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偉
摘 要:我國現(xiàn)行法學高等教育模式并不明確,使得法學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存在著目標設定、發(fā)展模式的宏觀混同以及教學方式、內(nèi)容微觀重疊等諸多積弊。厘清二者的關系既是提升我國法學高等教育質量之必須,又是我國法律職業(yè)共同體形成之前提。建議首先明確我國法學高等教育的發(fā)展模式,合理引入司法實務訓練,并以完善我國既有司法考試制度為基軸,進一步厘定法學本科與研究生教育的關系。
關鍵詞:法學高等教育;司法考試;司法實務訓練;法律碩士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8-4355.2012.03.18
一、問題的提出
在法學高等教育體系中,法學本科與研究生教育出于研究的需要,本文以下“法學”是指二級學科的法學(不包括社會學、政治學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法學研究生教育”僅指法學碩士研究生教育,具體包括法學碩士、法律碩士以及法律碩士(法學)教育。之間的關系以及相關制度成為當下最糾結的問題之一。為了挽救處于頹勢的法學專業(yè)(在校人數(shù)不斷攀升創(chuàng)世界之最、就業(yè)率創(chuàng)歷史新低),上至教育部下至普通民眾都在集思廣益,提出了許多解決方案。晚近甚囂塵上的法學本科教育存廢之爭就是明證。一些學者呼吁,為了清算我國法學高等教育長期以來形成的痼疾,不如純粹仿效美國法學高等教育模式,直接取消我國的法學本科教育,實行法學本科后教育[1]。這種觀點自有其生成邏輯。但著眼我國現(xiàn)實,這種邏輯上自洽的主張卻未必能消除當前法學高等教育的積弊。筆者以為,現(xiàn)在采用任何單一的思路根本無法解決我國法學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歷史形成的問題。要化解這一難題,必須首先從宏觀上清醒審視并明確我國當前的法學高等教育模式,厘清法學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之間的關系,及時引入司法實務訓練,以彌合兩者間長期的斷裂。在此基礎上,以完善我國既有司法考試制度為基軸,進行相關制度的構建與微觀上的調適。惟有如此,才可能使我國法學高等教育制度安全地“軟著陸”!
二、我國法學本科與研究生教育矛盾的根底考察
為了識別、明確和研究我國的法學高等教育模式,國內(nèi)學者主要從兩個維度展開:一是從新中國成立以來的縱向歷史維度;二是從世界各國、各地區(qū)的橫向比較維度。在這兩個維度中,以后者為甚。筆者以為,立足于上述兩個維度來辨識我國法學高等教育模式,既照顧了我國的社會現(xiàn)實,又不失世界眼光,是比較可取的??偟膩碇v,從歷史的縱向維度者
看,我國法學高等教育模式基本上是前蘇聯(lián)公有制高等教育模式之具體映射,尤其是建國后的第一次政法院系調整更說明了這一點[2];從橫向比較維度來看,則兼有大陸法系與英美法系法學高等教育之屬性,可謂一種混合模式[3]。換言之,我國法學高等教育模式極具“中國特色”,但又不乏對其他兩大法系法學高等教育模式的“努力折衷”和相關制度的“盡量雜糅”。對此,有學者指出,在理論上講,法學本科與研究生教育可以成立雙重保留,但是在操作上難以實施。歐洲模式下的法學本科教育必須更多地考慮到學生的人文素質和法律素質的培養(yǎng),美國模式下的本科后法學教育無需再考慮人文素質的培養(yǎng)而主要是著眼于法律素質與職業(yè)素質的培養(yǎng),圍繞不同的培養(yǎng)內(nèi)容,兩種模式在整個培養(yǎng)過程的設計上都是不同的,如果二者并存,等于說要同一個法學院采用兩種大相徑庭的培養(yǎng)模式去培養(yǎng)同樣的法律實務人才,實在沒有必要[4]。其實,該學者只看到了問題的微觀層面,尚未看到由于相關配套制度的闕如,對兩大法系法學高等教育模式的盲目折衷,才是引發(fā)法學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之間緊張關系并直接導致我國法學高等教育模式含混的根本原因。具體言之,我國法學高等教育既保留了大陸法系高中畢業(yè)生直接進入法學本科教育的制度,同時又在本科后教育階段設置了極具美國模式的法律碩士教育(J.M.)。然而,就兩大法系的法學高等教育模式來講,表象共性是司法者數(shù)量的稀少及其在社會中地位的尊崇,實質不同則在于兩者以不同的司法者遴選制度為中心構建起內(nèi)外比較契合的制度體系。就大陸法系以及英國等保留法學本科教育的國家來講,法學高等教育模式與其從法科畢業(yè)生直接選拔司法者人才以及后期相對完善的司法考試、法律職業(yè)培訓制度緊密相關??梢哉f,這些國家更多通過其完善的司法考試制度、后期職業(yè)培訓以及嚴格的司法者遴選制度來革除傳統(tǒng)法學本科教育之弊病。以美國為代表的、崇尚實用主義的國家或者地區(qū)則直接通過本科后教育的法律碩士模式來構建法學高等教育,加上培養(yǎng)執(zhí)業(yè)律師的明確且合理的定位以及從執(zhí)業(yè)律師中遴選法官的一整套完善的制度,為本國或者本地區(qū)的法學高等教育提供了強大的制度支撐和存續(xù)活力。
