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均衡分析

2012-04-29 15:23:29李仲林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 2012年3期
關鍵詞:均衡

李仲林

摘 要:農村金融市場尤其是信貸供需市場,對于農村經濟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其均衡水平和運行效率倍受政府和學者的關注。本文總結中國農村金融市場微觀參與主體的特點,并給出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形狀,在此基礎上,立足于新制度經濟學交易費用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分析交易成本和制度變遷對供給曲線的影響,進而認為政府的制度安排落腳點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刺激供給。

關鍵詞:農村金融市場;均衡;制度經濟學

中圖分類號:F830.9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2.03.12

一、引言

“三農”問題即農業(yè)、農民、農村問題,從根本上影響著中國的社會與經濟穩(wěn)定及其現(xiàn)代化進程。解決資源配置問題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農村金融市場作為農村經濟發(fā)展中最為重要的資本要素配置機制,其供求均衡問題一直以來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視。例如,2011年中央政府的“三農”政策就明確提出,要改善農村金融服務政策,加快推進農村金融制度創(chuàng)新、產品創(chuàng)新和服務創(chuàng)新,健全引導信貸資金和社會資金投向農業(yè)農村的激勵機制,推動包括村鎮(zhèn)銀行、貸款公司、農村資金互助社在內的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健康發(fā)展,創(chuàng)新農村金融產品和服務。可以看出,政府針對“三農”問題的金融扶持政策落腳點,突出表現(xiàn)在加大信貸資金供給、增加涉農貸款比重、降低農村貸款利率、豐富小額信貸產品等幾個方面。這也反映出目前中國的農村金融市場存在問題的實質就是信貸供需失衡,信貸供需是當前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的核心所在。

由于農村金融市場對于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針對農村金融市場的研究也得到了國內眾多專家學者的重視。王芳圍繞廣義的“農村金融”,認為農村金融制度的成敗在于能否有效滿足微觀金融需求,而現(xiàn)代金融需求需要通過政府提高農民收入來培育[1]。朱鋒認為,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上供給和需求雙方受市場發(fā)育不完善、信息不對稱等原因制約的同時,農村金融市場供求均衡的實現(xiàn)還受諸多非市場因素制約[2]。郭興平從需求、供給及市場均衡的角度,認為當前農村金融市場融資成本高、金融機構與農戶信息不對稱和缺乏抵押品,使得供給無法滿足需求, 而適當?shù)恼深A和服務模式創(chuàng)新,能夠降低交易成本,緩解信息不對稱和抵押品不足問題[3]。

考慮到我國農村金融市場供需的實質就是信貸供需,本文結合農村金融市場均衡理論,將研究范圍放在正規(guī)金融中的信貸供需上,結合國內農村正規(guī)金融的信貸需求和供給曲線特點,從新制度經濟學的視角,分析交易費用高和制度變遷導致供給參與者減少這兩種因素對供求均衡的影響,并提出相應的政策建議。

二、我國農村信貸供需現(xiàn)狀及特點

(一)總體情況

我國農村金融市場是在商品經濟發(fā)展中發(fā)育的,整個社會物質基礎還不豐富,資金嚴重短缺是農村經濟發(fā)展的重要制約因素。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從一開始就是為了解決資金短缺問題而存在。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金融市場僅僅成了籌集資金的場所,金融工具也僅僅是籌集資金的工具。在此基礎上形成的農村金融市場,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農村金融市場主體發(fā)育不良,存在較為嚴重的金融服務供給抑制。從總體上來說,我國農村金融領域還沒有形成一個完整意義上的全國農村金融市場;從空間結構來說,農村金融機構城鄉(xiāng)布局失衡、區(qū)域性布局失衡嚴重;從具體層面而言,農村提供金融服務的金融機構的絕對數(shù)量大幅度減少。

