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芳
新時代的發(fā)展告訴我們,知識的獲取更注重學習者對資料的收集、整合、應用與創(chuàng)新的能力,而這種能力的形成,首先應該是從小培養(yǎng)閱讀習慣,在大量的課外閱讀中獲取知識。在新課程背景下學習語文,僅僅依靠語文教材是學不好真正的語文的。因為每周幾節(jié)語文課所承載的內(nèi)容僅是滄海一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更有賴于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提升學習知識和運用知識的能力。教師要重視對課外閱讀的研究指導,在課外閱讀的循環(huán)歷程中,發(fā)揮義不容辭的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應指導學生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洞開課外閱讀是意義超出語文本體的另一方不可替代的廣闊天地。
但從目前的教育現(xiàn)狀看,過重的課業(yè)負擔使學生疲于應付作業(yè)和考試、升學,沒有時間進行課外閱讀;同時閱讀量的減少,又必然導致閱讀能力的低下,形成不良循環(huán)。筆者在2009年起就關注這一研究主題,曾做過調(diào)查,結果顯示,有22.3%的小學生認為不看或少看課外書的原因是作業(yè)多,沒時間看。有此困惑的學生在三年級占15.6%,四年級占21.5%,五年級占30%,呈逐年級上升趨勢。通過調(diào)查,我還發(fā)現(xiàn)學生普遍存在著閱讀量小,閱讀內(nèi)容淺薄,情感淡漠,缺乏閱讀興趣等問題,同時教師方面也存在著指導、檢查的方法不科學、時效性不強的問題。可以說,語文課外閱讀普遍存在“淺閱讀”以及“功利性閱讀”的現(xiàn)狀,課外閱讀內(nèi)容也顯得混亂無序,同時又缺乏引導、梳理。小學階段是一個人一生之中的習慣養(yǎng)成階段,從小有良好的閱讀習慣和方式方法,將使學生一生受益。因此,教師要放棄急功近利的思想,改變傳統(tǒng)指導過程中出現(xiàn)的盲目性、隨意性、跟風性,端正對課外閱讀的認識,學習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的有效方法。鑒于此,筆者提出基于書香校園建設的小學生課外閱讀指導策略。兒童是自主學習的主人,他們可以參與決定自己學習的內(nèi)容和學習的方式;兒童是自我發(fā)展的主人,在閱讀中我們要尊重他們的理解、感悟與創(chuàng)作。
一、尊重個性,快樂閱讀為基石
課外閱讀的宗旨是“做快樂的讀書人”。課外閱讀研究應從學生的實際需要出發(fā),根據(jù)當前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點,順應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了解小學生課外閱讀愿望和興趣,從快樂閱讀入手,以快樂閱讀引領學生去閱讀屬于他們年齡段的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親近屬于他們童年的經(jīng)典。我們認為,唯有如此,小學生才能復其本性,還其好動、好奇的面目,從而快樂享受閱讀,快樂感受童年。小學生不喜歡拘泥于現(xiàn)實的功利目的的閱讀,不愿意過早地被綁到應試培訓的“戰(zhàn)車”上,他們認為讀書只是豐富自己生活的一種形式,讀書一定要能根據(jù)自己的喜好,自由地閱讀,快樂地閱讀,討厭將閱讀與“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一定要多讀書”這類告誡的話語連接在一起。那種功利性閱讀“不能替代我們的心被一本真正的好書真正感動,不能替代我們與主人公一起哭、一起笑的生活感悟”,學生更渴望在書海中心馳神往地交流與共鳴,渴望得到一種精神享受。
二、破除功利,素養(yǎng)提升為目標
“胸藏萬卷憑吞吐,筆有千鈞任翕張。”那是因為有了足夠的語言量,量變引起了質(zhì)變。閱讀讓學生擁有豐厚的語言,學生因此才能縝密地表達思想,構筑起語文大廈的“秦磚漢瓦”。課外閱讀教學指導能讓學生的心靈盡情地品味語文的醇香,在文學中盡情沉醉,甚至還能促使學生嘗試在享受閱讀的同時,也用稚嫩的筆寫著從心靈里流淌出來的故事。我們的語文教育不一定要把學生都培養(yǎng)成作家,但我們可以讓他們愛書、讀書,讓他們的心靈浸潤墨韻書香,使整個人生都彌漫著文化的氣息。通過課外閱讀,可以讓學生大量接觸母語,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使學生逐漸具備適應實際需要的語文能力。課外閱讀還能使語文課程更開放、更具活力,它拓寬了學生生活的內(nèi)容,使學生能跳出課堂小圈,放大生活外延;跳出單科局限,放大信息視野。
三、搭建平臺,全民閱讀為主旨
