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媛媛
摘要: 作為一種重要的學習理論,行為主義學習理論是在20世紀初逐漸形成的,曾在語言教學領(lǐng)域得到廣泛的應用,產(chǎn)生較大影響。雖然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行為主義的觀點受到一些批判,但是其理論仍存在科學合理的部分,值得我們重新研究和利用。本文從行為主義的重要代表人物——斯金納的觀點出發(fā),分析其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及其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如程序教學法和聽說教學法等,并談談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對于我國外語教學的啟示。
關(guān)鍵詞: 斯金納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語言教學
1.引言
彭聃齡指出,學習理論是對學習規(guī)律和學習條件系統(tǒng)的論述,它主要研究人類和動物的學習行為特征,解釋有機體為什么學習,怎樣學習和學習什么(2004:476)。長期以來,心理學家在研究學習本質(zhì)的過程中對學習提出了不同解釋,形成了不同的學習理論。其中,影響較大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在二十世紀初逐漸形成,并在相當長的時期內(nèi)占據(jù)學習理論的主導地位,直至受到以后發(fā)展起來的認知主義、人本主義等理論的沖擊,但是由于行為主義在心理學及語言學中的重要作用,其學習理論對于語言教學仍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因此,本文針對行為主義代表人物斯金納的學習理論及其在語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簡要分析。
2.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
在總結(jié)前人研究的基礎(chǔ)之上,著名的行為主義學家斯金納提出了兩種類型的學習,一種是由刺激引發(fā)的反應,稱為應答性反應,而另一種不是由刺激引發(fā)的,而是有機體的自發(fā)行為,叫操作性條件作用。斯金納認為行為的產(chǎn)生是強化的作用,強化決定有機體行為方式的形成和轉(zhuǎn)化過程,因而要達到控制行為的目的,就必須合理控制強化。
由于斯金納特別重視強化在行為學習中的作用,他提出了一系列強化假說。
2.1強化與強化類型
強化物是指任何使反應概率增加或維持某種反應水平的刺激,而利用強化物誘使某一行為概率的增加的過程就叫做強化。根據(jù)強化的性質(zhì),斯金納將強化分為正強化和負強化。正強化是指通過反應后呈現(xiàn)令人愉快的刺激來增加行為反應的頻率,而負強化則是通過減少或阻止反應后出現(xiàn)的令人厭惡的刺激來增加行為反應的頻率。
正強化和負強化都是教學中常用的方法。在外語教學中,可通過贊揚、獎品對學習者的進步進行正強化,也可通過收回批評、停止懲罰,對學習者的行為進行負強化。還有一種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經(jīng)常用到,這就是懲罰,與負強化不同,懲罰導致反應概率的降低,而不是增加。一般說來,懲罰在矯正行為方面也有效果,但不如強化的效果好,而且可能帶來消極影響,因而在教學中,我們要有條件地施以懲罰,教給學習者正確的做法以取代錯誤的行為,這樣才可使學習者獲得真正的進步。
2.2強化程式
強化程式指利用強化原理進行操作條件作用實驗時,在強化物出現(xiàn)的時間上做出不同的安排,由此得出個體正確反應出現(xiàn)的頻率與強化物呈現(xiàn)方式的關(guān)系。斯金納根據(jù)間隔時間和頻次特征將強化分為兩大類:連續(xù)強化和間隔強化。間隔強化又可再分為固定比例強化與變化比例強化,固定時間強化與變化時間強化。
在教學中,斯金納認為,有效教學的關(guān)鍵就是要合理安排強化類型的程式。不同的強化程式會造成行為的習得速度、反應速度和消退速度的不同,賀新宇和黃宇春(2009)指出,建立某一反應的最佳訓練組合可能是:最初使用連續(xù)強化,然后是固定時間強化,最后是變化比例強化。這值得我們在語言教學中借鑒使用。
2.3行為塑造