第二,正規(guī)金融市場和非正規(guī)金融市場并存。農村正規(guī)金融市場是政府在改革中依法建立的、以國有銀行為主導地位的公開市場,它是依照有關法律法規(guī)建立起來的,并接受法律規(guī)范的約束。農村非正規(guī)金融市場是自發(fā)形成的民間融資活動,是適應農村經濟主體的微觀活動及其融資需求所具有的分散化、規(guī)模小、周期長、監(jiān)控難、風險大等特點形成的,難以進入商業(yè)化正規(guī)金融。

第三,市場從低級向高級逐步推進。我國農村金融市場基本上是從東向西推進的,而且是先有自發(fā)的非正規(guī)金融活動,后有正規(guī)的銀行信用和國家信用等形式;先有短期的資金市場,后有長期的資金市場;先有單項金融工具,后有多項金融工具,呈現(xiàn)出從低級到高級逐步推進的格局。

第四,資金從貧窮地區(qū)流向較發(fā)達地區(qū),從鄉(xiāng)村流向城鎮(zhèn),從農業(yè)流向非農業(yè)。由于我國各地生產力發(fā)展水平很不均衡,農業(yè)生產力水平明顯低于工商業(yè),農村生產力水平明顯低于城市,西部區(qū)域生產力水平明顯低于東部區(qū)域,從而使得資金從貧窮地區(qū)流向較發(fā)達地區(qū),從鄉(xiāng)村流向城鎮(zhèn)。

(二)需求主體及其需求曲線

農村金融市場一開始就以服務農村而存在,其需求主體自然就是農村的經濟組織,即農戶和農村企業(yè)。農戶作為農村主要的經濟組織形式,范圍廣、規(guī)模大,已成為主要的需求主體,但是農戶的收入水平卻比較低。較低的收入影響農戶的資金投人和收益水平,資金借貸已成為農戶投資來源的重要手段。農村企業(yè)主要包括資源型企業(yè)、鄉(xiāng)鎮(zhèn)企業(yè)和農業(yè)龍頭企業(yè),在中國農村生產力普遍不高、產業(yè)化程度低下的大環(huán)境下,這些農村企業(yè)無論是在數(shù)量、規(guī)模還是覆蓋面方面,影響都相對較小。因此,當前中國農村金融市場的需求主體仍以農戶為主,農戶的需求基本確定了農村金融市場的需求曲線。

陳麗華將農戶劃分為三種類型,依次為貧困農戶、一般農戶和市場型農戶。不同類型農戶的需求及其特征各不相同。貧困農戶側重于滿足基本生活消費,主要用于生活開支和小規(guī)模種養(yǎng)生產貸款,小額應急借貸比重較大,還款能力弱;一般農戶以小規(guī)模種養(yǎng)生產貸款為主,可能會有少量的生活開支信貸,貸款額度較小且分散,還款有一定保證;市場型農戶有一定專業(yè)化、規(guī)?;r業(yè)生產和工商建運等非農業(yè)貸款需求,貸款額相對較大,還款能力較強但有較大風險[4]。董君將信貸需求分解為生產性和生活性信貸需求,并對信貸資金用途細分為生產支出、醫(yī)療、子女教育、支付禮金、應付災害和其他[5]。不同用途的比重如圖1所示:

從圖1可以看出,生產性信貸需求即生產支出占比最大,但子女教育和醫(yī)療支出占比亦不容忽視。對于農戶而言,不同信貸用途的需求剛柔性并不完全相同,有些是必須的剛性需求,如應付災害、子女教育、醫(yī)療,另一些是可選的柔性需求,如支付禮金、生產支出。不同的資金用途給農戶帶來不同的邊際效用,由此衍生出不同的需求對不同的信貸價格(利率)彈性有所區(qū)別。農戶的剛性需求,是為了滿足基本的生活需要,能夠帶來較高的邊際效用,即便面對高昂的價格,其需求水平并不會有太多的改變,當無法通過非正規(guī)金融渠道獲得時,只能在信貸供需市場來實現(xiàn)。柔性需求是為了擴大再生產,提高經濟收入水平,改善生活質量,但并不是農戶必須獲得的,邊際效用遠低于剛性需求。當其認為獲得信貸的成本高于預期收入時,會選擇放棄,成為無效需求,因此這些需求對價格的響應非常敏感,需求彈性較大。比較農戶信貸資金用途,可以得到邊際效用序列為:

