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祎
元認知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弗拉威爾提出的關于認知發(fā)展的心理學理論,是指認知主體對自己的認知能力、任務、目標、認知策略、心理活動等方面的認識,其實質是認知主體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調節(jié)。
隨著元認知理論研究的深入與發(fā)展,以元認知策略與具體認知策略相結合的教學模式也應運而生。常見的元認知策略包括目標設置、計劃、自我監(jiān)控、復習等。具體認知策略包括復述、分類、作小結、列提綱、畫示意圖等。在地理教學實踐過程中,我特別注意元認知策略在自我監(jiān)控、計劃制訂方面的應用,引導學生管理自己的學習時間;對于認知策略主要是把它們滲透在具體教學內容中教給學生。通過課堂教學堅持不懈地實施元認知級的提問,學生地理學習的元認知思維能力不斷提高。
一、指導學生課前反思舊知,準備新知
課前指導學生自我提問:我上一節(jié)課內容復習好了嗎?下節(jié)課內容預習了嗎?新授課內涉及的一些已學知識都掌握了嗎?新授課內的重點與難點確定了嗎?讓學生在回答這些問題的同時做出相應的調整,以培養(yǎng)學生制訂學習時間計劃的習慣。
二、指導學生學習新課時,及時反思知識獲得過程
課堂教學中主要是通過元認知級的提問激發(fā)學生的認知加工,如問學生“為什么這樣”、“你怎樣考慮這個問題”、“你為什么這樣想這個問題”。要求學生在解決問題時自己向自己解釋理由,促使學生注意自我監(jiān)控和調節(jié),引導其他同學共同注意這個思維過程。
課堂教學中我采用多種形式,如提出問題、角色模擬、提供資料、圖片等方式,引導學生反思。
1設疑激趣,啟發(fā)反思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自g—半,在課堂教學中,導人部分如果能抓住學生的心理,學生會帶著極大的興趣投入到學習中。
如,在導人極地地區(qū)時,我設計了一個問題:有人一口氣能繞地球跑幾圈,你相信嗎?請看報道。
1995年5月,我國北極科考隊登上北極點,把鮮艷的五星紅旗插在極點上。隊員們在極點上每跑一步,腳下不知道踩著多少根經線。在此地,真正沒有了時差,仿佛雙腳下同時踩著東西兩個半球,他們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們。提問為什么說他們是地球上“跑得最快”的人們?巧妙設疑,使學生投入到極地位置的思考中。
再如,講西亞這個地區(qū)時,我們提問為什么要了解西亞呢?它有什么值得我們關注的地方?為什么會成為長期的熱點地區(qū),為什么戰(zhàn)爭頻繁?它到底有多重要?通過提問的方式,啟發(fā)學生思考了解西亞的原因。
通過設疑,抓住了學生的興趣點,很自然地過渡到新課的教學中。
2角色模擬,體驗反思
課堂中,經常采用角色模擬、角色扮演的方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活躍課堂氣氛,有利于學生在輕松的體驗過程中獲取知識。
如:講印度一課時,提問假如你是印度的農業(yè)部長,你準備怎樣加速農業(yè)發(fā)展?假如你是印度的人口問題專家,你會給政府提出什么建議?通過角色模擬的形式,引導學生思考印度的農業(yè)和人口問題,并提出解決的方法。
3用假設的方式和判斷真假的方式,啟發(fā)學生逆向反思。
如講地球運動的時候,提問假設地球自西向東自轉,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假如地球公轉時地軸不是傾斜的,又會出現(xiàn)什么現(xiàn)象?如有人說世界最高的喜馬拉雅山在很久以前是一片汪洋大海,臺灣海峽曾經是陸地上的原始森林。這種說法是真的嗎?逆向反思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4給出圖文資料,提取有效信息,反思信息獲得過程。
例,讀亞洲地形圖,回答問題一
從圖中可看出,亞洲大部分位于五帶中的一帶,判斷依據(jù)是_____;
從圖中可看出,亞洲地勢特點是_______,判斷依據(jù)是______。
由現(xiàn)象推出結果,再由結果尋找原因,及時反思知識的獲取過程,便于加深理解和掌握。
5提出問題、反思原因。
例如,南極大陸有豐富的煤炭資源;煤的形成條件是濕熱的氣候,茂密的森林;南極大陸被巨厚的冰層所覆蓋,氣候酷寒、干燥、烈風。根據(jù)材料提出問題并分析這些地理現(xiàn)象的成因。
通過培養(yǎng)問題意識,促使學生研究自己的學習,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6讓學生畫示意圖、列表,鞏固反思所學知識。
如講天氣一節(jié)時,讓學生畫天氣符號;講大洲和大洋時,讓學生一筆畫世界;講完氣溫、降水后,讓學生根據(jù)氣候資料畫氣溫曲線和降水的柱狀圖。講完長江、黃河后,讓學生列表比較兩條河流的情況;講北方和南方地區(qū)時,讓學生列表比較兩地區(qū)的主食、房屋、交通工具、運動項目等內容。通過畫示意圖、列表等方式,學生對所學知識形成整體印象,便于理解和掌握。
三、指導學生新課結束時,自我評價,反思提高。
課堂教學完成后,要求學生進行知識、技能、情感的反思。讓學生自我回答這些問題:這節(jié)內容共講了哪些問題?我掌握了哪些?學到了哪些方法?哪些方法還需進一步改進?今天我最大的收獲是什么?有哪些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還想知道什么有關知識?
四、一個單元結束,讓學生對本單元的內容進行反思,寫知識結構提綱。通過寫提綱的方法,可以幫助同學們自己理解前后不同章節(jié)知識的相互關系。
實驗證明,在地理教學中應用元認知理論,可以促使學生把注意力從指向問題本身轉變?yōu)橹赶蜃陨淼恼J知過程,從問題水平轉移到加工過程的水平,實現(xiàn)了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