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瑤
摘要:從2002年以來,我國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產(chǎn)生了一股聲勢浩大的回歸潮流,至今仍方興未艾。我們把這股回歸潮流稱為回歸主義教學觀?;貧w主義教學觀重視文本解讀,重視語感,重視生活體驗,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和個性,實質(zhì)上是為人本主義語文課堂教學糾偏,要求語文課堂教學把人文性、工具性和最重要的文化載體三種功能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真正不偏不倚地做到三者并重。
關鍵詞:新世紀 中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回歸潮流
自1978年以來,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界經(jīng)歷了兩輪課程改革,第一輪課程改革是在20世紀80年代,受“科學是第一生產(chǎn)力”的經(jīng)濟體制改革的影響,國家倡導“語文教學科學化”;第二輪課程改革是自1996年以來的新課程改革,受世界民主化進程和民族文化復興的影響,國家倡導語文教學的人文性。這一輪課程改革由于強調(diào)語文課程的人文性而被稱為人本主義課程改革。2000年,新課程改革理想化的教學理念與實際效果之間存在的很大差距,新課程改革實驗班學生的考試成績不佳,這使得新課程改革與中國“以考分決勝負”的人才選拔制度產(chǎn)生了深刻矛盾,沖擊新課程改革的研究文章隨即充斥于各種雜志之中。人們在反思“語文教學科學化”和新課程改革中產(chǎn)生了回歸思想?;貧w本性、回歸原點、回歸本真、回歸本體、回歸本源、回歸本位、回歸本色、回歸個體、回歸生活、回歸藝術、回歸語文素養(yǎng)——這些字眼逐漸出現(xiàn)在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研究文章中。從2003年開始,倡導語文教學回歸的研究文章越來越多,成為一股聲勢浩大的回歸潮流。我們把這種充滿濃厚回歸色彩的教學觀稱為“回歸主義教學觀”,把持有這種回歸主義教學觀的研究者稱為“回歸主義者”。我們以“語文回歸”為篇名關鍵詞,在中國期刊網(wǎng)上搜索到從2002年至2010年9月的研究文章多達428篇(見表一)。而且,在這幾年中,回歸主義研究文章篇數(shù)呈不斷上升的態(tài)勢。此外,從2002年至2010年9月以“語文教學回歸”為主題的期刊論文多達1740篇(見表二)。
表一:2002-2010年中國期刊網(wǎng)以“語文回歸”為篇名的呼喚回歸的研究文章
時間
(年)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文章數(shù) 13 14 27 26 39 71 80 78 130
表二:2002-2010年中國期刊網(wǎng)以“語文回歸”為主題的呼喚回歸的研究文章
時間
(年)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文章數(shù) 54 55 114 92 131 319 305 351 468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兩表的數(shù)據(jù)是本人于2010年搜集到的。2011年以后,中國知網(wǎng)改版,數(shù)據(jù)已改變,能搜索到的文章數(shù)量已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但將歷年的數(shù)據(jù)相比較,2011、2012年的文章數(shù)量仍呈上升趨勢。(見表三)
表三:2011年中國期刊網(wǎng)改版后2004-2012年以“語文回歸”為主題的呼喚回歸的研究文章
時間
(年)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文章數(shù) 4 6 9 10 23 32 38 29 50
此外,我們之所以把這種回歸現(xiàn)象稱為回歸潮流,不僅只是因為該主題的研究文章數(shù)量多,而且也是因為回歸思想逐漸發(fā)展為一種教育界的共識,如于2012年12月12-14日在京召開的由教育部語言文字報刊社主辦的全國語文教改高峰論壇,主題就是“促進交流合作,回歸語文本真”。
一、回歸主義教學觀的基本思想
回歸主義教學觀的基本思想可以概括為如下幾點:
(一)要求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真正做到人文性與工具性并重。回歸主義者認為,語文學科的人文性與工具性是自然融合在一起的,根本無需去刻意強調(diào)。上好一堂語文課的關鍵就是回歸“真實”,認為這是語文教學的“一條出路”。實際上,回歸主義者的思想,不管是回歸本體、本源、本位、本色還是回歸個體、回歸生活,歸納到一點,即人文性與工具性并重,還原一個真實自然的課堂。他們認為,語文教學只要“在基本規(guī)律上做到、做實、做好,就會有語文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就會有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高?!?/p>
(二)重視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與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貧w主義者主張中小學語文課回歸生活,回歸兒童世界,使語文課堂教學與社會生活保持連續(xù)性, 讓語文課堂教學“植根于生活的土壤”。這樣,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才不會“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而是生活世界的有機構(gòu)成”。 語文課堂教學不是把學生與其生活割裂開來的屏障,而是使學生與其生活緊密聯(lián)系起來的基本途徑。語文課要“幫助學生反思、體驗、享受生活并提升、完善生活”。
(三)重視傳統(tǒng)教育中的合理因素。回歸主義者強調(diào)回歸傳統(tǒng),努力從傳統(tǒng)教育中挖掘合理因素?!胺e累-感悟-運用”這一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基本思路重新受到人們的重視。吟誦、朗讀、誦讀、涵泳這些傳統(tǒng)的讀書法在回歸主義的課堂中又得以重見光明。
(四)重視語文學科的文化載體功能?;貧w主義者坦言,“語文教學要夯筑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基礎。”為此,他們提出了四點基本做法:①實施“親近古詩文”經(jīng)典工程,注重民族文化的熏陶和積累;②營造“文化課堂”的氛圍,領略民族文化的精髓和風采;③開發(fā)“語文與文化”精品課程,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④開展“尋訪家鄉(xiāng)傳統(tǒng)文化”實踐活動,繼承和弘揚本土文化。
(五)強調(diào)語言的學習和語感教學?;貧w主義者強調(diào)語言學習,認為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本體是語言,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人文性必須建立在語言學習和語用訓練的基石上,在“體味”的基礎上回歸本真。他們對于“讀”這種語用形式十分重視,提倡“讀中思”、“讀中品”、“讀中想”、“讀中生情”、“讀能成誦”,通過誦讀指導增強語感,提高語言運用能力。
(六)重視文本的解讀、體驗和感受?;貧w主義者主張語文課堂教學要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歸文本,教出一種“語文味”。所謂“立足文本”,就是指教師緊扣教材提供的文本進行教學設計,不能脫離文本任意發(fā)揮。超越文本則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突破文本的限制,把文本和學生生活相聯(lián)系,確立“生活語文”的觀念;二是讓學生大量閱讀文本外的文章,增加積累。所謂“回歸文本”,是指語文教學在把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相聯(lián)系,形成拓展閱讀的同時,到最終還要能回歸到文本的主體上去。他們把這一教學思想稱為“在回歸中超越”。所謂“語文味”,則是指語文教學要通過誦讀、吟詠、品味等形式教出這種情感和意境,講出課文的情感、意境,感受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
(七)重視學生主體?;貧w主義者強調(diào),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回歸個體?;貧w個體包含兩方面內(nèi)容,一是語文教學指向每一個學生個體,二是語文教學指向每一個學生的個體閱讀行為。他們強調(diào)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發(fā)展為本體,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的主體性有三個層次:活動主體性、交往主體性和發(fā)展主體性。為此,老師要培養(yǎng)學生的主體意識,善于通過文本的美感去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并和學生展開互動交流,使學生有課堂主人翁的感覺。
