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桂芳
【摘要】研究性學習屬于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模式。它是在老師的輔導幫助下,由學生進行策劃與執(zhí)行以及自我評估的一種學習方法,它又是一種跨越學科的學習技巧。學生借助對一個特定專題的研習,對現(xiàn)有的知識與技巧進行重新綜合,然后通過特定的活動,使他們能夠自主的構造知識結構圖,進而將這個新題目學會,按時完成學習目標,使學生養(yǎng)成自學的習慣。
【關鍵詞】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滲入
一、前言
所謂研究性學習是興起于20世紀80年代并且在國際社會上得到普遍認可的一種新的課程教學模式,它經常以“學習活動”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也就是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從學習生活以及社會生活里把研究專題選出并確定下來,然后以和科學研究相似的方法,積極主動的去獲取知識,并將知識應用到學習中,從而更好的處理問題的一種學習活動。小學語文的教學過程中跟應該提倡滲透研究性學習的方法,這樣便于從小就培養(yǎng)學生具備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研究性學習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中,就是要為學生提供一種嶄新的能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的學習方式。以學科教學為載體實施研究性學習適應了時代的要求,對學生的發(fā)展有巨大的推動作用。
二、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進行研究性學習的方法
1、探索“研究性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課堂教學屬于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的主陣地,在整個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將研究性學習的理論思想與實踐方法充分的融入其中,通過改善學生的學習方法,將原來以“接受型”為主的學習模式轉變?yōu)椤疤骄啃汀暗膶W習模式,這樣就可以改變學生依賴接受而排斥自主思考、不善懷疑的傳統(tǒng)習慣。另外教師要多鼓勵學生把自己的生活經驗以及知識水平和課文相關的事物結合在一起,積極發(fā)現(xiàn)問題,形成疑問,進而引導學生通過自己的探索解決好問題。在整個教學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學生要主動參與到活動中去,并且要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這樣逐漸培養(yǎng)起自主獲取新知識的能力,能夠學會分析與解決問題,進而提高交流和合作的能力。教學過程中,因為教材內容比較多樣化,這時就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開展研究性學習。
(1)對角色進行研究
這種方法比較適合低年級的學生。一般情況下低年級的課文常常充滿童趣,非常生動、形象、活潑,往往會蘊含深厚的天然真摯的情感。教師要引領學生走進課文里,通過融入課文中所營造的特定的情景,以角色互換的方法通過有感情的朗讀與演讀課文,和課文里的人物作深入的情感交流,來體驗角色所蘊含的各種情感。比如在課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里,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研究國王為何會選擇一個沒有種出美麗的花朵反而是捧著空花盆的孩子當繼承人,進而引導學生懂得誠實的重要性,爭取做誠實的好孩子。
(2)分小組進行合作研究
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不僅可以突出學生主體地位,還可以積極培養(yǎng)學生主動參與的意識,使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被激發(fā)出來。整個學習過程中,老師不是主體,學生才是真的主體并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小組合作既可以改變班級課堂教學過程中一部分學生缺少機會常處于 “旁觀”以及“旁聽”的被動地位的局面,進而賦予所有的學生都有參與的機會和權利,與此同時在整個參與過程中,學生還要充分了解每個人的特點,學會溝通、交流和合作。這種溝通、交流與合作還包含精神方面的,比如相互之間能否互相尊重、理解和容忍,在表達和傾聽以及說服人方面能否采取合適的方式等等。在對《小伙伴》進行教學時,通過分組合作學習研究的方式,充分利用學生喜好不一的特點,使學生們依據(jù)自己的興趣和意愿去自主學習,然后給他們安排時間聚集在一塊各抒己見,分享自己對課文的所感所悟,進而引導他們更加深入的體會文中的思想感情。教師對于小組合作研究中角色的擔任要定期進行輪換,這樣就更能自主的去選擇自己所感興趣并且可以勝任的各種研究性課題,與此同時也就給學生充分展示自身的創(chuàng)造潛能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平臺。
