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志發(fā),肖自霞
(麻城市閻家河中學,湖北 麻城438000)
社會的發(fā)展,計算機已經走入千家萬戶,并深入學校及課堂。以計算機為核心的信息技術(主要指多媒體計算機、教室網絡、校園局域網和互聯網等)越來越多地對課堂教學產生重大的影響,使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方式悄悄地發(fā)生了一些改變。如何使日趨成熟的信息技術與農村中學語文教學進行有效的整合,讓之產生最大的收益,這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思考和解決的難題。在此,筆者結合農村中學語文教學的實際,做了一些嘗試,認為:只有在構建主義理論的指導下,凸顯信息技術優(yōu)勢,推進語文課程改革,才能實現多種教育功能的有效整合。
(一)交互性的發(fā)揮,對于教師而言,主要是在教學過程的備講輔改考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上 作為現代信息技術之一的網絡環(huán)境為教師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網絡的成熟與使用,使不少教師正在悄悄地改變了傳統(tǒng)的備課方式,教師的備課不再是傳統(tǒng)的“寫”教案,而是從各種信息媒體上(互聯網、電視、報刊雜志等)搜集大量的信息資料,豐富教材內容,然后分類放入資源庫中,在教學策略的層次上將教學資源進行重組,以備上課使用。還有的干脆直接從網絡上下載教案,課件,試卷等,或者讓網友直接傳輸自己所需要的資料。這些方便快捷的方法就大大地節(jié)約了傳統(tǒng)備課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讓教師從一些簡單機械甚至單調的傳統(tǒng)的抄寫式的備課中解放出來,教師們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方法的設計和教學效果的監(jiān)測中去。
有些地方還進行集體備課。集體備課是根據本周的教學重點、難點,就各種信息的使用加以共同研究,達成共識。集體備課體現了教師之間的相互交流,為實現高效語文課堂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實現信息技術與語文學科交互性的發(fā)揮,對于學生而言,主要體現在學生和計算機的互動上 建構主義者認為:學習不是從零開始,而是基于原有知識經驗背景的建構。學習不是接受現成的知識信息,而是基于原有經驗的概念轉變??茖W學習既是個體建構過程,也是社會建構過程。學習者的學習或知識建構是一個積極、主動參與的過程,其基本模式或流程就是:面對外界的各種刺激→學習者產生困惑、問題或興趣→學習者調用自己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的身心器官和己有知識結構→學習者強化與他人、社會、整個世界的相互作用→學習者建構起有意義的知識和經驗。傳統(tǒng)的班級授課模式并不利于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而現代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充分任用,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習過程中,學習小組間的互助、討論、評價,學生們自主的搜尋資料、分類整理、測評練習等,既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又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在這方面,作為農村初中的山東杜郎口中學無疑走在了前列,他們的學生熟練操作計算機,自由馳騁于互聯網中。一些農村中學由于受到條件的限制,不能夠讓學生上機查找所需的資料;或者由于生多機少的矛盾,不能讓其充分利用;還有的由于思想的保守,只看到網絡對學生的不利影響,就干脆禁止學生運用。這些也消弱了信息技術交互性的發(fā)揮。
國外心理學家研究成果證明,人類學習,1.0%是通過味覺,1.5%是通過觸覺,3.5%是通過嗅覺,11.0%是通過聽覺,83%是通過視覺??梢钥闯?,人類通過聽覺和視覺獲得的信息是他獲得所有信息的94%?,F在由教師制作的多媒體課件,變以文字為單一載體的信息呈現方式,為以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方式綜合呈現,為語文教學營造了形象生動逼真、知識表現多元化的情境,非常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相對于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模式,信息技術在課堂上的使用,更符合人們學習的規(guī)律。利用信息技術的播放錄音方面的功能,可以優(yōu)化語文課堂教學。小說戲劇的教學中運用信息技術的聲音功能可幫助學生很好把握人物性格;詩歌教學中利用多媒體的聲音再現詩歌的音樂美,強調學生的聽覺效果,把詩歌的情感融入到聲音中去,從而給人以美的享受;在散文的教學中音畫配合,有利于學生準確理解散文的語音美和情感美。如在學習《三峽》這課的時候,為了讓學生掌握三峽四季的特點,就可以事先搜集一些圖片,讓學生從視覺上感受到三峽的美麗風光。在學習《安塞腰鼓》時,則可以注重從聲音方面讓學生們感受到其磅礴熱烈的氣勢,加深對文章的理解,提高朗讀及表演能力。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語文課程應植根于現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初步獲得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動力的”。“應當密切關注當代社會信息化的進程,推動語文課程的變動和發(fā)展”。
網絡化是信息技術的特點,網絡教學是信息技術運用于教學的組織形式的又一特點。信息技術的網絡性打破了時間和空間的界限,它有利于建立了一種開放型的教學環(huán)境,網絡教學一般有局域網和互聯網兩種。如目前各個學校建成的校園網,這是屬于局域網。互聯網是涉及整個世界的網絡。多媒體教學網絡的建成將是對傳統(tǒng)班級授課教學組織形式的沖擊和革新,使得教學從傳統(tǒng)的密集型課堂教學走向個別化、分散化、家庭化和社會化。課堂教學不再局限于有形的教室中,教師講課面對的學生不僅僅是一個人或一個班級,既可包容傳統(tǒng)的教學單位,也可能包容更大或更小的教學單位,教學活動的空間和時間得到了無形擴展和延伸。學生學習的也不再是課本的知識,不再局限于聽自己班上的教師講課,還可以從外校名校的教師身上得到指點,課內和課外也融合為一體,不再受到時間空間的限制。信息技術的網絡性更有利學生個性特長的培養(yǎng)和學習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高。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時代在變化,語文課程勢必要更新。只有充分發(fā)揮信息技術的三大特性,才能讓我們語文課程永葆青春與活力,永遠立于時代的前端,才能實現高效語文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