形的單身漢社會,華裔男性被西方文化描述成各種各樣的“他者”形象,以突顯薩義德所謂的歐洲白人種族的“文化地位的優(yōu)越感”(positional superiority)[2]。在東方主義的霸權(quán)話語下,美國文學(xué)中產(chǎn)生了諸如傻里傻氣的阿辛、狡猾的異教徒中國佬、想討好白人的偵探陳查理、邪惡而又對白人心懷叵測的傅滿洲等華人刻板形象??傊?,在近代歷史中,丑惡、狡猾、愚昧無知、淫蕩邪惡的華人刻板形象已根深蒂固地留在了西方主流話語中,那么究竟美國主流文化中的男性華裔的刻板形象是如何建構(gòu)的,筆者結(jié)合美國近代種族歷史、對華政策以及華裔美國文學(xué)的某些代表作家的作品文本分析,以期解構(gòu)美國華裔男性刻板形象的建構(gòu)歷程。
究竟何時何處第一批華人抵達北美,至今無從考證。但是,直到舊金山發(fā)現(xiàn)金礦后,華人才大規(guī)模涌入美國[3]。二戰(zhàn)前移美華人,絕大多數(shù)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廣東省,方言多說臺山方言[4]。要了解早期華人男性形象,分析他們的文化社會階層構(gòu)成和赴美的主要動機是很有必要的。
首要的原因是利益的驅(qū)使。最初的華人幾乎都是男性,他們背井離鄉(xiāng)不遠萬里來到美國舊金山就是為了發(fā)財致富。1849年,抵達美國的礦工有325名,一年后增至789名,而后在1851年達到1851名,而到了1882年排華法案頒布之前,美國的華人已經(jīng)多達150000人[5]。其次,社會動蕩也迫使許多華人到國外尋求生存空間。清朝末年,稅收太重,特別是太平天國運動使戰(zhàn)火蔓延到了廣州,大量農(nóng)民無法生存,只好背井離鄉(xiāng)。據(jù)歷史學(xué)家估計,在長達十年的內(nèi)戰(zhàn)中,全國有兩千萬人死于非命[6]。雖然清政府于1712年頒布法令禁止國人向海外移民,但是連年戰(zhàn)爭再加上列強在沿海港口獲得的特權(quán),使政府已無力阻止國人移居海外,甚至不得不最終撤銷了這一法令[7]。據(jù)估計,19世紀下半葉大約有300萬華人移居海外,他們中的一部分選擇了北美。第三,政府昏庸無能,導(dǎo)致洋人橫行霸道,用虛假廣告欺騙華人赴美做苦力。許多為美國公司服務(wù)的船商通過廣告和傳單,對加利福尼亞的金礦大肆捧吹。比如當(dāng)年的一則廣告上寫道:在美國,你會有豐厚的薪金,寬敞的住房,吃山珍海味,穿綾羅綢緞,隨時能與朋友通信,向家鄉(xiāng)匯款,我們負責(zé)郵寄安全。美國是個好的國家,沒有官僚,沒有兵亂。人人平等,不分貴賤[8]。在這些誘惑下,很多華人靠抵押農(nóng)田、房屋、個人財產(chǎn),或湊錢借款等方式湊足赴美的盤纏,甚至成為契約勞工,正如湯亭亭在《中國佬》中所云,“美國修建跨大陸鐵路需要大批苦力,于是從中國雇傭了大量勞工”[9]。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從19世紀中葉流落或被騙賣到美國的華人絕大多數(shù)是男勞力,他們大多是沒有社會地位,沒有金錢,甚至少有文化的農(nóng)民或者乞丐般的體力勞動者。他們來到了美國,是為了生存和向往美好的生活。然而,華人到了美國幾乎被視為奴隸一般,干著最危險和最艱苦的工作,但他們大都逆來順受、吃苦耐勞,即使在極其惡劣的工作環(huán)境下也少有反抗。因此我們客觀上不得不承認,正是這些吃苦耐勞、純樸而沒有文化的早期華人給美國白人社會留下了極壞的最初印象。他們留著長辮子(因為按照滿清的律法,沒有辮子,他們不得回國),與外國人格格不入。這些早期的華人移民留給美國白人社會極差的第一印象就逐漸奠定了美國白人社會對華人男性刻板形象的基礎(chǔ),再經(jīng)文學(xué)文本的刻寫,就逐漸形成了華人男性的刻板形象,即不懂英文,愚昧無知,逆來順受,留著大辮子的“苦力”形象,這種形象甚至早期用來區(qū)分華人與其他亞裔移民的標志[10]。