(八)重視個性化教學。個性化教學包含三方面內(nèi)容:教材的個性化內(nèi)容、教師的個性化講解和學生的個性化解讀。回歸主義者認為,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要指向?qū)W生個體,張揚個性,重視學生對文本的獨特的個性化體驗,重視學生的個性發(fā)展。語文教學要改單一目標為多維目標,關注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形成。正是因為這一點,他們認為中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是不能有模式的,要打破模式化期待。
(九)重視教學藝術。回歸主義者認為,語文課是一種藝術課堂, “詩化”是其應有的情懷,應該在詩意中回歸,讓語文課成為一種享受。他們崇尚“簡約”的教學風格,講究“體味”,講究情境教學,強調(diào)“審美”,重視文化傳承和涵泳,一方面使得這種教學觀帶上了濃厚的藝術色彩,另一方面也體現(xiàn)了這種教學觀的鮮明的民族風格?;貧w主義者對于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歸文本這一語文教學思想的深入解讀,也充分體現(xiàn)了其對于傳統(tǒng)教學藝術的重視。
二、回歸主義教學觀的本質(zhì)
回歸主義教學觀是在人本主義教學觀席卷整個中小學語文教學界并對中小學語文教學造成了一定不良影響的形勢下出現(xiàn)的。回歸主義者指責新課程“脫離文本,過度發(fā)揮”,天馬行空,華而不實,呼吁要“還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讓“語文教學當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來”,要回歸簡約。這實際上表明,回歸主義者是在為人本主義課堂過分注重語文教學的人文性的觀點糾偏,想努力讓人本主義課堂回歸正確軌道。這個正確軌道即將人文性、工具性和最重要的文化載體三者并重,自然地包含于語文學科之中,讓語文教學在“簡單”與“不簡單”之間行走。所謂簡單,是指從教法上講,語文教學只要遵循其自然的教學法則,因時制宜,因地制宜,隨機取舍,將人文性、工具性和最重要的文化載體自然地融匯于語文教學之中。所謂不簡單,是指語文教學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包含基礎性、思想性、工具性、人文性、文化性等多方面的內(nèi)容,具有無限的包容性,自然融匯、相互貫通,做到語文課堂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和回歸文本的和諧統(tǒng)一,這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回歸主義教學觀的基本教學觀,就是要求把人文性、工具性和最重要的文化載體有機結(jié)合在一起,真正不偏不倚地做到三者并重。這無疑是正確的,但這種觀點并非回歸主義者所獨有的,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觀有這樣的觀點,人本主義教學觀也有,只不過是這幾種教學觀在具體執(zhí)行的時候漸漸不知不覺地走偏了。話又說回來,如果真是在每一堂語文課上都做到三者兼具,語文課豈不又成了一個大雜燴?所以,怎樣才算是做到了三者不偏不倚地并重,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問題,回歸主義者只是將其內(nèi)容進行了豐富和擴充,具體的教法則仍是一個模糊概念,其可操作性也值得懷疑。
參考文獻
[1]陳曉紅.巧用多媒體讓語文回歸本真[J].新課程(教研), 2011(07): 171.
[2]陳美瑩.新課標下語文回歸藝術才情[J].學苑教育,2010(08):23.
[3]促進交流合作回歸語文本真全國語文教改高峰論壇隆重開幕[J].華夏教師, 2012(12): 114.
[4]魯紀權(quán).語文教學要夯筑優(yōu)秀民族文化的基礎[J].中國教育學刊, 2005(12):40-43.
[5]錢夢龍.學習語言:語文教學本體的回歸——評洪鎮(zhèn)濤老師的語文教學本體改革[J].中學語文教學, 2003(02):14-16.
[6]吳永軍.立足文本·超越文本·回歸文本——語文新課程閱讀教學策略[J].語文建設, 2003 (11):4-6.
[7]潘涌.論新課標下的語文閱讀教學[J].天津教育, 2004(Z1): 85-88.
[8]朱永新.還語文教學的本來面目[J].當代教育科學,2003(09):65.
[9]余慧娟.語文教學當回到自己的土地上來[J].人民教育, 2004(17): 46.
[10]潘文彬.在“簡單”與“不簡單”之間行走——對當前語文教學的一些思考[J].語文教學通訊,2006(3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