返觀我國現(xiàn)實,法學高等教育與其他高等教育是完全同質的,并不具有自己的個性。法學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亦無一個明確的定位,尤其是在司法考試制度建立之前更加明顯。曾經(jīng)完全憑借經(jīng)驗便可司法的歷史,更是使得我國法學高等教育一度喪失其存在的必要性。加之我國目前司法者遴選是完全開放的(非法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只需通過一次司法考試即可),使得接受規(guī)范法學高等教育的學生喪失了比較優(yōu)勢。法學成為晚近以來毫無專業(yè)性的“萬精油專業(yè)”,法學本科學生的就業(yè)亦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在我國司法考試制度建立之后,由于沒有相應制度的及時跟進,我國法學高等教育更加功利和現(xiàn)實,最終使法學本科與研究生教育之間出現(xiàn)了緊張狀態(tài)。具體來講,法學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的矛盾關系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在宏觀層面上,法學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幾乎混同。在兩個層次的法學教育中,制度初衷盡管試圖清晰界分二者的定位和目標,但在實際操作中,兩個層次的目標逐漸趨同已經(jīng)成為不爭的事實,即以司法考試為中心培養(yǎng)從法條到司法解釋整理的記憶型人才,基本上無法習得法治之理念、規(guī)范的法學思維與技能。受制于同一現(xiàn)實和功利的目的,法學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基本上趨同。一是圍繞司法考試展開,二是圍繞公務員考試展開,只不過兩者角逐的崗位略有不同而已??傮w而言,除去多出兩年到三年的在校時間之外,相對于法學本科學生來講,研究生并無明顯的知識增量。如果再將后述部分法學院校中本科與研究生師資完全相同這一消極因素考慮進來的話,法學本科學生與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幾乎沒有任何差別。這樣一來,法學研究生教育就成了本科教育毫無意義的重復,造成人財物的極大浪費。
第二,在微觀層面上,法學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在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內(nèi)容方面幾乎同一。經(jīng)過筆者的多年觀察,國內(nèi)政法院校和綜合性大學法學院采用的教學模式、課堂教學方法都是以課堂講授為主,教學內(nèi)容基本上同一,使得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成了法學本科教育階段的簡單重復。在很多法學師資條件并不達標的法學院校,同一個老師既上本科生的課,也上研究生的課,甚至出現(xiàn)了一個老師上多門專業(yè)課的現(xiàn)象。這樣一來,本科與研究生教育幾乎完全同一,法學研究生的培養(yǎng)質量也可想而知。
三、我國法學本科和研究生教育關系的合理厘定
前文述及,為了消彌法學本科與研究生教育的緊張關系,部分學者提出徹底廢除法學本科教育的主張。但是,稍加分析便可看出,這一觀點完全忽略了當下乃至以后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法學本科教育的特質及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在教育大眾化這一時代背景下的通識教育功能和就業(yè)分流功能。因此,這種看似“快刀斬亂麻”的作法在我國的教育實踐中,必然會引致更多的混亂。筆者以為,法學高等教育模式的選擇與確定從根底上講是由一個國家的司法者遴選制度決定的,不可能仰賴全盤借鑒其他某個國家或者地區(qū)的模式而成。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國法學高等教育模式可謂是“第三條道路”。就當前及以后一段時間來講,我國法學本科教育只能與研究生教育并行不悖。強調“并行”,就意味著兩者必須同時保留并需要進行相應的配套制度建設;強調“不悖”,表明二者的目標定位和培養(yǎng)模式應當“和而不同”。具體來講,亟待解決以下問題:
首先,應當明確我國法學高等教育模式。“法學教育模式是指直至取得法官、檢察官、律師等職業(yè)資格的整個法學教育過程的制度設置?!保?]國內(nèi)有學者比較傾向于美國的法學本科后教育模式,主張以法律碩士為核心推進我國的法學高等教育改革[3]193。從2010年5月下發(fā)的《關于開展研究生專業(yè)學位教育綜合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 《通知》)來看,教育部也似乎傾向于將法學教育定位于法律職業(yè)教育,發(fā)展模式上比較認同美國的本科后法學教育模式?!锻ㄖ分赋?,此次試點的目的在于“引導不同類型研究生合理定位,充分發(fā)揮學校自身辦學優(yōu)勢,改變研究生專業(yè)學位教育學術化傾向,營造有利于研究生專業(yè)學位教育科學發(fā)展的良好環(huán)境”、“逐步構建和完善與經(jīng)濟社會發(fā)展需要相適應的研究生專業(yè)學位教育體系”。