醫(yī)療>應付災害>子女教育>支付禮金>生產支出>其他

農戶的總需求是這些具有不同邊際效用需求的累加。當信貸價格較高時,農戶需求只剩下醫(yī)療、應付災害;當信貸價格適中時,農戶在解決了必須的信貸需求后,開始考慮支付禮金、子女教育這一類中等邊際效用水平的需求;當信貸價格低于再生產投入帶來的收益時,農戶會大幅增加生產支出方面的信貸需求。因此,農戶的需求曲線具有圖2所示的特征。

在需求曲線中,高信貸價格對應的需求資金用途更多的是傾向于剛性需求,即醫(yī)療、應付災害,低信貸價格對應的累計資金數(shù)量,除包含了剛性需求外,更多的是柔性需求數(shù)量,即支付禮金、生產支出。對應于圖2中的不同點A和B,對于相同的信貸需求增量△Q, 需要不同的價格變動值給予支持。

(三)供給主體及其供給曲線

我國農村金融的供給主體包括正規(guī)金融機構和非正規(guī)金融組織。其中,正規(guī)金融機構包括政策性金融機構(中國農業(yè)發(fā)展銀行)、合作性金融機構(農村信用合作社)及商業(yè)性金融機構(中國農業(yè)銀行、農村商業(yè)銀行、農村郵政儲蓄銀行、村鎮(zhèn)銀行)等。農村非正規(guī)金融組織主要有農村合作基金會、經濟服務部、金融服務部、各種合會、私人錢莊等,但這一部分本文不作討論。梁雯認為,中國農村金融市場具有供給型抑制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6]:

一是信貸供給結構性失衡,即農戶的信貸需求和農村正規(guī)金融機構的有效供給存在矛盾。首先,作為農村金融市場供給主體的農村金融機構,不斷撤并網點和收縮業(yè)務,使得農戶零散性的信貸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其次,農村金融機構信貸審批權限上收,使得縣域網點只能受理負債類業(yè)務,信貸供給功能被進一步弱化。

二是信貸供給總量嚴重不足,資金外流嚴重。一方面,由于農村信貸市場預期收益遠遠低于非農信貸市場,農村金融機構受利益驅動而將信貸供給轉向利潤較高的區(qū)域和產業(yè),導致農村信貸資金大量流出農村金融市場。另一方面,部分商業(yè)銀行采取“棄農進城”的網點布局策略,致使供給參與者數(shù)量不斷減少,原來固有的信貸供給量也呈萎縮態(tài)勢。

根據郭興平的分析,在完全市場競爭假設下,影響農村信貸供給的因素有產業(yè)層面和制度層面的原因,包括農村金融產業(yè)的先天弱質性、金融機構與農戶的信息不對稱、農村金融市場抵押的短缺以及農村金融抑制[3]?!巴鼗某杀尽憋L險的存在,貸后管理成本的大大增加,信貸產品種類的單一和缺乏創(chuàng)新,使得農村金融機構信貸供給在低收益時邊際效用偏低,表現(xiàn)為供給曲線缺乏彈性,從而導致農村金融機構對于農戶新的信貸需求普遍存在惜貸行為,供給動力嚴重不足。

與大多數(shù)發(fā)展中國家一樣,中國面對的也是一個二元經濟結構。根據李穎的看法,中國農村經濟產業(yè)和農戶消費水平明顯落后于城市,農村勞動生產率低下,盈利能力不強[7]。這種特征決定了中國農村金融市場處于一種半封閉的運行狀態(tài),即信貸資金“只出不進”。但是,若農村金融市場能夠給金融機構帶來等于或高于非農領域的預期收益,實現(xiàn)二元經濟一元化轉變,農村金融市場與非農村金融市場之間的封閉狀態(tài)將不復存在,原來只用于非農村金融市場配置的信貸資金將會轉向農村,從而使得兩個市場趨同,農村信貸供給曲線將出現(xiàn)一個信貸收益(利率)拐點,在該拐點之后的供給彈性發(fā)生改變,較原來的供給更富于彈性。因此,農村金融市場信貸供給曲線具有圖3所示特征。