對于華人男性的刻板形象的成因,美國政府長期以來的排華法案也難辭其咎。美國政府在1882年頒布了著名的排華法案,華人是在從民族的角度最早被禁止進入美國的移民群體。從1924到1943年,一個在中國出生的人除非能證明他有個美國國籍的父親外,否則他將不能移民美國;即使有了美國國籍的華人,也不能擔(dān)保他在中國出生的妻子入美;任何一個美國婦女如果嫁給一個華人,她將意味著自動放棄了她的美國國籍。這一法案幾乎把華人赴美移民的大門徹底關(guān)閉了60余年,直到1943年羅斯福總統(tǒng)簽署了《馬格納森法》,才廢除了此項法案。這長達61年的排華法案,“使華人作為一個種族群體,融入美國文化的時間耽誤了”[11]。
首先,排華法案導(dǎo)致了美國華人社會的畸形發(fā)展,對華人社會的性別比例嚴重失調(diào)起到了不可推卸的責(zé)任。排華法案限制了大量中國大陸婦女赴美定居生育,導(dǎo)致華人社會男女比例嚴重失調(diào),進而導(dǎo)致男性華人性心理和性行為失常,更直接影響到華人社會人口的增加。據(jù)記載,1860年華人社會的男女比例是19∶1,到了1880年則是27∶1,1910年是14∶1,1920年是 7∶1[12]。這些數(shù)據(jù)表明,雖然美國華裔男女比例從1860年到1920年是逐漸升高的,但直到一戰(zhàn)爆發(fā)后,唐人街女性的比例最高點才到1/8。總之,排華法案極大地壓抑了華裔人口的增加,致使華人社會男女比例嚴重失調(diào)。
其次,排華法案也影響著華裔男性的生活方式。可以想象,在這個“光棍漢”社會里,男性華裔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無法進行正常的家庭夫妻生活,享受天倫之樂,致使很多華裔男性閑暇之余無所事事,出入賭場和妓院,甚至吸食鴉片。一些華人曾經(jīng)說過他們逛窯子僅僅是因為他們在空閑的時候?qū)嵲跓o事可做;一些人參加教堂組織的英語課程學(xué)習(xí),僅僅是因為他們的老師是女性;無聊的洗衣工們時常以猥褻的黃色圖片和圖書寥以自慰[13]。華人單身漢畸形社會也反映在某些華裔作家的作品中。早期的華裔作家朱路易1961年發(fā)表的《吃碗茶》真實再現(xiàn)了一個被迫封閉,由老年男子統(tǒng)治的中國父權(quán)社會,到處都是形形色色的華人單身漢。除了嫖娼,無聊的華裔男性也轉(zhuǎn)向了賭博。在1936年,僅有3萬華人居住的紐約唐人街就有50家賭場,居住在波特蘭的2000余華人竟擁有著不下30余間賭場,彼斯堡的500名華人竟為擁有6家賭場而“自豪”[14]。由此可見,嫖娼和賭博極其盛行。
再者,排華政策也制約著大部分華人的從業(yè)范圍。華人起初帶著美好的期望踏上了美國這塊土地,但是從到達美國后,從一開始他們做最低等的苦力活,如修鐵路、挖煤礦,其中“1萬多名華人勞工幫助修建了太平洋中央鐵路”[15]。他們像奴隸一樣被白人奴役著,華工因罷工而遭到屠殺,只有最臟和最低下的工作才輪到他們干[16]。華人因為能吃苦耐勞,為此美國人視華人為競爭對手,想方設(shè)法排擠他們。他們被白人從煤礦業(yè)中驅(qū)逐出來,律法又禁止他們在西海岸捕魚下網(wǎng),工廠和農(nóng)場也容不下他們。舉凡華人能容忍的行業(yè),都屬于職業(yè)急需人手而白人又不愿意去干的,例如礦區(qū)的廚師和洗衣工,或城里人家的仆人。據(jù)統(tǒng)計,“時至1920年,在美國有一半以上受雇的華人在洗衣店或在餐館干活”[17]。這種悲慘處境也可以在許多華裔文學(xué)作品里找到佐證,《吃碗茶》中的王華基曾以開餐館為生,此后在唐人街地下室又經(jīng)營了一家麻將館,和他同船來美國的李剛則開過洗衣店;湯亭亭在其處女作《女勇士》中也透露了她父母曾經(jīng)開過麻將館,后來主要以經(jīng)營洗衣店為生。由此可見,不管是從歷史還是文學(xué)文本中,華裔男性的“女性化”現(xiàn)象都不鮮有記載。