筆者以為,就法學高等教育模式來講,我國最高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改變法學研究生學術化傾向的作法實乃治標之舉,這種微觀且單一的改革未必符合當下我國法學高等教育“以本為主”的現(xiàn)狀,更不能據(jù)此緩沖法學高等教育積弊的強大慣性。法學高等教育模式定位必須關照司法考試制度。司法考試制度改革的核心就在于一方面讓更具通識的法學本科學生在成為司法者候選人之前必須具備一定的司法實踐經(jīng)驗,另一方面要讓社會經(jīng)驗更為豐富的非法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者在成為司法者候選人之前必須接受規(guī)范的法科教育。換言之,只有既具法學專業(yè)知識、經(jīng)驗又具人文素養(yǎng)的人方能成為司法人員。筆者建議,基于我國法學高等教育歷史形成的現(xiàn)實和特有的政法體制,法學高等教育模式改革不宜完全廢除法學本科教育去直接構建本科后的法律碩士教育,而應當堅持“以本為主”,圍繞司法考試的改革與完善,逐步建立起契合于我國社會預期的“法學本科教育(逐漸減少和停止法學??萍耙韵聦哟蔚恼猩纱T士教育(非法學專業(yè))、法學碩士(法學專業(yè))——完善的法律職業(yè)培訓——司法考試(司法者候選人初次遴選)”的法學高等教育模式。
筆者以為,教育部于2008年9月在中國政法大學開始試點的“六年制法學教育模式”只是一種微觀層面的改革,這一改革很難消解我國法學高等教育體制業(yè)已積淀的難題,更難以適應我國未來社會發(fā)展之需。
具體來講,筆者主張的這一模式之最大特點表現(xiàn)為:在法學本科后教育與法律碩士之間合理引入司法實務培訓這一環(huán)節(jié),合理地將司法實務部門納入法學高等教育發(fā)展模式之中。在這一模式中,法學本科與研究生教育有其清晰而且合理的定位。法學本科教育應當定位為通識教育,目標應當是培養(yǎng)具有全面法學基礎知識與人文知識的法學人才,與本科后的司法實務訓練一起構成完整的法律職業(yè)教育;研究生教育則被明確定位為法律職業(yè)教育,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專業(yè)法律知識的高級研究人才和法律實務人才。其中,法學碩士培養(yǎng)目標是具有較深法學理論知識的研究型人才,而法律碩士則是掌握司法實踐知識的高級法律實務人才。著眼我國實際,筆者初步提出以下制度設計:(1)修改司法考試的報名條件,即非法學本科及以上學歷者不能直接參加司法考試。這些人若要參加司法考試,必須接受法律碩士學位教育。(2)應屆法學本科學生在修滿學分并取得學位后必須經(jīng)過2年司法實務訓練才能參加司法考試。
這需要改變目前國家司法考試試題理論性太強的現(xiàn)狀,以更好地與制度設計中的“司法實務訓練”銜接。取得法學學士學位者在畢業(yè)后若有兩年及以上法律職業(yè)經(jīng)歷(如法務工作),接受1年司法實務訓練可獲得司法考試資格,從事其他工作則仍然需要接受2年司法實務訓練。法律碩士研究生在修滿學分后必須參加1年的司法實務訓練,才能獲得參加司法考試的資格。
這里存在著一個制度假定,即法律碩士研究生的非法學本科學歷教育被視為是具備了相應的社會經(jīng)驗,知識結構能夠滿足將來司法的需要。這一假定既為美國法學高等教育所成功實踐,也為我國現(xiàn)有法律碩士制度設立初衷所肯定。正因為如此,在筆者初步設計的制度中,法律碩士研究生參加國家司法考試之前的司法實務培訓時間比本科應屆畢業(yè)學生更短。根據(jù)筆者的構想,司法實務訓練應由中央政法委組織、領導與協(xié)調,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司法部三家聯(lián)合出具的司法實務訓練合格證書作為報考國家司法考試的依據(jù)。通過國家司法考試者可直接作為司法(檢、法)人員候選人或者實習律師,而勿需再參加現(xiàn)行的公務員考試。(3)在逐漸壓縮招生規(guī)模的前提下,原則上不鼓勵法學碩士研究生參加司法考試,而明確定位于博士學位的前期教育。當然,為了避免制度設計上的漏洞,取得法學碩士以及博士學位的人參加司法考試也必須有2年的司法實務訓練經(jīng)歷。
如果沒有這一制度作為緩沖,就無法避免獲得法學學士學位的人通過攻讀法學碩士研究生而不參加司法實務訓練就可以取得參加國家司法考試的資格。這樣一則會造成“司法實務培訓”制度目標的落空,同時對未攻讀法學碩士研究生且有一定法律經(jīng)歷并取得法學學士學位的人來講也不公平。
這樣的制度設計既突出了兩種人才的層次性,又使得整個高等法學教育主體更加多元化。換言之,除了傳統(tǒng)的法學高等教育機構之外,將檢法司等司法實務部門合理納入到法學高等教育的培養(yǎng)主體中來,將會使我國法學高等教育更具實踐活力和生命力。
其次,與上述構想的高等教育發(fā)展模式相關的微觀制度是法學本科與碩士研究生不同的培養(yǎng)模式。法學本科的培養(yǎng)模式強調的是法律核心課程普及和人文知識的必要學習,而法學碩士學位是專注于法學基礎理論以及部門法理論研究,法律碩士學位則是在法律普及基礎上強調法學知識的實踐。因此,法學本科開課應當突出廣與博,有條件的話,采用學分制方式鼓勵學生在必修課之外盡可能選擇其他相關課程(如政治學、經(jīng)濟學、哲學以及社會學、數(shù)學等)。為碩士研究生所開設的課程,應當緊緊圍繞專業(yè)屬性展開,突出職業(yè)性或者理論性。這種教育不再側重于法學基礎知識與人文知識的普及與加強,而應當注重法律專業(yè)知識的深化與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和法學理論知識的提升。