行為塑造是對一種目標行為進行的漸進式培養(yǎng),即把目標分為小步,對正在接近目標行為的各種過渡反應進行強化,直至培養(yǎng)出所需要的目標行為。漸進式接近是行為塑造的重要原則,在學習過程中同樣有效。學習者可為自己每次設(shè)定一個語言學習的小目標,當達到小目標時就獎勵自我、予以強化。這樣通過一步步的強化,最終會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獲得較好的學習效果。
這種鏈式塑造技術(shù)在語言教學中同樣有效,教育者首先確定語言學習的終點目標,并了解學習者的起點行為,將終點目標劃分成一系列階梯式的小步子,步子大小以學習者能力而定,每當學習者完成一步時就及時予以反饋和強化,直至終點語言目標實現(xiàn),目標行為就成功實施。
2.4評價
斯金納的學習理論強調(diào)強化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但他的學習理論帶有明顯的生物學化傾向,忽視了人在學習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然而他的行為主義方法包含許多合理部分,在教學中特別是語言教學中仍然發(fā)揮著重要作用,在教育技術(shù)領(lǐng)域,斯金納仍然是備受推崇的先驅(qū)(朱純,2007:23)。
3.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與語言教學
在行為主義心理學看來,語言是人類行為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有效的語言行為是對刺激物做出的正確反應。在語言教學領(lǐng)域,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與影響主要體現(xiàn)在程序教學法與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以及盛行一時的聽說教學法。下面我們就簡單分析它們在語言教學的應用。
3.1程序教學法與計算機輔助教學
程序教學法是斯金納學習理論很好的體現(xiàn)與應用。所謂程序教學,就是將知識分解成一系列知識項目,這些知識項目存在內(nèi)在邏輯聯(lián)系,前后相接,逐漸加深,然后使學習者按順序逐個學習每項知識,在這一過程中給予反饋和強化,最終學習者掌握所學知識,達到預定的學習目標。程序教學觀的基本要點如下。
(1)小步驟。每次向?qū)W習者展現(xiàn)少量的信息和知識,然后從一個知識項目有序地向下一個發(fā)展。
(2)及時反饋。對于學習者的反應要給予及時的反饋,使學習者正確的反應得到強化,錯誤的反應得到糾正。
(3)自定步調(diào)。學習者可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水平和學習情況安排學習進度,這有利于緩解班級學習中因?qū)W習速度不一而產(chǎn)生的焦慮和壓力。
由此可以看出,程序教學法有許多優(yōu)點,在語言教學中有指導意義,如在外語教材的編寫過程中,可將所教內(nèi)容細分成多個小單元,并按小單元的邏輯順序依次編排,形成由易至難的多個層次,前一個層次的學習是下一層次的基礎(chǔ),這也恰好體現(xiàn)了漸進式接近的原理,有助于學習者良好語言習慣的養(yǎng)成。
關(guān)于程序教學法的效果問題,施拉姆在回顧36項程序教學法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的比較研究中指出,17項研究表明程序教學法更有效,18項研究表明這兩種教學方式效果相同,只有一項表明傳統(tǒng)教學方式更有效,于是,問題的答案似乎是程序教學是有效的。但是其中的原因和本質(zhì)尚未知曉,這值得我們深入的探討與研究(赫根漢、奧爾森,2011:99)。
計算機輔助教學(CAI)也是在行為主義學習觀,特別是程序教學思想的基礎(chǔ)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教學輔助技術(shù)。
計算機輔助教學是通過在計算機上呈現(xiàn)知識和練習來幫助學習者學習的。通常情況下,通過計算機的及時反饋,即使沒有老師的監(jiān)督和評價,學習者也可從錯誤中和反饋中學到很多知識,但是朱翠英等人(2005:66—67)也指出,通過CAI掌握的知識是有一定局限性的,雖然具有節(jié)省時間精力的優(yōu)點,但從最終學習教學水平來看,達不到傳統(tǒng)面授的效果。
所以,在外語教學中,我們應合理使用計算機技術(shù)為語言教學服務,目前CAI技術(shù)的發(fā)展是多媒體互動式教學,即把課本、圖像、音頻等多渠道信息結(jié)合在一起的學習程序。相信這種教學模式會彌補傳統(tǒng)課堂的一些不足,對外語教學起到一定的促進作用。