大部分華人男性被迫生活在以唐人街進而形成了與主流不同的華裔社會,吸引著成千上萬的觀光客。而每年到紐約和舊金山華人街參觀獵奇的白人足有幾百萬,這遠遠地超過對其他美國少數(shù)裔的“青睞”。在短暫的觀光之后,留在美國白人印象中的只是對華人社會表象的認識,是美國社會壓抑下變形扭曲的華人男性刻板印象。這些形象一經(jīng)文學(xué)的描述,再加上影視傳媒的渲染,便愈加強化了白人社會對華人男性形象及其社會的誤解和偏見。也許有關(guān)華人男性刻板形象的表述確實存在,但是追究根源,美國白人政府不得不負全部責(zé)任。是他們?yōu)榱俗约旱姆N族利益而將華裔民族囚禁在唐人街社會任其畸形發(fā)展,是他們一直試圖將這個種族視為低下的“他者”而得以保存自我高傲的優(yōu)越姿態(tài)。
除了以上兩種形成華裔男性刻板形象的原因以外,西方文化霸權(quán)對華裔的東方主義強權(quán)表述也是造成華裔今天刻板形象的深刻原因之一。如上文所述,早期到達美國大陸的華人絕大多數(shù)都沒有文化,無法用英文書寫他們自己的勞動、生活和心理情感,無法書寫他們對美國發(fā)展所做出的巨大貢獻和遭受的種種苦難。雖然也鮮有一百首詩歌留在了舊金山海灣的天使島上,但這些文本是用漢語書寫的,自然無法進入白人主流社會,其結(jié)果必然阻礙了華裔在美國白人主流文化中的自我表述。此后,由于美國排華的反動政策越來越激進,華人的處境更加艱難,生存空間急劇壓縮,更不用說文學(xué)創(chuàng)作了,他們甚至因為幾句話說得不好就惹禍上身,甚至遭到屠殺,這一切致使“華人弱勢話語在歷史的進程中就消音了”[18]。
華人無法表述自己,只好被西方主流話語所代述。從美國文學(xué)作品來看,直到二戰(zhàn)爆發(fā),幾乎所有的美國白人作家對華人所做的只是寫一部描繪唐人街的書,亦或?qū)懸欢我子诔霭娴挠嘘P(guān)亞洲的故事[19]。這些文學(xué)作品中的華裔形象主要塑造了兩種華裔男性刻板形象。第一種男性華裔形象是傅滿洲。他精通西洋知識和科學(xué),沒有同情心和道德。他有一流的智慧,是映襯白人主角的反面人物,是超人,撒旦的人形化[20]。但他最終也無法戰(zhàn)勝有道德的、心腸火熱的英國主人公。他最終沒有戰(zhàn)勝白種人,似乎暗示著華人(意欲吞噬美國的“黃禍”)永遠也不可能戰(zhàn)勝美國白人社會,只能處于“他者”的從屬地位。與之相反的另一個臭名昭著的華裔男性形象是出自于厄爾·德爾·比格斯著《陳查理探案集》的陳查理。陳查理笨手笨腳,永遠是低眉順眼的奴才[21]。他是一個“臃腫的,咬文嚼字卻又口齒不清的,娘娘腔似的”聽命于白人的小偵探[22]。這段查理寫給達夫信中的句子也許更能揭示出查理的奴性形象:“當(dāng)我得知,在你(達夫)那高貴而緊張的大腦中仍給最卑賤的陳查理留有一席之地時,我感到自己已是個很富有的人了……這種東方人性格逐漸改變的狀況是否應(yīng)該歸功于我在不平靜的美國人中間生活了多年這一現(xiàn)實?”[23]陳查理看似一個大偵探,其實與甘加丁一樣,是白人沉默的仆人,是白人主流社會杜撰的“模范華人”。這也印證了為什么陳查理在美國社會比傅滿洲更受歡迎,因為他對美國白人社會的主導(dǎo)地位不構(gòu)成威脅。
是故傅滿洲和陳查理代表著兩種華人形象,前者“惡”后者“善”,但此種善惡并非是人性的善惡,而是種族和文化的善惡,其標準是華人對美國白人是有利還是有害[24]。這兩種典型形象都是美國白人對華人的東方主義式的概念化臆想,是實現(xiàn)美國白人種族在美國社會的霸權(quán)統(tǒng)治的兩種策略。前者塑造了邪惡狡詐的華人男性形象,一方面警示白人社會不可與華裔為伍,另一方面也為美國制定排華政策提供了依據(jù);后者則從相反的角度建構(gòu)了美國白人社會中的“模范華裔”男性形象,其意在教化拉攏華人移民做馴服于白人社會的少數(shù)族裔,將華裔從白人社會潛在的“敵人”轉(zhuǎn)化為“仆人”,從而減少美國社會的種族沖突與矛盾,進而鞏固白人社會的領(lǐng)導(dǎo)地位。因此,美國華裔男性的刻板形象是整個美國國家民族策略及其戰(zhàn)略部署之產(chǎn)物,是白人主流文化對華裔的東方主義話語下的霸權(quán)歪曲表述。