對應于不同的點C與D,相同的供給增量△Q需要不同的信貸價格(利率)增量支持,反映了不同的價格響應敏感度。此外,受二元經濟結構的影響,中國農村信貸供給曲線還存在一個一元化拐點(Q0,r0),當信貸價格高于r0時,非農村信貸資金的涌入將改變供給曲線形狀,供給更富于彈性。

三、影響供需市場均衡的因素分析

不考慮非市場參與主體之外的因素,中國農村信貸市場均衡將在一個有效的價格和需求水平上實現(xiàn)。按照新制度經濟學理論,由于交易費用的存在以及強制性制度變遷,農村金融市場無法達到完全市場競爭中的供需均衡點,供給不足,需求受到抑制。

(一)交易費用對市場均衡的影響

張瑞懷等認為,農村金融市場供需主體都是有限理性的,并且因為有限理性的存在導致兩者之間信息不對稱,而緩解信息不對稱就必須付出一定的交易成本[8]。就供給主體——農村金融機構而言,供給信貸資金時需要投入的交易成本覆蓋了貸前、貸中和貸后整個供給周期,交易成本體現(xiàn)為農村金融機構提供信貸資金的運營成本。貸前需要調查農戶信用狀況和經濟狀況、借款用途或投資項目的可行性,貸中產生談判和簽約費用,貸后需要跟蹤信貸項目實施情況和監(jiān)督借款投向。

農戶信貸需求具有

單筆金額小、筆數(shù)多的特點,農村金融機構需要付出更大的工作量,在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技術支持的前提下,難以實現(xiàn)規(guī)模效應,運營成本居高不下。若過高的運營成本無法通過農村金融機構自身內部消化,必然要轉嫁給需求方,由需求方承擔。要想達到均衡水平的供給量,供給方將要索取更高的信貸價格。反映到供給曲線上,就是運營成本導致供給曲線在相同的供給量前提下向上平移,以

較少的信貸資金數(shù)量和較高的信貸價格實現(xiàn)均衡。交易成本對供給曲線的影響可表征為圖4所示。

從圖4我們可以看出,有效的市場均衡點為點E1,對應均衡的信貸資金數(shù)量Q1和信貸價格r1。然而交易成本c的存在,使得對于相同規(guī)模的信貸資金數(shù)量Q1,供給方索取的信貸價格增至r1(r1= r1+c),在圖上表現(xiàn)為供給曲線向上平移c個單位,并在點E2上實現(xiàn)了新的均衡。新的均衡點對應的信貸資金數(shù)量Q2r1,與點E1相比,此點并不是有效的均衡點,農戶信貸需求被抑制,抑制規(guī)模為Q1-Q2,且農戶還需承擔較高的信貸價格。

(二)強制性制度變遷對市場均衡的影響

交易成本的存在,一方面抑制了有效供給,另一方面催生了制度的產生。制度的出發(fā)點是為了降低交易成本,制度變遷的動因也就是以節(jié)約交易成本為目的。在農村金融市場中,供需雙方之間的交易行為是在特定的金融制度安排下進行的,不同的金融制度安排會產生不同的供需主體行為。制度變遷可分為誘致性和強制性兩種。誘致性制度變遷是供需主體在響應獲利機會時自發(fā)組織實行的對現(xiàn)行制度進行變更和替代。與此相反,強制性制度變遷源自供需主體之外的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及實行。從中國農村金融制度變遷歷史來看,強制性制度變遷一直居于主導地位。強制性制度變遷改變了農村信貸供給主體由單一合作金融組織構成的局面,如大型商業(yè)銀行尤其是農業(yè)銀行開始在農村開展商業(yè)化經營,組建了農業(yè)政策性銀行,允許設立多種形式的小微型農村金融機構。