(3)伸進行研究
在實施研究性學習理論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研究小學語文教學的方法,千萬不要固守教材、按部就班,而因突出教材的局限,加強對探究空間的開拓以及對研究對象的不斷拓展和延伸,這樣便能讓學生在經歷以及探索過程中發(fā)現(xiàn)許多知識點和快樂。例如在學《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時,老師可以循序漸進向學生們講解沙洲壩井的歷史淵源,毛主席的生平事跡,從而加強學生們對課文內容的深入了解,體會其中的深刻思想感情。從這篇課文里老師也可以逐步將課文的中心思想從村民對毛主席的紀念和感恩之情延伸到現(xiàn)如今的生活中去,不難發(fā)現(xiàn)時刻懷有感恩之情也是速食時代人們必不可少的一種可貴品質,感恩幫助我們的人,感恩父母的養(yǎng)育之情,感謝老師的孜孜不倦教導,對生活多一份感恩之情,也才能發(fā)現(xiàn)生活中更多的美。
(4)研究問題
胡適曾說說:“問題是知識學問的老祖宗,古往今來,一切知識的產生和積聚,都是因為要解答問題?!毖芯繌膯栴}開始,問題意識屬于學生認識世界以及關愛世界的起點,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多鼓勵學生開動腦筋、積極提問題,會提問題,盡可能的提出有質量的問題。當然教師也可以改變以往“我說你聽“的教學模式,和學生聚在一起討論各種問題。教師可以設置好幾個比較好的問題,讓學生自己去解決,這樣也便及時發(fā)現(xiàn)潛存的問題,開展新的探索。
2、開展多種多樣的活動,擴展學生學習空間
語文是一門綜合性、工具性以及人文性都比較強的學科,它覆蓋面非常廣,所以我們很有必要去深入探索語文學習的空間,將學科的邊緣軟化,進而不斷的強化學科并對其不斷的融合與延伸,進而創(chuàng)造新的開發(fā)并補充完整綜合性、社會性以及實踐性特點都極好的語文學習材料,另外還需在培養(yǎng)學生本身的創(chuàng)新精神以及實踐能力方面多尋找各種新的生長點。語文學習的途徑非常多,比如閱讀書包、調查訪問以及實踐體檢等很多方面,這樣不僅可以使學生掌握大量豐富的信息量,還可以將它們自主研究以及實效性的能力提高,從而學會真正的去學習和研究。
語文的學習過程不單單是指課內的學習,還包含課外的不斷學習,如果僅僅局限在對課堂里的語文進行學習,知識儲備顯然不夠,所以老師要適當?shù)慕o學生安排一些課外學習,并將課內學習進一步的延伸到課外,這樣就可以提升學生創(chuàng)造性學習和實踐的機會,并且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使他們獲取豐富的知識,進而充實并旺盛自身的認知結構。此外語文學習的過程要深入到實際生活中,這樣才可以不斷的引進最新的信息,進而去廣闊的天地里不斷的吮吸,探究并發(fā)現(xiàn)、創(chuàng)造知識。
三、結語
總而言之,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比較適合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新型學習方法,它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具備創(chuàng)新意識與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由此可見,研究性學習在未來肯定會有更加廣闊的應用空間,因而老師要鼓勵學生多開展研究性學習的活動,與此同時教師本身也要熟悉掌握研究性學習的理論知識,這樣才可以讓學生學到真的知識,德智體美勞也能得到全面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施錦泉. 試論“研究性學習”在小語教學中的應用[J]. 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小教研究). 2012(11).
[2] 楊遠龍. 把好小學語文研究性學習的切入口[J]. 新作文(教育教學研究). 2012(10).
[3] 陳叢嵐. 小學語文課程評價方式的探索和應用[J]. 基礎教育研究. 2013(05).
[4] 于欣,池金花. 小學語文課程人文內涵探究[J]. 延邊教育學院學報. 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