華裔男性刻板形象的形成,還有一個隱秘的因素,那就是在美國華裔文學(xué)中存在著少數(shù)華人在其作品中無意識地對華人男性刻板形象的刻寫,與白人主流話語中的東方主義表述不期形成了共謀。
首先,某些華裔作品中存在著對華人男性賭博嫖娼的生活情節(jié)的寫作。朱路易在《吃碗茶》一書中的開頭就描述了一個妓女在炳來公寓門口不停按門鈴的場景,小說中還描寫了許多單身漢們經(jīng)常聚會在王華基那間“陰冷、潮濕、漏雨”的地下室里打麻將。他們“每天必做的一件事就是去麻將館搓上幾把”[25]。湯亭亭在《女勇士》中也提及父親早期在唐人街經(jīng)營過賭場。而《喜福會》中顧映映的前夫更是一個浪蕩嫖娼、淫蕩無度、玩弄女性的花花公子。家財萬貫的吳興已經(jīng)有了三個老婆,還是陰謀詭計,用欺騙的手段迫使許安梅的母親違背封建道德,改嫁做他的四姨太。這些作品中有關(guān)華裔男性的描寫,客觀上呈現(xiàn)出華裔男性三妻四妾、吃喝嫖賭、荒淫無度的刻板形象,在書寫華裔女性真實歷史的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強化了美國白人主流文化中的華裔男性刻板形象。
不僅如此,華裔男性在某些作家的作品中也有被“女性化”的傾向。某些女性作家高調(diào)為女權(quán)主義寫作,奮力抵抗封建男權(quán),甚至進行徹底地顛覆,其結(jié)果導(dǎo)致華裔男性形象在她們的作品表現(xiàn)得如此暗淡甚至女性化。水仙花(Edith Maude Eaton)在她的小說《她的華人丈夫》中把米妮的華人丈夫劉康海與白人男子詹姆斯作了鮮明的對比。劉康海雖然是米妮理想中的丈夫,但是他并不高大威猛,浪漫迷人而只是因為他值得信賴;相比之下,詹姆斯就更顯得“強壯、高大、體格健美”,更具男子漢的氣概與男性魅力。譚恩美在她的成名作《喜福會》中主要講述了兩代人四隊母女感人至深的故事,然而她筆下的華裔男性卻被貶抑到與白人男性相對的“他者”地位。琳達的在中國大陸的丈夫被描繪成嬌生慣養(yǎng)的富家子弟,不論從生理上還是道德上都算不上是真正的男人。四個女兒中,除了吳精美尚未結(jié)婚外,其余三個都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白人男子作為丈夫。麗娜始終感覺自己配不上哈羅德(白人),反思道:“我奇怪哈羅德這么出眾的人怎么會認為我與眾不同呢”[26]。露絲之所以嫁給泰德,是因為她從小就討厭她身邊的華裔男孩,相比之下,她更欣賞泰德身上不同于其他華裔男孩“高傲、自信、固執(zhí)的性格、棱角分明的面孔、修長的身材、堅實的臂膀”等氣質(zhì)[27]。《吃碗茶》中的炳來面對妻子卻在思考自己為什么面對妓女能如火一般地做愛而和自己溫柔甜美的合法妻子卻無能[28]。某種意義上炳來代表著被主流社會“閹割”的華裔男性,只能被迫承受著被“陽痿”和“女性化”的現(xiàn)實處境。
此外,某些華裔男性作家的作品中也隱匿著對華裔男性刻板形象的強化書寫。當(dāng)代華裔美國劇作家黃哲倫在他的代表作《蝴蝶君》中解構(gòu)了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劇中,華人宋莉玲男扮女裝,將法國外交官加利馬爾玩弄于股掌之間,這在一定程度上顛覆了西方觀眾心目中東方女子的刻板形象。但是同時這種顛覆又是以犧牲華人男性的形象為代價的。宋莉玲能假扮女性玩弄白人男性多年竟不被發(fā)現(xiàn)的事實,只能進一步證明他完全沒有男人的陽剛之氣,這難道不是無意識地強化了華裔男性的“閹割”處境,印證了白人文化中的“狡黠”、“女性化”的華人男性形象嗎[29]?