然而,信貸市場化的進一步深入,二元經濟結構的分化加劇,促使大型商業(yè)銀行大規(guī)模撤并農村營業(yè)網點,上收信貸審批權限,農業(yè)政策性銀行也調整了經營范圍。最為基礎的供給主體——合作金融組織的改革也偏離了合作制,農戶由于沒有真實的參股權、話語權等權利,無法享受到合作金融組織的改革成果,而且合作金融組織管理體制由塊狀向條狀轉變,擴大的資金實力投向了非農領域的工業(yè)企業(yè)和商業(yè)領域,與當初合作金融組織設立的原旨漸行偏離。大型商業(yè)銀行供給主體的減少以及合作金融組織信貸資源的流出,進一步加劇了供給數(shù)量的減少。反映在供給曲線上,就是制度變遷導致在相同的信貸價格水平上供給曲線向左平移,在較高的信貸價格和較低的資金數(shù)量上實現(xiàn)均衡。制度變遷對供給曲線的影響如圖5所示。

從圖5我們可以看出,制度變遷造成供給數(shù)量的減少,對于相同信貸價格r1,供給的信貸資金數(shù)量由Q1減少至Q1-△Q,在圖上表現(xiàn)為供給曲線向左平移△Q個單位,并在點E3上實現(xiàn)了新的均衡。新的均衡點對應的信貸資金數(shù)量Q3r1,與點E1相比,與交易成本的影響相類似,此點并不是有效的均衡點,農戶信貸需求被抑制,抑制規(guī)模為Q1-Q3,且農戶還需承擔較高的信貸價格r3。

(三)帕累托改進的有效性分析

作為同時影響市場均衡的兩個因素,交易成本和制度變遷共同發(fā)揮作用,導致農村信貸市場在一個更高信貸價格、更低信貸資金數(shù)量上實現(xiàn)了均衡。另一方面,政府在積極加大農村經濟建設力度,采取多項舉措試圖縮小城鄉(xiāng)差距,解決二元經濟結構問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因此,就農村金融市場而言,其對信貸的需求是有增無減的。將城市信貸資金轉向農村的政策導向,無疑說明農村金融市場中有效的信貸供需均衡對應的信貸資金數(shù)量,不僅來自農村金融機構,還需要來自城鎮(zhèn)的資金給予補充。前文提到的拐點利率,是城鎮(zhèn)信貸資金流入農村金融市場的前提。有理由認為,中國農村信貸市場有效的供需均衡對應的資金數(shù)量,應該高于拐點利率對應的資金數(shù)量,即均衡點在拐點的右邊實現(xiàn)。但交易成本和制度變遷的作用使得實際的均衡在一個較低資金數(shù)量水平上實現(xiàn),落在拐點的左邊是合理的。我們可以得到一個符合這一特點的供需曲線均衡,如圖6所示。

從圖6可以看出,交易成本和制度變遷的共同作用,使得市場均衡在點E4上實現(xiàn)。由于有效的市場均衡出現(xiàn)在拐點利率右邊的點E1,對應的資金數(shù)量還包括來自城鎮(zhèn)的信貸資源,其與農村信貸資金外流之間的沖突,加劇了農村信貸市場的低效運作,由此形成的均衡資金數(shù)量遠遠低于有效均衡下的規(guī)模,農戶的信貸需求被過度抑制。這可以較好地解釋為什么農村經濟建設資金短缺,農戶擴大再生產困難重重,當前二元經濟結構不是在淡化而是在加深。當通過供需主體自身的努力無法改變市場運行效率低下時,政府合理的制度安排成為帕累托改進的惟一路徑。政府任何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增加供給的政策,都能提高農村金融市場的運行效率。例如,任意一點E5,有Q4r5>r1,而且由于抑制程度非常高,政府的帕累托改進空間也非常大,其在提高農村金融市場運行效率、優(yōu)化農村信貸市場均衡的數(shù)量和價格方面大有可為。