3.2聽說教學法與模仿強化
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語言的教授和學習深受行為主義學習觀的影響,聽說教學法就是很好的例證。聽說法的語言學基礎(chǔ)是結(jié)構(gòu)主義,而心理學依據(jù)便是行為主義,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語言是一種習慣,而習慣需要反復的“刺激—反應”才能形成,所以聽說法的核心內(nèi)容是刺激、反應、強化、形成習慣等概念。在行為主義指導下的聽說法的教學原則體現(xiàn)以下幾點。
(1)反復練習形成習慣的原則。行為主義心理學的刺激反應學說認為,語言習慣的形成需要靠反復練習,所以在語言學習中,教師用大量的外語授課和錄音等作為刺激手段,強化學生的反應,鞏固所學語言知識。
(2)限制使用母語原則。外語學習是一種習慣,只有通過外語本身進行大量句型操練才可以有效形成,所以在外語課堂中不提倡用母語和翻譯。
(3)及時反饋糾正錯誤原則。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為,習慣一旦形成,就很難改掉,所以在語言學習中,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習者反饋,對于錯誤及時糾正,以免錯誤的語言習慣導致語言僵化現(xiàn)象的產(chǎn)生。
當然,聽說法也有不足,它將語言看成習慣形成,只注重語言的形式和結(jié)構(gòu),重視句型的機械操練,忽視語法規(guī)則的指導作用和語言的內(nèi)容和意義。后來,人們逐漸認識到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無法解釋人類習得語言的潛能和語言發(fā)展,無法解釋語言抽象問題和語義,就對其產(chǎn)生了質(zhì)疑,尤其是受到了美國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批判。
但是,對于外語教學來講,行為主義的許多理論仍是科學的,尤其是強化和模仿,它們是外語學習中非常有效的途徑和手段。董燕萍(2009:183—184)指出,強化不是語言習得的必要條件,但不等于說強化不起作用,而模仿雖不是語言習得的關(guān)鍵因素,但模仿對語言習得有一定作用。而且,強化和模仿對外語學習的效率和時間長短有影響。她認為,對于中國學習者來說,強化和模仿不是外語學習中第一重要的,不能作為教學的主要思想,但有選擇的強化和模仿是很有必要的。對此,她特別提出三條注意:強化不是機械主義的強化,而是在某一時間內(nèi)多次接觸同一語言項目或同一話題;模仿不是鸚鵡學舌似的一字一句地模仿,而是對語音的模仿,對規(guī)則的模仿;所有的強化和模仿都是基于意義的,而不是基于形式的。
對于我國外語教學來說,要想在相對較短時間的學習環(huán)境中掌握較多的內(nèi)容,就要采取一定的強化和模仿訓練方式,所以聽說法的“強化刺激,反復練習”的原則值得我們在語言教學實踐中借鑒使用,以提高外語教學的水平和效率。
4.結(jié)語
斯金納的行為主義學習觀對于語言教學仍有較高的參考價值,值得我們研究和利用。在語言教學中,我們要認真分析程序教學法、計算機輔助外語教學和聽說教學法的優(yōu)勢,取其精華,為我所用。相信如果我們恰當運用行為主義學習理論的指導,并且從教學實際出發(fā),靈活采用各種科學方法,就能提高外語教學的質(zhì)量,并取得一定的教學成果。
參考文獻:
[1]B.R.赫根漢,馬修·H.奧爾森著.郭本禹,崔光輝等譯.學習理論導論[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11.
[2]董燕萍.心理語言學與外語教學[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9.
[3]賀新宇,黃宇春.心理學[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
[4]彭聃齡.普通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5]朱純.外語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7.
[6]朱翠英等.現(xiàn)代心理學導論[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shù)出版社,2005.
(作者系中國石油大學(華東)文學院英語語言文學2011級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