由此可見,華裔美國作家在他們的作品中一方面發(fā)出了自我的聲音,使華裔文學(xué)從邊緣逐漸走向中心,但另一方面他們的寫作也流露出無意識的東方主義視角,強化了美國主流話語中的華裔刻板形象,這種無意識隱匿的話語與白人主流話語對華裔男性的東方主義表述不謀而合,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視的刻寫力量。
回顧美國華裔歷史,華裔為美國社會的發(fā)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是由于早期華人大部分是沒有受過教育的農(nóng)民,無法用英文表述自我,致使華裔文學(xué)長期處于沉默失語的境地。在西方主流社會東方主義霸權(quán)表述下,華人男性被塑造成了丑陋、無知、愚昧、狡猾、邪惡的刻板形象。不僅如此,許多華裔作家的作品中也無意識地強化了華裔男性的“女性化”刻板形象。然而,當(dāng)今世界正向多極化發(fā)展,中華民族這頭溫順的醒獅已經(jīng)站立并恢復(fù)健康,邁向了民族復(fù)興的偉大征程。這個復(fù)興不僅僅是經(jīng)濟的復(fù)興,更是文化的復(fù)興,全球華人形象和地位的復(fù)興。筆者在這個后殖民的時代重新審視近代美國華裔歷史及文學(xué)文本,意在探尋形成華裔男性刻板形象的真源與合力,并呼吁全球華人參與重新書寫并未建構(gòu)真實健康的華裔男性形象而努力。
[1]愛德華·薩義德.東方學(xué)[M].王宇根,譯.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9.
[2]Said Edward.Orientalism[M].New York:Random House,1978.
[3]Yin Xiaohuang.Chinese American literature since the 1850s[M].Urbana and Chicago: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2000.
[4][15][16][17]托馬斯·索威爾.美國種族簡史[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2.
[5][6]尹曉煌.美國華裔文學(xué)史[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2006.
[7]黃連枝.東南亞華族社會發(fā)展論[M].上海:社會科學(xué)出版社,1992.
[8][24]李春輝,楊生茂.美洲華僑華人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0.
[9]王守仁.新編美國文學(xué)史(第4卷)[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2.
[10][12][13][14][19][20][21]程愛民,邵怡,盧俊.20 世紀美國華裔小說研究[M].南京: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10.
[11][18]張子清.不同華裔美國作家構(gòu)筑想像中的不同共同體[A].程愛民.美國華裔文學(xué)研究[C].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
[22]Chin Frank.Come all ye Asian American writers of the real and the fake[A].An anthology of Chinese American and Japanese American literature[C].New York:Meridian,1991.
[23]Earl Derr Biggers.陳查理探案集[M].魯玉容,譯.北京:群眾出版社,1999.
[25]Lyman Stanford M.Chinese Americans[M].New York:Random House,1974.
[26][27]Tan Amy.The joy luck club[M].New York:Bllantine Books,1989.
[28]Louis Chu.Eat a bowl of tea[M].Seattle: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1979.
[29]丁文莉.論黃哲倫在《蝴蝶君》中對東方主義的不完全解構(gòu)[J].徐州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