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雙成
摘 要: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信息化技術的提高,多媒體在教學中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與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相比,多媒體教學有著傳統(tǒng)教學方式所不能比擬的優(yōu)點。在教學活動中適當地運用多媒體可以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豐富多彩。
關鍵詞: 多媒體 日常教學 作用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科技的進步,多媒體在高校素質教育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以計算機技術、網絡通訊技術和多媒體技術為基礎的現代教育技術的發(fā)展和應用,影響和促使傳統(tǒng)教育發(fā)生徹底變革。在教學中,如果能正確合理地使用多媒體,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多媒體的定義
多媒體的英文單詞是Multimedia,它由media和multi兩部分組成。一般理解為多種媒體的綜合。多媒體是計算機和視頻技術的結合,實際上它是兩個媒體:聲音和圖像;用現在的術語表述即是:音響和電視。
二、 多媒體對教學的作用
多媒體可以廣泛地應用于學習的各個方面,多媒體技術引進到學校教學中,不僅能讓教師在教學中手段更豐富、輸出信息量更大,還可以讓學生在學習中擁有更高的熱情和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興趣。與傳統(tǒng)的教師一個人在講臺上使用板書,學生被動接受的方式相比,使用多媒體教學能夠使教學效果事半功倍。
1.多媒體教學能夠調動學生的多感官,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傳統(tǒng)的教學,大多是教學者依賴既有的經驗,依照教科書的內容,以講述的方式傳遞給學習者,學習者也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以某一特定主題為中心,做有系統(tǒng)、有組織的口頭教學。完全由教師主導與掌控整個教學情境,利用黑板板書配合運用教學資源與課本的內容講解,學生上課專心聽講或練習。學生習慣被動地照著教科書的編排及老師的教學進度去吸收新知識,老師是個必須無所不知的全能者。所以傳統(tǒng)教學教師扮演照教科書教的全權領航者,學生只是坐著聽課,毫無選擇地扮演被動的接收者。教科書本只有單一版本,內容也多以學科為主,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脫節(jié),教師扮演的是消極的說書人角色,如此的教學形式易帶來單向的知識灌輸,過分地依賴教師權威的結果,使學生喪失主動求知的學習動機。
而使用多媒體教學,教師可以以書本內容為中心,通過視頻、圖像、聲音等各種媒體有效地把要傳輸的信息活靈活現地展示給學生。通過感官的刺激使學生對事物的認識也可以不再停留在書本上的文字印象,從而引起學生的興趣,提高他們的求知欲。比如,在教學中,當教師對學生講解“牛丼”一詞時,適當地通過幻燈片來展示下“牛丼”的形狀、材料及做法,這樣就更能給學生一個客觀的認知,加深他們的印象,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2.多媒體的應用能夠使教學活動組織得更加合理、科學。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教師因為課程進度、課程內容等各方面的約束,必須要花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板書以便學生接受知識,在相同的時間內,必須舍棄很多其他的教學活動。而經過精心設計的多媒體材料是教師教學經驗與豐富資源的組合。它的設計與組織將更加合理、科學,內容也更豐富、多彩,既有助于課堂上教師教學內容的講授,也有利于學生對學習內容的理解與吸收。同時,它改變了以往單調、枯燥的教學模式,使教學活動在一種新的模式下有序、科學地進行,有利于提高教與學的質量。 例如:在講授“「イソップ物語」を読む”——《新編日語》(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第三冊第十課——這一課的內容時,如果是運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為了達到既定的教學效果,教師在授課時,一般要用3個課時左右的時間講授課文背景、單詞、語法,用3個課時左右的時間來講授課文內容及重難點,還要用2個課時左右的時間來講解應用文及課后重點習題。這樣一來,要用8個課時的時間來完成一篇課文的講解,而且,時間上很緊湊,還不能過多地對學生介紹伊索寓言相關的文學背景等內容。但同樣的內容,如果利用多媒體合理分配,使用事先做好的幻燈片來講解文化背景和單詞語法只需要2個課時,授課文內容及重難點也只需要2個課時,應用文及課后習題的講解指需要1個課時。這樣一來,只需要5個課時左右就可以完成了。一方面節(jié)省了時間,另一方面還可以利用多媒體的特性組織更多的教學活動。
3.促使教師的作用發(fā)生變化。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學模式基本上都是以教師為中心。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是有利于教師主導作用的發(fā)揮,便于教師組織、監(jiān)控整個教學活動進程,便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統(tǒng)的科學知識的傳授,并能充分考慮情感因素在學習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其嚴重弊病則是:完全由教師主宰課堂,忽視學生的認知主體作用,不利于具有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創(chuàng)造型人才的成長(按這種模式培養(yǎng)出的絕大部分是知識型人才而非創(chuàng)造型人才)。這種教學模式長期統(tǒng)治我國各級各類學校的課堂就使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我國各級各類學校中有著根深蒂固的影響。然而,使用多媒體教學的手段時,學生直接通過多媒體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在教學中的作用也由純粹的知識傳授者變成了教學過程的設計者和學生學習的指導者。教師不再是單純地向學生灌輸書本知識,而是引導學生通過正確的學習方法來獲取自己想要的知識。
4.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多媒體應用于教學不僅能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更有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多媒體提供了交互式的學習方式,支持更有效的教與學。學生可以有效控制自己的學習,非常靈活方便。這既有助于因材施教,也為每個學生提供了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與學習空間。在課前預習的時候,學生可以根據課本的內容結合多媒體的應用,找出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及不懂的地方,課堂上詢問教師,從而提高學習效率。
三、結語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興起與多媒體技術的日漸成熟,各式媒體蓬勃發(fā)達,學生獲得知識的來源大幅增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之下,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已經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也難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為了適應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下一代的教育,改變教學方法與內容,已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參考文獻:
[1]衣學勇.現代教育技術基礎[M].濟南: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
[2]馮偉.多媒體外語教學優(yōu)勢分析[J].湘潭師范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5).
[3]張建偉.從傳統(tǒng)教學觀到建構性教學觀——兼論先到教育技術的使命[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