最后,法學本科教育與研究生教育在教學內(nèi)容、師資配備以及授課方式方面應當有所不同。從教學內(nèi)容來講,法學本科教育強調通識教育,因此應當是法律基本概念、原則以及制度的講授,主要以課堂講授為主,本科教育的實務培訓則直接在檢法司部門完成。研究生的教育則根據(jù)不同的要求配備不同的師資。對于法學碩士研究生的教育,應當配備科研能力較強的、偏重思想性的教師,主要是引導其對法律基本理念的探討與研究;對于法律碩士研究生教育,則應當配備司法實踐能力強、具有豐富司法實務經(jīng)驗的教師,通過講授自己的辦案經(jīng)驗以及引導學生參與辦案,提升學生的司法實踐能力,主要通過案例教學、診所式教學等側重實踐的方式授課。這部分師資應更多由公檢法司部門中既有良好法律素養(yǎng)又有豐富實踐經(jīng)驗的人員擔任。就這一點而言,國內(nèi)一些法學院已開始了較好的嘗試。通過聘請公檢法司法部門的人員作兼職教授給碩士研究生開課,最大可能地利用司法資源讓學生參與具體的辦案過程,提升了在校法律碩士研究生的司法實踐能力,也相應提高了培養(yǎng)質量。JS
參考文獻:
[1]代小琳.教育部醞釀明后年取消部分現(xiàn)有大學本科專業(yè)[EB/OL].[2011-12-20].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7/4601654.html.
[2]郭捷,等.立足西部 培養(yǎng)高素質應用型法學本科人才的研究與實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9:27.
[3]霍憲丹.中國法學教育反思[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81.
[4]夏勇.法律實務人才是怎樣煉成的?——法科教育的比較及反思[G]//教育部高等學校法學學科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處,等.中國法學教育的發(fā)展走向與法律人才培養(yǎng)改革論文集.西安:西北政法大學,2009:143.
[5]徐顯明,鄭永流.回歸本位 經(jīng)國濟世——六年制法學教育模式改革論綱[G]//徐顯明,鄭永流.六年制法學教育模式改革.北京:中國法制出版社,2009:6.
From Contradiction to Coordination: Rationally Making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ducation of LL.B and LL.M
CHEN Shi瞱ei
(Sou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Chongqing 401120, 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indefinite present higher legal education model in China,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such as confusing the goal and the developing model of the LL.B (Bachelor of Laws) and LL.M (Master of Laws), and merging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education content of the LL.B and LL.M. Mak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L.B and LL.M clear is not only an imperative task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higher legal education but also the premise of shaping the professional legal community in China.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xplicitly define our higher legal education model and to lead into the judicial practical training rationally and making clea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ducation of LL.B and LL.M through perfecting the Chinese leg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Key Words:higher legal education;legal qualification examination; judicial clinical training; LL.M
おけ疚腦鶉偽嗉:邵 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