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摘要: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高中語文教學改革迫在眉睫。本文從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探討新課程標準下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應采取的對策。
關鍵詞: 新課標中學語文教學改革主要問題對策
新課程標準對語文教學提出了較高要求,要徹底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與教師的教學模式,必然引發(fā)新一輪高中語文教學改革。新課程標準指出,中學語文課程應該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開展,高中語文在教學實踐與教學理論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但是在教學改革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亟待解決。本文從中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出發(fā),探討新課程標準下中學語文教學改革應采取的對策。
一、中學語文教學的主要問題
1.語文與高考的交易:博取功名的敲門磚。
很多人都把語文教育的失敗以及種種積弊歸罪于中、高考指揮棒,這是不公正的,至少是不準確的。現(xiàn)行中、高考提高了語文的地位,引起社會對語文的重視。有學生歌謠為證:學好語數(shù)外,考文考理都不敗。而以往社會流傳的是:學好數(shù)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語文地位的提高可見一斑。從這一層意義上來說,現(xiàn)行高考制度實現(xiàn)了語文的價值,而并非致使語文異化的根源。在教學中一個相當普遍的現(xiàn)象就是用測試的方法來替代教學,用各種各樣的測試題來替代課文賞析與領悟,課文被廢置一旁,或者在一些拙劣的設計者手下里切割成零亂的碎塊。結果使人們認識事物的正常程序和流程被割斷、破壞了,留在學生頭腦里的只是一些雜亂無章的片斷。這種教學模式偏重于智力教育,推崇應試能力。教學過程重視訓練記憶、理解、概括、抽象等智力因素,重視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而忽視情感、態(tài)度、意志、興趣等非智力因素;重視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性、理論性,而忽視不同學科的知識的溝通,以及建立科學、技術與社會、文化、倫理的聯(lián)系;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個性的充分發(fā)展。這種模式所暴露的中學語文教學的種種問題,一言以蔽之是人文價值、人文底蘊的流失,將充滿人性之美、最具趣味的語文課變成了枯燥乏味的應試訓練。這不能不說是語文教學的悲哀。利益旋渦中的高中語文教育,千瘡百孔,淪落為一塊博取功名的敲門磚。
2.語文與生活的隔絕:失卻活水的涸轍之鮒。
在中學語文課程改革中,如果對語文教學和語文課堂教學的關系缺乏清醒的認識,要達到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目的,恐怕也是不可能的。語文教學以課堂教學為主,但語文教學不等于語文課堂教學。如果我們把語文教學看做是為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而指導學生進行的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和運用語言的所有活動,那么就應當承認,語文教學的范圍要比語文課堂教學的范圍大得多。其實,擴展開來說,語文的學習既不限于語文課堂,也不限于一般意義上的課外閱讀和課外練筆?!罢Z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边@也就是說,生活的空間有多大,語文學習的范圍就有多大。因此,高中語文課程改革要擴大到采訪、演講、辯論等語文課外實踐活動,這些都是語文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實踐證明,語文課外活動是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條必不可少的途徑。語文能力的提高,是以一定數(shù)量的語言材料積累和反復多次的語言實踐為基礎的。而僅靠課內(nèi)的閱讀和作文,則很難滿足語言實踐的需要,更不能適應學生語言發(fā)展的需求。
3.理想與現(xiàn)實的反差:難以支撐的空中樓閣。
在各種語文課程改革方案的探討中,人們似乎更熱衷于對教材、教學模式的探討,往往忽視了“人”這一最根本要素在改革中的作用。而事實上,語文課程改革就當前來說,相當數(shù)量的語文教師已經(jīng)不堪重負。由于長期以來缺少一種教師終身學習與進修的機制,缺少一個科學客觀評估教師素質的完善體系,教師教學觀念落后、知識結構陳舊等問題日益突出,許多教師基本上靠一種教學的慣性來工作,苦苦支撐著課堂。狹隘的教學空間,高強度的教學工作,低質量的生活,使得很少有人能夠去思考語文教學的明天。沒有觀念新、素質高、功底厚的語文教師,語文課程改革該怎么進行?任何一次深刻的變革,都源于生產(chǎn)力的革新,教育的變革也應從教師開始。
二、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對策
1.摒棄傳統(tǒng)的授課模式。采用以學生閱讀、自學、寫作、練習、演講、辯論等活動為主,教師指導、講評為輔的教學模式。高中學生已具備了相當?shù)拈喿x自學能力,凡教師在課堂內(nèi)要講的知識,可盡量讓學生去閱讀資料自學掌握,讓他們有充足的時間進圖書館、閱覽室博覽群書,豐富自己;同時也要使其有較多的精力進行寫作練習。寫作應以自由作文為主,通過寫日記、周記的形式,寫自己的生活,寫自己的觀察所得,寫自己的所思所想。還可以通過自辦報刊、開展各種活動,增加寫作實踐機會。在口頭表達方面,可定期組織演講、辯論、對話活動,鍛煉說話的膽量,提高其心理素質和口頭表達能力。
2.縮減課堂教學時間。把語言教學、作文指導和講評作為課堂教學最主要的內(nèi)容。語文教學的主要目的是通過課文的示范,學會思維、學會表達。不按傳統(tǒng)方式分析課文,并非不要求學生分析理解課文的思想內(nèi)容,只是這些可作為學生讀后的書面練習。上課主要是講評、指導寫作,不搞或少搞冗繁的課文分析,但與表達密切相關的語法、修辭、邏輯和詞語知識還是要有計劃地系統(tǒng)地穿插講授一些。對于修辭,不要老停留在初中小學早已熟知了的比喻、夸張之類的十幾個辭格上,而應著重講詞語的錘煉,音節(jié)的調(diào)整,聲調(diào)平仄的錯落有致,音韻的和諧自然,以及長句與短句、整句與散句、主動句和被動句、肯定名和否定句、口頭語和書面語的恰當選用等。講究這些修辭,可使語言更美,增強表達效果。
3.建立科學的語文考試制度。牢牢把握好語文中考、高考命題指揮棒,使語文考試成為激勵語文能力提高的動力,使考分成為準確衡量考生語文能力的標尺。這是語文教改的關鍵。語文考試制度不改,語文教改將是一句空話,因為教師和學生的近期直接目的全是為了考試成績(分數(shù)),在我國目前條件下,這是不可改變的。因此,中、高考命題對教學的影響是決定性的。前面講了,中學語文教學最核心的目標是提高閱讀理解能力、表達能力和思維素質。此三者也確實代表了整個語文能力。要使教學朝這個目標去努力,那么考試就必須圍繞幾方面進行改革。這樣才會使考試成績真正與語文能力相一致,避免高分低能的情況出現(xiàn)。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實驗)[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陳彩燕.研究性學習的意義、特點及與實施理念.教育導刊,2002.1(上半月).
[3]劉樹仁.試論研究性學習.教育科學研究,2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