四、結論

由于農村金融市場尤其是信貸供需市場對農村經濟發(fā)展具有特殊意義,其均衡水平和運行效率倍受政府和學者的關注。本文通過總結中國農村金融市場微觀參與主體的特點,并給出需求曲線和供給曲線的形狀,在此基礎上,立足于新制度經濟學交易費用理論和制度變遷理論,分析了交易成本和制度變遷對供給曲線的影響,進而認為政府的制度安排落腳點在于降低交易成本和刺激供給。政府可以通過建立農戶信用數(shù)據庫、搭建信貸業(yè)務受理標準化平臺,降低農村金融機構促成交易的成本。同時,通過加大農村金融補貼力度,鼓勵設立村鎮(zhèn)銀行等新型金融機構,引導城鎮(zhèn)信貸資金“反哺”農村等措施,來增加供給主體和供給資金量。

參考文獻:

[1] 王芳.我國農村金融需求與農村金融制度:一個理論框架[J].金融研究,2005,(4):89-98.

[2] 朱鋒.均衡理論下我國農村金融市場的供求約束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8,(2):74-76.

[3] 郭興平.農村金融市場均衡理論及對中國的啟示[J].農村金融研究,2010,(12):68-73.

[4] 陳麗華.我國農村金融供需特征及供給優(yōu)化問題思考[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5,(1):39-43.

[5] 董君. 西部地區(qū)農村發(fā)展融資供給約束問題研究[J].農村經濟,2011,(9):67-71.

[6] 梁雯.我國農村金融供給抑制的制度經濟學研究[J].農業(yè)科技與信息,2009,(24):3-4.

[7] 李穎.中國二元經濟結構:特征、演進及其調整[J].農村經濟,2011,(9):83-87.

[8] 張瑞懷,張強.農村金融生態(tài)研究:一個新制度經濟學的分析框架[J].金融理論與實踐,2007,(2):13-15.

The Equilibrium Analysis of the Rural Financial Market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LI Zhong瞝in

(Bank of Guangzhou, Guangzhou 510075, China)Abstract:

Due to the special significance of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equilibrium level and the operation efficiency of rural financial market especially the credit market have drawn the interests of the government and scholars.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rural financial market micro part, and gives the demand and supply curves. Grounded on the summing-up, the new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transaction cost theor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theory, the present stud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the transaction cost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s on supply curves,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goal of governments system arrangement is to reduce transaction cost and to stimulate supply.

Key Words:rural financial market; equilibrium; institutional economics

おけ疚腦鶉偽嗉:邵 海

猜你喜歡
均衡
少數(shù)民族習慣法與國家法的均衡路徑探析
2×2矩陣博弈中的混合策略均衡
淺析國外基礎教育均衡發(fā)展對我國創(chuàng)新型人才培養(yǎng)的啟示
東方教育(2016年9期)2017-01-17 21:22:13
淺析靜物在安格爾繪畫中的作用
新古典主義建筑的形式法則
淺析均衡與非均衡的證券市場
時代金融(2016年27期)2016-11-25 17:20:11
高中與高考離“均衡”還有多遠?
教育(2016年41期)2016-11-15 19:25:44
高校體育專業(yè)學生膳食營養(yǎng)合理性分析
體育時空(2016年9期)2016-11-10 22:07:01
學生各科學習成績指標的模糊識別
經濟因素視角下延遲退休最優(yōu)年限實證研究
郓城县| 西乌珠穆沁旗| 邹平县| 石屏县| 新干县| 岫岩| 太湖县| 文成县| 嵊泗县| 新乐市| 壶关县| 衡南县| 南投市| 盘锦市| 蓬溪县| 孝义市| 晋中市| 黑山县| 巩义市| 三台县| 普定县| 石河子市| 新宾| 黔西县| 隆昌县| 那坡县| 红原县| 韶山市| 壶关县| 岫岩| 隆回县| 临海市| 深水埗区| 射洪县| 哈尔滨市| 青河县| 吉安市| 会昌县| 安福县| 遂川县| 枝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