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艷
后進生的轉化是每位教師都在思考的問題,也是教育教學中極富挑戰(zhàn)性的問題。有時它會讓你品嘗成功的快樂,有時它會使你倍感失敗的沮喪。植而不修則歪,教而不育則差,育而無方則罔。那么如何正確引導、教育后進生呢?下面筆者從后進生的形成原因、表現(xiàn)特點、以及如何針對其形成原因和表現(xiàn)特點進行教育轉化作些淺顯的分析和探討。
一、后進生的形成原因
后進生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復雜的,只有了解其形成原因,立足根本,才能為教育轉化奠定良好的基礎。
1.家庭教育背景?,F(xiàn)在的孩子,在家中可謂是“小皇帝”“小公主”,自幼養(yǎng)成蠻橫、霸道、不講理的個性,又加上部分家長的文化水平低下,綜合素質不高,對教育子女缺乏應有的耐心,當孩子在學習、生活等方面出現(xiàn)問題時,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更不能給予合理的引導,孩子逐步偏離了正確的航道,自暴自棄、自由放縱。有些家長由于忙于生計,對孩子缺乏應有的關心和嚴格的管理,相互之間缺乏信任與溝通,以至于很多孩子合理的、正當?shù)囊蠖嫉貌坏綕M足。即使這部分孩子在外面受到委屈,遭人欺負,回家來也都找不到傾訴的對象。更有家長盲目的認為:只要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就足夠了,只要孩子有了錢就等于有了一切;久而久之,導致這部分孩子妄自尊大,勞動觀念淡薄,哥們義氣嚴重,個人主義,金錢至上。
2.學生的學習環(huán)境。部分學生在學校不遵守紀律,在學習上不能按時保質保量的完成學習任務,變成了老師的“眼中釘”、“肉中刺”。無論這部分學生以后有多么好的表現(xiàn),都會遭到老師的全盤否定,甚至還有的老師采用極端的批評或懲罰來對待他們、傷害他們,讓學生看不到努力的方向。這不僅不利于對這部分學生的教育、轉化,相反更容易造成這部分學生向更加悲觀、消極的方向發(fā)展。長此以往,他們就變成了所謂的“差生”、“學困生”。
3.教育因素。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失誤是形成后進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位教師面對幾十位各有差異的學生,實施一個教學要求,采用一個教學模式,在這種情況下適應者則正常發(fā)展,不適應者則停止前進,在得不到發(fā)展的情況下,學生隨年級的提高,后進生的人數(shù)會逐漸增加。其次,不當?shù)慕虒W方法也是形成后進生的原因之一。 我們的教學應從“重知識、輕思維;重結果、輕過程;重模仿,輕能力”轉向新課改強調的以“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為主的學習方式。不少教師在新課改中,迷失自我,教學的有效性不強,違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認識發(fā)展的需要,久而久之,使一部分學生成為后進生。
二、后進生的表現(xiàn)特點
1.身心發(fā)展不健全。目前,單親家庭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無論是缺少父愛或是母愛,對孩子的身心發(fā)展都是不利的。即使單親家庭的家長十分注重對孩子的關懷,在物質上給予孩子更多的補償也無濟于事,仍然改變不了孩子不健全的心理。
2.行為習慣不端正。后進生在學習、生活上自由散漫,不遵守紀律;勞動觀念淡薄,勞動習慣差;意志不堅定,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懶惰、貪玩,經(jīng)常無故遲到、曠課;交友不慎,哥們義氣嚴重等。這些不良習慣的養(yǎng)成,是導致其成為差生的根本原因。
3.缺乏自信心、畏縮不前。自信對于學生,特別是“后進生”,是最寶貴的東西。因為學習差,長期得不到老師、同學、家長的認可,受到表揚的機會很少,因此他們心理上大都很自卑、孤寂,凡事不求進取,無心讀書、學習。
三、教育轉化措施
針對后進生這樣一個“與眾不同”的特殊群體,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學習上,我們都應給予他們更多的關懷和幫助,讓這些遲開的“花朵”沐浴陽光雨露,茁壯成長。但這事說時容易做時難,因此,要特別注意方法。
1.教師要有高尚的職業(yè)道德,以誠待人,以誠取信。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教師關心學生的尊嚴,才能使學生通過學習而受到教育,人們將永遠賴以自立的是他的智慧、良心和尊嚴”。因此,對于后進生,如果我們教師不聞不問,聽之任之,或者語言上諷刺、挖苦,行為上體罰,那么這些學生會何去何從呢?作為教師,我們更應清醒地認識到,教師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者”,還是促使學生成才的引路人。
2.對后進生充滿關愛。愛是教育的核心,愛是一種最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沒有愛就沒有真正的教育。作為教師,首先要熱愛自己的教育事業(yè);其次要熱愛自己的學生;只有這樣,在工作中,我們才會把那些需要關心、需要幫助的人視為自己的親人、朋友,精心呵護,用心栽培,不求任何報答,心甘情愿地為他們付出。教育實踐告訴我們,對于學生,切不可因為偏愛一部分而冷落了另一部分。同在一片藍天下,教師應把愛的陽光灑遍每一個角落。
3.有效懲罰,積極促進。在對后進生投入愛心和耐心的同時,當他們犯錯時,也必須進行合理的懲罰,只有對后進生進行符合心理的、能理解和接受的、起最大效應的有效懲罰,才能使其逐漸學會自我約束,自我教育,以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樂觀的性格、積極進取的自信心。
后進生的情況各有差異,因此要“對癥下藥”。對智力較好但貪玩、粗心的學生,作業(yè)一定要讓其重做兩遍,使其明白,應該做好的事就必須做精彩,否則就要付出更多的代價。對上課好動,喜歡交頭接耳的學生,可讓他圍操場跑圈,把他過剩的精力消耗掉,使其牢記“紀律是不可違犯”的班訓。對好表現(xiàn)、但又不扎實努力的,就不給他表現(xiàn)的機會,讓其體驗到只有踏踏實實的學習,才有展示自己的機會。對心理承受能力強的,可故意冷落他幾天,讓他知道自己錯在哪里……總之,懲罰無定法,懲罰要講科學,但萬變不離其宗,都要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講究思想的觸動,心靈的震撼,行為的促進。
4.尊重后進生的人格。尊重人格是師生之間溝通的基礎。作為教師,首先要尊重、信任后進生,逐步消除他們的疑慮。因為學習不好或紀律差,長期受冷漠、歧視,他們一般都很心虛,叛逆心理特強,對外界極為敏感,但在內心深處仍渴望得到老師和同學們的理解和信任。只有尊重學生,讓他們在被尊重中學會尊重,在被愛中學會愛,他們才會大膽發(fā)表自己的見解,才會樂此不疲的參與各種活動,教學才能相長。
總之,轉化后進生,任重而道遠。轉化后進生的經(jīng)驗千條萬條,但只要我們不輕言放棄,持之以恒,就能促使更多的后進趕先進,提高我們學生的整體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