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桂英
從2009年開始,我校設置電影賞析課程,把電影課編入課程表里,用豐富的現代媒體資源引導學生關注時事,激發(fā)學生的愛國情懷;用高位的傳統(tǒng)文化引領學生的人生,提升學生品行;讓學生在課堂上享受高雅藝術,使課堂教學充滿了生機。
理念先進,與時俱進。我校選擇“電影賞析課程”作為校本課程,推進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基于以下幾點理念:電影課的開設是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是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需要;開發(fā)電影課是切實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需要;電影課的開設是校本課程開發(fā)的需要。電影貼近學生生活,寓教于樂,意義深遠,深受廣大學生的喜愛。只要發(fā)揮電影的特有優(yōu)勢,系統(tǒng)地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教育,就能把學科德育和德育實踐活動融為一體,提高學生參與研究的意識,改進和提高德育實效。如何使學生學會鑒賞電影文化,以積極健康的文化陶冶學生的情操,正是在新時期不可忽視的重要工作。
課程新穎,目標明確。我校開設“電影賞析課程”,初衷就是要把電影課塑造成綜合課程,集語文、閱讀、寫作、美術、音樂、思品為一體的討論研究型課程。電影課以導看賞析為途徑,以道德教育為切入點,以提高鑒賞水平和激發(fā)健康情感為目標。優(yōu)秀電影綜合了戲劇、音樂、繪畫、文學等各種藝術形式,以其超文本、鮮明、形象、生動的特點讓人賞心悅目。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生通過和老師共同研究、討論、鑒賞、分析,不僅提高了鑒賞能力,還凈化了心靈,陶冶了情操,綜合素質得到不斷提高。通過觀看影片,學生還能了解社會、感悟心靈、理解人性,而影視作品獨有的可視、可聽、可感的生動形象性,讓學生能夠最簡單方便地享受高雅藝術。
優(yōu)化辦學條件,營造電影文化。學校給每個班配備了一臺42寸液晶電視和一臺手提電腦,并在每個班安裝可移動電視架,方便操作。為了營造健康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學校還制作了十八幅精美的“愛國影片”海報張貼在各班走廊,渲染了學校電影課程的濃厚氛圍,激發(fā)了學生觀看愛國電影的興趣。
合理選用內容,精心設計教材。電影課內容的設置注意教育性、知識性、針對性的有機結合;注重用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電影文化知識充實電影課教育的內容;針對小學生的年齡、年級特點和身心發(fā)展需要,不同的年級開展不同要求的教育活動。另外,針對班級和學生存在的實際問題,組織賞析不同的影片。比如說三年級學生的電影課有《紅色娘子軍》、《雞毛信》等經典的紅色影片,也有像《長江7號》、《功夫熊貓》這些學生都喜歡的動畫片; 一年級學生的電影課有《少年英雄王二》、《閃閃的紅星(動畫版)》 、《小兵張嘎(動畫版)》等大家喜聞樂見的愛國影片。
電影編入課表,分步實施推進。電影課按照學生的心理年齡,編排成課程式的看電影計劃,安排在每雙周四下午最后兩節(jié)課,這樣算下來,一個學期能觀看16部電影,從學前班到小學畢業(yè)可以看200多部電影。電影課分三步實施:第一步,“電影賞析課”與德育相結合,重點觀看愛國經典紅色影片,培育民族精神;第二步,“電影賞析課”與藝術教育課有機結合,重點觀看經典歌舞劇、話劇、經典影片,培養(yǎng)學生音樂、美術、文學等藝術欣賞水平;第三步,學科電影“課對課”,按照教育部的課程標準和地方教科書,進行課文和電影“課對課”的整理,對語文、數學、社會、科學、音樂、美術、體育等多門學科進行了學科電影整合,開發(fā)出電影資源。
采用“啟發(fā)引導—觀看影片—抒發(fā)感想—欣賞分析—總結收獲—指導實踐”的六步教學法。觀影前,布置學生收集有關資料、了解影片背景;觀影中,引導學生感悟、品味、體驗、討論,使學生得到豐富形象的感染、真切情感的體驗或潛在智慧的啟迪;觀影后,讓學生談一談看完電影后的感受,可以針對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來展開討論。如《閃閃的紅星》這個故事要告訴我們什么?你最喜歡其中的誰?為什么?影片中最令你難忘的鏡頭是哪一幕?引導學生回味影片精彩情節(jié)和印象深刻之處,讓學生進行表演、復述或交流體會等,進一步陶冶性情、美化行為、凈化心靈。為增強活動的實效性,要求學生每看完一部影片寫一篇觀后感,將優(yōu)秀習作張貼在各班的“作文園地”,政教處每學期末將舉辦一次觀后感征文評比活動,并對獲獎學生進行獎勵。我們不僅培養(yǎng)學生鑒賞,而且創(chuàng)作;不僅從電影作品中體會“美”,還要自己去創(chuàng)造“美”、宣傳“美”。
對這一系列的活動,很多學生都深有感悟:“電影讓我們擁有人文精神,電影提高藝術欣賞力,電影能感化我們的心靈,電影能陶冶我們的情操,電影能為我們減壓?!笔堑?,把賞析電影作為科目排入學生的課程表,使學生得到高雅的藝術熏陶,這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責編 金 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