要讓學生愛上閱讀,需要給他們創(chuàng)設良好的閱讀環(huán)境和閱讀氛圍。我們應該搭建平臺,讓學生有地方讀,有時間讀,有好書讀,懂得方法去讀。因此,我們可以開展“書香校園”“書香班級”“書香家庭”等系列活動,讓學生感受到閱讀之旅是快樂、健全而燦爛的。我們可以建設好學校的圖書館、讀書長廊、讀書角等,讓學生們徜徉在經(jīng)典里,沐浴在書香中。我們可以通過引導,使我們的學生對書的熱愛蔚然成風,不管走入哪個班級,不管走到哪里,他的書包里或課桌上都至少有一本正在閱讀的課外書,讓“小書迷”遍布全班、全校。我們還可以開展閱讀競賽、古詩詞誦讀比賽,讀書演講,讓各類讀書活動吸引著小學生,也影響著教師和家長。師生共讀、親子閱讀,讀書成了大家共同的語言,課外閱讀自然就能滋養(yǎng)學生精神深處的東西,閱讀的特質(zhì)也能營造出濃郁的校園文化氣息。
四、尊重原則,科學引導為根本
閱讀是有方法的,閱讀指導更是有方法的。筆者認為,在指導過程中必須遵守以下原則。
一是長遠實踐跟與文本同步相結合的原則。與文本同步的課外閱讀是完成小學階段閱讀任務的基石,而具有長遠目標的課外閱讀實踐則是在這基石之上建構起來的摩天大廈,二者該是有機融合的整體。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教材有《最后一頭戰(zhàn)象》的課文,我們可以建議學生在課余去閱讀沈石溪的其他作品,向?qū)W生推薦其他相關的動物小說,以便學生全景式地、深層次地理解作家作品的內(nèi)涵、主旨。長遠性是指新的課程標準、學校、教師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都有整體的要求,這些要求應該是貫穿于學生整個成長過程的。指導學生進行文本同步的課外閱讀并不難,大多數(shù)教師都會在講完課內(nèi)作品之后布置一些課后閱讀或拓展延伸之類的作業(yè),這就算是在指導學生進行課外閱讀了。但僅憑這些并不能達到課外閱讀的效果。課外閱讀要有實效,還需要教師對新課標的整體要求和學生的總體閱讀現(xiàn)狀進行全盤了解,要用長遠的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待課外閱讀。我們要堅決杜絕只重文本而缺長遠性課外閱讀的習慣做法,只有將二者完整結合起來,在完成文本同步閱讀的基礎上,教師還要學會追蹤,要有定期與不定期的指導,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二是要把握好經(jīng)典傳承與時代氣息相結合的原則。將經(jīng)典性和時代性有機地結合在一起,要防止學生毫無辨別地一味地去追逐形形色色的“暢銷書”或另類的“時尚讀物”。這就需要教師時時關心知識界、思想界的各種動態(tài)和新成果。
三是要遵循循序漸進與博覽群書相結合的原則。教師在認真篩選、推薦作品的同時,還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把握作品的內(nèi)在特性,逐步、有序、分階段地指導學生閱讀。堅持博覽群書與循序漸進相結合,最重要的是要及時發(fā)現(xiàn)并糾正學生課外閱讀中存在的貪多嚼不爛,囫圇吞棗,只注重了解故事梗概,忽略作品的藝術感染力等一系列不良的閱讀習慣,讓他們在對文學作品的生動感悟之中,在研究與賞析之中,提高自身的閱讀與審美能力。在閱讀過程中,要熏陶學生的感情、性格、人格,培養(yǎng)學生的同情心和正義感,重視學生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正確導向。課外閱讀的目的是為了拓展視野,提高對真、善、美的欣賞和評判能力,豐富和凈化學生的心靈。因此,課外閱讀不能局限在某一個或幾個特定的領域、流派或體裁之內(nèi),而是要引導學生廣泛涉獵反映不同領域、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社會生活的風格迥異、題材多樣的優(yōu)秀作品。課外閱讀本身即是為了給學生打開一扇扇窗口,學生要厚積、博覽,才能穩(wěn)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新課標、新教材對閱讀教學提出了更多、更高、更新的要求?!肮涫拢叵壤淦??!毙W生課外閱讀的指導,方法是最重要的??茖W地指導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對于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的形成,知識面的拓寬,藝術審美、觀察、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等都是大有裨益的。因此,作為教師就應該對小學生的課外閱讀進行科學、有序、有效的指導,培養(yǎng)他們閱讀的興趣,教會他們閱讀的方法,提升他們閱讀的能力,開創(chuàng)素質(zhì)教育的新局面。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